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1

暑假讀了《三國演義》,羅貫中老先生把三國時期的故事描繪的淋漓盡致,裏面不但謀略層出不窮,而且還蘊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羅老先生把這些道理講的淺顯易懂,讓我這個十歲的小朋友也深受啓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戰,我從中悟出:做人不能太自大。

曹操統一北方後,志得意滿,於是發動百萬大軍南下,意圖一統華夏。大軍隨後水路並進,直逼江南。當時的劉備和孫權力量都很弱小,雙方加在一起的軍隊都不超過十萬,單方面就更難抗衡曹操了。只有聯合起來,憑藉天時地利人和纔能有的一拼。

於是,在諸葛亮和周瑜、魯肅的推動下,孫劉結成聯盟,並且把赤壁定爲決戰之地。接下來,孫劉和曹操雙方鬥智鬥勇,好戲連連,草船借箭、連環船、借東風、離間計、苦肉計紛紛上演,大戰一觸即發,孫劉聯盟用火計攻入曹軍營寨,曹軍大敗,曹操也在部屬的護衛下狼狽撤退。

在敗退途中,也有故事。曹操衝過吳國大將呂蒙和淩統的攔截後,到達一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之地時,他見火光漸遠,心神稍定。突然仰面大笑,並且說他不笑別人,單笑諸葛亮和周瑜不會用兵。如果是他的話,定要在此處設一伏兵。結果,話沒說完,趙雲就殺了出來,使曹操減了不少人馬。

曹操繼續逃跑,途中選了一個地方準備生火做飯。這時,曹操又仰天大笑,笑諸葛亮和周瑜無才。結果,張飛飛馬衝出,使曹軍損兵折將。

曹操只得再次跑路。但曹操並沒有吸取教訓,逃到華容道時,又嘲笑諸葛亮和周瑜,結果笑聲引出了關羽。這時曹操笑不出來了,關羽的武力他是最清楚的,呂布掛了之後,關羽就是武聖了!於是,曹操打起來感情牌(曹操之前有恩於關羽,赤兔馬就是曹操送的),好在關羽是義重如山之人,放過了曹操。

曹操作爲三國時間的梟雄,在軍事、政治和文學上都頗有建樹,但卻因爲自大,導致了赤壁之敗,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局面,曹操本人餘生也沒有太大的作爲。

反省下我自己,也存在自大的情況。比如上次數學考試,我覺得有道題很簡單,就沒有認真審題,結果卻被扣分了。還有7月份的演講比賽,爸媽都讓我多練習,但我認爲自己沒問題,當初海選時,憑藉演講視頻就通關了,決賽肯定不在話下。結果是,決賽現場高手如林,我止步於決賽。

看了曹操的故事,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還是要謙虛一點,做人不能太自大。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2

歷史就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鐵礦,只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沉澱更多的精髓,而不會因爲人們的挖掘而減少。如果說三國是這座鐵礦中一塊美麗而碩大的礦石,那麼陳壽則原封不動的將其挖掘了出來,組合在一起成了廣爲流傳的《三國志》,羅貫中卻將陳壽挖掘出來的鐵礦石加工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飾品,匯合成了同樣家喻戶曉的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首飾與原料本是同一種物質生成,可內容卻截然不同,原料是真實而死板的,首飾則是原料經過藝術加工後美麗而精緻的。

就拿《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做個對比吧,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同樣一個故事,在這兩部書中卻有着千差萬別。在《三國志》中,三顧茅廬的故事情節主要收錄在《隆中對》一章中,這一章主要向我們講述了一代天驕諸葛亮對當今天下形勢淋漓盡致的分析以及對前來問計的劉備給出精妙絕倫的建議。而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這些分析的話語卻連亮點都算不上,反而在《隆中對》中僅僅用“凡三往,乃見”五個字就一筆蓋過的內容,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最爲主要的情節,在羅貫中的筆下,三顧茅廬以劉備爲主角,諸葛亮世外桃源般的茅廬爲中心展開了離奇曲折的故事,且對其中天氣、景象、語言、動作等細節都進行了極爲細緻的描寫,如在小說中提到劉備先後將其認爲是諸葛亮的三個朋友以及他的弟弟與叔父,這些在《三國志》中完全沒有提及,甚至在真正歷史中也並不完全存在。由此可見得羅貫中的文采有多好,僅僅只通過《三國志》中的五個毫不起眼的字便能聯想出如此豐富多彩的情節,使得劉備寬容一切的精神完全蓋住了諸葛亮的光芒,也正是因爲羅貫中生動精彩的描寫,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才能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爲婦孺皆知的典故。

