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誡子書》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誡子書》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誡子書》有感1

今天,我讀了諸葛亮的《誡子書》,雖然只有短短八十六字,卻包涵了許多道理。

其中,我最欣賞“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名言。

節儉纔會堅定志向,靜心才能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細想一下,的確如此。范仲淹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年少時好讀書,又因家裏窮,吃飯時,用幾粒米煮一碗稀的不能再稀的粥,然後晚上將它凍住,以此充飢。有人同情他,給他送來好飯好菜,可是范仲淹怎麼也不肯吃。因爲他知道“非淡泊無以明志”!他要以此來養成艱苦樸素的好習慣。

明志後,怎樣實現理想呢?諸葛亮告訴我們,“非寧靜無以致遠”。古代有個叫薛譚的人,向秦青學習唱歌,心不“靜”,學了一會兒,還未學深,自以爲全會了,於是告辭回家。秦青見了,並無阻止,在城外高唱悲歌爲他餞行。歌聲“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聽後非常慚愧,重新學唱歌,一生都不敢提出要回去。還有管寧固辭不就高官之行,終成大儒,無不說明了靜的重要性!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們應該以此爲動力,好好學習!

讀《誡子書》有感2

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爲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

諸葛亮的《誡子書》讀後感一: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謀略家。今天爸爸推薦我讀他寫的《誡子書》,讓我從他教育兒子的側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來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奮和學習的結果。

《誡子書》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文章主張通過靜來個修身,通過儉來養德。教育他的兒子要有遠大志向,並通過努力學習增長才幹來實現志向,而要學習好知識就要寧靜專一。否則年華將隨時光而飛馳,人的鬥志也將隨歲月而流逝,最終將象枯樹一樣枯敗零落,成爲社會無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窮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無成,後悔莫及。

諸葛亮對他兒子這樣教育,相信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誡子書》對我也很有教育意義,我生性好動,愛好廣泛而難以專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難就愛打退堂鼓,以至於學習成績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爲沒有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諸葛亮之所以年僅二十八歲就當了劉備的軍師,談笑間殺敵於千里之外,並在亂世中爲劉備打下蜀國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從小寧靜致遠,博覽羣書。我想我如果從現在就開始專心學習,寧靜修身、勤儉養德,成不了諸葛亮,也定能比諸葛亮兒子強。

諸葛亮的《誡子書》讀後感二: 昨天我學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學家沈同。我讀完後深深體會到了中國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這個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我小學的時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國》,《水滸》的影響,接觸了一篇文言文諸葛亮的《誡子書》。這篇文章不僅僅只是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更是世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就是《誡子書》的原文。

這篇文章不長,甚至很短。但只要讀懂它的人一定會說英雄所見略同,就一定會佩服這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作者諸葛亮。

諸葛亮就是想告訴我們學習得靜下心來,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陰,刻苦學習纔會有大作爲。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子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讓我深刻體會到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就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如果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就能達到遠大目標。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保全性命於亂世,他不求爲諸侯做事,放棄了功名利祿。在劉備三顧草廬後,助劉備與東吳聯盟共抗曹操,後又輔助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一生都在追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生活,這樣的生活纔有意義。

而我也向往這種生活。

諸葛亮的《誡子書》讀後感三: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裏,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化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誡子書強調靜與儉,是學習,才幹和志向的基礎,是自我修養,自我砥礪,自我提高的關鍵。那什麼是真正的靜呢?靜在身體外部的表現,可以理解爲泰然,穩重,禮節,嫺靜,含蓄等等。靜在身體內部的表現,可以理解爲滿足,專注,快樂,充實,激情,樂觀,向上等等,凡能夠使身心達到積極和諧狀態的'一切,都應稱之爲靜。

在小窗幽記中講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篤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將影響身心達到靜的最佳狀態。

在衆多名人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耐得住寂寞。盛大網絡公司CEO陳天橋說過: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將降大任於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也,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誡子書給了我許多啓示,大家可以看一下哦!

