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在聽嗎》讀書筆記

《老師,你在聽嗎?》書一拿到手,對書名就有些憤憤的感覺,爲什麼又是指向老師的,有誰知道,我現在成天團團轉究竟爲何?每天的忙碌價值體現在哪裏?我現在都不知道:老師,究竟該做些什麼。

《老師,你在聽嗎》讀書筆記

其實,和我一樣心態的老師一定不少,只是知道說了也沒用也就不去多說了。按捺住心中的無奈,還是決定先把書中的內容有一個足夠了解之後再來議論,不做了解又有什麼資格說長道短呢。

粗粗翻閱過了這兩百三十多頁的書,雖說沒有對其細節有深刻體會,但對這本書的精髓還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知。

客觀地說,這是一本推崇教育理想化的書本,其作者是美國人,她是站在美國現有的教育狀態眺望並朝着她心中理想化的教育前進的,她有着拉動身邊的教育者一同前行的美好願望,並也付諸了具體的指導策略。在書中,她所描繪的與幼兒對話的狀態和我們在師範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是一致的',沒有大的衝突,只是在做法上更加詳盡。客觀地說,這本書對於教育工作者,確實有一個很好地警醒和引導作用。

作爲一線的教師,隨着教齡的增長,對自己身邊教育現狀的認知也越來越清晰,在學校時心中所存的純粹的理想化教育漸漸被不斷接觸到的一些教育弊端和無奈充斥的越來越“社會化”,也漸漸不再把自己當成“神”的工作者,越來越多的是提醒自己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不對教育絕對樂觀也不盲目悲觀。

以往,一旦有從“從上而下”需要學習的教育書籍,往往會記着跟風,大唱讚歌,然後積極作出自我批評,對照起書上所屬的正確言行。誠然,需要學習的教育書籍自然是經過了層層的篩選才推薦給一線教師的,但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也要有自己的一個篩選分析過程,而不是一鍋倒。

這本《老師,你在聽嗎?》蘊含了作者深刻的民主教育的理念與思索,書中很詳細地對一些教育實踐作出了指導。但是,相對於作者所說的指導,我們只能持有其中的教育理念卻無法完全付諸實施。就中國的教育現狀和美國相比,本來就在很多地方存在差異,美國鼓勵孩子創新,鼓勵個性,就像創作中提倡DIY,而中國的教育最終是通過文憑來認定你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可用的人才,教育還是“流水線”,小學教師會因爲趟平刺頭而被認爲是厲害的教育者,中學教師班級最高分、平均分超出平行班,會被認定爲“會教學的好老師”,從理想化的教育來說,這樣的認定實在是問題大大,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卻確實是最管用的標準。可能我在認識上有些偏頗(自己沒覺得),但是作爲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大家對那道文憑的門檻的認識一定人人都有。幼兒教育是最早改革的,理念已經能完全跟上西方,但是在實際的活動中,老師卻有着很多的束縛,就說老師心中明白,對於孩子的話語要耐心聽完,活動中要尊重孩子的發言,給他足夠的時間講述,但是全班將近四十個孩子,你選擇聽誰的?聽幾個孩子發言?到時間活動沒結束,下個活動如何正常開展?別的不說,就說領導看到你沒有按時開展活動,會不會質疑你是如何組織開展活動的?挨批評事小,可是你成了一個不守規則的老師就事大了。所以,這個耐心傾聽可以放到飯後或者早上來園時的個別談話,這個時間段的對話還是能充分的運用這個原則的。

還有很多方面,也都是不能盲目亂搬的,“拿來主義”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身邊的教育現狀,在可行的基礎上拿可以用的東西來。做好這點,我想,不光是要找中外的教育差距,更重要的是明確我們的教育現狀和理想化教育中間的差距,以及明確我們將要發展的方向和向理想化教育靠近的可實行的程度。

一起努力,讓我們和孩子的對話越來越有技巧,讓對話狀態也越來越理想吧!路很長,邊眺望邊腳踏實地地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