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的

讀書筆記的1

研究發現,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有極限。它被使用之後會漸漸疲憊。如果不讓肌肉休息,你就會完全失去力量,就像運動員把自己逼到筋疲力盡時一樣。

讀書筆記的

這一概念向我們表明,不是每次意志力失敗都表明我們先天不足。因爲有的時候,這其實證明了我們付出了太大的努力。

意志力會隨着時間逐漸減弱,因此,如果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處理要做的事情,那就把它安排在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

能量理論認爲,對大腦來說,能量就是金錢。資源豐富的時候,大腦會支出能量;當資源減少時,它就會保存能量,拒絕自控。因爲,大腦的首要任務是獲得更多能量,而不是保證你作出明智的決定。

有助於意志力的飲食方案是多吃低血糖的食品,如瘦肉蛋白、堅果和豆類、粗纖維穀類和麥片,大多數的水果和蔬菜。

研究發現,在一些小事上持續自控會提高整體的意志力。

對於在增強“我不要”的力量上,方法有:不說某些口頭禪,用不常用的手進行日常活動等一些改變日常固定習慣的嘗試。

對於增強“我想要”的力量方面,方法有:每天做一些事,培養一個新的好習慣。

對於增強自我監控能力方面,方法有:記錄一件平常不關注的事情,比如記錄支出。

自控力肌肉模式告訴我們,即使是以看似最愚蠢、最簡單的方式每天鍛鍊意志力,也能爲意志力挑戰積攢能量。不過,如果想要徹底改變舊習慣,最好的方式是找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訓練自控力、提高意志力,而不是設定一個過高的目標。

有觀點認爲,疲憊不是一種身體反應,而是一種感覺,一種情緒,是大腦產生的某種自我防禦機制,其目的是讓我們可以停下來,幫助我們留有能量的餘地。

基由運動員的經歷,我們可以得知,第一波疲憊感絕對不是自己真正的極限。我們總是在意志力真正耗盡之前就感到無法堅持了,意志力並沒有用完,只是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積攢使用意志力的動力而已。所以,在下一次,當我們覺得自己“疲憊”得沒法自控的時候,試着挑戰一下自己,挺過第一波疲憊感。不過,要注意不要訓練過度。

當我們的意志力告急時,我們可以挖掘屬於自己的“我想要”的力量。當我們發現了自己最重要的“我想要”的力量,發現了脆弱時能給自己以力量的東西之後,就能在每一次沒對誘惑或者想要放棄的時候把它作爲抵擋誘惑的動力。

這個屬於自己的力量應該是真正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爲了別人或者覺得應該是怎樣的東西。

總之,我們要像聰明的運動員那樣去訓練,去提升我們的極限,但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當我們虛弱的時候,我們能從動力中汲取能量。

讀書筆記的2

時間過得飛快,也體會到了作爲教師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嘆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同爲人師,爲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爲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纔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爲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瞭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爲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爲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爲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爲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髮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說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說: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爲人師表。

讀書筆記的3

“假如這是你第一次閱讀《紅色右手》,那麼我十分嫉妒你將得到的體驗。”

我就是衝着這句話,以及推門諸人的好評纔買這本書的。

翻譯是推門的石門居士,雖然據說因爲有大段晦澀的長句而加劇了閱讀的障礙,不過我倒沒覺得,想來應該歸功於譯者的努力。

書薄薄的一本,很適合晴朗的午後,一杯紅茶,歪在牀上閱讀,這樣即使感到不寒而慄,至少有溫暖的陽光包圍着自己,可以從很灰暗的現實中儘快脫離出來。

書的作者是喬爾·湯斯利·羅傑斯,封面是黑色的,上面有一隻血紅的右手印。封底上有着整個故事的概述,雖然讀完全書之後再去看它,似乎覺得離題萬里,甚至是描述的太過正常,但不得不說,正是這個陳述,透過迷霧和全篇囈語一樣的跳躍性記敘,直接啓迪了整個案件的本質。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我在僅僅看到這段介紹時,腦海中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判斷,和案件的輪廓,畢竟大多數推理小說都不外乎合乎邏輯的幾種定律。但是當我被書的文字牽引時,越來越否定了自己最初的設想和判斷,甚至在謎底揭開前,太多的巧合和刻意的引導)、以及第一人稱“我”那頗有些精神病似的敘述方式,已經成功讓我上了作者的魚鉤

雖然最像兇手的人一定不是兇手,這條定律在一般推理小說中都被證實了其準確性,但我畢竟是第一次讀喬爾·湯斯利·羅傑斯的作品,他是什麼樣的風格我可不瞭解,也許他就是能以扭轉乾坤的解釋,來達到這個必然的效果?

