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草房子有感600字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軒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中講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啓蒙教育的六年。

讀草房子有感600字

讀草房子有感600字【一】

又是一個夏天了,太陽如金色的輪子,轟隆隆滾過來,直滾到人的頭頂上,天地間就彷彿變得火光閃閃了。河邊的蘆葦葉曬成了卷,玉米正吐着紅豔豔的或綠晶晶的穗子。那時的油麻地也是這個樣子,不過有一點,,不同的是那裏有一羣天真、純情、質樸的孩子。桑桑就是其中的一個。

我合起了這本《草房子》,閉上眼,腦海中慢慢浮現出桑桑歡快的背影。

我看到了桑桑穿着厚重的棉襖走在夏天的校園,引得人們笑聲不停,他自己也跟着樂;我看見他拆了蚊帳做成網,去和夥伴們興高彩烈的打漁;我看見他想自己有家,而他的小鴿子不能沒有家,於是他動手拆了碗櫥,將它打造成一個“高級鳥籠” 想着想着,我不禁笑了,桑桑就是桑桑。

我又看到了桑桑,咦,他怎麼在打架?哦,不,他是在保護紙月。紙月在板倉的時候就經常受到幾個男孩子的欺負,他們見着紙月就咯咯地笑,還阻斷她去學校的路。桑桑氣極了,他不容許別人欺負他的朋友,面對這三個比他大比他壯實的男孩子,他壓住了恐懼的心,用磚頭嚇唬他們,幫助紙月上船。爲了給紙月爭取逃跑的時間,他同那三個男孩子打鬥,他用磚頭扔,用頭撞,自己是遍體鱗傷。

當我讀到“桑桑站起來用手擦着鼻下的兩道血流,俯視着冬天河水中艱難遊動着劉一水”時,我知道桑桑贏了。這時心中彷彿有一股暖流穿過,那是感動。感動着友情的堅持,感動着友情的頑強。我想,這便是真正的友情吧!不需要太多的理由,無須任何利益,僅僅是因爲友情而捨生忘死,奮起一擊。僅僅是因爲友情而同甘共苦,有難同當,僅僅是因爲友情而不會捨棄任何一個獨自逃跑。

讀草房子有感600字【二】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這本書叫草房子。

這本書融入了許多感情:哭、笑、高興、痛苦…。主人公桑桑爲了出風頭在炎熱的夏天穿着棉衣棉褲跳舞而熱的大汗淋漓,這充分表現了他想討人喜歡的心理。但是這一行爲被油麻地的'小禿子—陸鶴那頂雪白的帽子搶去了風頭,於是後來引發了一場關於小禿子的尊嚴之戰。還有當村裏的富人杜小康傷了桑桑時,桑桑憤怒了。所以給他寫了不讓他當班長的小紙條。這更表現出了一個小孩的嫉妒心,但是這種心理誰沒有啊。後來,秦大奶奶種艾時,桑桑不像他爸爸桑喬那樣無理,而是同情着秦大奶奶。

當老師蔣一輪對白雀有愛意時,桑桑無償的給他們跑腿送信。這些表示桑桑已經能助人爲樂了。當邱二爺死去時,養子細馬一定要給邱二媽買房子,這是多麼偉大的精神啊!最後桑桑的脖子長了一個腫塊,桑桑他爸充分體現出了父愛,他到處尋醫。最後桑桑的病終於好了。

啊!這是多麼好的一本書啊!這本書既有讓人感動親情,宏偉的夢想。有什麼力量都分不開的友情。什麼東西都買不回來的尊嚴。融合在一起,是一種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愛,因爲這種愛已經超乎了我的表達能力。那幾天我幾乎每天抱着它睡覺,我覺得作者用他的細膩文筆描寫出了油麻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而且這本書描寫的是以前社會還未發達時候的農村,要是大人看了,就會更有體會,更回味無窮。我還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虛構出來的農村故事,這也反映了真正的農村生活,這不過是印在紙上罷了。

讀草房子有感600字【三】

最近,李老師給我們買了一本叫《草房子》的書,我用了一天的時間看完它。

這本書不是一部連篇小說,而是一件事、一件事地講,或講一個人的故事。《禿鶴》這一章裏講的是:

禿鶴是油麻地小學的禿子,是個又高又瘦的人,油麻地小學的同學都愛摸,後來別人開始笑話他,他越想越生氣,在會操時,油麻地小學陷入高潮時,他卻脫下帽子,讓別人和他一起去獻醜,後來大家都對他變得冷淡,有一次,在油麻地的春節晚會上,有一個節目的連長是禿子,本來是柳三下演的,但怕羞,不想演,後來禿鶴代替他演,演得很好,深受大家的喜愛。

還有一個故事叫紅門,他講的是:一個叫杜小康的同學,他一開始看不起桑桑,在桑桑剛上學時,大家都鼓掌,他沒有;有一次他們倆弄出了一場火災,當桑校長問誰玩出的火災,只有他站起來認錯,而桑桑沒有。後來他們倆和好了,但是杜小康家欠的債太多了,不能上學,最後杜小康爸爸和杜小康一起去養鴨,但是鴨子把別人的魚苗吃光了,最後只得到了幾個雙黃蛋。後來桑桑給杜小康賣鴿子的錢,讓他做小生意。

當然,這本書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但是,我覺得最好看的,就是我在上面介紹的故事了。《禿鶴》這一章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讓別人動,或者動的話要拿東西交換。這是不對的,應該跟別人分享纔對。還有一個道理:別人不想演這個角色,就會缺少人,自己不要說不想演,應該自告奮勇,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這本書告訴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們不要貪心、不要計較小事、要跟同學團結友愛、要孝敬父母,養活父母,不讓父母受苦。這些都是故事裏的含義。讓我覺得讀這本書很有意義。這本書也留給我們一個快樂的童年,難怪作者在書的他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讀後獲益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