小說雖然精彩,且更使人喜愛,但我們不能根據一部小說來評價一段歷史或一個人,更不能完全依賴於小說而淡忘真實的歷史,畢竟小說裏參雜了許多作者的個人感情,就像我們不能因爲首飾的精美而忘記了它真正的原料一樣。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三國演義》這樣一篇精彩的典故,它使一部枯燥無味的歷史變得活靈活現,也同樣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驚喜與興趣。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3

寒假裏,我讀了許多有趣的書,有《明朝那些事》《呼蘭河傳》《隋唐演義》……但我最感興趣的要數《三國演義》這本書了。

這本書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爲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軍事鬥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每次戰役各有特色,讀起來使人驚心動魄、蕩氣迴腸,帶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體驗,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文中許多個性鮮明、叱吒風雲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寬厚仁義的劉備……想必大家對這些人物都瞭如指掌,我也不例外。但是,如果問我最喜歡的人物,那要數性情豪爽、勇猛過人的張飛了。

只要提到張飛,估計他給大家的第一印象便是一個粗獷魯莽的武夫。殊不知,猛張飛也精通兵法。有一次,諸葛亮讓張飛帶領十萬大軍攻打西川的巴郡城。巴郡太守嚴顏是位老將,有萬夫不擋之勇,張飛率軍一連三天不能攻入城中,決定抄小道進攻。消息被嚴顏知道後,提前帶兵在那條小路上埋伏下來。嚴顏擒獲了“張飛”,眼看就要偷襲成功,突然一隊人馬殺了過來,爲首的卻是張飛!原來嚴顏擒獲的是假張飛。張飛活捉了嚴顏,爲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讓我由衷地爲他叫好!他的勇猛過人和智慧讓我深深折服!難怪書中有詩讚曰:“生獲嚴顏勇絕倫,惟憑義氣服軍民。至今廟貌留巴蜀,社酒雞豚日日春。”張飛性如烈火,嫉惡如仇,那份豪氣無人可比。他的許多故事膾炙人口,感人肺腑。他早年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曾怒鞭督郵,並一度拔劍欲刺董卓;他在長阪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嚇死夏侯傑……至今讀來,那豪氣干雲的張翼德彷彿就在我的眼前。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張飛也有他致命的弱點。他不吸取教訓,終生不改愛喝酒的毛病,曾因喝酒誤了許多大事,比如如痛失徐州等。他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對手下動不動就打罵,招手下怨恨,終招致殺身之禍,實在可惜!

三國時代,英雄如雲。作爲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勿學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詐,要學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任的品質;勿學關羽的心高氣傲,要學他的勇敢頑強、忠心耿耿……讓我們繼承英雄的精神,做祖國的棟樑之才吧!

指導老師點評:小作者寫出了自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感受,讚美了性情豪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習作用詞準確,語句通順,內容具體。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4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它不同於一般是史書,也不同於一般的小說,它是以歷史事實爲基礎,同時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它既帶有真實性又帶有情感性。

讀完了《三國演義》,我不但可以回顧了三國戰亂時期的歷史,也體會到那時代的一些思想文化意識。

我也閱讀了一些關於《三國演義》的評論著作,發覺大多數都涉及到有關這本書的思想主題,而且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此也一直爭論不休,主要體現在幾大學說當中,如:“正統”說,“民本”說,“擁劉反曹”說,“忠義”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說,“理想人格悲劇”說,等等。

