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1

在素質班的要求下,我翻開了一本以前從未聽說的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國傑出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後纔出現在暢銷圖書榜單上,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近20年。這本書創造了空前的銷售記錄,至今長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共分爲四個部分:自律、愛、承載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爲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麼是愛的本質,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如何成爲更稱職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說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說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時間不同而已。規避問題和逃避問題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視問題開始。但是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艱難的旅程。

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時間這些原則,關鍵在於你的態度,你要勇敢面對痛苦而非逃避。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病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啓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爲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困難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突然想起我的一個習慣,比如說在吃一碗雞蛋麪的時候,最期待的往往是我最愛的雞蛋,可是面我也得吃完。每次的選擇都是把蛋留到最後,即使吃麪的時候有點勉強,但是有蛋在後面等着我,所以最終的感覺大多還是滿足。這不也是一個推遲滿足感的過程嗎?呵呵……

很幸運有機會了解這本書,否則將會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個遺憾。我會慢慢學會自律,學會愛,學會獨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己的主宰,用積極平和的心態迎接生活!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2

像書名一樣,如果是二十歲的我看這本書,大概會摔書,大概也切合這本書的書名《少有人走的路》,因爲要讀完這本書本身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和延遲自我滿足的能力。

書中大部分內容描述的是是什麼的概念,很少描述爲什麼或者對其一筆帶過,案例的主要作用是對是什麼的解釋,而不是爲什麼活着怎麼樣的解讀。

讀者如果缺乏對進步的強烈願望,很難從這些抽象的文字中建立堅定的自律和自我約束意志,不具體的比喻又進一步加強了這種抽離感。

我經常有的一個感覺是,很多道理我們都懂,要做到卻很困難,就像我們總因自己亂髮脾氣責怪自己,卻無法控制自己下一次的歇斯底里。究其原因,我想,是因爲我們不知道自己脾氣暴躁的深層原因,只想想辦法把脾氣壓制住,卻往往適得其反,更添痛苦。瞭解自己的缺陷來自於原生家庭,並對了解某些行爲對與錯相對來說是容易的,瞭解自己性格的形成複雜得多,卻很有必要。只有把問題的癥結打開,纔不會一再發生類似的事件,身心俱疲又對自己一次次失望。

描述應該怎麼樣和不應該怎麼樣,對大多數人來說,更像是說教,讓人很容易產生抗拒感甚至不信任感。具體的行動和事例的支撐對觀念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就像現實和理想之間的橋樑,讓人看見可以實現的可能性,纔有動力作出改變。

與此同時,作者提出“真正的愛”的概念,當我們擁有真正的愛時,就願意推遲滿足感,做到自律和自我約束,不任由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愛是心智成熟的前提。

去理解對方,站在他們的立場體會他們的感受,對之表示理解,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理解對方,對患者很重要。這一點,和現代心理學的觀念也是十分一致。

因爲某些原因,我一直在和自己作鬥爭,但是越是鬥爭,越恐懼,越想逃避,結果越陷越深。一邊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早日“做個正常人”,一邊又不停受挫,對現實越來越失望。直到這幾年,接觸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才慢慢對自己有了瞭解,也慢慢放鬆了心態,接受自己的缺陷,不再和自己作對,對外界的看法也更寬容。

書籍真是個好東西,人與人的理解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從書籍裏,我找到了多年不曾體驗過的被理解和鼓勵,也找到了面對人生的勇氣。不敢想象如果沒有書的陪伴,我現在會過得怎麼樣。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從書裏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3

作爲一名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對於生活充滿了不安和焦慮,偶然間拿到這本書,讀完後,似乎給自己打了一針“鎮定劑”。比起心靈雞湯,它更像是一面警鐘,不僅將生活的苦難擺在你面前,又給予你戰勝苦難的工具。

自律

自律是本書將的第一章內容,作者在開篇時就指出,我們的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自律。並且提出了自律的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延遲滿足感

延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如果我們認爲自己很有價值,就會認爲我們的時間也很有價值。“我是個有價值的人”——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養自律的根基。它直接來源於父母的愛。(這一點也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以身作則)

