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的讀書筆記

《線》的讀書筆記1

在讀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線》時,彷彿總有力量讓我想繼續讀下去。

《線》的讀書筆記

故事內容寧靜,不爭,不要你去記憶什麼,留戀什麼,就如一杯清香的熱茶;作者只是簡單的訴說,不帶個人感情的訴說。你用心或不用心的聽,就能感受到一個非常優秀講述者的滔滔不絕之情。故事結構完整,內容詳實,敘述非常棒!故事內容的結構是總分總的結構,從故事人物開

頭描述,最後以講故事的形式回到了祖輩生的生活狀態和那個歷史的年代,一切的撲朔迷離和不可預知,造就了在結尾處的那些精彩紛呈。在最後一段總結的地方,太多感人的故事,彷彿自己就是那個親歷者,一起也進入了作者的回憶體系裏面去了一樣,感同身受的感觸到那些戰爭的殘忍,去欣賞那份愛情的真摯與甜美。

就如書名《線》,書中的幾個人物都奇蹟般地由於緣分產生了某種聯繫。書中的女主角叫做卡捷琳娜,她是一個善良、可愛、勇敢的女人。男主叫迪米特里,是一個忠貞,愛國,執着的男人。在戰爭中迷失的卡捷琳娜一家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迪米特里的叔叔列斯坦丁諾斯救了,進而造就了米特索斯與卡特琳娜之間的愛情故事。受過苦難的愛情,更容易天長地久,這句話用在米特索斯與卡捷琳娜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們的抵抗,他們的反駁,到最後他們的平靜,都如同那個時代一樣,從苦難盡頭走到了今天的幸福。

線或許與卡捷琳娜在縫紉方面的天賦和造詣有關。幼年時期的她對縫紉有着天然的興趣,。成人後的卡捷琳娜技藝日漸精湛,成爲了塞薩羅尼基最出色的裁縫。縫紉對她而言不僅僅是一門養家餬口的技藝,還在學徒時期的卡捷琳娜看到爲家人精心縫製被子的羅扎太太,便被羅扎對家人的愛深深觸動,愛和縫紉從此在她心中關聯了起來。隨後,她將第一件作品一塊刺繡精美的手帕送給了養母尤金妮婭,在經歷了戰亂與遷徙之後,尤金妮婭暗無天日的生活被這件小禮物的純真與完美點亮了,縫紉的藝術第一次展現出打動人心的魅力。進入莫雷諾工廠工作後,失散多年的母親用金線繡彌撒服的場景反覆浮現在她的腦海中,化爲對故鄉最完美的回憶。在戰爭前夕,卡捷琳娜與女工們將猶太教堂中的珍寶縫製於紡織品中,避免了文化遺產被納粹洗劫一空。而當戰火燃燒至希臘,卡捷琳娜誤以爲參軍的迪米特里已去世而陷入不幸的婚姻之後,她將對朋友們的思念融入縫紉之中,每天一小時的縫紉時光使生活充滿了希望。縫紉連着對母親的記憶,對親朋好友的愛和關懷,陪伴着卡捷琳娜走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楊絳說過:常言彩雲易散,烏雲也何嘗能永遠佔領天空。烏雲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記憶裏不易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着光和熱的金邊。書中經歷了戰爭年代。有殘酷冷血的人,當然又有無比溫暖的人心。正是在那樣一個年代,這樣的人心顯得無比的珍貴。我想說說卡捷琳娜的養母尤金妮婭,她在卡捷琳娜與母親妹妹走丟了之後,主動地收養她帶她找媽媽,儘管她已經要獨自撫養兩個女兒,並且和其它的人一樣羣困潦倒、一無所有。在尋母無果後,她便把她當做自己的女兒,撫養她成人,相親相愛。尤金妮婭已經成爲了卡捷琳娜真正意義上的母親。如果不是尤金妮婭,卡捷琳娜的命運將會是如何?誰也不知道。