我認爲,以上所述的各種學說,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不可以全盤否定,也不可以全盤肯定。但無論那一種學說,他們都只是從自己所認定的一個角度出發,不能全面的概括《三國演義》的豐富思想意蘊。如果將各種學說綜合起來,或許可以形成具有整體性的'文化內涵。

雖然《三國演義》沒有一致的主題,但它所展現的總體思想傾向是一致的。我覺得上述繁多的主題當中,絕大部分都是與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關係,可以說是儒家思想的一種表現,如“正統”說,“民本”說,“忠義”說等等。從作品中對英雄人物的行爲事蹟可以體現出來。

我們都知道儒家思想的創始者是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曾經說過:“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而孟子在倫理學上提出了“性善”論,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並提出了君主“保民而王”、“與民同樂”的思想。這些在《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身上明顯地體現出來。

劉備常懷匡扶漢室之心,雖然佔不了“天時”與“地利”,卻佔穩了“人和”。孟子曾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謂“人和”也就是得人心,是否能得人心,就取決於是否“得道”。在作品中,說到劉備“得道”之處比比皆是。

我覺得“劉玄德攜民渡江”這感人的一幕是最能顯示劉備寬仁愛民,慈善寬厚的品德。劉備屯住樊城之時,兵寡將少,抵擋不住曹操強勢的攻打,只好棄城而走,卻又不忍心拋棄百姓,於是“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劉備在船上看見衆民倉皇逃難的悲慘景象,痛心疾首,想投江自盡,幸好左右急忙勸止,“聞者莫不痛哭”,這可見劉備愛民之深,救民之切,做到了“保民而王”,但絕對不是爲了“買民心”而做作的。其仁義之心,人臣共知,日月可鑑。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5

等到姜維連夜差人修好棧道後,整頓好軍糧兵器後,調遣好船隻後。又一次向後主表奏,說他要率軍攻打魏國。後主劉禪看錶奏之後,表示他很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讓姜維去帶兵攻打魏國。每次我看到他決策一件事情,不是被宦官左右,就是各種猶豫不決。從未有過自己的決定,也從未有一個當好君主的模樣。真是丟他爹劉備的臉。

譙周給劉禪說,請一定要阻止姜維進軍攻打魏國。我夜觀天象發現,這次出行很有可能出現大簍子,所以還是不要讓姜維打仗的好。後主聽了後,就說讓姜維試一試,如果打了敗仗就再阻止他。譙周聽了後,就回家裝病不上朝了。我看了這些內容,發現一件事,你們古人都好裝病,一旦遇到挫折。你們古人的心靈就那麼脆弱,不堪一擊嗎。不過諸葛亮也裝過病,但他裝病,是爲了讓劉備當上皇帝。那個時候,大臣們都想讓劉備當皇帝,但劉備就是萬般推辭,最後呢,還不是當了。所以說,這種事,推辭的不了,不如直接接受呢。

姜維臨出發前,問他的部下廖化說:我現在出師,一定要恢復中原,我應當先攻打哪裏?廖化也是個老實人,直言不諱,直接說這仗沒法打,我沒法決策。姜維聽了後生氣啊,直接讓廖化留守漢中。自己決定去洮陽。廖化啊廖化,你說你,劉禪都說讓姜維帶兵出去打仗了,你這個時候再說,這仗不好打,我沒法決策。任誰都會生氣,更別提姜維。

鄧艾和司馬望(又是你倆)那個時候正在談兵,聽說這件事情後,就派人去打探姜維要去哪裏。司馬望知道蜀兵都往洮陽去了,就問鄧艾,姜維多計,難道是假裝攻打洮陽實際上是攻打祁山呢?鄧艾這個聰明人,一看就知道,姜維這是要真的攻打洮陽。

