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通用2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做三國演義,文中講的是三國時期,劉備,孫權,曹操分別掌握蜀國、吳國、魏國,獨霸一方,爭奪天下,但吳國和蜀國寡不敵衆,於是,他們結成孫劉聯盟,共同對抗魏國,但蜀國劉備去世,蜀國漸漸變得弱小,最終敗亡。

魏國和吳國繼續爭鬥,最終,吳國滅亡,魏國元氣大傷的時候,司馬氏統一天下。

書中的關羽、張飛、劉備在桃園裏結爲異姓兄弟給我的映象很深,一路上他們過關斬將,關羽、張飛爲劉備立下了漢馬功勞。

讀完了黃忠爲掩護劉備安全撤離,自己卻在關谷裏戰鬥,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我陷入了深思:黃忠真忠義一生爲國家,是一個千古留名的忠義好武將。

讀到這,我不由得想起生活中的那些警察,保護邊疆的軍人們,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爲人民、爲國家效力,無論颳風下雨、天打雷霹,還是在下着大雪的邊疆。

在我的腦海中,不止出現了警察的身影,也想到了那些穿着黃色制服的清潔工們,起早貪黑,只爲了城市的環境,人民的健康。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一本文化的經典。人們常說:沒有什麼是歷史的車輪走不過去的,但只有文明這顆中國的明珠,在歷史上永垂不朽。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部《三國演義》,我常讀常新,嚼多了自然更知其味。諸葛亮是書中濃墨重彩刻畫的一個人物,被後世稱爲“智慧”的化身。今天我想從另外一個方面,談談自己對諸葛亮身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的理解。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孔明緩緩走來。他出山前常吟“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守候在風雲際會處,早已預料到“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對自己的才華充滿自信的他,在等待“慧眼”的到來。他實在是“時勢造英雄”最完美的典型。劉備三顧茅廬後,他選擇了明君,羽扇一揮,述出一段《隆中對》。他縱觀天下大事,一針見血指出:“外聯孫權,內修政理”“赤壁之戰”“智取漢中”“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藍圖一一變爲現實。諸葛孔明成爲一代人傑。

劉備白帝託孤時,那一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這段話成了孔明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他一諾千金“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他殫精竭慮,上表劉禪,在沒有任何可乘之機的條件下,“庶竭駑鈍,興復漢室”只爲“報先帝忠陛下”。他上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每每合卷,叩問際會的風雲,喧囂的歷史舞臺,究竟何者爲英雄?唯有諸葛亮——知其不可爲而爲之,成敗固難測,道義實肩荷。他無愧於“人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之千古英名。德才兼備者,方堪稱作英雄。

英雄之於時代,猶如火種之於乾柴。任何歷史永遠都只由人民決定,任何時代都需要諸葛亮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透過歷史的眼眸,責任和擔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對芸芸衆生的責任與擔當;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對整個蜀國的責任與擔當;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對華夏民族的責任與擔當。這樣一個如此不同的春天,全縣教育工作者用責任與擔當譜寫了一曲壯美的讚歌。爲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全縣教育系統幹部職工既紮紮實實做好本系統疫情防控工作,又積極投身小區的防控值班,這是教育人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尚未過去,但開學已經悄然而至。因爲疫情,今年的春季開學,安全工作比往年顯得更爲重要,除了日常校園安全意外,疫情防控方面存在的安全問題更顯的重要。因爲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全縣許多學校都實行了封閉化管理。我們堅持強化責任擔當,積極主動作爲,加強監督檢查力度,確保疫情期間學生在校安全,爲全縣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事不避難,責任在心,擔當在行,奮勇前進。”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

只要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有誰不被諸葛亮那驚人的智慧所震撼?有誰不爲周瑜的心胸狹窄而感到可惜?有誰不爲劉備的仁義,惜才所感動?有誰不爲曹操的奸詐而氣憤?有誰不爲關羽的重義氣而感到折服?誰不爲黃蓋的忠心而敬佩?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惜千里萬里投往。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的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治療華容道,翹班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廷,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如張飛,他雖然武藝高強,但是性格暴躁,常常鞭打屬下,最後因此喪生。真正讓我佩服的只有劉備、孫權,因爲他們有一個共同點——看重人才。

