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1

我們永遠在成長的路上,不管現在年齡有多大,心理建設,學習愛,學習獨立一直是每個人必修的課程。

偶然在一個公衆號的推薦下買了這套心理學的叢書,開始讀第一本已經被其中的內容深深吸引,沒有生澀難懂的心理學術語,沒有刻板僵化的做人道理。作者用一個個生動、真實存在的不同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分析我們爲什麼會是現在的自己,告訴大家怎樣去面對自己,怎樣解開心結,怎樣對待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快樂負責。

"先苦後甜、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作者給我們講了如何應用這4條規矩來承受痛苦和解決問題。看似很簡單的幾條規矩,我們也從小就懂的東西,但是真正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起來卻不容易做到。

學會"先苦後甜"其實可以成爲我們在工作中解決拖延症的辦法,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快樂。如果總覺得一天的時間不夠完成工作,也許就該嘗試先把棘手的工作排在前面,先解決了困難的事兒,這樣的結果就是前面比較痛苦,後面就是幸福,快樂的時間大大多於痛苦的時間,這樣的一天工作效率會有所提升。

"承擔責任"和"忠於事實"是每個人都要勇敢面對的,人是本能性的趨利避害的,有時候我們會爲了減少痛苦迴避責任,逃避事實,以得到暫時的安寧。可是問題不因爲迴避就能消失,只有當我們能忠於事實,承擔責任我,才能真的去解決問題。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事物,修訂人生的地圖,使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更加完整。生活中、工作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在我們面前,挑剔的領導,難寫的報告,沒完沒了的瑣事,但我們只要能調整自己,讓自己認識到事實存在的必然性,然後承擔起責任,不找藉口,更加努力的去解決困難,所有的事情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

"保持平衡"是我們心理建設上最重要的環節。不寄望與別人來規劃指導我們的人生軌跡,有舍有得,找到一個平衡點。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能既能勇敢的承擔責任又能拒絕不合理的要求,讓我們能爲了提高效率學會承受痛苦,又能讓人生的快樂多於痛苦。學習保持平衡也就是逐漸心智成熟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判斷,什麼是可以放棄的東西,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要不斷地修正自己,完善自己,逐漸成爲一個自律而快樂的人。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2

看完《少有人走的路》,感覺作者派克先生還真是很了不起啊,這個系列寫得很深刻透徹,也很有趣,竟然可以讓人在覺得釋懷的同時又感覺到壓力。就好像派克所說的,精神的追求大家知道是相似的,可是個人卻可能以爲自己的心靈旅程是獨一無二的,而派克告訴我們,其實這依然是雷同的,自我所感受到的,其實他人亦然;沒有絕對幸福的童年,把一切歸咎於童年受到的傷害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所謂人性,並不是指一成不變的某種特質,其實是在不斷的調整和變化的;人們會覺得始終保持思考太累人,因此往往更容易追求精神而忽視心靈;而當心靈被忽視壓抑得太久,就會通過別的症候表現出來。呵呵,這篇讀後感其實幾乎還是抄錄的派克先生的話,我不過是按我的需要把它們串聯了一下。

我覺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覺得他非常睿智豁達,也非常平和包容, 他說過其實人未必一定要去找心理醫生,某些心理醫生其實只是把你改造成社會所接受的模式,而讓你徹底失去了自己——這個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說中已經表現過了——“現代心理治療目標是讓患者恢復‘正常’,用統一標準規範人們的生活,結果只能令個性萎縮,變得淺薄而蒼白。”而且心理健康也並非總是陽光活潑,毫無陰影。事實上,“抑鬱造成的空虛,乃是思緒和情感的溫牀;年齡的增長和衰老,可以促使我們關注心靈;死亡讓人更強烈的瞭解到生命的意義;深刻體會眼前生活的空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讓我們失去一部分的純真,這對心靈也是有好處的。”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3