司馬望知道後,肯定是各種好奇。鄧艾就說,每次姜維都出現在咱們有糧食的地方,現在洮陽那裏沒有糧食,姜維一定料想我們只守祁山,不守洮陽,所以他才攻打照樣。如果他得到這座城池,他就可以囤積糧草,聯結羌人,緩緩圖之。司馬望又問了,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司馬望真的是好愛問問題啊。鄧艾也是真的喜歡回答問題。鄧艾說,咱們可以先撤走這裏的軍隊,兵分兩路去救洮陽。距離洮陽有二十五里遠的地方,有一座侯河小城,這是洮陽的咽喉之地。你引一軍在洮陽埋伏,偃旗息鼓,大開西門。我再引一軍埋伏在侯河,這樣一定能大獲全勝。

他們計劃好後,各自按照應定的計劃行動。只留下一個不出名的將軍留守祁山寨。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6

“文鴛單騎退雄兵姜維背水破大敵揚州”,該篇講述了都督毋丘儉因不滿司馬師擅行廢立之事,與刺史文欽以廢主之名,舉兵討伐司馬師,毋丘儉失敗之後,司馬師臥病不起,並在傳印於其弟司馬昭後病逝。

開頭就提到,毋丘儉與文欽率兵討伐司馬師,但最後卻淪落到毋丘儉被人設宴殺之,而文欽大敗而歸的下場。這場戰役雖不及三大戰役赫赫有名,但也極爲精彩,是我最喜愛的片段之一。那麼,信心滿滿、野心勃勃的毋丘儉一衆將領爲什麼會戰敗呢?其實早在司馬師在府養病時就已聽到了淮南的告急,並請太尉王肅等人一同商議,衆人談到毋丘儉好謀而無斷,文欽有勇而無智,所以司馬師命令王基領前部兵來南頓城下寨。那爲何他要命令王基領兵前往呢?因爲南頓極好屯兵,可提兵星夜取之,若遲則毋丘儉必先至矣。而回到戰爭最本質的要點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爲輸給了敵方的戰略謀劃,毋丘儉最終不可避免地迎不了他的勝利,並且極爲可悲地死於慎縣城的縣令宋白精心設置的盛宴上。回到開始,毋丘儉與文欽起兵造反的目的是什麼?便是因司馬師的廢立之事所引起的不滿;戰勝後的司馬師又如何了呢?在毋丘儉與文欽密謀殺害司馬師之時,他早已患病,且臥府養病中。這兩人的造反使司馬師不得不帶病出徵,戰後便病逝了,並於死前將印傳於其弟司馬昭,兩人心心念念地盼着打敗司馬師反身爲王,而司馬師即便是戰勝了也活不久,這場戰役到了最後,雙方皆不在了。最可笑的一點是,曾經曹爽心腹之人魏殿中校尉尹大目,因其主爲司馬懿所殺,故事司馬師,但常有殺司馬師報曹爽窒息呢,又素與文欽交好,在文欽殺入敵方陣營前,他曾爲文欽向司馬師求情,並想告與文欽司馬師命不久矣,但文欽並不聽勸言,反先前計劃,最終大敗而歸。

看完這些我深有感觸,一個人明明能夠有機會達成所願,卻偏偏與勝利擦肩而過;而另一邊的勝方卻在之後因病消逝,讓人分不清孰勝孰敗了。而戰場上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也使下一步走向了未知的道路,不到最後誰也不清楚結局,可謂步步驚心。從中我也感悟到了,凡事要三思而後行,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放棄!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7

這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有很多知識,會讓我一生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掏盡英雄……”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正是本書的開篇詞,然後引入正文。這書中有上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無數深奧的軍事謀略,更是深深吸引着無數的讀者。書上記載了昏庸的汗獻帝、劉禪,無能的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爲人寬厚的魯肅,仁義的劉備,驍勇善戰的張飛、許楮、典韋等,個個描寫的生動、形象。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許多個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第一個就是關羽,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唯有忠、勇可以比喻他。他雖然降敵,但忠於故主,一知故主消息,便會不以千里萬里相投。這不但是忠,還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很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一名著,給他刮骨療毒也一點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第二個是一個忠臣,更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第三個是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因爲大家對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所以作者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但他可是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召集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也對他有了新的看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個英雄任務人物更是給了我很深刻的感受,他們有着常人沒有的優點,這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8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都瞭解、都知道,說起《三顧茅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爲了復興大漢的大好河山,前往隆中請諸葛亮出山。通過三番邀請,劉備的誠心感動了諸葛亮,幾人一番交談之後,同歸新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就是:做人要有誠心,做事要有誠意,這樣,這件事就會變得又簡單又完美。