說起劉備,大家首先應該就會想到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劉備爲了復興漢室,親自到隆中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雖然三番五次爲難劉備,最終還是被劉備的仁德、禮賢下士,爲人謙和,看重人才的品質感動,和他一起下了山。

孫權也十分善於運用人才。相傳吳國的大將呂蒙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可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喜歡讀書。孫權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呂蒙說:你一定要多讀書,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兵打仗。呂蒙推脫事物繁忙,孫權又說:你工作忙,沒有時間看書,你難道還有我忙嗎?我每天都要看書,所以你也要多看書。呂蒙聽了後便開始讀書,最終成爲了一個能文能武的人。

唐太宗重用魏徵、商湯辨味識伊尹、周文王打獵求子牙這些都是歷史上善用人才的故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想成大事,就必須善於發現人才,善於使用人才。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既要學劉備心存仁德、禮賢下士的品質,也要學習孫權敢於提出意見,勇於幫助人才改正缺點,成就人才的品質。學會做一個能發現並駕馭千里馬的伯樂,這樣纔會在人生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5

要說三國演義中最令我難忘的場景,那麼非《三顧茅廬》莫屬。

話說這劉備來到荊州,野心被劉表發覺,便將劉備分配到了荊州的一個小城。在那裏,有一個天下頂尖的謀略家——諸葛亮。劉備得知天下有諸葛亮這號人物,便三顧茅廬,將其請出。

我聽完這個故事後略有感悟,當時只感受到了諸葛亮,似乎有點傲慢。人家這麼大的一個官,還是你家城主的親戚,真不怕人家城主把你攆出去做過流浪漢啊?因爲當時我只認爲諸葛亮只是個傲慢的人,並不去多看這回故事。

然而不久前,我又看了一下這本書,長大了看以前的東西有種不同的收穫。這一次翻到三顧茅廬時,我看到的不是一個傲慢的毛頭小子——諸葛亮,而是誠懇請諸葛亮出山的劉備——劉玄德。

這一次,我領悟到的是劉備那誠懇的態度,那真摯的情感,以及三顧茅廬那種不懈的精神。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堅持纔是勝利。就像班上競選班長時胖子的努力,爲了當班長他拼命學習。林老師爲了能繼續陪伴我們,盡了他最大的努力,學校終於破例讓她和我們一起進入了四年級。

因此,唯有堅持纔可以將不可能的事變爲可能。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6

閒來無事,捧起一本早已讀過的《三國演義》,奇怪,平日裏覺得無聊的《三國演義》竟覺得如此有趣,於是,我便將《三國演義》重新讀一遍。

幾天過去了,我終於將這本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看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這本書講述了近百年的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其中有很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如:智謀無雙的諸葛亮,武藝超羣的關羽,多疑奸詐的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因爲他不僅武藝超羣,而且對兄弟肝膽相照,重情重義。

在關羽和劉備走散時,即使曹操對自己很好,他也絲毫沒有忘記去尋找劉備的消息,也正因如此,纔有了後面千里走單騎的故事,纔有了後來人們所說的武帝,成爲了人們口中忠義的化身。關羽就如同抗日戰爭中的一個愛國將軍,不會爲了蠅頭小利而背叛國家,背叛兄弟。這也是我們應該要有的一個底線。

由此我想到了我二年級的時候,那時小小的我不小心弄壞了我同桌的鉛筆盒,我又害怕我的同桌責備我,所以,在他問我是誰弄壞他的鉛筆盒時,我撒了謊,說:“我不知道。”後來,我越想越不安,又想到爸爸跟我說過的關羽的故事。於是,第二天,我鼓起勇氣實話告訴了他。但是沒有想到,他竟然沒有責備我,而是對我說:“其實我並不在意這個鉛筆盒,只是想知道是誰弄壞的而已,既然你承認了,那就沒事了。”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會對別人撒謊了。