八月的天氣,悶熱得讓人心煩。此時的我正躲在家中,打開空調,手捧一本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沉浸其中。話說,當初看到書名時,讓我想起的是魯迅先生的那段經典語錄:"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那麼,這"少有人走的路"又會是怎樣的一段"心智成熟的旅程"呢?細讀起來,才發現,這是一部促進心靈成長的作品。閱讀着這樣直擊人心的作品,伴着作者單刀直入的表達,我的內心被一次次的剖析,雖不忍直視,但暢快無比。本書的最後,作者說"實際上,幫助,幫助,幫助——它是這本書的主題。"而對於我,讀到結尾,也有了另一個詞牢牢地在我的心底裏生根,那就是,愛。

因爲愛,所以願意堅持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作者的直言不諱讓人歎服。"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主動要求自己,用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作者用如此殘酷的字眼兒來描述自律,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它的非同尋常。大約也正是因爲如此,當問題解決時,我們纔會收穫到更大的快樂吧。想想自己,自己並不是個面對問題就膽怯的人。還記得剛畢業那會兒,經歷過班級工作的出師不利,也經歷過教學成績的不理想,但這一切並沒有讓我失去信心,我用心地向身邊的老教師請教,主動報名參加各類培訓學習,積極地參與各類課題研究,我努力地提高自己,慢慢地成績有了起色,自己也漸漸地嚐到了自我成長的甜頭。我慢慢地學會了與學生相處,我的課也開始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教學成績和考覈成績也開始名列前茅。

曾經,大家都感嘆我的幸運,甚至一度連我自己都這麼認爲。但是慢慢地,我終於發現,其實所有的幸運背後都是咬牙堅持。我曾經爲了一節優質課連續幾天徹夜難眠,也曾經爲了課題的結題連續幾個周加班到凌晨,午休時坐在講臺前批着學生的作業,放學後坐在辦公桌前做着第二天的課件……不知道多少次這樣的付出,纔有了後來的收穫。我曾把一切歸於自律,但卻忽略了它背後的原動力——愛。我愛孩子,愛教師這一職業,因爲熱愛,所以纔會幸福地累在其中,也樂在其中。

因爲愛,所以選擇改變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和班上的那些家長們。毋庸置疑,沒有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如何來表達這份愛呢?我看到了班上很多的孩子一提起父母一臉的厭煩,讓我也跟着心疼。接觸之後才發現,這些父母通常是把愛掛在嘴上,一味地強調自己多麼愛孩子。他們或是忘記了愛不光是事事滿足,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和恰當的爭論;或是忘記了愛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和敦促,還要有及時的讚美和必要的鼓勵。用作者的話來說,這或許不是真正的愛。"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 "真正的愛是行動,是一種意願而產生的行動。"

我愛我的學生們,我願意爲了他們多花時間去提高自己,去學習他們的語言,去走進他們的世界。我也愛我的女兒,我願意爲了她去改變自己,做一個積極向上、充滿力量的自己。爲了愛,我願意冒險,我願意成長,我願意努力。

因爲愛,所以勇於成長

"我們身上確有一種原罪:懶惰。在心靈進化的過程中,它始終與我們對抗,阻止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懶惰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恐懼感。"想起自己當初加入讀寫團隊時的猶豫與恐懼,擔心自己不能按時完成任務,擔心自己寫作能力不佳,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原來一切都是懶惰在作祟。好在,最終我戰勝了恐懼,戰勝了懶惰,認識了一羣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團隊是個有愛的大家庭。大家互相鼓勵,互相督促,偶爾爭論,經常安慰,我們收穫了讚美,也經歷了"板磚",但這一切沒有讓我們放棄,更是讓我們更加愛上了讀書,愛上了寫作。

特別喜歡書上的一段話:"人生是一場冒險,你投入的愛越多,經受的風險也就越大。我們一生要經歷數以千計甚至百萬計的風險,而最大的風險就是成長,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朧和混沌狀態,邁向成年的理智與清醒。" 因爲愛,我願意挑戰自己,加入讀寫團隊,強迫自己打破安逸,去讀書,去成長。而在艱難的前行中,我也收穫到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獲得了別樣的幸福和快樂。

合上書,思考還在繼續,但原本煩躁的心卻慢慢地變得沉靜了下來。雖然外面的天氣依然炎熱,但我已分明感受到了秋風的涼爽與愜意。此刻我又想到了另一句話:"成功的路上從不會擁擠,因爲能堅持的人不多。"我希望自己也可以沿着這條"少有人走的路"堅持走下去,一路向前,收穫心靈的成長,去追尋人生的美好。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4