承擔責任

“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爲問題”。我們必須要直面屬於自己的問題,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

如果我們力圖把責任推給別人或是組織,就意味着我們甘願處於附屬地位,把自由和權力拱手交給命運,社會等。也就意味着我們主動放棄了自由和權力。

忠於事實

我們需要實事求是,杜絕虛假,因爲虛假與實施完全對立我們越是瞭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虛假、錯覺和幻想只能讓我們不知所措。

完全忠於事實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麼呢?首先,它意味着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進行不間斷地嚴格地自我反省;其次,我們要敢於接受外界的質疑和挑戰。

保持平衡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當,稱之爲“保持平衡”。首先,保持平衡,意味着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我們要適當約束情緒,要用大腦的高級中樞——判斷力,必須約束低級中樞——情緒)。其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不斷地調整自我,懂得有舍有得。最後,放棄意味着新生。人類只有適當放棄自我,才能領略到人生的喜悅。

自律是解決人生最主要問題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4

報名的時候,看題目以爲是散文集。收到書的時候發現,這是一本心靈讀物。

很喜歡“The road less traveled ”,一直對traveled的理解的意思是trip。但是讀完後發現,這裏的traveled並非僅僅是旅行,更多的在於行走的修行。修行的目的是心智的成熟。換在5年前讀這本書,我可能會說這本書是心靈的頌歌,很積極,正能量。會不亦樂乎地走馬觀花的“賞”讀。現在30歲了,讀這本書,其實是無聲的反思

書中的任何一個部分深入思考,都會牽引出一系列問題。於自己而言,最新鮮的莫過於“自律”這份“自律”源於自己,卻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到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家庭關係。回顧往昔,自己成長的家庭環境自己已不能改變,但是自己深受的許多不良影響,我現在知道了問題的存在,那一切就只能靠自己的“自律”

很喜歡書中的“淺水喧鬧,深潭無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僅不會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爲深刻和成熟。這是深切體會,一個人再強大,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如同猛獸被困在籠子裏。自己在情緒控制方面,相對一些優秀的企業家來說,還是欠佳的。這是需要改善的。

另外很有興趣的是“愛”,如何正確的愛孩子。新晉媽媽,剛闖過生育的大關,剩下的教育關。如今是一個教育氾濫,卻又無教育的時代。如何教育好孩子成爲當家長的難題。但是對本書的幾個觀點還是很讚賞。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父母應該成爲值得尊敬的領導者與指揮官,告訴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進行理性地判斷,而不能僅憑直覺,必須認真思考和周密計劃,甚至是做出讓人痛苦的決定。個人覺得,未來在孩子的成長的路上,我能切實做到以上幾個方面,就已經滿意。

最後,供大家一起勉勵: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因爲在路上,所以不要貪圖安逸,讓自己擼起袖子加油幹,不斷地學習,理解,迎接,挑戰人生每一個階段遇到的各種困難和迷茫。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5

同事推薦我讀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當第一次聽到這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着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於心理學的書,裏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我做自我的心理醫生,解決自我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僅是精神寄託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爲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卻不這麼看,並非所有的宗教都務必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於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說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務必透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於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於現代科學一些。

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宗教,只是也許自我不明白而已。當你坦然應對自身的問題並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我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於,你可能會發現,自我是可能到達“神”的境界的。很感嘆作爲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並且在長時間的行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是的,離開了現實的土壤的學說是沒有好處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務必如此。此刻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提高。心理學作爲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傳統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願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麼難,讓心靈成長有多麼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侷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爲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爲藝術過於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於此刻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侷限於自我的行業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纔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麼難。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6

我們永遠在成長的路上,不管現在年齡有多大,心理建設,學習愛,學習獨立一直是每個人必修的課程。

偶然在一個公衆號的推薦下買了這套心理學的叢書,開始讀第一本已經被其中的內容深深吸引,沒有生澀難懂的心理學術語,沒有刻板僵化的做人道理。作者用一個個生動、真實存在的不同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分析我們爲什麼會是現在的自己,告訴大家怎樣去面對自己,怎樣解開心結,怎樣對待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快樂負責。