只不過,武藝高強如關羽,也難逃被敵將殺死的命運。當年,關羽駐守荊州時,孫權久攻不下,他的謀士陸遜出了個計謀,就是以歸順之名。給關羽送酒送菜,麻痹關羽,而關羽毫未察覺他們的計謀,十分驕傲。這纔有了後來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國小將殺死的故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記得我在三年級的時候,因爲驕傲和大意,導致語文閱讀題的答案偏離題目要求,還有做漏了兩道題,最後只得了83分,實在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驕兵必敗”啊!今天我才真正弄明白了當中的道理。

以史爲鑑,以史爲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人生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而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真理。在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三國世界裏面,我們彷彿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與三國曆史上的英雄對話。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7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歷史小說。

《三國演義》反映了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鬥爭,全書採用曲折的故事情節,概括這一時期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在情感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爲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集團則不乏揭露鞭打。對作者的這一傾向,我們應有辯證的認識,要注意歷史與演義小說的區別。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情節,那肯定就是——“巧借東風燒赤壁”了。

赤壁之站的精彩不在於戰鬥本身,而在於戰前交戰雙方的精彩較量。曹操先是讓部下詐降,東吳將計就計,先以苦肉計讓黃蓋取信於曹操,又讓龐統以連環計說服曹操把大船連成一片,以便實施火攻,而曹操亦通過觀察風向,自信地排除了東吳實施火攻的可能性,這些描寫都使得故事更加曲折精彩,並且進一步把故事焦點集中在可以決定勝負的諸葛亮借東風上,極大的突出了諸葛亮近於天人的神異本領,讓人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感受人物形象的鮮活。

當然,《三國演義》也有稍顯不當之處,如魯迅對這本書就有這樣的評價: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僞,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我們在閱讀名著時,也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8

當“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三國演義》主題曲飄進我的耳朵時,我被它蕩氣迴腸的旋律深深吸引,於是我利用暑假看了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天下之間發生的故事,在這段時間涌現了無數英雄人物。

在書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諸葛亮又稱伏龍,從“草船借箭”與火燒新野“等可以知道他是足智多謀的。他的智慧塑造了他的淡定,“談笑間,羽扇輕揮,強櫓灰飛湮滅”。我長大了也想成爲一名軍事家。我要好好學習,因爲智慧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要靠不斷地學習積累而成的。

在書中我還喜歡劉備,其實許多人都覺得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實際因爲他有很強的管理才能,不然趙雲、黃忠這些猛將怎麼會忠於他?不然諸葛亮這樣有膽略,才智的人怎會竭力輔助他?並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我們從“不因善小而不爲,不因惡小而爲之”。這句話裏看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和擁有高尚的品質,這句話也是我今後的行爲標準。

我最厭惡的是呂布,其實呂布的武功是《三國》中最強的,“三雄戰呂布”中就可證明。但他不僅沒有幹出一番大事,也沒名留青史,還背上了“三姓小兒”的罵名。這都是他一次又一次背信,失信所造成的。呂布給我一個深刻的教訓:不能失信於人。

看過《三國演義》後,我想到了“亂世出英雄”這名話,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法制社會裏也需要英雄,但更需要許許多多誠信,守法有能力的人。大家和我一起努力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9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經典的名著,我讀了後,深有感受是我受益匪淺。

這部書主要記錄了從東漢末年到晉初。主要寫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劉關張三人起兵鎮壓。後來董卓專政,曹操伐董,成功後挾天子以令諸侯。赤壁之戰曹操打敗,之後因吳國殺了關羽和張飛,劉備報仇未成功死於白帝城。諸葛亮在此之後八出祁山,卻死在營中。後主劉禪被擒,司馬氏統一了天下。

這本書中有許多英雄好漢讓我佩服。趙雲便是一個忠實的英雄,單騎救主顯出他的勇猛以及忠心爲主,定計取桂陽可以看出他的智慧。再比如關羽降漢不降曹的典力,對兄弟,對主公,對劉備真是赤膽忠心。還有許褚,在曹操被追殺時保護曹操,真乃肝膽相照。郭嘉、諸葛亮、龐統的智謀讓我折服,典韋、張飛、太史慈的勇猛另我敬佩。都令我深有感受。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有感受:我們爲人應該心胸寬廣,海納百川,不應該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嫉妒賢才,那樣終究沒有好報。我們還應該像魯肅那樣愛與人交往,廣結好友,這樣纔不會引來禍患,畢竟“禍患”常積於微乎。我們再行事方面也應該小心謹慎,不要驚慌失措,輕易行事。要不然會想馬謖一樣大意失街亭。在平常,我們應該履行做人之道,這樣爲人處事纔會更進一步。