劉備探訪諸葛亮的第一件事是:安排禮物。劉備此時誠心滿滿,大包大攬的就往諸葛亮居住的隆中走。說到這裏,我不得不想起周文王拜訪姜子牙的場面,以禮相待顯誠心,這何嘗不是我們生活中走親訪友時的一部分呢?

接着,劉備一行人遇見了司馬徽,碰見了田間勞作的農夫,打聽到了一些諸葛亮的消息。雖然他們沒有訪到其人,但卻先聞其聲、先聞其名。在與其他人的交談中,禮儀也是劉備不乏的一部分。

劉玄德一顧草廬,只碰見草房裏的童子。劉備說了一大堆自己的名號,但習慣一向清貧的小童子卻說:“我記不得許多名字。”由此也可以看出來清閒的山中與世俗紛爭巨大的區別。諸葛亮不在,一行人只好上馬回去。劉備走時還不忘給小童子囑咐一句:“如先生回,可言劉備拜訪。”

回新野的路上。大家再次遇到了山中隱士:崔州平,玄德再次向徐州平探聽消息。此時,張飛已經不耐煩了,劉備穩穩地答了一句:“此亦隱者之言也。”

一行人遇到臥龍之友,冒着風雪前來二顧茅廬。看到了我們現在經常吟誦的一句詩: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看來山中隱士對於生活的詮釋更是不一樣。可這次遇到的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劉備再一次失望,拿起文房四寶,呵開凍筆寫了一封信,又拜辭出門。一路上遇到了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

張飛這下徹底怒了,他的言語被劉備訓斥了一頓。於是三人同行,三顧草廬。這次諸葛亮真的在,在寢室裏休息。三人站立在門口等待。諸葛亮出來了,他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之事,精密分析,井井有條。最終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打動了。出山加入了世俗紛爭之中。

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只要你做人有誠心,做事有誠意,沒有什麼是做不完美的。誠心治天下,我要好好品味這句話。(李霖賢)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9

世界着名文學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它能讓我們開拓視野,讓我們豐富感情,讓我們增長知識等等。在我看過的書中,《三國演義》印象最深,它裏面的故事《火燒連營》更是讓我深有感觸,得到人生的啓示。

《火燒連營》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爲東吳殺死了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於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於紮營不當和氣候問題,被東吳的軍師陸遜用火攻,導致蜀國的軍隊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讀了《火燒連營》,我深有感觸,不禁爲劉備感到惋惜。七十五萬大軍,爲了一口沒爭到的氣而命喪黃泉,多悲慘啊!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能力統一天下。但由於劉皇叔的衝動,讓怒氣衝昏了頭,不聽手下的勸告,氣沖沖地去攻打東吳,結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賠了上去。征戰沙場多年的劉皇叔居然被一介書生打敗,而且輸得那麼慘,這對劉皇叔來說是多大的恥辱啊!自從那一仗後,蜀國便因小失大,不但沒能報到仇,而且開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多可惜啊!劉皇叔的衝動導致了他的蜀國敗北!

讀了《火燒連營》,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過因小失大的事情嗎?

記得小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課後,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製作的小木船來玩。在玩的時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飛了出去,裂開兩半。我頓時火冒三丈,不聽李力的解釋,一把奪過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變成兩半。李力看後,憤怒地對我說:“我以後沒你這個朋友!”說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氣衝衝地走了。打那以後,我們便沒有再說過話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十分後悔,後悔自己當初衝動用事,因小失大;後悔自己因爲一個小木船而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後悔自己因爲一次吵鬧而失去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讀了《火燒連營》,我懂得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衝動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則,你將失去更多更多。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10

我無比激動的在此翻開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狡詐的曹操,謙虛恭謹的劉備,嚴謹與聰慧的諸葛亮胸懷狹小的周瑜……《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着別具一格的性情,有着獨一無二的吸引力。筆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讀者讀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內部實質意義是以智和勇來順次展開的,不過我覺得智永恆是勝過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徒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承擔不了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合適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阿斗,整日飲酒取樂,不理朝政,甘心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終竟至演出了讓天僕人恥笑的事物,樂而忘返。誰會想到一個國度的統治者能做出這麼的時移俗易的事物來呢?

