《第七天》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七天》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第七天》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第七天》讀書筆記1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把《第七天》這本書看完,就讓人想起狄更斯的那句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合上書,才發現那封面上的字“書中描寫的荒誕比起現實的荒誕”……也許世界就是這樣。

放下手中的書,轉身望向窗戶,放鬆一下緊繃的思維,解放自己的自由,烈日將大地照得刺眼,樹在無意中留下晃動的陰影。我面對着太陽,在思索我的世界—對自己靈魂的問詢,不經意想起山坡上的小墳堆,那裏埋葬着我的親人,它的渺小,讓人不會去注意,只有幾塊紅磚砌成的小屋,冥冥中,告訴我們她在這裏安息,我在那裏曾徘徊過,在這片樹林中曾穿行過,我獨自在墳堆前駐足,在這裏忘卻了夥伴的約定這是兩個靈魂駐足的地方,但只有一個靈魂永遠在這裏停留。

又回頭琢磨,覺得有一種死亡般的寒冷和壓抑,把人逼到角落裏,堵着喘不出氣。活着的世界裏充滿了艱辛,死亡卻只是絕望的開始。但死去的世界裏,也有這樣一個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很多的人,很多隻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裏走來走去,這裏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很……這裏人人死而平等。無論外面的世界怎樣,這裏永遠是春天。也許熱和寒只是一線之差,生和死也只是一界相隔,我低下頭摸索般的打開窗戶,又被外面的烏煙瘴氣,被迫般的關上了。再次打量桌上的書,這才悟得書中的世界—我們在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廈間迷失了自己,我們的目光也在形形色色的玻璃幕牆中,變得乾澀、貧乏,內心是繚亂的,濃霧鎖住了這個城市的容貌,這個城市失去了白晝和黑夜,失去了早晨和晚上。但我們永遠嚮往着幸福,在這裏謀生,苦盡甘來。驅逐,去了那片“死無葬身之地”……在那裏,去等待下一次的“重生”,去逃離那黑暗的時代。

一個人的靈魂孤獨的安息在這兒,它眺望着遠處的美好—那個在冰冷的世界構建的暖巢—死無葬身之地,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第七天》讀書筆記2

一開始獲悉餘華新書的名字叫《第七天》的時候,我想到的是聖經裏面的創世七天,看完整本書後,才發現這個名字企圖在吻合中國傳統的“頭七”,雖然書的前面寫着了《舊約創世紀》的句子。書的內容看似很荒誕:寫的是一個死去的靈魂在七天裏的見聞和回憶。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溫馨又揪心的愛情,分等級的殯儀館,養父子感人至深的親情,劉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錯案……楊飛的這些經歷在就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周圍最常見的人或事,還有每天被新聞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生活。餘華用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穿梭於生和死這兩個極致的世界,批判審視着現實,給讀者最殘酷和最溫暖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活着》是八十年代父輩們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這個年代正在奮鬥着的一代人的世界。楊飛等人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的面孔,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兢兢業業買房結婚然後相濡以沫努力過着平凡人的生活……

小說文風很緊湊,快速有力,不點綴不渲染,有一種死亡般的寒冷和壓抑,把人逼到角落裏,堵着喘不出氣。活着的世界裏充滿了艱辛,死亡卻只是絕望的開始。殯儀館裏,沙發坐的貴賓區穿的都是工藝極致的蠶絲壽衣,每個都在兩萬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葉紫檀,每個都在六萬元以上,刻着富麗堂皇的圖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區,卻會有人因爲在同一家店買同樣的壽衣比別人貴了50塊而唉聲嘆氣。當然,還有沒有壽衣沒有骨灰盒沒有淨身沒有化妝的人……

然而作者意圖並不在這裏,餘華喜歡在絕望中給人留着希望,這本書也是。死去的世界裏,有這樣一個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很多的人,很多隻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裏走來走去。這就是死無葬生之地,在這裏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這裏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很……這裏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裏構建出來的暖巢,於殘酷現實裏流露真實的人性溫暖。“死無葬身之地”爲現實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個烏托邦,用荒誕的變形記演繹出一種底層世界的冷暖人生。

《第七天》讀書筆記3

我與大部分讀者的觀點不太相同,我不認爲這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書,只是一部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書。

事實上,是大家對餘華這部小說的期望值過高。通篇環境是在光怪陸離的死後世界,一如餘華往日的荒誕,只是這次的荒誕,實在是讓人提不起來探究的興趣,基本上是社會負面新聞的縮影雜糅,敘事也平淡無奇,尤其是第五日的內容,索然無味,幾乎是硬着頭皮讀下去,但餘華將幾個故事之間的聯繫安排的很巧妙,這是值得稱讚的地方。