《三國演義》真是令我受益匪淺呀!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0

暑假裏,我讀了一遍原版的三國演義,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講述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各爭天下,最後由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書中的人物都個性鮮明,如:志向遠大、寬以待人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關羽。他在曹操的軍隊裏時,斬顏良誅文丑,曹操送給他許多金銀財寶,他都不要,只想快快回到劉備那兒。沒過多久,他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帶着劉備的二位夫人和原來的五十兵卒,告別了曹操,頭也不回的走了。一路上,他過五關斬六將,越過重重關隘,終於和劉張二人相聚了。關羽真是重情義、武藝高強,有着萬夫不擋之勇的人啊!

他十分勇猛,並不是空有一身蠻力,還有謀略。在魯肅邀請他去參加宴會實際上是在宴會旁埋伏刀斧手,想要逼關羽獻出荊州。關羽知道他的用意,但又怕孫劉聯盟解散,與就讓水軍在看到信號後來援助,自己拿着青龍偃月刀,帶着十個人,駕着一葉小舟去參加宴會。關羽在宴會上假裝喝醉,摟着魯肅往岸邊走,刀斧手都不敢靠近,使得魯肅的計劃落空了。但後來,因爲他太驕傲了,纔有了“大意失荊州”這件事。

我很喜歡這本書,它不僅讓我知道了三國時期的歷史變化,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滿招損,謙受益……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爲像關羽那樣有勇有謀的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1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講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一些關於戰爭的事。從這涌現出了許多人物,這些人物裏我最佩服的人是蜀國軍師諸葛亮,他可謂是神通廣大、沉着冷靜,但用神機妙算這個詞讚揚住諸葛亮最合適不過了。

有許多歷史名事與諸葛亮脫不了關係,但令我印印象最深的是著名事件《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吳國大都督周瑜對諸葛亮身懷妒忌他刁難諸葛亮十天做十萬支箭,諸葛亮面不改色,立下軍令狀三天做好十萬支箭,周瑜讓軍匠材料不準備齊全,讓他們故意延遲。諸葛亮私下找了魯肅,讓他準備二十多條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多名軍士船要用布幔子遮住,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側。第一二天諸葛亮沒有任何動靜。到了第三天時諸葛亮出來,吩咐魯肅船用繩子連起來,然後他們朝駛去。他們來到曹軍水寨,諸葛亮命令士兵,擂鼓,吶喊。曹操聽到了動靜。但曹操非常警惕,沒有出手只令士兵不停射箭,箭插滿了草把子,過了一會曹操知道自己上了當,給敵人送了箭,但是諸葛亮已經行了二十多裏。諸葛亮來到岸邊,魯肅把過程告訴了周瑜,周瑜也對諸葛亮改變了態度。從中我看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沉着冷靜,識人,懂天文,識地理,巧安排。

諸葛亮的穩重,聰明,使我非常崇拜他。在以後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像諸葛亮那樣,遇事不慌沉着冷靜,在學習中我也會運用巧妙的方法好好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2

臧克家曾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時間過的越長,情誼也越深厚。”我們已經讀了好多本書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寫的是天下被分成三國,分別是吳、蜀、魏,他們都想自己一統天下,於是都招兵買馬,互相吞併,請謀士出計謀,讓將士帶兵打仗。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將領,比如:關羽、張飛、典韋……我最喜歡的人是趙雲。趙雲他聽見主母和小公主落進曹軍裏。於是他奮不顧身地衝進曹軍,找到主母和小公主後,他受主母所託把小公主系在背上,帶小公主逃出來。把曹軍殺的片甲不留。趙雲他忠誠,勇敢,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爲了主公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