"先苦後甜、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作者給我們講了如何應用這4條規矩來承受痛苦和解決問題。看似很簡單的幾條規矩,我們也從小就懂的東西,但是真正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起來卻不容易做到。

學會"先苦後甜"其實可以成爲我們在工作中解決拖延症的辦法,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快樂。如果總覺得一天的時間不夠完成工作,也許就該嘗試先把棘手的工作排在前面,先解決了困難的事兒,這樣的結果就是前面比較痛苦,後面就是幸福,快樂的時間大大多於痛苦的時間,這樣的一天工作效率會有所提升。

"承擔責任"和"忠於事實"是每個人都要勇敢面對的,人是本能性的趨利避害的,有時候我們會爲了減少痛苦迴避責任,逃避事實,以得到暫時的安寧。可是問題不因爲迴避就能消失,只有當我們能忠於事實,承擔責任我,才能真的去解決問題。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事物,修訂人生的地圖,使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更加完整。生活中、工作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在我們面前,挑剔的領導,難寫的報告,沒完沒了的瑣事,但我們只要能調整自己,讓自己認識到事實存在的必然性,然後承擔起責任,不找藉口,更加努力的去解決困難,所有的事情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

"保持平衡"是我們心理建設上最重要的環節。不寄望與別人來規劃指導我們的人生軌跡,有舍有得,找到一個平衡點。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能既能勇敢的承擔責任又能拒絕不合理的要求,讓我們能爲了提高效率學會承受痛苦,又能讓人生的快樂多於痛苦。學習保持平衡也就是逐漸心智成熟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判斷,什麼是可以放棄的東西,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要不斷地修正自己,完善自己,逐漸成爲一個自律而快樂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7

最近在讀《少有人走的路》,推薦是本不錯的心理學書籍,目前讀到第四本,每一本都有它的特色。

從第一本開頭的“人生苦難重重”,告訴我們生活就是由各種困難組成的,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新的問題,問題可以開啓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爲解決問題而努力,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就會不斷的成長,我們的心智得以成熟。

第二本書“讓我們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並且遠離謊言與僞善”,當別人指出我們的錯誤、揭我們短的時候往往產生怨恨,並且進行報復以逃避承認自己的錯誤,尤其是在面對教育子女過程中,孩子是社會中最弱勢、最容易受傷的羣體,又完全沒有自主權的生命體,父母對他們享有絕對的專制與權威。家長一方面對子女要求苛刻,另一方面自己卻不夠自律。以自己的特權及謊言給自己樹立良好的形象,而對孩子獨立的思想進行壓制。

因此需要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幫助別人進步和獨立成長,同時拓展自己的心靈。

第三本書“成熟不在於你是否西裝革履、談吐文雅,而在於你是否面對問題和痛苦而不迴避”。對我感觸比較深的是對於死亡的認識,你有沒有跟死亡對話過?我初中的時候一個夏天得了傷寒,就是體溫會在不同時間段呈現發熱或者低溫的狀態,由於第一個醫生的誤診,吃了一個多月的藥一直沒見好轉,有一天夜晚高燒的我躺在屋頂的竹牀上看星星的時候,突然非常害怕,我抱着身旁的母親問“媽媽,我會不會死?”那是我第一意識到死亡,並且給自己想象了各種死亡的過程及死後的場景。

學會坦然面對死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活着,愛自己、保持獨立思考、具備做出改變的能力。

第四本書本來是告誡我們如何克服現代生活的`焦慮,我更喜歡的是作者對深度思考的闡述。縱觀我們身邊的同事、朋友、親人,哪些人能讓你由衷的佩服?是那些思慮周全又能妥善處理人際關係的人。從小時侯到現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很多時候都會立刻對一些人、事進行評判。淺薄的思考甚至不經思考就得到的結論通常都是個人的偏見。相反,經過深度思考的東西,雖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阻礙,但是每一次的思考都會讓自己獲益匪淺,最後的成果也更突出。

以前總是希望把自己陷於忙碌中,覺得只要是動起來就會產生價值,當發現自己清閒下來,其他人忙碌時會擔心自身成長會停滯。現在的我更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思考,在行動與思考間進行平衡,減少因考慮不周而帶來的低效。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8