餘華本就屬於大師,而這篇作品幾乎讓讀者覺得爲了悲觀而悲觀,經常也有讀者跳出來捂着胸口,我好悲,我好悲。然而,我覺得是一種無病呻吟,強行賦愁,對於很多悲劇,也沒有給出合理的應對方法。

先鋒文學的最大特點就是用敘述話語本身言說敘事本身,但本篇作品多處敘述重複多餘,多處雪霧的象徵性描寫也刻意重複,倒是顯得做作。

文章的主題大體上是對愛的追尋和歌頌:楊飛與楊金彪的`父子情,楊飛與李青的愛情,張李二人整日吵鬧的友情,鼠妹與伍超的愛情等等。社會一定存在很多黑暗和不公,但是我們依舊要相信,這些愛情親情友情還是可以信任,還是需要窮其一生去追尋。

正是站在死者以後的視角去寫作品,才更能讓我們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珍惜相遇的每一個人,認真對待每一個選擇;也正是那些喜悅,哭泣,悲傷,無奈,痛苦,後悔,才真正構成我們鮮活的人生。

《第七天》讀書筆記4

一個人死後的七天裏,就像重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一般,每個曾在生命裏出現的人像是設計好一般一個個陸續登場,一個人的社交圈子也不過就是個小社會,不論在哪個社會裏,生前或者死後,貧富的差距、小人物的心酸、現實的殘酷都是會存在的,然而結局告訴了我們有一個美好的地方,那兒沒有貧富貴賤,沒有悲傷疼痛,沒有仇與恨,人人生活的如同在世外桃源一般,但人人也死而平等,那個地方叫——死無葬身之地。

看到結局反而會輕笑出聲,這該是一種什麼樣的諷刺?幽默?反諷?細想起來怎麼會覺得無比正確呢?餘華的文字很寫實,在我看來有些文字可以說是流水賬也不爲過,但就是這些描述一個個故事的流水賬,反而更會有一種:“啊對啊我們身邊就是有這種現象啊”的強烈同感,文中的許多情節是作者虛構的,但銜接的也挺自然,在多個諷刺現實的故事中,反而那些暖心的情節更能引人注目,如楊飛的養父爲了撫養他終生未娶卻因爲有過一次想要拋棄他的念頭一生心裏愧疚;鼠妹和伍超這對情侶一起吃苦打拼好幾年不離不棄,結局卻令人唏噓,鼠妹自殺伍超錯過了見她的機會,而在伍超死了來找鼠妹的那一天鼠妹去往墓地火化安息了,兩人一直在生與死的邊界擦肩而過。

書中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從小視角去看這個社會能看到更多的黑暗面,故事的主人公們大部分都是本本分分生活的小市民,不論是偶然的正義挺身還是想維護自身的利益都沒落得個好下場。這個故事往小了說有親情、愛情、友情的生活情感,往大了說也有社會現實、生存與死亡的深刻思想,而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有墓地的得到安息,沒墓地的得到永生,到底哪個更好呢?

《第七天》讀書筆記5

真的非常佩服餘華的才華,用七天的故事敘寫了一本書。語言也是像往常的風格一樣,平素但又有力量。讀餘華的書真的能夠了解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人情事故,懂很多的痛苦和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

《第七天》這本書也有很多的不同點在於講一個死者因爲沒有墓地等問題重遊故地,回憶起很多的以前的時光。因爲看到前妻死亡的消息,所以在火災中沒有逃出來。回憶起她的前妻,父親,鄰居,親生父母親等等一切與他相關的人事。

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是一切都太有緣分了,在現實生活中不能相遇的人,在死後的日子裏能夠相遇,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那麼幸運。楊飛死前不能找到自己的父親,死後通過種種人的介紹,尋找,最終找到自己的父親;楊飛死前沒有見到李青,死後在尋找回憶的路上,來到他們共同生活的地方見到了李青等等有緣分的事情。這所以的一切都是像命運安排那樣的隨其自然。

我想我能夠明白餘華寫這本書的寓意,從這些死的人看出社會的動盪不安,人們的死亡都很委屈,但是這是無法改變的命運。金錢和權力是多麼的重要無論是在現實的生活還是在死後的生活。有錢死後可以有更好的歸宿,不怕屍體被腐爛,不怕靈魂沒有歸宿。雖然沒有錢死後生活的條件也沒有很差,但是隨時間的流逝,屍體日月腐爛,最終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最終的歸宿。

一切的一切都是緣分,希望能夠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享受生活,享受身邊的愛,但同時不要怕給予別人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