迪米特里的父親康斯坦丁諾斯作爲一個富人階級給人的感覺是守財奴的印象。從逃過火災開始就在用各種手段實現着各種重整家業的夢想,一次次因爲戰爭而富有,一次次因爲缺少情感的粘合而失去妻兒的愛,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兄弟,卻冷漠而無動於衷。他的太太奧爾加則是一位房間裏的天使,囿於華麗的大宅子中,美麗而蒼白,對科姆尼諾斯而言,妻子唯一的價值便是穿着自家布料製成的精美禮服在家宴上出現,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客戶,兒子迪米特里是奧爾加生命中唯一的寄託和安慰。

我相信那些看似平靜的過程中一定有着驚心動魄的內在,但依舊慶幸在我讀到最悲涼的時候,總算可以峯迴路轉。

小說結尾所有的風雲變幻都歸於平靜,塞薩羅尼基的港口幽暗的海水彷彿深不可測。夜空繁星無數,每過一會兒,便會有一顆星墜落。他在這靜謐黑暗之中,感受到一種從未覺察的美,心潮澎湃。有生以來第一次,他開始懂得,在一條條人行道之下,在棟棟建築中,都埋藏着什麼。

那段血跡斑斑的襯衫布和精心縫製的被子再次出現在我們眼中,彷彿提醒着人們那不能忘卻的記憶。

《線》的讀書筆記2

前段時間剛看完她寫的《島》。如果把《島》比喻成一瓶稍有些烈性的紅酒,那麼《線》就是一杯柔和的清茶。故事講了兩個彼此深愛的人,從小時候到老年的整個人生的經歷。兩個人小時候在不同的城市分別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長大相識後又一次感覺到了二戰的痛苦。雖說小說是以戰爭爲背景,但是故事情節發展的很緩慢,讀起來也很舒服。小說中對戰爭的描寫也很細微,包括敵軍的殘忍和人民的痛苦,但是卻還是感受到了人們曖曖的愛。總之很享受這麼慢慢的,一點點的讀下去的感覺。也許只有女作家寫起戰爭小說纔多了這麼多的柔情吧。這本小說多少也讓我瞭解有關二戰的知識,也彷彿親眼見證了希臘在戰爭中的衰落與頑強。在那個時候,在我們中國,日本也宣佈了投降,卻在國內卻展開了更讓人心痛的國共內戰。看來自己的歷史真的是糟的一塌糊塗,剛剛瞭解,原來全世界都會經歷共產主義時期,很可惜希臘的共產黨並不是那麼幸運,雖然很接近人民羣衆,但還是被貌似政府給壓制了。

思緒回到小說,女主人公溫柔善良,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我想像的她瘦瘦的,頭髮有些發黃,又有些自然捲,個子倒不算高,1米67的樣子。出現在我腦海裏的總是她年輕結婚前的樣子,甚至我還想像她穿着白圍裙的樣子,我也不知道爲什麼是白圍裙,跟她的工作一點也搭不上!她是一個裁縫。男主人公描寫的也很真實,他爲了國家選擇了共產黨,一心想把德軍趕出希臘。但最後他發現自己手上也會沾滿了無辜人的鮮血,他猶豫了。他雖然心中一直有爲人民解放的信仰,但是他有時候並不贊同共產黨對無辜百姓的傷害。後來他回到了親人的身邊。並不是放棄信仰,而是有時候信仰與現實還是有着很大的差別。

書中每個人寫的都那麼到位,以至於換位思考時,真的覺得那些心情,那些事,那些說話時流露的感情都那麼真實,總想像成如果是我,跟着情節發展下去的樣子。想像如果我要是和親人失散了我會是什麼樣子,想像如果我收留了一個可愛的小姑娘我會怎麼對她,想像如果我的婚姻不幸福,我會和男主人公的媽媽一樣沉默下去,自願與外界失去聯繫嗎?想像如果我是女主人公,心裏那麼愛一個人,當時以爲他死了的情況下還會嫁給別人嗎?想像在戰爲紛紛的年代,如果是我,會活出怎樣的人生呢?一切只能想像了!