最近讀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心理學方面的書。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書中說:“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網上真人賭博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做成功一件事情能獲得滿足感,多次的成功有可能讓人內心膨脹,從而止步不前,很難再獲得更多的成長。推遲滿足感,並不是永遠不知足,而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生活,爲了能取得更大的進步,有堅持向前進的信心。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能夠正確面對並且感受被問題纏上的苦惱,冷靜思考解決問題,從而體會網上真人賭博結束後的快樂之感。推遲滿足感是自律生活這條道路上極爲重要的一步。

本書的作者認爲“愛是爲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種意願”,同時“愛也是心靈健康成長的動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養不教,父之過”,父母要對孩子的教育負責。專制和控制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只會產生負面的作用,其結果往往是孩子會產生不安的恐懼,而且這網上真人賭博份恐懼或許會從童年時代延續到成年以後甚至更遠的時間段。相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將愛灌注進去,會催化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更容易將大人的教育聽進去,使得自身獲得成長。

不是一味地追求,不是執着於痛苦,而是尊重事實,微笑面對,然後接受,克服困難,戰勝自我,這就是網上真人賭博生活一步一步教會我們的,最終也使得我們的心靈走向成熟。

自律是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愛是促進自我和他人心靈成熟的方式。“成熟的心靈必須保持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網上真人賭博矛盾和悖論,特別不要輕易收到倫理觀念的影響”,只有將自律和愛相結合,使兩者在我們的生活中保持平衡,才能使自己獲得成長,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的方向,忍受艱辛和磨難,最終才能達到新的人生網上真人賭博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9

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自律的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少有人走的路》

推遲滿足感是自律的起點,只有學會先苦後甜,才能承擔責任,面對屬於自己的痛苦。如果你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麼這一點做起來可能會容易一點,因爲你的父母會在你小時候就教會你接受痛苦。如果小時候缺少這樣的教育,那或許要走過一些彎路,纔會回到正軌上。

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是自律的基礎,因爲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很有價值時,就會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照顧自己。只有足夠愛自己,相信自己的人會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因爲他們明白,這世上唯有自己和愛自己的人,不可辜負!

直面自己的問題,不逃避,不推脫,勇敢地面對,大抵就是承擔責任的意義吧!但是將責任強加於自己或他人,也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去反省和調整。

而忠於事實,很大程度上也是爲了讓我們更明確自己的責任。實事求是地考慮問題,找到最佳解決方案,實事求是地面對自己,調整自己過時的觀念,都有助於我們承擔責任,明智地解決問題。

自律是一件複雜而且艱苦的事情,而且需要把握好度。我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拒絕不該承擔的責任;我們既要學會推遲滿足感,但是又要過好當下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對任何事情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平衡。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是“放棄”,有放棄纔會有新生,有放棄纔會有成長。就如同我們放棄不用承擔責任的自己,纔會變得成熟,才能融入成年人的世界。固執地待在自己的舒適圈,只會讓自己每天都在重複前一日的煩惱,並且沒有辦法解決這些煩惱。

最後,仍然要強調行動的重要意義。爲了能讓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我已經開展了適合自己的一些行動,比如健身,比如讀書和冥想,比如學習理財等等,或許我並不能在一年兩年內把這些事情做好,但是能開始就是一種進步。通過文字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改變,也是我的行動之一。

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10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心理學著作,作者認爲,人生苦難悲喜參半,我們應該以足夠的勇氣,責任、愛去面對,而不是逃避。只有面對,纔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才能夠在勢力範圍內超越自己,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完整。

因爲人生的問題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去面對它,去解決它。而現實卻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遇見問題必須自己去面對。家人、朋友甚至愛人能給予的都只是建議,只有自己,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可自己在沒有強大起來,勢力卻是勢單力薄的,如果這個時候,你選擇了推脫、懶惰、趨利避害的處事方式,這就會形成與人而願背道而馳的性格特點。