說起趙雲,我想到了抗美援朝時期的黃繼光。黃繼光看見久久不能攻破敵人的火力點,心中非常憤怒。於是他帶了兩名戰士,去攻克火力點,兩名戰士都犧牲了。他也彈盡糧絕,手和腳也中了彈,他趴在草叢裏面匍匐前進。衝鋒的號角吹響了,戰士們冒着槍林彈雨往前衝,無數戰士被機槍的子彈打倒。他看着一個個倒下的戰友。忽然,他縱身一躍。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機槍,黃繼光英勇犧牲了,戰士們佔領了高地,這場戰鬥取得了勝利。但黃繼光英勇就義了。

這就是我《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三國演義》的故事非常精彩,裏面有無數的英雄故事讓你愛不釋手。我建議你們去讀,你一定會很喜歡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3

在我讀過的衆多名著中,《三國演義》是最讓我感慨萬千的一冊書。從黃巾起義到一統三國,歷經了多少震撼人心的傳奇經典。

翻動書頁,眼前便浮現出曹操氣吞山河、劉備三顧茅廬、孫權胸懷大志、最後三國鼎立的生動場景。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蜀吳聯盟北伐曹軍,黃蓋僅率三十條船,用火攻殲滅曹操三十萬大軍,取得了以少勝多、以智取勝的典範。

烽火亂世時代,確實英雄輩出。以賣草鞋起家的劉備,用眼淚與誠意換取天下、獨霸蜀國;被後世稱爲奸雄的曹操,憑謀略與霸氣馳騁江湖、傲立魏國;志存高遠的孫權,以內斂與智慧掠奪城池、創立吳國,三國鼎立局勢成也。

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便是臥龍諸葛,他舌戰羣儒、火燒連營、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成爲了智慧的象徵。然而,雖說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書中提到的空城計、借東風只是後人神話而已。

當然,《三國演義》中那些識時務、避鋒芒、等時機的人更是時代的俊傑、最大的.贏家!司馬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不被大家看好的劉禪其實也是大智若愚、聰明絕頂的人物,只可惜他的時運不佳罷了。

《三國演義》以獨特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又一個鮮活人物,講述了一段又一段動人的故事,它在承載歷史的同時,也使讀者們產生共鳴、泛起思索,使大家忍不住讀之再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4

最近,我迷上了《三國演義》,這是發生在東漢未年的一個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主要講東漢未年,皇帝昏庸無能,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由張角率領的黃巾軍起義造反,由此拉開了諸候爭霸的序幕。同時,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一起打天下,建立了蜀國。這時,天下三分,分成了魏國、蜀國和吳國。最後,全部被司馬家族所佔領。

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感想萬千,裏面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關羽忠義無雙,張飛粗中有細,劉備宅心仁厚,趙雲忠心報國,黃忠寶刀不老,曹操奸詐狡猾,董卓罪大惡極,袁紹目中無人,諸葛亮神機妙算,呂布英勇無敵等等。我最喜歡的就要數關羽和趙雲了。

因爲關羽氣宇軒昂,還是斬顏良、誅文丑的名將,他還過五關,斬六將,連英勇無比、殺了俞涉和潘鳳這兩員大將的華雄都被關羽斬了,所以我喜歡關羽。再說說趙雲,他可是在徐州大破曹操軍的猛將,還在長阪坡殺了好幾個曹軍頭領,在趙雲很老了以後,竟然能斬了使用開山大斧的韓德和他四個精通武藝的兒子,而且可以以一擋千,是個難得的人才。

不過,《三國演義》給我的收穫還是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不拘小節,胸懷大志,深謀遠慮。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5

我非常喜歡看《三國演義》,這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讀完後,我對裏面的人物又有了新的認識。

以往人們提起曹操,我就會聯想到戲臺上白臉奸臣,人們總覺得曹操是個陰險狡詐的人,卻不知他的另一面。曹操其實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你看,經過多年戰亂,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中原地區出現"白骨蔽平原”的悲慘景象,曹操急了,於是推廣“屯田"方針。召集百姓,編成組來開荒種地,不服役的四至五成的糧食交給國家。守兵戰士都把糧食上交給國家,這一舉措使中原農業很快恢復。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也是一個優點,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不管貧富都提拔爲大將軍。還有,他的軍事才能也極其突出,他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平定了北方。所以,當時自願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也很多,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爲他日後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