暴虎馮河,大敵現時,只能抵死出征作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呂布在白城門上的樓服從謀臣的計謀,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假如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物和關羽申說白,哪裏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度,魏,以前煊赫一時;蜀,以前功成不居;吳,以前名震江東。這樣來看,從國度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情。曹操,欺負壓迫老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雄霸江東。

假如說魏國在魏蜀吳裏計謀最強,一點兒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可以稱作舉世無雙,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過兩私人都有自個兒致命的弱項:曹操多心,司徒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一準是伏龍諸葛亮。他那傲人的機靈,熟練的兵陣,無不讓後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點人物,不過我覺得都還不如孔明。吳,一個佔領三江六郡的國家,能算做上是有計謀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時間的周瑜就記誦兵書,洞曉佈陣。通過一番刻苦的盡力儘量,終於當上了水上作戰部隊大都督,總統艦艇兵。然而他太過於忌妒,死正當中年時。從這些個人物和國度我們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關緊性。性情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個兒的目的,只要踏塌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尋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11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每當聽到這豪壯的歌聲,把我的思想又帶入了《三國演義》。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第二次翻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的人物讓我再一次被深深吸引。

忠肝義膽 神勇過人

“義”的化身非數關羽莫屬。關羽,字長生,後改爲雲長,河東解良人,身長九尺,髯長三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因爲殺了倚勢凌人的勢豪,而逃難江湖。後於於劉備、張飛相識,在桃園義結金蘭,俗稱“桃園三結義”。在三兄弟排行老二,素有“武聖”之美譽。不看關公其神威,單單那氣概就令人深深折服。當年他爲保護嫂嫂安全,報曹操不殺嫂嫂之情寄予曹操帳下,助他斬顏良誅文丑。但後來他得知劉備還活着,立即把金銀珠寶還給曹操,歷盡艱辛,與劉備會合。昔日,他爲了報答曹操當日不殺之恩,在華容道冒着生命危險放走了曹操,其忠義可見,其勇無人能比。

人心之向 漢室宗傳

最深沉貫徹孔子的思想一仁的人肯定是劉備了。劉備,字玄德,漢室宗親,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後過膝,面如冠玉,性格溫和,仁政愛民,他“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可以說他一生爲義而生,又爲義而死。劉備兵敗,攜百姓逃難,途中號泣聲震天,劉備看見此景象,曾想投江而死,如果沒人阻攔,那一定會投江,也曾經因爲這事,在劉表墓前哭訴,祈求讓百姓平安渡江。可見其愛民之心。

神機妙算 忠心耿耿

東漢末年,戰火硝煙各處瀰漫,劉備勢弱,而有一人輔助齊備建之蜀國。他足智多謀、英謀善辯、誠懇謹慎、執法嚴明,此人爲誰?諸葛亮也。諸葛亮,字孔明,絕世奇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號“臥龍先生。” 孔明用計如神,大擺空城計,以向幾千軍馬,退曹操八十萬大軍,又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無不體現出他的足智多謀?

