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教案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誡子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誡子書》教案

《誡子書》教案1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

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係。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八年級曾經學過兩篇文章,一篇是諸葛亮寫的《出師表》,一篇是陳壽寫的《三國志》節選《隆中對》。這兩篇文章中的諸葛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找生談。明確:賞罰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等)諸葛亮是在54歲的時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經對他五歲的兒子說過一段話,這段話後來一直被諸葛家族奉爲祖訓,可見他對諸葛子孫有着多麼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段話(板書:誡子書),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淺。

二、初讀課文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藉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注意(1)生字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廬(lú)

(2)停頓

3、集體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

1、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運用硬讀法、猜讀法、聯想法(聯繫現代漢語)遷移運用法(聯繫已學過的.古文知識),學生自主譯讀課文,找出疑難問題,併力求在小範圍內合作解決。學生學習時,教師巡迴,及時給予指導。

2、質疑問難。這一環節,由學生自由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放手給他們。解決不了的,教師給予點撥。注意結合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

3、師強調重點詞

4、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爲:年華隨時光消失,意志隨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地守着窮房子,那時後悔又怎麼來得及呢!)

四、研讀賞析課文

本環節,教師以一系列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

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需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爲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2、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道理或事實均可)嗎?

在修身、立志、爲人處世方面分析了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等方面的關係。

3、諸葛亮認爲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麼?

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道德,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開始。

4、“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係?

因爲節儉方可清心寡慾,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爲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五、背誦積累。

學生背誦課文。提醒學生:注意一句話一句話地背,要注意句間停頓,開始時,要慢背,心裏裝着現代文,嘴裏說着古文。

六、談感受,說啓發。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啓發。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1)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於事無補。(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着他一生都在爲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七、佈置作業

1、蒐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2、背默課文。

《誡子書》教案2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瞭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熟讀並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3、概括主題,感受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2、熟讀並背誦課文。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由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導入。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

2、正音正字。

fú、yín、zào

夫君子之行、淫慢、險躁

3、全班齊讀。

(三)明確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熟讀並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3、概括主題,感受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四)瞭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

參見:教材P81註釋①《學法大視野》“作家名片”

(五)熟讀課文

1、分組朗讀。

2、全班齊讀。

(六)翻譯課文

1、學生在書上作註解,自主翻譯。

補充註釋:

行:品行,行爲操守。

修身:涵養德行。

寧靜:靜心專一。

成學:使學業有成。

遂成:最終,終於。

(七)積累文言詞彙

1、師生一起概括重要文言詞語:行、儉、淡泊、寧靜、致、廣、成、淫慢、險躁、馳。

2、學生齊讀。

3、指名說出這些重要文言詞語的意義,然後全班複述。

(八)概括主題,感受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1、齊讀課文。

2、師生一起概括主題。

本文作者通過懇切的言詞,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險躁”。

3、啓發學生談自己接受父母教育的經歷和體會。

4、概括課文和學生經歷,指出“淡泊”和“修身”對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品行。

(九)總結本節課內容,強調文言詞彙的積累和課文主題。

(十)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做《學法大視野》。

《誡子書》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並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

(2)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賞析精彩妙點,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2、過程與方法

反覆誦讀,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情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殷殷教子之情,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魄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

教學重點

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主旨,賞析精彩妙點。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由題入文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爲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我國古今有著名的家訓,家書。如: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

今天我們學習諸葛亮著名的《誡子書》,即告兒子的一封家書。題目表明文章的內容是諸葛亮對兒子的諄諄教誨。這是他自己學習修養經驗的結晶,修身治家之道的概括。誡,告誡、勸勉。子,一般認爲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書,書信。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

課件出示: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山東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隱居隆中,後來任蜀國丞相。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後世稱諸葛武侯。著有《諸葛亮集》。

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目的在於告誡兒子要注重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後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藉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學生聽錄音,完成下列任務:

(1)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

(2)注意詞句停頓。

3.找單個學生朗讀,要求讀準音,把握好朗讀節奏。其餘學生認真聽,作出點評。

幻燈出示:

(1)字的讀音

夫(fú)、淫(yín)慢、險躁(zào)、遂(suì)、窮廬(lú)

(2)語句停頓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4.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瞭解。

通過範讀、自由閱讀、齊讀、指讀等多種閱讀方式,來指導熟讀,理解文章內容。

5.翻譯課文

(1)自主學習

生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有疑問的圈畫出來。

(2)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疑難問題。

(3)師點撥,抽背重點字、詞、句釋義。

(4)全班討論,共同翻譯全文,把握重點詞語,逐句翻譯。

(幻燈逐句出示,找學生先解釋重點詞語,再翻譯句子

四、合作探究

再讀課文思考探究下列問題:

1、諸葛亮寫這封家書的用意是什麼?

明確: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諸葛亮對後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2、作者認爲怎樣才具有“君子之行”?怎樣才“不能治性”?

明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險躁“

3、作者認爲具有“君子之行”需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課文從那幾方面進行論述的?

明確:治學: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正(靜)

修身: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躁)

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4、你是如何看待“夫學須靜也”這句話的?

明確:學習需要淡泊寧靜。淡泊寧靜是學習的最佳境界,只有靜下來,不受外界的干擾,才能深入下去,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5、畫出文中提到“志”的語句,聯繫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係是如何理解的。

明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志無以成學”有明確的志向是成就學業的前提,“志”與“學”中“志”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明確的方向,才能最終成就學業。

6、反覆誦讀課文,找出例句,體會語言的韻律美

例句: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多運用對偶句、雙重否定句,句式整齊,節奏感強。)

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諸葛亮幾千年前對兒子說的話,今天還有現實意義嗎?

明確:一個人必須從小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立志成學,加強思想修養,刻苦自勵。做人與學習,做人居於首位,而做人的關鍵是“靜”。所謂“靜”,就是面對燈紅酒綠,面對權力、金錢等誘惑,不能因不拘小節而以身試法。要時刻堅守道德防線,時刻繃緊法紀之弦,自省、自警、自勵,恪盡職守,率先垂範,管住自己,管住身邊人,維護自身形象。因而當今仍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希望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能夠真正地做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七、作業

1、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2、整理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成語、俗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