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讀後感

《小學數學》讀後感1

《小學數學》這本書是由特級教師吳正憲、張丹兩位老師主編的。本書從研究小學數學教學的角度,針對小學數學教師的公開研討、常態教學,按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來編排。

本書共六章:第一章是新課程理念下“運算教學”的研討;第二章是新課程理念下空間與圖形教學的研討;第三章是“應用題”教學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第四章是新課程理念下“統計與概率”的教學研討;第五章是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第六章是課堂觀察和如何評價一堂課。

每章都分爲幾個步驟:簡介讓我們知道這一章的主要內容,從問題出發,吸引我們看的興趣,因爲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引言,提出問題,引發我們的頭腦風暴,啓發我們思考;第一節通過案例研討,引發深入的思考;第二節觀點分享,給出一些專家、優秀一線教師的思考和建議,非常中肯地切中我們的難點,令我感到讀一本好書,就是同時與很多個優秀的老師作交流,聆聽他們的教誨,真的是對很多問題都恍然大悟;後面還附加了拓展資源,來自於報刊雜誌的優秀文章,更加拓寬我們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視野;最後熱點聚焦來自於多位一線教師的問題探討交流,讓我感到原來我們都有同樣的困惑。教學研討交流是很幸福的事,因爲有那麼多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我並不是孤單無助的,我們可以共同討論、共同進步,網絡縮短了我們的距離。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在反思着自己的教學,我是怎麼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處理是否得當。我結合解決問題教學,重點閱讀了《“應用題”教學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一章,深受啓發。以下記錄自己從書中和教學中悟到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一般能力的策略思考:

1、從問題素材的選擇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2、從數量關係的分析中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3、從解題方法的辨析中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4、從問題的創編中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我還要繼續讀這本書,思考書中的理論,別人的教學實踐,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小學數學》讀後感2

我們數學組這個學期一直在共讀這本書——《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說在了我的心上,那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都是我們身邊的故事,作爲一名一線的教師,是多麼需要一本指導我們教學的書啊。

本書是以發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故事爲載體,闡述了數學的核心概念與基本技能有哪些、怎麼教?小學階段能夠滲透的數學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怎麼教?學生研究的切入點是什麼?怎樣研究學生?每個故事都有其特定的主題、細節,還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詮釋。它們都是真實的,都是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本質思考。

書中的一個案例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這是一節第一冊減法的課。在理解了例題,並得到“5-2=3”之後,教師請學生自己動手“創作”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意外的“生成”事件。一個小女孩介紹:“我本來有5個水果,送給同桌2個,問我還剩幾個水果?我列的算式是5-2=3。”立刻有小男孩反對:“怎麼還是5-2=3,重複了,不能寫到黑板上。”小女孩不服氣:“我沒重複,老師的是汽車,我的是水果,水果不等於汽車。”小男孩仍反駁:“反正你的算式是5-2=3,還說不重複。”於是全班很疑惑。

面對這樣的“生成”,可能有的教師會簡單的以一句“是同一個算式,我們就不寫在黑板上了”來結束學生的疑問。但我們認真想想,減法的本質是什麼?減法是解決一類問題的一個模型。

因此這位教師是這樣處理的。“你們還能想一個事情,也用5-2=3來表示嗎?”“爲什麼有的事情是發生在停車場裏,有的事情發生在教師裏,而且有的說是摘花,有的說是鉛筆,完全都不一樣的事,卻能都用5-2=3來表示?”孩子們終於發現了“雖然事件是不一樣的,但他們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也感悟出了“算式真神奇”。

學生能有如此的感悟,這是教學最成功之處,因此我們可以說:教師能夠有效地處理“生成”,關鍵在於教師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總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孩子與課堂快樂地一起飛翔是我們教育界永恆的話題。我希望在這本書的引導下我的課堂會成爲孩子成長的樂園。