英勇善戰的張飛、智勇雙全的趙雲、文武雙全的周瑜、陰險奸詐的曹操……每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難忘。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深澤着不同的人生,我們要學習劉備憂國憂民的思想,關羽的忠肝義膽、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讓我們在生活的戰場上做他們優點的學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12

世界著名的文學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在我不計其數的閱歷中,有一本我國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在我的印象中頗深。《火燒連營》這個故事讓我深有感觸,從而得到了人生的啓示。

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爲東吳殺死了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於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於劉備一時心急,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草率的作出了決定。所以在與東吳的戰爭中,劉備一方由於紮營不當和氣候問題,被東吳的軍師陸遜採用火攻,導致蜀國的軍隊被火燒連營,將近全軍覆沒。

我不禁爲劉備深感惋惜。七十五萬大軍,爲了一口沒掙到的氣而喪命黃泉,多悲慘啊!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能力統一天下。但由於劉皇叔的衝動,讓怒氣衝昏了頭,不聽手下的勸告,氣沖沖的去攻打東吳,結果把更多的兄弟的性命都搭了上去。這對劉皇叔是多大的恥辱!劉皇叔因自己的私人恩怨沒有顧全大局。但凡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它都將成爲無法改變的過去,自己的結拜兄弟在戰場上犧牲,固然會悲痛欲絕,但是劉備應當更加有志有謀的統治蜀國,不辜負自己的兄弟對自己的期望纔對。不要因爲過去的事情影響現在,這纔是正確的選擇。

讀了《火燒連營》,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因小失大的過錯嗎?

曾與否,我用自己的努力換來了一本精美的小本子。我對它愛不釋手,正當我還美滋滋的想着這本本子的用途時,一個消息如霹靂般劈中了我:本子被弄壞了。正值氣頭上的我,找到了“兇手”後也不管她是誰,就朝她一頓罵。她低聲辯解:“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的,我……我就輕輕的碰了一下……”她緊張得語無倫次,我卻火冒三丈,一時被怒氣衝昏了頭腦,居然提出了絕交這麼過分的要求。她在心中也明知我不講理,便一咬牙說:“.…..絕交就絕交。”打那以後,我們再也沒說過一句話。

現在回想起來,我十分懊悔,後悔當初自己太沖動,竟因一本本子這樣的小事失去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雖然過去遇到了許多波折,但是正因爲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所以纔會在前進的道路上頻頻出錯。很多人忘記了,我們有改變未來的能力,卻沒有改變過去的能力。我們不應該沉浸在過去的悲痛之中,而是要展望未來。我們無法改變過去,所以不要再因小失大、衝動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則,你將會失去更多。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當我合上《三國演義》,我的腦海裏仍然浮現着蜀魏吳大戰的場景,久久不能散去。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劉邦一統天下,到三國蜀魏吳爭奪天下,又到司馬炎一統天下,正驗證了這句話。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有文武雙全的曹操,有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有愛民如子的劉備,有勇猛善戰的張飛,還有霸道的董卓……但讓我最敬佩的是機智過人的諸葛亮。

書中有關諸葛亮的經典故事比比皆是,如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七縱孟獲……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帶領着十五萬大兵殺到了西城縣,可是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一羣文官,城內只有二千五百餘兵士,怎麼辦呢?聰明的諸葛亮十分鎮定,讓軍士收起了旗幟,並讓他們躲起來,不要說話,還讓幾十個軍士裝扮成百姓去打掃街道。他自己則不慌不忙地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見了,心裏很疑惑,下令退兵。別人一問,才知道他是怕城中有埋伏,不敢貿然行動。哈哈哈!愚蠢的司馬懿被聰明的諸葛亮給嚇跑了,司馬懿知道後,肯定會後悔莫及吧!

笑着笑着,我心裏忽然冒出一個小希望:我要是能像諸葛亮那麼鎮定,那麼臨危不懼,就好了。每次,無論是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大大小小考試……只要老師一通知,我當天晚上必定不會有個安穩覺。我在睡覺前會對自己說:“沒關係,就一次小練習嘛!沒什麼可怕的,靠自己的水平,肯定能考好。”我雖然在嘴邊這麼說,心裏還是有點發虛,拼命地讓自己不去想它,可是堅持不到一分鐘,我又怕了。萬一沒考好呢?我用被子蒙着頭,去想想開心的事,讓自己忘記它。我也嘗試數羊睡着……總之,我嘗試了九九八十一種辦法,也未能成功。就這樣,我老是熬到很晚,都未入睡。所以,到第二天早晨,我就會變成一隻大熊貓。哎!要是我有諸葛亮一半的鎮定就好了,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呵!有趣的三國!細細品味三國,還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計謀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14

《三國演義》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將之間設計的計謀、謀士之間看穿的人心,還有那一場場驚心動魄、以血洗禮的屠殺與戰爭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深居在男兒之後的女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當時軍刀霍霍之時,花還未落,人卻已亡。自古紅顏是否真的多禍水?那些女兒身的背後,又是怎樣流着辛酸難言的淚?