這是一本讀起來讓人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些痛苦的書。據說此書最初出版之時並未做什麼宣傳,純粹依靠讀者的口口相傳,最後竟然成爲暢銷20多年的心理學經典之作。可是這並不是一本什麼治癒系、安慰系的書,如同書名,作者指明的是一條少有人願意走的路。

說是“少有人走的路”,也並非是現在流行的營銷噱頭,而是一個真實的論述。因爲看完了這本書,你會發現,就算你知道了所有應該做的事,你也不一定會真的走上那條心智成熟的旅程。這需要個人的勇氣和決斷。

本書的作者是個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專家,因爲職業的關係,他接觸到了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羣。就算在今天的中國,如果誰告訴別人我去看了心理醫生,可能都會感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彷佛這個人得的是傳染病。但是,早在二十年前,作者就告訴人們,其實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是程度和持續時間不同。

假如你接受這個觀點,那麼我們可以來談談這本書。假如你拒絕這個觀點,那麼以下的東西你都不用浪費時間去看了。

沒錯,問題人人都有,所以我們面對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是否有直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行動。有點繞。呵。

自律包括以下四大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不復雜,但是需要人的態度和行動。

推遲滿足感有一個著名的試驗,那就是給小孩發糖,告訴他們如果過二十分鐘再吃這個糖就能夠獲得另外一個糖的獎勵。試驗認爲那些能夠忍住不吃糖的小孩具有更高的心理成熟度,未來的發展也更好。證明推遲滿足感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一時的安逸,重置人生快樂和痛苦的次序。也就是說先要把問題解決,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更大的快樂。而不是,忽略問題,貪圖已有的小快樂,最後發現問題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無法收拾。

這點在孩子教育中體現的尤爲明顯。小學初中的時候,總是喜歡把作業放到最後的deadline來做,所以長大之後還是會把論文,工作任務安排到最後的關節點,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倉促的速度完成。

這種拖延的習慣就是沒有學會推遲自己的滿足感。

承擔責任說的是,把自己的事歸責於自己,而不是別人。埋怨別人,抱怨社會看起來總是一個讓自己免責的好方法。

我們可以說,這件事是別人的錯,可以說,我之所以不成功是這個社會環境的原因,我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企業太苛刻了,也可以說,我之所以被拋棄是因爲他的錯,總之,因爲感覺自己不能應付現狀,所以產生自我懷疑,恐懼、無力感,認爲我的錯都是別人的錯。 而這其中的根源是,我們始終不肯爲自己的問題承擔責任,放棄了自己本應該有的力量,變成了一個永遠的受害者和犧牲者。

尊重事實,意味着拒絕虛假。什麼是虛假?作者在這裏說的虛假是我們對現實所秉持的錯誤觀念。

我們自出生就一直在建立我們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作者稱之爲“地圖”。這張地圖如果足夠精確細緻,那麼我們就能夠到達我們想要去的那個地方,但是假如這張地圖某些地方早已經扭曲的面目全非,而我們依然按照這張地圖行事,全然不顧事實情況根本並非如此,那麼我們最終到達的地方還是我們想去的那個目的地麼?

我最近自省時發現,我爲什麼會對上一段的戀情如此痛苦,似乎跟我自己所建立的“地圖”有着強烈聯繫。

這張地圖上,有些我以爲已經遺忘的傷處,因爲被這段失戀徹底激發,所以那段時間我時常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脆弱自卑的小孩了,我可以有選擇,我可以親手把那段地圖修正,恢復這段事實的真面目。但,這個努力依然處在起步階段,前路漫漫。

最後一個原則,是保持平衡。其最高的原則是“放棄”。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喜歡的說法“捨得”。

人總是貪心不足,所有的東西都想要,最後發現,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修煉成在空中連續拋着五六個球的雜技小丑。總有些東西我們要學會放棄。

有一樣東西,最有放棄的價值。那便是,過去的自我。學會不斷的否定自我,重建自我,是因爲我們面對着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僵化固有的自我,可能在任何時候阻礙我們的前進。