當謎底開始揭開,驚人的事實一部分一部分的顯露出來,整個搭建起的結構崩塌了,所有的真相重新組織起來,形成完全不一樣的狀態。其中有那麼一部分我是曾經猜到過的,雖然驚訝倒也不足爲奇,而這其中最讓我吃驚的,是一個建立在極度緊張狀態下輕易信任了的盲點,而證據僅僅是那個鳥類不怕人和幾月種什麼花的簡單證明。

唯一遺憾的是,它不能嚴格的稱爲推理小說,因爲所有的謎底全部建立在設想的基礎上,而不是嚴絲合縫的推理,沒有強大的證據,沒有推理解釋的過程。而且視殺人爲草芥這樣大批量殺人的口吻,讓人感覺不大舒服,加上許多潛意識層面上的東西,也許該稱爲驚悚小說更爲合適。

或許正是因爲這樣,直到最後一頁,我都沉浸在那神經質的氛圍中,擔心作者會不會推倒所有的結論,全部重來,給出完全不一樣的解釋。

合上書,嘆了口氣,終於還是被作者愚弄了。

其實,我本來猜對了的,至少猜對了一部分——在我只讀這本書封底的介紹,而還沒有翻開它的時候……

讀書筆記的4

大家都讀過很多書吧,但那本書會讓你至今還歷歷在目呢?在這裏,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書:《會飛的教室》,書名很熟悉吧,是的,這是德國的艾裏克?卡斯特納寫的,本來是德文,後來據陳書芳改寫,才變成中文出現在大家面前的,這本書到底是怎麼寫的,看了之後有什麼感受呢?別急,這就開始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馬提斯、鄔裏、戴馬亭、姚尼。

一羣羣職校生爲了救被綁架的葛洛迪同學,和職業學校的學生開始了激烈的搏鬥,《會飛的教室》最後一次排練了,鄔裏卻受傷了?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是同學之間的友誼是多麼重要啊!是的,如果平常的你不幫助同學,那麼就算是關鍵時刻,同學也不會來幫你。

正如媽媽說:“每一個人在社會中,都是獨一無二而重要的一份子,而這一份子便如同茫茫黑夜中牆角的一根蠟燭,獨自閃耀,只能照亮一方牆角,而與同學、朋友、親人間的關心、照顧、團結便似在天地任一角落灑下密密的燭網,此時,照亮的便是天與地。這便是衆人拾柴火焰高,這便是人們團結的力量。”

讀書筆記的5

這幾天,我讀了一篇課文,課文的名字是《滴水穿石的啓示》,說到滴水穿石,大家一定會想到:一塊碩大的石頭中間爲什麼會有又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呢?因爲在石頭上面有接連不斷的水滴從石頭上落下來,經幾十年、幾百年,水滴終於滴穿了石塊!

課文爲了配合“滴水穿石”還列舉了三位名人,一位是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他爲了人們的健康,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草藥,經過二十多年的四處奔波,李時珍終於寫成了醫學鉅著《本草綱目》。

另一位是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他沒有受過專業教育,幼年就自謀生計,但最後竟擁有白熾燈、留音機、電影放映機等一千多種發明;齊白石老人在他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沒有停止揮毫作畫,他的畫室內,掛着他用以自勉的條幅“不教一日閒過”就算到了晚年,也每天作畫三幅!

讀了這篇課文我知道了: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要目標專一堅持不懈就能成功!