其實問題、困境、麻煩這個東西,本質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鍛鍊自己的機會,一筆成功跨越就非常難得的精神財富。如果你想要成長爲一個心靈健全的人,遇見問題就絕對不可以去選擇逃避,或者抱怨,總是找藉口,而是積極主動面對,敢於突破,纔是最佳捷徑。

可現實中的很多人,因爲得意於自己的經驗與資歷,做事純憑感覺和經驗,遇到麻煩,不是積極面對,而是推卸責任,不主動解決,而是止於難於對付,長此以往自己變得越來越消極,越來越被動,精神狀態也不好了。其實對於這樣的人,未來數不勝數的碰壁對他而言必然會成爲尋常之事。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勤於努力,不斷地更新和調整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對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不會漠然,而是以一種積極、好奇的心態對面對,去接受新挑戰,那麼他一定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以飛躍式的速度在成長,他一定在羣體中也是耀眼的,因爲他積極、樂觀,有感染力,是個正能量爆棚的人,誰會不喜歡呢?

其實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啓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讓我們戰勝恐懼,克服懶惰,逐步走向積極、樂觀、成熟。書中說,“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裏疾病的根源。”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就是從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四部分激勵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要逃避。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而開始接受挑戰,我們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願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踏上走這條能讓自己變得成熟的路,越來越強大!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11

同事推薦我讀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當第一次聽到這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着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於心理學的書,裏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解決自己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僅是精神寄託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爲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卻不這麼看,並非所有的宗教都務必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於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說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務必透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於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於現代科學一些。

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許自己不明白而已。當你坦然應對自身的問題而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己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於,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可能到達“神”的境界的。很感嘆作爲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並且在長時間的行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是的,離開了現實的土壤的學說是沒有好處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務必如此。此刻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進步。心理學作爲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傳統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願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麼難,讓心靈成長有多麼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侷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爲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爲藝術過於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於此刻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侷限於自己的行業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纔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麼難。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12

在素質班的要求下,我翻開了一本以前從未聽說的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國傑出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後纔出此刻暢銷圖書榜單上,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近20年。這本書創造了空前的銷售記錄,至今長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共分爲四個部分:自律、愛、承載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爲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麼是愛的本質,幫忙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如何成爲更稱職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說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說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時間不一樣而已。規避問題和逃避問題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視問題開始。可是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艱難的旅程。

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進取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堅持平衡。時間這些原則,關鍵在於你的態度,你要勇敢應對痛苦而非逃避。

人生是一個應對問題病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啓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爲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歡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應對困難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並享受更大的歡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突然想起我的一個習慣,比如說在吃一碗雞蛋麪的時候,最期待的往往是我最愛的雞蛋,可是面我也得吃完。每次的選擇都是把蛋留到最終,即使吃麪的時候有點勉強,可是有蛋在後面等着我,所以最終的感覺大多還是滿足。這不也是一個推遲滿足感的過程嗎呵呵……

很幸運有機會了解這本書,否則將會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個遺憾。我會慢慢學會自律,學會愛,學會獨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我的主宰,用進取平和的心態迎接生活!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13

同事推薦我讀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當第一次聽到這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着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於心理學的書,裏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解決自己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精神寄託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爲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卻不這麼看,並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須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於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說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於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於現代科學一些。

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許自己不知道而已。當你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而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己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於,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可能達到“神”的境界的。很感嘆作爲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並且在長時間的行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是的,離開了現實的土壤的學說是沒有意義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必須如此。現在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進步。心理學作爲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傳統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願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麼難,讓心靈成長有多麼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侷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爲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爲藝術過於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於現在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侷限於自己的行業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纔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麼難。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14

這本書就講了2件事情:自律和愛。沒讀之前,我的理解:“自律”,從字面上就是自己很好的把控自己,自我約束;“愛”,從心底,由衷的,全身心的;

讀了以後,知道了原來自律還可以這樣衍生;然後開始考慮什麼是真正的愛。所以,有輸入真的是好事情,讓我原來不懂的東西有了合理的解釋,也注入了新的知識,還可以引導自己變得更好。書本的原話就不重複了,聽的時候我很認真的做了些筆記,而且想把聽後的感想盡快的寫下來。以下是我的一些收穫。

