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守護者》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姐姐的守護者》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姐姐的守護者》讀後感

《姐姐的守護者》讀後感1

《姐姐的守護者》這本書是偶然間在書店看到的。看到這本書的名字之後覺得應該是一本特別有親情味道的小說,所以馬上開始看了。而在看完之後,發現並非如此。

讀了這本書,我會覺得自己能夠作爲一個正常人,健康地活在陽光下,是多麼幸運和值得珍惜的一件事。

小說中的姐姐凱特在2歲時得了白血病,父母爲了救她,經過遺傳基因配對生下了妹妹安娜,於是安娜從一出生便被貼上了“特效藥”的標籤,這是她活着的唯一價值和使命。從臍帶血開始,到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她必須源源不斷地爲凱特捐獻出來。爲了成爲凱特的特效藥,她不能遠行去參加曲棍球訓練營,她必須隨時待命,因爲凱特隨時都會有狀況發生。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多年,直到安娜捐得筋疲力盡,她實在太累了。當安娜看到凱特再一次犯病,並且還出現了腎衰竭的病情,她怕了,退縮了。她用自己給姐姐捐獻骨髓後,父母送給她的,她認爲最爲珍貴的禮物,去換取了一名律師,她希望律師能幫助她爭取到自己的身體的醫療權和支配權。

當母親收到法院的傳單,她很不能諒解小女兒爲何不肯再救姐姐一次;父親則感覺愧對小女兒,長期以來只關心大女兒的健康,不重視小女兒的感受;妹妹一方面不希望深愛的姐姐死亡,但又不希望自己存在的尊嚴被一再忽視,而家中另一個長期被忽略的大兒子,則覺得自己在家中無足輕重,成爲問題少年。

這個五口之家的每一個成員,出發點也全部都是愛,因爲愛,纔會保護對方,因爲保護纔會使另一方受傷害,因爲愛,對方一天不解脫,另一方也就無法解脫。

聽聽三個孩子的母親莎拉在法庭上的一段陳辭,能說她的行爲不是出於愛嗎?“我的人生彷彿一場火災,一個女兒被困火裏,唯一能救她的機會,是派我另一個女兒上場,因爲只有她認識路。我在冒險嗎?我當然知道。我明白那可能導致我或許會同時失去兩個女兒?是的,我明白。我知道要求她去做是不公平的嗎?我絕對知道!可是,我也知道那是我唯一可以同時保住她們兩個的機會。那合法嗎?合乎道德嗎?那是瘋狂的、愚蠢的,還是殘酷的主意?我不知道。可是我衷心相信那是對的!”

也許,這裏的每個人都受夠了,愛讓他們的生活變得如此沉重,似乎生存於世的唯一目的,就是接受愛,奉獻愛,相信愛,延續愛。

有人說,在重大的考驗面前,才能判斷是否真愛。譬如失意,重病,破產,跌至谷底,天災人禍。正所謂患難見真情。不過,如若可以,這種考驗最好不要。上帝先生,我們自會明白誰親誰疏,實在毋須那樣殘酷的考驗。若能擁有簡單,平凡,細水長流,藍天白雲陽光明媚的愛,誰會想去體驗暴風驟雨顛沛流離中顫抖的依偎?

愛固然美好,但有些愛,總不免帶點“同歸於盡”的殘忍。

在愛的名義下,可以霸佔,可以暴戾。

愛得入心入肺,入骨入肉,但死去活來,痛不欲生,也不得不繼續熬下去,接受緣分和命運的安排。

愛的盡頭,或許是最深切的'無奈。

都是在愛的名義下,對與錯有誰能分清?

《姐姐的守護者》讀後感2

她的存在,並不是因爲她自己,而是因爲另外一個人。

她的成長,很少鮮花,很少掌聲,沒有奔跑,沒有聚會,沒有少女應有的快樂,她因爲別人的痛苦而更加痛苦,但她沒有逃避。

爸爸媽媽的關愛很少落在她身上,他和哥哥一樣,被忽視了,要把全部的愛傾注於那位生病的姐姐身上。

姐姐發病了,她就要到醫院做各種各樣的準備,爲姐姐提供各種各樣的必要資源:血小板、幹細胞、骨髓……

妹妹愛姐姐,所以她一直以來無論有多痛都堅持幫助姐姐。可是,這次,姐姐累了。

媽媽愛姐姐,從姐姐一生病,媽媽就一直很努力的尋找治療方法,她固執的認爲,只有一直治療纔是對姐姐好。姐姐也很努力的接受治療,但只有她知道,這很疼,而且最重要一點,她知道這個病很難治癒,而且媽媽因爲幫助她治病,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父親一個人負擔全家的全部開銷,妹妹一直陪她受累,弟弟也常常受到忽視。她不想因爲自己的病拖累自己的家人,帶給大家痛苦,但媽媽的固執讓她無可奈何。