但是,這一步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高階的獨門絕技,學好了就獨霸天下,學不好就只能一遍一遍重複修行。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5

暑假期間,經老師推薦,閱讀了這本心理學方面的書——《少有人走的路》。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M·斯科特·派克,一名傑出的心理醫生。讀畢,便覺着要是不爲它寫一篇讀後感,心裏總是癢癢的,像是欠了什麼似的。

全書分爲“自律、愛、成長與信仰、恩典”四個部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分中的“過時的地圖”。這一章主要寫了一個男性電腦技術員,三十多歲,因妻子帶着兩個孩子離去而向作者求助。男子坦白:失去妻子並未讓他痛苦,但失去孩子卻讓他無法接受。在他的心裏,孩子的意義遠遠大於妻子。作者在書中提到,他讀書時曾因爲打架、鬥毆等罪名三度入獄,他卻毫不在意:“那些老師都是僞君子,和警察沒什麼區別。”他頭腦靈活,卻頻頻更換工作,他總說:“你不能相信任何人。”這個男子的心病就是心靈地圖過了時。

原來,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總是違背對他的承諾,甚至忘了他生日,卻不認爲有多嚴重。父母的漠不關心,讓他的童年充滿陰影,開始認爲父母是不可信任的。於是,一切的根源便從這裏開始。“不相信任何人”,這是他的心靈地圖。即使妻子溫柔賢惠,可那樣的心靈地圖始終充斥他的每一根神經,他不願敞開心扉,再一次信任他人,因爲他膽怯與修訂自己的心靈地圖,害怕再一次受到傷害。

不止書中,我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父母過時的心靈地圖:要給孩子最好的,捧在手心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晚上爲孩子收拾書包,吃飯靠喂、吃菜靠夾,早晨還揹着書包一直送到校門口。這樣的父母表現看來不放心,實際是沒有勇氣修訂過時的教育心靈地圖。這樣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幫助,反而讓他成爲了一個社會的“巨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過着寄生蟲一樣的生活,成爲一個離不開爸爸媽媽的“媽寶男”、“媽寶女”。最近一檔很火的綜藝節目《變形記》裏的一個女孩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十六歲的大姑娘了,吃飯還要靠姑姑來喂,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花父母的錢也覺得理所當然,不懂得感恩。

同樣,一些我們常說的“直男癌”也是這個這樣。這一類男性保持着封建的傳統的觀念,只忠於自己過了時的心靈地圖。“女人不就應該呆在家裏好好帶孩子嗎?要那麼高的工資、那麼好的工作幹什麼?”“女人要什麼化妝品,素顏才最美。”“什麼?發燒?多喝熱水。胃痛?多喝熱水。扭到腳了?多喝熱水就好了啊!”這些經典語錄便是他們所信仰的心靈地圖。即使他們找不到女朋友,也從不會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只會抱怨現在的社會風氣敗壞,沒有他們心目中所謂的“好女人”了。殊不知,這些過實的觀念組成的過時的心靈地圖,纔是他們人生道路上真正的絆腳石。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正視自己,忠於事實。逃避現實的痛苦是人類的天性,要想修訂自己的心靈地圖,就要有勇氣面對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未來。學會自律吧!只有通過自律,完全地牢牢地控制住自己,才能克服現實的痛苦,產生修訂心靈地圖的勇氣,逐步成長。

然後,是最重要的堅持。儘管會帶來暫時的痛苦,但是請別灰心,陽光總在風雨後,相信自己終有一天會破繭成蝶。正如老師常常說給我們聽的一樣:放棄不難,但堅持一定很酷。

最後,“什麼?還有一步?”也許你會這麼想。別緊張,一生還長,做一次自由的深呼吸,然後好好調整繼續前進的姿態,忙碌的蛻變過程中千萬別忘了身邊重要的人。邂逅更好的自己的同時,牽緊他們的手,回憶起從前的點點滴滴,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妙的幸福呢?