對我特別有啓發意義的是,曹操”任人唯賢“這一點很值得借鑑,借鑑曹操用人之法,例如投票選舉心目中稱職的,有能力的班幹部,也許這樣會使工作呈現出新的局面。

再次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後,不僅使我全面瞭解曹操這個歷史人物,而且使我增長了許多歷史方面的知識。還對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帶來許多啓發。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6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每一本都家喻戶曉,尤其是三國演義,裏面刻畫出了許許多多的人,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勇敢的猛將——關羽,名將——趙雲,我最喜歡的就是關羽了。

關羽武功高超,重情重義,曾經關羽被曹操抓了之後,每天都在想他結義的兄弟——劉備、張飛。最後過五關,斬六將,跟兄弟匯合。

關羽還是一個不服輸的人,有一次,吳國的孫權讓關羽帶兵談判,但關羽卻單刀赴會。最後走出吳國的領地。第二次,關羽又來了,但沒想到是個圈套,被吳國兵包圍了,無處可走。這時吳國,對關羽談了一個條件,就是背叛蜀國,到吳國投兵並認輸。但是關羽卻絲毫未動搖,沒有認輸,最後被孫權所砍頭。讀到這裏,我哭了好長一段時間,關羽的這種精神多麼可貴啊,寧死也不屈服於敵人。

從這個故事中,我想到了在我身邊的一件事,中午,我在學校和同學玩抓人遊戲,最後是一個跑得很快很快的人來抓。他第一時間就盯上了我,朝我似牛般地跑了歸來,我跑到一個乒乓球檯後面跟他繞。可是,我卻因爲體力不支而變慢。我自己心裏想到我肯定會被捉到,就不受控制地地跟他說了一句:“我投降,求你不要捉我。”讀完這個故事,現在想想可真是羞愧,要現在我被抓了,我也不會投降的,這是關羽教會我的。

所以,我最喜歡讀的就是它了——三國演義。

在生活當中,要像關羽一樣,就算勝負已定,也不服輸。寧死不屈,這是多麼可貴的一種精神啊!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首短短的《臨江仙》,道盡了多少人世滄桑,多少風起雲涌啊!

《三國演義》是我最愛讀的一本書,書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讓我感受頗深,記憶深刻。

讀《三國演義》,感受諸葛亮的智慧。“智絕”諸葛亮初出茅廬,便火燒新野,智算華容道,讓關張二人心悅誠服;火燒新野讓魏軍片甲不留,七擒七縱讓孟獲五體投地。但他畢竟不是完美的,錯用馬謖導致伐魏功虧一簣,“兩朝開濟老臣心”卻落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讓我十分痛心。

讀《三國演義》,感受關羽的義氣。“義絕”關羽自從跟隨劉備,就從來沒有想過另隨他主。曹操惜才,將關羽抓住後,山珍海味、金銀財寶供應無缺,連赤兔馬也給了他,但仍沒有改變他對劉備的忠心。一得到劉備的消息,關羽便立刻別了曹操去尋劉備,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在華容道,關羽念着曹操對他的恩情,冒着被處死的危險放了他。但關羽驕傲自大,敗走麥城,被東吳殺死,這一情節讓我食不甘味。

讀《三國演義》,感受趙雲的膽識。當年他帶着阿斗,孤身奮戰曹操二十萬大軍,鎮定自若,最後脫險。劉備娶親時,趙雲帶着諸葛亮的錦囊,護送劉備帶着孫尚香安全回到蜀國。“一身是膽”的他,讓我熱血沸騰,深深拜服。

往事如煙,龍爭虎鬥,也是轉頭空。讀《三國演義》,讓我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些興衰成敗、朝代更迭,還有那永不磨滅的精神。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8