書中的“自律”,包含了:延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和保持平衡。我收益最大的是明白了何爲”延遲滿足感“。心扉是在我婚姻的第8個年頭纔出生的。之前,我從不覺得有孩子是件快樂的事情。相反,我更享受2個人無拘無束,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的愉悅。甚至覺得丁克非常好,有孩子很煩,責任太大。常常潛意識的告訴自己,我不喜歡孩子,我不會是個合格的媽媽,我喜歡現在的生活。這就如書中比喻的,吃蛋糕會先把奶油部分吃完,只想享受最簡單最容易的部分。每次和心扉舉例子講道理,也很希望自己一次把道理講透,讓她從此明白!現在知道了,原來我不懂得要推遲滿足感。我應該耐心陪伴孩子面對困難,讓她覺得經歷的事情都是可以忍受的;當愛和照顧給到了孩子,讓她感受到自身價值,不輕易浪費自己的時間;體會到困境也可以捱過去,能面對苦難的時候,書中說,這就是自律的起點。

承擔責任、忠於事實和保持平衡會比較好理解一些。即不過分把一些東西加註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活得很痛苦;也不事事都把責任推向對方,讓別人很痛苦。要承認所處的環境帶來的一切,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假想世界,甚至移情。承擔該承擔的,不能把所有的責任壓在自己身上。

書中的“愛”,也是全新的解讀,至少對我而言。什麼是真正的愛?愛,是一個動詞。不能把感覺當成了愛。但我們以爲的一些愛,喜歡也好,精神灌注也好,是培養愛的基礎。然後不斷的努力,滋生出真正的愛。會傾聽,能承擔風險,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對於女兒,我不要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在她的身上,而聽不到她真正的聲音。

最後我很喜歡書中說的2句話:“懶惰的背後是恐懼”;“當我們懂得更多以後,我們會更加的謙遜和快樂”。我想成爲這樣的人,做些自律的事,用行動來表達愛,逐漸走上這條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00字15

21世紀是心理學的世紀,但有許多人心智不成熟。如果說以前中國人最大的問題是溫飽問題,那麼今天中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心理問題。我認爲任何人都該讀一讀《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敘說中感受這本暢銷20餘年的心理書的真正魅力。

“自律”被作者分爲幾大類,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個實例引發的思考。一個女財務分析師因經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醫生求助,但他們始終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無意當中的一個問題解開謎底“你喜歡吃蛋糕嗎?”因爲這位分析師喜歡將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樣,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難的事,導致她整體速度極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注意,先苦後甜固然比先甜後苦更有利,但人們止不住先嚐甜頭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這種習慣如果不在童年時養成,長大便無法改善。所以導致拖拉,中國的許多學生會產生這種行爲,往往是因爲貪圖一時安逸而造成的。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們至關重要,家是人們的第一所學習,也幾乎決定了孩子未來生活的發展趨勢。有許多父母習慣用嚴厲的體罰教訓孩子,本質上不上教育,而是發泄怨氣和不滿。這樣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會成爲問題少年。所以,父母應當學會關愛孩子,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能對症下藥地解決孩子的疑惑。讓孩子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當然忙於工作無心照顧孩子的家長也會使孩子不懂自律,無法無天。毋庸置疑,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只有孩子在童年時能得到父母的愛和照顧,長大後內心纔會擁有安全感。

在我們六年級之前,常會拉着父母不斷地說話,沒完沒了,滔滔不絕,往往父母會不理睬或假裝傾聽,實際忙自己的事以及有選擇性第傾聽。但面對青春期的孩子,這些方法明顯不合適。因爲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有個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關注和傾聽。用心傾聽,是一種愛的行爲,能從孩子口齒不清,語句不通中品味更偉大的不同,從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發掘不平凡之處,將個人想法放在一旁,儘可能低體會說話者的感受,使彼此得到自我完善、

爲什麼人人都愛逃避問題?是因爲我們心智還未成熟,本書作者點明瞭一個人們從來不敢說的,也不願承認的話:幾乎人們都有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是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但我們不能逃避它們,而應該勇敢滴面對自己的問題,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