《線》的讀書筆記3

因爲緣分,讀了這本市面上已經絕版的《長線》書籍,當聽到書名時,還以爲這是一根介紹長線投資的書籍,而當我拿到書細細品味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本傳記,但不同於人物傳記,這是一本講述世界頂級投資管理結構——資金集團的成功之道,這對於處在中產階級崛起,財富管理需求井噴時代的資產管理從業者們,顯得彌足珍貴。本書的作者是撰寫了多本著名傳記的知名作家查爾斯。埃利斯,因爲其形象得體的描述更爲全書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整本書主要介紹了資金集團的發展過程中依靠的關鍵點,其中JBL是資金集團的創始人,在30歲的時候(1924年)和朋友成立了合夥投資公司,1929年在說服不了合夥人的情況下,他獨自贖回股權,成功從美國股市泡沫中逃頂。1931年獨立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有8個員工,1200萬美元,到了1947年,公司規模發展到3000萬美元的時候,進行了渠道的變革,員工增加到20多人。在1958年,公司進行了公司歷史上更重要的一次變革,基金經理的分工制,那時的規模是不到3億美元。而到20xx年公司的規模已經達到了6500億美元,員工數量達到了6000人,合夥人的數量也涵蓋很廣。在香港的基金業中傳說,職業經理人加入資金集團就和自己創業一樣榮耀。作者將整個發展歷程,以十五個章節,每個章節講述相應的一個主題來完成,其中每一個主題都非常值得每一位資產管理從業者學習和思考。

通讀全書,對我感觸較深的是公司逆市場而動的思維方式、追求專注的熱情和堅持尋求科學的工作作風、互相學習的工作氛圍、低調的作風、扁平化的管理體制、持續的體制創新等等。

首先是逆市場而動的思維方式,得益於JBL一貫堅持的獨立思考的風格,無論是公司層面的收併購上還是二級市場投資上,甚至是公司招聘人員上,公司儘量追求逆向思維方式,特別是在招聘上,這是我遇到的第一家願意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大力招聘員工的資產管理公司,資金集團認爲這種做法對所有人都是“贏”:資金集團得到了一些非常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離開受困擾的公司,這樣他們原來的僱主常常會感到如釋重負,因爲這些人有了合適的去處;而且這些人才去的地方是真正需要他們的地方。

任何的逆向都不是教條或者是哲學意義上簡單的效仿,公司的逆向操作是建立在對事物全面的瞭解之上,這也正是公司堅持專注的熱情和尋求科學的工作作風的體現。在追求專注方面,公司研究分析員致力於成爲該自身研究覆蓋行業的專家,在尋求科學的工作作風方面,公司任何投資都是基於縝密的市場研究和調查以及長期致力於在爭取最優的投資結果。反觀當下的A股市場,太多人沉溺在高科技行業無比繁榮的泡沫之中,甚至讓我們看到一位曾經篤行價值投資的公募基金老總髮出了“我已經不看主板,只看創業板”的豪言壯語,以今天(20xx年12月23日)收盤去看,wind顯示的創業板綜指市盈率達到了94.1倍、市淨率達到了8.30倍,倘若是個股的估值尚且可以理解,但當面對48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整體達到如此估值時,好奇這樣的估值還可以持續多久?在這個市場,要想做逆向會被人說傻,這也不由的聯想到另外一位篤行價值投資的前公募老總(現已從私),熱愛逆市場而動,挖掘家電、建築、消費、水電等等招人唾棄的傳統行業個股,同樣取得了優異的投資回報率,而且這樣的投資風格得到了一定時間的檢驗。對我來說,後者是我學習的榜樣,也逐步成爲了我的行事風格,堅守安全邊際,深度研究,合理配比收益和風險。

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行業,是一個人才高度集中的行業,是一個以人驅動的行業,能夠聚集到一羣有智慧的投資能人,同時又能形成和睦相處、互相學習交流的工作環境,無疑決定了這將是一家偉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而資金管理公司正是這樣的公司。而現實中,資產管理行業所盛行的是推崇大腕和明顯,在這裏,自我爲中心的傲慢性格非常普遍,個人的薪酬非常高,爲了追求優質的投資結果而進行的激烈競爭很容易發起利己主義。所以在這點上,資產集團儘量避免聘用那些脾氣暴躁、生硬粗魯的人,不管他們如何傑出都不聘用。同時資產集團秉承一貫的低調作風,務實上進,整個公司的分析研究員都將受此薰陶。