我非常喜歡看《三國演義》,這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空城計》中講述到:不料曹真出師不利,軍師王朗被諸葛亮陣前罵死,諸葛亮大獲全勝。諸葛亮寫了一封信,諸葛亮說司馬懿足智多謀,心懷大志。孟達聽諸葛亮說的,把徐晃射死。諸葛亮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搬運糧草,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向西城蜂擁而來!衆官聽見這個消息,大驚失色。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三國演義》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戰爭殘酷,統治者的爾虞我詐,將土們的赤膽忠心,關羽,他忠貞守義,赤城勇錳,他是正義的化身,他是我們心中威風凜寨的武神。有一次,我看到有人在欺負小狗,我對那個人叫道:“不能欺負小狗。”那人聽見我的叫聲撒腿就跑。看着他跑走的背影,我急忙跑過去看小狗,它不停地向我搖擺着尾巴,似乎在感謝我的“救命之恩”。我摸了摸小狗的頭,非常開心地說:“我也可以像關羽一樣了,做一個見義勇爲的人。”

還有一次,我在吃完飯後,我把吃完的剩飯打包回家,走着走着,我忽然看見一隻皮包骨的流浪狗,它嗅到我拿剩飯殘羹的味道,立馬就朝我跑過來了。我嚇得飛奔起來,可沒跑了多久,那條流浪狗把我逼到了死衚衕,眼看就要成爲那狗的美餐了。我突然間心生妙計:把我手中打包的剩飯扔給那條狗吃,它就不追我了。果不其然,它真的正在美滋滋地吃着那些食物,我也脫離了險境。

從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凡事不慌不忙,機智地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9

某個週六的上午,我在家看了《三國演義》裏的“草船借箭”這一篇文章。

裏面主要講了:“周瑜妒忌諸葛亮,讓他在十天內造好十萬只箭,諸葛亮第三天四更時分去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第四天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諸葛亮這機智勇敢,從容應對困難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反而周瑜這樣心懷妒忌和用心險惡的人讓我們很討厭他。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了一篇新聞:一個小男孩的爸爸公司很忙,沒有時間接他,就讓他自己一個人回家。小男孩從電梯口走出來時發現從自己家出來一個陌生男子,他不慌不忙拿出鑰匙打開門,陌生男人怕被發現,到回去看,小男孩發現那陌生男人又回來了,但他一點不害怕,開始裝起瞎子,當陌生男人看見小男孩是瞎子的時候準備走的時候,小男孩的爸爸突然打電話過來,陌生男人又回來了,他爸爸問小男孩:“兒子,你回到家了嗎?”小男子說:“我回到家了,就是回來時眼睛看不見摔了幾跤。”陌生男人放鬆警惕,悄悄地走了,等沒了聲音,小男孩急忙打電話給爸爸求救,爸爸回來時,小男孩把事情全告訴了爸爸,爸爸得知急忙報了警。

啊!這小男孩也太聰明瞭吧!除了聰明之外,是不是還有從容面對困難的品質呢?如果是我一定會哭。我以後也要向這位小男孩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從容不迫的精神。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0

爲招納關雲長,曹操煞費苦心設下了五道特殊關隘。第一,金錢關。曹操特別在許昌爲他安置了豪宅一幢,送了他大堆金銀珠寶,又賜錦袍送赤兔馬。第二,地位關。關羽初到曹營,曹操就封他爲偏將軍,後又封爲漢壽亭侯,恩寵有加。第三,美色關。曹操爲關羽物色了十名美女送給他,以悅其心、蕩其志。第四道感情關。曹操以客禮對待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想以物質上的享受亂其心志。第五道“人情關”。曹操本人如此用情外,還派遣張遼說情,想盡心機要以人情打動關羽,讓他留下。關羽無動於衷,一心想打聽劉備的下落。張遼曾經問過他爲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說他與劉備有過生死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當關羽知道劉備的消息後,封金掛印,決然而去。

關羽面臨的五道關口,城牆高聳,兵將衆多,橫亙在關羽追尋劉備的路上。他斬了洛陽太守韓福,牙將孟坦;東嶺關孔秀;汜水關卞喜;滎陽王植和滑州秦琪。他千里走單騎,忠於故主。我被他“財賄不能動其心、爵祿不能移其志”的高尚品質所感動和震撼,關羽憑着一身武藝過關斬將,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千古傳誦的美名。

當我們面對着一些誘惑,會不會象關羽一樣堅持自己的原則呢?在糖衣炮彈面前,我們要拿出關羽的勇氣,“斬將”而過。用正氣、威風,用思想的“大刀”去勇敢地“斬殺”那些誘惑,才能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