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爲誰工作》的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你在爲誰讀書》,我看完這本書後,感觸頗深,一時興起,便寫下了這篇讀後感,這篇讀後感記載着我看書時的心情和感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歡迎閱讀!

《你在爲誰工作》的讀後感

《你在爲誰工作》的讀後感一

《你在爲誰讀書》這本書講述了五位主人公:楊略、孫甜、陳之浩、袁徵以及顧盛凌的成長。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都遇到了不同的挫折。

主人公楊略從知識分子家庭中長大,從小衣食無憂。他性格懶散,經受不起挫折、沒有目標,缺乏鑽研精神,成績中下。而另外一位一一孫甜,她漂亮、成績優秀。但因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便造就了她內向的性格,並不懂怎樣與人溝通。陳之浩是從富裕家庭中出生的,他養尊處優、意氣用事,認爲用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而袁徵正和他相反,他家境貧寒,從小就比同齡人成熟懂事,自覺刻苦、成績優秀,但性格孤僻、懦弱,缺乏自信。還有出生在幹部家庭的顧盛凌,她父母在她幼時離異,便養成了她的雙重性格。看似自強自大、活潑開朗的她,其實內心卻脆弱、孤僻,對朋友、家庭具有嚴重的逆反心理。

主人公們在“心儀”(楊略爸爸)的幫助下克服了各自性格的缺陷,解決了各種學習問題,戰勝困難。從一箇中學生成長爲,著名音樂人士、跨國公司的高級職員、企業家、知名大學教授和外交官。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作者說的———性格決定命運,對我啓發很大。我的性格和楊略差不多,很懶散,做事情得過且過。比如彈古箏時,每次上課老師教的我都能很快學會。可回家後,我就沒有刻苦練習。老是問爺爺:“彈幾遍啊?可以了嗎?我手痠了,可以休息了嗎?”所以,下次還琴時,我有的地方還不是很熟。因此,我在班級裏總不是彈得最好的那一個。

在學習上,我由於思想懶散,精力不集中,所以連口算題也會做錯。因思想懶散,經常數學考試精力也不集中,所以數學總考不到高分。

開學我就升入五年級了,我一定要克服思想懶散,精力不集中的毛病,確定好每個階段的目標,並完成它,考進自己理想的學校,成就最好的自己。

《你在爲誰工作》的'讀後感二

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莫過於書了。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讓一個人從憂傷走向快樂,從灰心失意走向奮發圖強,從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走向積極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你在爲誰工作》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非常感謝學校書記,爲我們35歲以下青年教師每人贈送了這樣一本好書,雖然還沒有讀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話給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該把心態迴歸到零,抱着學習的態度,將每個任務都視爲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能視工作如雞肋,食這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

全書從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開始。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心理學家到一座正在建設中的教堂,詢問三位正在砸石頭的工人在“爲誰工作”。第一位工人怨氣沖天地說他正在用重得要命的鐵錘去砸硬得要死的石頭,在爲工作而工作;第二位工人無可奈何地說正在爲一家老小的溫飽而砸石頭,在爲薪水而工作;最後一位工人心平氣和地說他正在參與興建一座雄偉的教堂,和建設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在爲人生價值而工作。

面對同樣工作(砸石頭),三個人有三種看法,三種看法導致三種不同的工作感受,也產生了三種不同的結果。那麼,爲什麼說工作不是爲工作而工作,也不是爲薪水而工作呢?因爲單純爲工作而工作的人,看不到自己的潛能,缺乏前進的動力和信心,只能按照上司交待的任務、交待的方法去做事,因此將失去許多寶貴的機會,最終將與成功失之交臂。而單純爲薪水而工作的人,盤算着幹什麼樣的工作能得到什麼樣的報酬,幹多少工作能得到多少薪水,只想到工作只要對得起自己得到的薪水就行,全然沒有責任感可言,談不上、更體會不到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他們看不到艱苦的工作是在錘鍊自己的意志,挑戰性的工作是在拓展自己的才能,與同事的緊密合作是在提升自己的人格,與被管理者的和諧交流是在造就自己的品性。殊不知,相對於工作中得到的這些“西瓜”,微薄的薪水充其量只能算是“芝麻”。如果成天爲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資而斤斤計較、大傷腦筋,看不到工資背後蘊藏的巨大成長、鍛鍊機會,豈不是丟了西瓜揀了芝麻嗎?

然而,工作又是什麼?工作是上天賦予的使命,沒有機會工作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我們都有自己的目標,也有自己的夢想,正是爲了獲得某些東西達到某些夢想,或是成就自我,爲了拓寬、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將自身全面發展成爲和諧美麗的人,我們纔會專注於一個方向,併爲此付出畢生的心血。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舞臺,除了工作,沒有哪種活動能有如此高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以及如此強的個人使命感。

你,在爲誰工作?答案已經很明顯,我們是在爲自己工作。因爲工作能爲我們提供實現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因爲人生需要一個展示自我、實現自我的舞臺,工作就爲我們提供了一個這樣的舞臺。

讓我們一起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一起走向成功之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用熱情去重燃工作的激情,再來一次觸動心底的反思,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內心深處承認並接受:我們在爲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爲自己工作。痛苦工作也是一天,開心工作也是一天,與其痛苦工作不如開心工作,在開心工作中享受樂趣!

《你在爲誰工作》的讀後感三

我們這些留守兒童,他們往往通過電話與父母進行聯繫,而沒有書信等情感交流方式。但是現在就有這樣一本書,寫一個父親通過書信引導孩子的成長,這就是《你在爲誰讀書》——它很適合留守兒童閱讀。

因爲我們不少人不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爲誰讀書”這樣的問題成了最重要的問題。不少學生經常發呆,爲什麼發呆呢?因爲他們在困惑,“我在爲誰讀書”呢,一個個問號接踵而至,使他們的心情難以一如既往地保持平靜。

而《你在爲誰讀書》則爲我們解釋、論證和回答“你在爲誰讀書”這麼一個具體的問題,而且還以“讀書”爲中心,以自己的成長軌跡與奮鬥歷程,以一個長期在外,很少與孩子當面溝通的父親的立場,和自己的孩子談論如何培養和積蓄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等等。

書裏中的少年叫楊略,他和我們一樣,他父親在公司上班,事務繁忙,平素很少和他進行交流。在楊略初三時,他以“一個神祕的大朋友”的身份給兒子寫了十封長信,書信從理想、毅力、勤奮等多個方面論述,引導楊略踏上了一段不同尋常的心路歷程。我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父母該多好啊!而事實上,我們沒有這樣的父母,我們的父母爲了生計在外奔波,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爲他們留守在家的孩子寫信,也沒有這個文化條件這樣表達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滿腔關愛。他們都很質樸而簡單地以掙錢,爲自己的孩子掙錢爲理由而拒絕給孩子寫信。

因此,我們未必不可以在精神上先接受這樣的教誨,作爲我們留守兒童殘缺的精神世界的一種有益補充吧!所以我建議,每個留守兒童都應該讀讀這本《你在爲誰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