《小學數學》讀後感3

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一直以來,最讓我欽佩的數學教師就是吳正憲老師,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暑假期間,我再次拜讀了《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對吳老師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她的成長之路告訴我,一位教師只有不斷研究、不斷探索,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才能在教學中博覽衆採,有所成就。沒有鑽研、沒有進取是不可能有所作爲的。吳老師首先鑽研教材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整合成六大知識體系:面積教學一條龍;體積教學一條龍;分數四則計算一條龍;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一條龍;數的整除一條龍;正反比例一條龍。教學改革試驗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是充滿激情的,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了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本來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通過吳老師的講授變得妙趣橫生,簡直是一種“藝術的享受”。而這一切都是從讀懂學生、走進孩子心靈開始的。首先教師要做一個充滿愛心,富有人情味的老師,能夠學生做朋友,被學生喜愛,讀後感《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其次教師要努力研究教材教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體驗數學有趣,發現數學神奇,感受數學的價值。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在學習中學會創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吳老師充分地尊重、信任學生是她教學中的一大特色。吳老師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現,她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獲取知識,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數學。一個教師不應該抹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設想一個對學習失去興趣的孩子是不可能成爲學習優秀的學生的。作爲教師,沒有對事業執著的愛,沒有對學生真誠的情,是不會取得成功的教學。用吳正憲老師的話來說,教師走進教室就像演員走進攝影棚,立刻進入角色,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和對學生的關心,對知識的酷愛,對事業的追求以及對工作的責任感,去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使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只有熱愛教育的人,纔可以在備課時,精心設計,細心雕琢;只有熱愛教育的人,纔可以站在三尺講臺上引領學生泛舟學海,尋覓知識寶藏;只有熱愛教育的人,纔可以發掘學生的優點,讓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心

《小學數學》讀後感4

當我再一次讀《吳正憲與小學數學》時,我完全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這已經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了,但是每一次讀這本書時都有新的感觸,她一位不僅能給予學生智慧,還能給予學生力量的立體教師。她對學生、對教育的愛,讓我感動;她爲這份愛所付出的艱辛,讓我敬佩;她在教育之路上收穫的快樂與幸福,讓我憧憬。

一、課堂教學的風采凸顯出她無限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聽吳老師的講座是在7年前,剛畢業的時期,那時是在杭州的一個展示課中,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至今仍然歷歷在目的《面積和麪積單位》,她用了她一生的教學生涯演繹了一堂讓我們在每位在場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用愛心澆灌學生的心田

她把“讓學生喜歡我”、“讓學生喜歡數學”、“讓學生學會學數學”作爲數學教學的終極目標。她利用、並創造機會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師生關係:下雪了,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表現出對冰雪世界的嚮往,她平息批評指責的衝動。課後,她和孩子們一起走進冰雪世界盡情地玩耍,學生對她說:“老師,我們真的很喜歡您。”;她堅信成功亦是成功之母,製造給孩子重新躍起的機會,在體驗成功後露出了自信的笑臉。她新接一個五年級的班級,用一個暑假的時間打造開學的第一課,以“你知道阿基米德檢驗金冠的故事嗎?、認識我嗎——偉大的0、別小看它——小數點、車輪爲什麼製成圓的?1+2+3+……+99+100=?”等等許多有趣的問題,粘住學生的心,讓他們喜歡數學。生動的故事,扣人心絃的比賽,人人蔘與的遊戲,象一個個美麗的陷井,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陷入數學的思考中。爲了她所愛的事業,她可謂使渾盡渾身解數,這些高招,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她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一項事業,爲之奮鬥而無怨無悔;她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一門科學,不斷探索而樂此不疲;她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一種藝術,追求美好的境界和神奇的效果。

《小學數學》讀後感5

假期裏,我讀了《教學大道——寫給小學數學教師》這本書,讀完後使我感受頗多。在平日的聽課過程中,面對一節好課,總是不由自主的讚歎:他怎麼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設計,學生怎能學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學總是那麼平淡,談不上激情,也說不上有什麼效率,就算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入自己的課堂,卻還是感到課堂的蒼白、學生的無神,是爲了完成任務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識生成。讀了這本書,體會到:一節好課在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獨到的解讀,在於對學生精準的理解,在於對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學大道——寫給小學數學教師》這本書,給我們指出了我們在數學這條道路上,我們必須思考的一些問題:數學是什麼、我們應當思考的幾個數學問題、我們應當有怎樣的專業素養、我們應當關注什麼。書中用鮮活的實例,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對數學的思考,其中提到的問題正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遇到並也在不斷思考,討論的話題。數學家張景中《感受數學的力量》,讓我進一步瞭解了數學思想的魅力。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要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要解決問題就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徑和手段,這就是策略。這種策略無不受到數學思想的影響和支配。數學思想指導着數學方法,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表現。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可能會非常強化對學生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而簡化甚至忽略一些過程性的東西,直接給出答案、方法,學生反覆練習,機械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既重視數學知識、技能的教學,又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運用,我們不必給學生講這是集合,這是函數等概念,但老師首先要有函數等數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潛移默化,這樣無疑有助於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無疑有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做爲一名教師我一直在努力,通過對名師們課堂的學習,使我解開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教會了我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在課堂上調控,如何爲孩子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和自由健康的成長空間。

《小學數學》讀後感6

面對學生的差錯,很多教師也想變“事故”爲“故事”,卻往往不知如何操作。化錯教學有祕訣嗎?如何才能實現化錯教學?