在董卓任意於長安殺戮之時,貂蟬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爲司徒王允收留爲歌女。貂蟬見漢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禱告上天願爲主人分憂,恰被王允發現便收其爲義女,用歌姬貂蟬這枚棋子定下連環計,周旋於父子之間,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請求之託時,她是毅然決然地答應的。

“若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籌劃。”

“願聽遵命,雖死不辭!”

貂蟬扭轉了董卓政權的局勢,卻也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佈的命運。在這樣的戰亂年代,自己本就無所依傍,但卻爲了家國拋棄自由和貞操,在政權和欺騙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揹負着“禍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勞確比任何一個在沙場上馬革裹屍的壯士都要蕩氣迴腸,至於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恐怕只在鳳儀亭的煙波中渺渺遠去了……。

禍兮福所矣,福兮禍所伏。

“我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呵,李儒這一句嘆息,人們大都爲董卓深感到將亡之音,絲毫卻不知這些“女人”的身體和靈魂早就註定要死在男人們勾心鬥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兒悲,安寧何時歸?女兒卑,自由何時回?

董卓曾說:“吾爲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當郭論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時,不提死者之多,縱軍士淫人妻女,哀啼之聲,震動天地。自古紅顏,本就掙脫不了命運的束縛,就是這樣悲慼,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她們,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樣的卑微。論巾幗英雄,鮮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定,也難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謂的有國纔有家,那些心懷國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與無所依靠的孤獨,待到歷史塵埃落定之時,女兒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現在史書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幾筆中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_讀《三國演義》有感15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是呀,書是人類最好的伴侶,人民常常稱之爲“知識的海洋”、“人類文明的長生果”。一本好書,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思考。我就有這樣一本好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戰爭爲中心,描繪了三國時期各個國家的興旺盛衰。其中,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劉關張的兄弟情深,呂布的威猛,孫權的豪邁,曹操的奸詐……這些人物的鮮活形象爲這本小說添增了許多色彩。

書中,周瑜和諸葛亮鬥智鬥勇的情節令我印象尤爲深刻。他們的故事中,草船借箭一事最受大家歡迎,它主要講了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能,以打仗需要爲由命令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諸葛亮卻說三天就能造好,還立下了軍令狀。周瑜又驚又喜,還很疑惑,沒想到諸葛亮卻神神祕祕地讓人準備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有若干個名士兵模樣的稻草人。第三天夜裏,趁着江上霧大,諸葛亮帶着船隻向曹操的水寨劃去,還命令人打鼓吶喊。曹操以爲有埋伏,便令軍士們射箭,草人上很快就插滿了箭。周瑜帶着士兵來到江邊,知道了這些箭的來歷,對諸葛亮的才智自嘆不如。

讀了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嫉賢妒能的周瑜。我不由聯想到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心態。我還記得有一次考試,平時和我成績排名相近的同學,這一次的分數卻遠遠超過了我。我心裏十分難受,下意識地向他投去了幾個白眼,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因爲這種不足爲人道的想法,我好幾天沒有理會他。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放下自己心中的小情緒,真心實意爲他取得的成績鼓掌。現在想起來,我後悔極了。我沒有深入思索他成績提升的原因,也沒有思考自己近階段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更沒有去想自己今後應該如何改進,只是一昧地停留在自己的情緒中。這樣的嫉妒對自己毫無幫助,還傷害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其實嫉妒就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後受傷的是自己。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產生嫉妒心的時候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多向優秀的人學習,才能做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