勇於修訂自己的心靈地圖吧!趁着咱們正年輕,一生還有很長的路需要我們自己走。生,就要如夏花之絢爛。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6

你一定不會想象我正在聽一堂關於財務戰略的培訓課,而此刻卻是左手一本書,右手一個本,一支筆。昨天衛老師帶領大家的討論太熱烈了,我迫切地希望把讀書會的一些心得加以整理。

哈哈,這本書你一定知道。是的,《少有人走的路》。這條路,我們一起走,走的艱難,走的不知所措,卻也逐漸走出了自己的腳步。《少有人走的路》開篇直接點題,人生苦難重重,而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是迴避問題,逃避痛苦,要勇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困難,通過自律,解決人生問題,消除人生痛苦。

所謂自律,其原意是常人理解的自己要求自己,約束自己。而在本書中所理解的自律是昇華的,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根據自己的善良意志,按自己頒佈的道德法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看似簡單的概念卻引發了書友們的不同理解,而昨日讀書會的一個詞打開了我的一些思考——地圖。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是一張地圖,每個人都有一張自己的地圖。我們希望這張地圖抑或完美,抑或有缺撼,都是屬於自己的地圖,都由自己來完成繪畫。但現實中,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或成長環境的不同,工作性質的需要,尤其還會受到時代的變革、各種文化理念的演變和社會不斷進步的衝擊,地圖本身又需要不停修改。

當我們用已形成的地圖,已形成的處事模式,已形成的潛意識理念對待世界、對待身邊人和事的時候,就會面臨一些痛苦,而自律自然就成爲個人成長的一項重要課題。我們一旦用適合自己的自律規則去面對世界,面對生活,我們就擁有了一張屬於自己的地圖,這張地圖會發生移動和變化,最終變得豐滿而又充滿力量。

讓我們值得關注的是,現實中幾乎沒有一張地圖是完美無缺的,通過自律不停地去修復屬於自己的這張地圖成爲每個人的必修課。所以這裏我們再次回到參加該書會的初衷,大多數媽媽都是帶着問題、帶着希望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甚至是如何能改變、改正孩子目前的不足和問題前來的。

我們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媽媽和孩子各自擁有自己的地圖,各自描繪和修改自己的地圖,不能越界。在需要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相對成熟的顏料色彩引導孩子去繪製他的地圖。彼此的努力加在一起繪成一張更加美麗的地圖,這樣的自律使我們的內心不再焦燥,也讓孩子充滿自信的同時獲得真正的自由。

老師正在敲黑板,關於企業的本質,傳統意義是以獲得利潤、企業最大化爲目標,而現代管理中企業的本質是員工生存和發展的組織,爲社會創造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以客戶和員工爲中心。

哈哈,是不是聽起來有些道理?當我們的目光不再緊盯着孩子的成績,不再敏感地發現孩子的各種問題,而是聚焦自己的成長,甚至學着去幫助、影響他人的時候,共贏的效應自然而生。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7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是一位美國的心理醫生,裏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書中提出,我們能夠自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解決自己所有的心理問題。他所寫的這本書很通俗,沒有特別深奧的語言,也沒有特別有趣動人的故事,僅僅是平凡的語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瑣事,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他講述給我們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心理學道理。使我們能夠從書中體會到生活中的另一個自己。

文章的開篇就提到了我們的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中成長的,瞭解到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當我們瞭解到人生的苦難時,或許我們會體會到更多的幸福與快樂。在書的第一部分講到了自律,人生其實就是一個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需要認識到人生的問題和痛苦是具有非凡價值的。自律可以解決人生的種種問題,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

而在第二章中我們就可以發現愛是自律的原動力。在現實生活中愛是一種極爲神祕的現象,愛是自我完善,也是幫助他人完善,愛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付諸行動中。在書中作者講到了自己童年的例子,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爲他制定好了人生的道路,上了最好的學校,可是後來作者最後厭倦了這種生活,勇敢的放棄了父母爲他安排的輝煌前程,毅然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終當上了一名心理醫生。我們不難看出,父母的愛過於壓抑了他的自身發展,這種過分的愛被稱爲依賴,它與真正的愛有着相反的作用,只有真正的愛才會成爲自律的原動力,指引我們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在第三部分中講到了成長與信仰,我們對於人生都有各自的認識,有着或廣闊或狹義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雖然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但這是確鑿無疑的事實。這裏所講的信仰,在我看來更多是一個人的人生追求,有許多人稱自己並沒有信仰,只是及時行樂罷了。或許是他們暫時的沒有了解自己內心深處,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那麼他將生活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裏。大多數人無法體驗到自己的潛意識思維,以及對世界的真正看法和整體的觀念。從人的一生看來,這些都是在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改變的,有時我們需要改變一下人生的地圖,要建立與現實相適應的信仰與世界觀,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增進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這就必須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我們只能說,在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有着自己的信仰和世界觀,我們必須及時調整從而走上心智成熟的道路。