儘管這裏提到的是公司層面人力資源的相關的內容,但我對此的感觸卻非常大。一方面,2年前,我對於投資是充滿偏見的,因爲熱衷於學習巴菲特,就把非價值投資風格都摒棄,而通過不斷的接觸一些知名投資者和翻看大量的書籍,自己一步步的反思,我開始變得願意去接受各種各樣的新知識,無論是技術分析的、量化投資的、主題投資的等等,非常希望可以與優秀的同事共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另一方面,接觸了一些知名的投資人士,無論是私募老總、公募老總還是賣方研究所長,給人都以一總謙卑,上個月給國內某大型公募基金投資總監發了封郵件,得到的回覆竟然是“收到,非常感謝,我學習下”,讓我對其的謙虛敬佩萬分,也讓自己明白,放下脾氣,謙虛做人,多向周圍的朋友、同事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資產管理公司要想長遠的發展,需要好的組織核心、扁平化的管理體制和持續的體制創新。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再說《巴菲特的風險》,即巴菲特、芒格離開了公司,哈撒韋如何繼續卓越的發展,其實這裏點到了資產管理公司的核心困擾點,我們諸多的資產管理公司以領導者爲核心,一旦失去了領導人,團隊就面臨鬆散甚至崩塌,而資金集團在這方面做得出色,任人唯賢,實行多元過問制度,不惜一切請人才等等,使得公司能夠長青。在管理上,公司也講求扁平化,許多合夥人都擁有直接的決策職責。好幾百人執行經營管理,五個委員會負責長期的政策和組織設計。當被問及誰直接管理公司時,公司的回答是“直接管理公司的人是誰沒有定數。有時候10個人在共同管理”。扁平化的管理,激發了公司體制內各種可以起作用的細胞。同時公司在體制上持續創新,一個富有諷刺意味的結論:一個公司將其結構的效率發揮得越是成功,那麼這個結構最終就越有可能扼殺公司戰略的效率。而資金集體有意改變自己的公司結構,持之以恆地尋找能夠適應市場的高效率,消除僵化並培育許多人的創新能力。這與之前看的《創新者的窘境》有異曲同工之妙,書裏提到那些德高望重的公司註定要走向滅亡的原因是它們一直在做被認爲應該做的事情:取悅於最有價值的顧客。而它們似乎別無選擇。

總之,這是一本不錯的書籍,特別是對於從事資產管理行業的從業者而言,更是讓自己終身受益的書籍。

《線》的讀書筆記4

前段時間剛看完她寫的《島》。如果把《島》比喻成一瓶稍有些烈性的.紅酒,那麼《線》就是一杯柔和的清茶。故事講了兩個彼此深愛的人,從小時候到老年的整個人生的經歷。兩個人小時候在不同的城市分別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長大相識後又一次感覺到了二戰的痛苦。雖說小說是以戰爭爲背景,但是故事情節發展的很緩慢,讀起來也很舒服。小說中對戰爭的描寫也很細微,包括敵軍的殘忍和人民的痛苦,但是卻還是感受到了人們曖曖的愛。總之很享受這麼慢慢的,一點點的讀下去的感覺。也許只有女作家寫起戰爭小說纔多了這麼多的柔情吧。這本小說多少也讓我瞭解有關二戰的知識,也彷彿親眼見證了希臘在戰爭中的衰落與頑強。在那個時候,在我們中國,日本也宣佈了投降,卻在國內卻展開了更讓人心痛的國共內戰。看來自己的歷史真的是糟的一塌糊塗,剛剛瞭解,原來全世界都會經歷共產主義時期,很可惜希臘的共產黨並不是那麼幸運,雖然很接近人民羣衆,但還是被貌似政府給壓制了(這裏只能說是貌似了,因爲自己國家都這樣了,還有啥資格評論外國的是非呢!!)。