後來工作室要研究錯題,就賣來華應龍這本《小學數學化錯教學案例》的書,拿到後就迫不及待的開始認真研讀,被華老師的人生及化錯教學這種理念深深吸引,腦洞大開,受益匪淺。

受各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總會表現出這樣或那樣的偏差、不足,甚至離奇,與正常的認知過程結果完全相左。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差錯是其關於數學知識的自主的、大膽的、真實的、常常又是獨特的建構。如果老師怎麼說,學生怎麼做,學生自己的想法被壓抑着,也許很少有差錯,但卻缺少了自主、少了真實,更談不上創新,談不上成長。

什麼是“化錯”?就相華應龍說的那樣,“化錯”是指把課堂教學中的差錯融化爲一種教學資源,相機融入後續的教學過程中化錯誤爲正確,“化腐朽爲神奇”,變“事故”爲“故事”。“化錯”更重要的是把“差錯”融化爲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如果教師能藝術地處理課堂上隨機生成的差錯,巧妙地彰顯差錯的寶貴价值,促進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創造性學習活動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才能把真正富有價值的內涵植入學生的生命活動中。通過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單的反饋也收到了很多有意思的“錯誤”,通過這些我可以看得到孩子的思維方式,看得到孩子的思考過程,真的是極好的教學資源。

如果課堂上一個錯也沒有,這樣的課還需要上嗎?這樣的教學是無意義的。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是學生的權利,幫助學生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是教師的義務。

有時我在想,錯誤隨處可見,爲什麼沒花點心思在這些錯誤上呢?想來是自己的功底不夠,往往沒能去深抓錯誤的本質,卻用正確的答案來埋沒創造的機會。

讀了這本書,對待學生的錯誤又有一個新的認識,好書帶給我太多的思考,我要慢慢去消化,慢慢去體會,慢慢去理解。

《小學數學》讀後感7

讀書能給人帶來知識,每次的學習會讓人充實,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師也要不斷向學習更優秀的榜樣取經。《教好小學數學並不難》這本書是由我國特級教師錢守旺老師寫的。錢老師用他優秀的經驗總結爲我們青年教師的教學做出了榜樣。

錢老師的書體現了創新教育,符合我國現階段基礎教育的:“一切爲了孩子的發展”教學理念。在看到“行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這部分文字,有一些細節給我的感悟比較深刻。教師每天任務多,處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外還要做到“懂教材、懂學生、懂他人”等一系列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的細節。

讀懂教材就是靈活應用教材並拓展教材的基礎。讀懂就是吃透教材,我們要能知道教材佈局的目的,前後之間的聯繫,要知道每幅插圖、每句話爲什麼要這樣安排,還要知道教材這樣編排對學生的學習有什麼幫助。其次,對教材的再開發能力體現教師應用教材能力,最重要的是對所教學科的再開發,目的就是要改變教師過於依賴書本的傾向,加強課程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繫。老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書。

讀懂學生,因爲教育對象是學生,也即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要搞懂學生的認知起點和已有生活經驗,儘量減少因爲某些原因產生的區別的實際問題。因材施教讓教學在學習經驗基礎和實際中進行,讓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更加有針對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讓不同學力水平或能力水平的孩子都能參與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正是能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讀懂他人,向優秀的人取經是學習的最佳方法之一,在雲小就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如趙海燕老師,黃老師等等。平時在教學中我應對多看多學,聽從她們的指導結合她們的優點融入自己的教學,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教學能力。

這本書是錢老師在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經驗總結,通過對錢老師優秀理論和經驗的學習,讓我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逐漸摸索屬於具有自己教學風格和提升自己的數學教學能力有了很大幫助。我也十分贊同錢來師的一些觀點,非常值得學習。

《小學數學》讀後感8

讀了這本書,也讓我再次感受到,做一個好老師不容易,需要從很多方面修煉,概括起來就是三個詞:愛心、勤奮、創新。

做教師要有愛心,要愛教育事業,要愛每個孩子;做數學教師,要愛數學,愛數學教育。愛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給自己帶來無比的快樂;愛學生,才能體會到教育中的幸福。作爲教師,我們只有真心地愛事業、愛身邊的每個學生,才能使自己的內心永遠充滿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陽光燦爛。今年帶畢業班,畢業班的孩子學習壓力大,面對小升初的競爭孩子們在情緒上波動也很大,有時亢奮,有時低落,相對來說也很敏感,這個時候作爲老師更應該理解孩子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我常常與他們談心聊天,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各方面,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他們幫助,也幫他們寬心。正是這種友愛的管理方式,讓我們班的孩子能夠更心平氣和地面對學習的困難和壓力,班集體也始終籠罩在和諧的氛圍中。