讀書筆記的6

每個人都需要善意的表揚、鼓勵。善意的讚美實際上是一種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資,是一種驅使人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動力源泉。也就是說,孩子在乎家長的感受,如果家長能夠給予孩子正面的感受,他就會一直朝着良好的方向發展。

由此不禁想到了我們教師的工作,其實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也要多從正面引導學生,多給他們一些善意的表揚、鼓勵。在平時的工作中,一篇情理交融、鼓勵性很強的評語,一段肯定、稱頌的讚美之詞,都能讓我們的學生心情愉悅、精神爽利,感受到你的在乎,教育往往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恰當的運用鼓勵和表揚呢?

首先,要轉變的觀念。老師對孩子的點滴進步能否給予充分的肯定與熱情的鼓勵,不僅僅是一個方法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教育觀念問題。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不肯放下傳統的“師道尊嚴”,認爲老師的尊嚴不容侵犯,對學生的教育只是強調反面批評、教育,而忽略從正面積極地引導、激勵的作用,低估了讚美學生達到教育目的的力量。

其次,要尊重學生。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原則,沒有尊重就談不上教育。所有的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尤其是處在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這種需要更加強烈。因爲一方面他們還處在童稚未脫的的階段,對任何事情都似懂非懂,但另一方面,他們的內心都認爲自己已經長大,有着強烈的成人感,迫切希望家長老師尊重他們,把他們當作成人來看待,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着強烈的主觀意識。教師要在乎學生的感受,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和人性取向。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師若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及時的表揚、熱情的鼓勵,則能激發學知欲,調動其積極性,同時還能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是一個愛的使者,用愛的心靈去關注孩子們的每一點需要,激勵他們不斷進步,產生更多的更積極的在乎。

青少年好表現,更喜歡別人的誇獎,尤其在乎老師的表揚有我們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發現和挖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各種方式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是做好教師工作的取之不盡的源泉。

讀書筆記的7

羅爾德·達爾,曾是一名英國皇家空軍,後來,成爲了一名作家,這本書就是他的著作。

故事的內容:小查理生活在貧困的家庭中,每天喝捲心菜稀湯,每個生日只有一塊巧克力糖,後來,旺卡先生髮下去五張金獎卷,分別藏在五塊巧克力糖中,第一張金獎卷是被奧古斯塔斯·格盧普的小胖孩找到的,第二張金獎卷是被名字叫維魯卡·索爾特的小女孩找到的,第三張金獎卷是被維奧莉特·博雷加德小姐找到,第四張金獎卷是被一個叫邁克·蒂維的小男孩找到的,第五張金獎卷是被查理·巴克特找到的。後來,捲心菜稀湯,變得更稀了,因爲巴克特先生的牙膏廠破產了,只好掃雪,才掙了五便士,甚至一便士也掙不到。這五個幸運兒,經過層層考覈,除了小查理,其他人都退出了。誰知,旺卡先生是讓小查理來接管巧克力工廠。

從這本書我明白了,不要依賴別人,要靠自己。

讀書筆記的8

“轟隆”,又一個散發着淡藍色熒光的鐳在烈火焚燒的提煉缸中誕生。熒光照在她那美麗的臉上,是那麼的安詳。她就是瑪麗·居里。瑪麗·居里是科學史上第一位女博士,曾與自己的丈夫一起發現了稀少罕見的鐳,爲科學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丈夫死後,只有她一個人孤獨的鑽研,才取得現在的好成績。不管別人怎麼看她;不管別人怎麼想她,她始終都是默默奉獻着社會。

“她堅定剛定,有遠大執着的追求……”她就是這樣一個瑪麗·居里:當人們鼓掌的時候;當人們歡呼的時候;當人們擁抱的時候,她還在默默無聞的工作,她只想再爲人類作出新的貢獻。鐳是世界的重大發現,也是瑪麗·居里的偉大發現,爲了鐳,爲了人類,她不惜犧牲了自己的容貌和肌體,漸漸變得渾身乏力。

當最後的一束燦爛的陽光,照在她的臉上;當臉上的汗珠滴進了提煉缸;當提煉缸中發出讓人感到的熒光,人們應該學習她那淡泊名利、鍥而不捨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