有一天,姐姐因爲腎衰竭需要妹妹捐一個腎給她。就在這時,妹妹把媽媽告上了法庭。律師先生接了她的案子,用盡一切方法幫助妹妹。法庭上,律師先生和律師媽媽據理力爭,哥哥這時候站出來,告訴媽媽,妹妹是因爲姐姐才這麼做的。律師先生這時衝出法庭,他的癲癇病發作了。“他接我這個案子,是因爲他知道不能支配自己身體的痛苦”。

影片的最後,姐姐在媽媽身邊安然離去。姐姐離去後,大家的生活發生了改變,妹妹眼中的`大家,都走上了自己該走的路上。

其實,每一個生命都有其自身要走的路,每一個生命的歸屬都不盡相同。影片中的每一個主人翁,都充滿對姐姐的愛,但愛的方式卻不盡相同。正如媽媽對姐姐的愛,是一種固執的愛,一種強大的母愛;而妹妹對姐姐的愛,是一種理解的愛。媽媽對姐姐的愛並不是有錯,只是她可能沒有聽清楚姐姐的心聲,所以由妹妹替姐姐完成了心中的願望。

片尾妹妹說過:“我有一個姐姐,她很棒。”的確,姐姐勇敢地走到了自己應有的歸屬。

愛本身並沒有錯,愛的方式卻不盡相同,尊重對方的想法,讓其嚮應有的歸屬走去。

《姐姐的守護者》讀後感3

有人說,在重大考驗面前,才能判斷是否真愛。不過,我覺得,如若可以,最好不要。若能擁有簡單,平凡,細水長流,陽光明媚的愛,誰會願意去體驗暴風驟雨顛沛流離中顫抖的依偎?

《姐姐的守護者》是爲數不多能讓我感動的一本書。

這是個五口之家。凱特兩歲時罹患白血病。爲了給她治病,父母通過先進的基因技術孕育並生下了與她基因完美匹配的安娜。從第一管臍帶血開始,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向姐姐“供應”了白血球、幹細胞、骨髓……後來,凱特的腎功能衰竭,父母要求妹妹捐獻一個腎。但這回安娜不幹了,她無法忍受自己一再被當成“藥品”,還在哥哥的幫助下找到律師事務所,控告父母奪走了自己的身體使用權。

母親不能諒解小女兒不肯再救姐姐一次;父親則感覺愧對安娜,認爲長期以來不重視小女兒的感受。兒子覺得自己無足輕重,成爲問題少年。明明誰都沒有錯,可是這個家庭卻變得支離破碎,全家陷入一個無法解脫的感情迷局。

還記得母親在法庭上那動容的話:“我的人生彷彿一場火災,一個女兒被困在火裏,唯一能救她的機會,是派我的小女兒上場,因爲只有她認識路。我在冒險嗎?合法嗎?合乎道德嗎?我不知道。可是現在,我的小女兒將我告上了法庭……”可是光認識路有什麼用,房屋在崩坍,瀰漫着有毒氣體!掌心掌背同樣是肉,她的無奈,她的無所適從,她的驚慌失措,都是因爲愛。兩個女兒都是捨不得的啊。

但安娜也沒有錯啊,她已經13歲了,誰真正關心過她作爲一個“器官供應站”所遭受的悲哀和痛苦?是那種連自己離開餐桌都沒有人注意的冷漠激起了她的抗爭。不禁爲安娜的痛苦而揪心,她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啊!不是凱特的替代品,凱特需要的她同樣需要。她也需要關懷需要愛,不是在凱特需要的時候才被想起。

曾經覺得那個哥哥傑西應該是最幸福的,他不是凱特的替代品,應該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但事實卻不是這樣。他一方面,他羨慕安娜能夠爲這個家出一份力;另一方面,他又羨慕凱特能吸引所有人的關注……

那個一直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凱特或許是最痛苦的。最早想放棄的人就是她自己,而一直堅持的則是她的母親。她或許意識到這樣的生活對妹妹是不公平的,或許覺得母親的愛沉重得難以負擔呢?安娜爭得了身體的使用權,卻永遠地離開了——傾盆大雨中,被一輛疾駛的車碾平了身軀。凱特活了下來,妹妹最後還是成了她的守護神。“我想着她的腎臟在我的身體裏運作,她的血液在我的血管裏流淌。不管去哪裏,我都帶着她”,這是姐姐對妹妹永遠的懷念。不錯哦

或許,在凱特和安娜中間只能存活一個,作者選擇了凱特,於是她構造了那場離奇的車禍。但安娜永遠活在凱特的心中。她所帶給我的感動不亞於任何人。

有人說,愛固然美好,但非常的愛,總不免帶點同歸於盡的殘忍。

愛的盡頭,或許是最深切的無奈。

都是在愛的名義下,對與錯有誰能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