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讀書筆記

當我最初看到這本《大外交》的作者是基辛格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一定是一本基辛格的個人傳記,比如中美建交等內容,爲此,處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我還找來英文版一讀。但是,這本書纔看開頭的部分章節,便發現我想錯了,我低估了基辛格的智慧和雄心,這本書一下子殺到了17世紀,一位位外交大師躍然紙上,一樁樁外交事件栩栩如生,作爲部分歷史的局中人,基辛格站的更高,看的更遠,想的更深,讓這本書也成爲國際關係史研究中的經典之作。

《大外交》讀書筆記

外交,不同人對其定義不同,而在不同時期,各國外交也有不同風格,而關於外交到底重在國家實力,還是外交大師的權謀縱橫也有爭議。我個人對外交的理解是,外交是內政的延伸,而戰爭本身也是外交的一極端體現,甚至工具,外交基於國家實力,但是在具體策略的制定和執行上,以及最終效果上卻與關鍵人物密不可分。而《大外交》正是沿着這樣的脈絡,基辛格彷彿在構築一部史詩電影,還是N部曲,他如畫外音一般交代背景和格局,接着便“放出”諸多外交關鍵人物,讓他們上演外交史上的一出又一出精彩的悲喜劇。

由於牽涉的時代,國家,人物衆多,基辛格在展開上也有所側重,首先,儘管外交每天都在全球各大地方展開,但是基辛格始終聚焦的是對應時代的“中心”或者衝突聚焦點,所以本書開場聚焦歐洲,從黎塞留到梅特涅,俾斯麥,對應的正是當時歐洲大陸居於世界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更是衝突頻發的“火藥桶”。而此後,伴隨德國、日本跋扈到二戰全面爆發,從美國崛起、蘇聯發威到冷戰大時代,這本書在時間與空間上自然切換,大氣磅礴。其次,基辛格始終很有自知之明,他寫的是“外交史”,所以交代相關背景,特別各國內政秉承的是倒置的“內政史是外交史撰寫的鋪墊”思路,直擊與外教事件相關的核心內容,絕不發散,保證了本書的主線始終聚焦在外交主題。

很多時候,審視同樣的歷史,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給你帶來新的感覺,這本書在描述17到19世紀歐洲歷史的時候,以黎塞留、梅特涅等政治人物切入的角度就令我感到耳目一新。在外交史上,活躍於17世紀的黎塞留可謂非常著名的人物,甚至開創了一種風格。儘管身爲紅衣主教,但是同樣身爲法國路易十三時代權傾一時的當權人物,他卻跳出了外交中宗教利益的傳統,更關注法國實際利益,這一如今看起來好像自然而然的思路,在當時卻是具有開創性的。黎塞留堪稱當時最偉大的戰略大師,他面對的情況有些類似日後德意志的俾斯麥,有個強勢的西班牙跟它打個不停,東邊是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還有緊鄰的德國諸多勢力,更別說還有隔海相望的英國時不時來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