讀《誡子書》有感3

這幾天忙於學生的複習考試,摘抄了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沒有細品,今天放假了得以靜心細讀,倍感道理深刻!

回顧自己走過的路程,缺乏的就是靜,遇事急躁,好多事情沒有處理好,可事過悔矣已晚。人要有修養,要成大業必須學會靜。人學會了靜辦事就餘地,修養也就高。靜下來看周圍事物,花好月圓,人際和諧。平日裏有好多人說粗心,其實就是沒有靜下來,靜下來就沒有粗心這事了。我雖已暮年,可還覺得應該加強自己的修養,要下決心讓自己靜下來,不求出名,但願少留懊悔,多些和諧與開心!

“靜以修身”、“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散漫的態度、浮躁的心態是人生的大敵、青春的敵人,不能去浮躁、持冷靜,是註定難以成大器的。

靜能生慧,遠離喧囂,保持一種獨立思考、心清如水的習慣及心境,才能真正步入人生的佳境,也才能真正步入人生的意境!“無爲,而無所不爲”,寧靜才能致遠。

正如一首歌詞中所說的,“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煙雲,霓虹美酒只能是一時陶醉”,多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清如水的心吧!

(思緒奔流,內心起伏。壁立千仞處,如何無慾??奢儉交錯間,當初的志向是否已無從找尋?就是拿交易來說,好的交易時機,都是在耐心等待後纔出現的,不是嗎?)儉

“儉以養德”,“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過於貪圖安逸及物質享受,就難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及銳意進取的精神,也難以取得進步。

對於投資界人士而言,巴老、芒老及鄧普頓等人是我們的榜樣。儉,不僅讓我們保持“靜”,也能更好的發揮複利的神奇力量。(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俗世凡人,難逃萬象誘惑。但是,我理解,要有所成,卻定要經歷“由奢入儉難”的過程。非如是,不足以磨礪內心;非如是,難以堅定心志;非如是,難以找尋內心的本我。)

“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只有熱愛學習、追求真理和自由,才能真正成才。

我們不是天才,刻苦學習之後,我們也許仍只是很普通的人,過着普通人的生活,但勤奮學習及大量閱讀,至少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平庸。那我們就努力學習、努力經營成功的人生吧!

“淡泊明志”,“非志無以成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專注於一個簡單的、單純的、堅定的目標,堅定不移的走下去,相信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志向!(三軍可以奪其帥,匹夫不可奪其志。物慾橫流的今天,是否還有君子艱難守望?人浮於世,會否隨波逐流?)

性情

“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要保持好的性情,認認真真的做事,專注、勤奮、持之以恆,不要散漫、浮躁。

從事投資行業,我們不僅需要廣博的知識、過人的才華和智慧,更需要一種合適的性情、冷靜的頭腦、良好的自制力和一種內在的涵養。

人生只有一次,必須精心設計。青春易逝,時間不可逆,“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北府歌中有一句叫做“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不必爲逝去的青春而憂傷,“勸君當惜少年時”,從現在開始,亡羊補牢,多保持一顆感恩的、耕耘的心吧!

讀《誡子書》有感4

諸葛亮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不僅在我國家喻戶曉,就是在全世界也很有名氣。我認真地讀了他教育自己兒子的《誡子書》,深受教育。

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意思是:要找自己身上的缺點,並改正,節約纔有道德。諸葛亮說:“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意思是:想要學習必須安靜,想要成才必須學習。諸葛亮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不學習就不能成才,沒有志氣就不能學成。這樣一來,“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隨成枯落,終不濟事,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的人,等到老了就受窮受苦,對世界也沒有益處。

我從《誡子書》的意義看,應當把身上的缺點找出來改掉,節約我的零花錢絕不亂花。要做到有高尚的品德,學習的時候必須靜下心來,聚精會 神地學習。從今以後我要熱愛學習,做個好學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