在第四部分裏講述了一種不爲人知的神奇的力量。生活中總有許許多多的事情發生,有些只是我們頭腦裏一閃而過的念頭,有時候卻對事情本身有着重大的變化。這種神奇的力量存在於我們的身邊,給予我們幫助。但我們未必在生活中都能注意到這一神奇的力量,或許就僅僅是歸於運氣好之類的。神奇的力量帶給我們的不僅如此,如果用心去發現生活,你會知道他的存在。

《少有人走的路》讓我們知道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這並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恰恰相反他帶領我們去經歷一系列艱難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8

自從加入學校的心理教育社團,與曾老師袁老師交流的愈多,愈感覺自己心理學基礎功底不夠,教育經驗不足,與家長學生溝通過程中存在着諸多的問題,促使我必須靜下心來研習思索。

提升自己有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於是毫不遲疑立即行動起來,京東商城搜索“心理學書籍”,很快一系列的書籍一排排羅列出來,我精心的進行了篩選,最後確定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這本書。說心裏話買這本書我只是爲了調節目前自己尷尬的狀態,並沒有太大的期待!

書回來了,看着書的封皮:趙薇、楊冪、呂偉良、倪妮等名人感動推薦,這樣的炒作,讓我當時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於是不情不願地翻開了書的第一頁,出版者語――“深入心靈,是一段艱難的旅程,也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身體因快樂而結合,心靈因痛苦而靠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給你智慧和勇氣,在通往心靈的道路上,一路前行”。這段話給了我莫大的鼓舞,使我用心靈去感悟這本書作者(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它的用心良苦!

歷時一個月終於讀完了這本書,看着讀書筆記裏記錄的點點滴滴,突然發現它給了我一種真實的寧靜感,祥和而溫暖!“淺水喧鬧,深潭無波”,是我讀後真實的心理感受!在這本書裏作者結合實例探討了意識和潛意識、愛的本質、心靈成長與阻滯的特性、恩賜的神祕性、人性的原罪即懶惰等等一系列深刻的問題,並給讀者留有思考和發揮的餘地,同時鮮明通俗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給人以深刻的啓迪!

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沿途充滿了荊棘、坎坷、艱難、曲折!但誰又願甘心永遠蜷縮在自己的安樂窩、象牙塔裏呢?對我們來說,身體的健康與心理的健康到底孰輕孰重?面對人頭攢動的醫院和門可羅雀的書店,你可否感慨萬千?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是在迴避問題,逃避痛苦,而逃避問題,心靈就會永遠停滯不前,這也是心理疾病的根源,如果不及時處理,你將爲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的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學會去愛,學習自律,做好自我完善,突破自我界限,還要做到自尊自愛。例如,很多家長想不通的一個問題,“我那麼愛她,可孩子卻出現了種種叛逆的言行舉止”,讓家長無所適從!那麼家長對子女的愛是不是“真愛”呢?斯科特在書裏告訴我們,愛是爲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那麼,愛孩子,就要關注她,並學會努力傾聽她的心聲。因此家長首先要做到學會聆聽子女的心聲,滿足他們的需要,而不是盲目的堅守權威,頤指氣使,只有恰如其分的做出改變,才能擔負起做父母的職責。父母的不思進取,思維的落後和遲鈍,與時代脫節,如此種種,如果父母不能進行及時的自我調整,適應子女的變化,也許那就不是父母們口口聲聲的真愛了!

是啊,常德乃足,復歸於樸。願我們都能告別狹隘的眼界,告別自我的固步自封,在這條少有人走的路上,歷經磨難,心智成熟,體驗到人生的豐富多彩,美妙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