思緒回到小說,女主人公溫柔善良,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我想像的她瘦瘦的,頭髮有些發黃,又有些自然捲,個子倒不算高,1米67的樣子。出現在我腦海裏的總是她年輕結婚前的樣子,甚至我還想像她穿着白圍裙的樣子,我也不知道爲什麼是白圍裙,跟她的工作一點也搭不上!她是一個裁縫。男主人公描寫的也很真實,他爲了國家選擇了共產黨,一心想把德軍趕出希臘。但最後他發現自己手上也會沾滿了無辜人的鮮血,他猶豫了。他雖然心中一直有爲人民解放的信仰,但是他有時候並不贊同共產黨對無辜百姓的傷害。後來他回到了親人的身邊。並不是放棄信仰,而是有時候信仰與現實還是有着很大的差別。

書中每個人寫的都那麼到位,以至於換位思考時,真的覺得那些心情,那些事,那些說話時流露的感情都那麼真實,總想像成如果是我,跟着情節發展下去的樣子。想像如果我要是和親人失散了我會是什麼樣子,想像如果我收留了一個可愛的小姑娘我會怎麼對她,想像如果我的婚姻不幸福,我會和男主人公的媽媽一樣沉默下去,自願與外界失去聯繫嗎?想像如果我是女主人公,心裏那麼愛一個人,當時以爲他死了的情況下還會嫁給別人嗎?想像在戰爲紛紛的年代,如果是我,會活出怎樣的人生呢?呵呵,一切只能想像了!

《線》的讀書筆記5

雖然《線》和《島)都是出自維多利亞·希斯洛普之手,但是如果把《島》比喻成一瓶稍有些烈性的紅酒,那麼《線》就是一杯柔和的清茶,給人淡淡的略帶甜味的感覺。故事內容寧靜,不爭,它不用你去記憶或留戀什麼,只是簡單地訴說,你用心或不用心聽都充滿着一個優秀者的滔滔不絕之情。

“那一天,我知道自己和什麼東西分離了,可我無法記得與我分離的到底是什麼。”五歲的卡捷琳娜與母親、妹妹失散。她孤身走過陌生的街頭,找過每一條街道,找過每一頂難民帳篷,她時時刻刻時時刻刻都不斷提醒自己:永遠記住媽媽樣子!永遠記住妹妹的樣子。二十年後,她終於收到母親的消息,是一個噩耗:母親死了。她哭不出來,她已經完全記不起母親的容顏,妹妹的樣子也早已忘得乾乾淨淨……故事纔剛剛開始,一場令人蕩氣迴腸的生死悲歡徐徐展開。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卡捷琳娜雖然與媽媽和妹妹走失,卻遇到了的尤金尼婭,迪米特里,和在伊里尼街的善良的人。

就在所有的一切都處於動亂之中時,卡捷琳娜和迪米特里的愛情故事也娓娓展開。卡捷琳娜直到迪米特里去爲祖國而戰時,她纔看清自己的情感:迪米特里雖然早就明白自己對卡捷琳娜的愛,卻遲遲不肯表明心意,就在迪米特里每天在戰場上爲祖國而時兩人心中也是彼此掛念,後來猶太人被趕去了雅典,莫雷諾家的工廠就此倒閉,卡捷琳娜被邀去德國人的工廠工作,被那裏的老闆看上,不得已嫁給了肥胖可惡的無良富商,之後又經歷了許多波折,卡捷琳娜和迪米特里終於在一起了,他們有自己的孩子,孫子,與他們平淡地講述着他們的坎坷經歷。

這本書以戰爭中的塞薩洛基尼爲背景,講述了迪米特里和卡捷琳娜的愛情故事,是一部動盪年代蕩氣迴腸的傳奇,以愛開始,以幸福結尾,給人以深刻印象。

總之,卡捷琳娜的天真善良讓我喜歡,迪米特里的忠貞愛國是我佩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會爲自己所愛的人放棄的自己某些原本無論怎樣都不願放棄的東西,愛是偉大的,而受過苦難的愛情更容易天長地久。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就在想,若我是卡捷琳娜,那在我經歷這麼多的苦難後,我還會不會對生活充滿着炙熱呢,會不會去冷眼看這個世界,當天色漸漸暗淡黑夜悄然而至時,會不會在心中還保留着一種信念,呼喚黎明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