作爲教師,還要講勤奮,首先勤於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向學生學習。其次,在教學中要勤于思考,因爲學生、教材是變化的,課堂是動態的,勤於反思是教師不斷向上前進的階梯。

“創新”——創就是做好教育的工作目標。教師在創造過程中學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把“空間”留給學生去探索、思考。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吳正憲老師有很多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如:體驗數學挺有趣、發現數學真神奇、感受數學有價值、享受數學美極了、聽懂了,纔會喜歡、把數學變的容易些、滿腔熱情的保護“火種”。吳老師從趣、奇、用、美、喜歡、容易等多個方面爲我們介紹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的方法策略,值得我們進行嘗試和探索。

這是一本值得教師閱讀的好書,向吳老師學習,滿懷激情和憧憬追逐教育夢想。我將會在教育之路上慢慢地尋找自己教學中的幸福,行動吧!

《小學數學》讀後感9

看完了《做一個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這本書,仔細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長故事,無不都透露着一個美麗的字"愛".書中的名師都愛學生,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愛是成就他們事業的根基。

正因爲心中充滿着對學生的愛,他們纔會視學生如己出,纔會尊重每一個孩子,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更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因爲心中有愛,才更懂得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才更願意等待,他們在靜靜地守候生命之花綻放出獨有的顏色,因爲心中有愛所以懂得:花兒有性,它們將綻放在屬於自己的季節裏。

因爲對教育事業的一腔熱愛,他們纔會甘於清苦,埋頭苦幹,更有激情去努力探索;因爲熱愛,纔會把工作當做一種愉快的帶薪學習;纔會覺的工作着纔是美麗的;纔會把講臺當作自己解不開的情懷;錢守旺老師說:朋友,不管是事業選擇了你,還是你選擇了自己的事業,我們都應當無怨無悔。當我們用愛心呵護自己的事業時,你會發現平凡的工作中蘊藏着無窮的樂趣!當我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自己的事業時,你會看到生命之樹綻放出絢麗的花朵!當我們像經營自己的家一樣精自己的學校時,你會發現身邊的一切都是那樣富有魅力!

他們不但自己對學生對教育充滿着無限愛,他們還是愛的使者,傳播愛、延續愛。感動於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的李烈校長的教育觀念,她在教學及管理中追求"以愛育愛".她要求以教師自身的愛培育出學生的愛,她認爲愛不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標。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行爲的感染、情感的遷移、教育的智慧,喚起學生愛共鳴,最終使學生學會理解愛、主動體驗愛、自覺付出愛。讓教師以自己愛的情感、愛的行爲、愛的能力和愛的藝術,培育學生愛心的理念。

《小學數學》讀後感10

爲了幫助小學數學教師轉變數學教育觀念,提高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運用水平,進而提高數學專業素養,本書主編王永春於出版了專著《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該書一經出版,便受到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歡迎,參與學習活動的老師們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寫出來,在教學中去實踐自己的學習收穫,主編王永春把這些鮮活的學習體會和寶貴的教學經驗案例結集出版,形成了本書,讓更多的老師分享通俗而深刻的理論解讀和接地氣的實踐經驗。

本書作者王永春,作爲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編輯室主任,長期從事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工作,致力於課程、教材的研究,對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基於對提高教育質量、落實教育目標的強烈責任感,作者撰寫了系列文章,就有關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作了專門的論述。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書。

本書是《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一書的讀後感,是一線教師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解讀和教學案例的研究。因此本書的內容結構和目錄與《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的內容結構和目錄是基本相對應的,其中第1章到第五章的目錄與《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相對應,第六章教學案例部分,考慮到各年級案例分佈不均,沒有按照冊數分節,把一、二年級分爲第1節,三、四年級分爲第二節,五年級分爲第三節,六年級分爲第四節。對學生來說,數學思想方法不同於一般的概念和技能,概念與技能通常可以通過短期的訓練便能掌握,而數學思想方法則需要通過教師長期的滲透和影響才能夠形成。教師應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體現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日積月累,通過提高數學素養達到學好數學的目的。

數學思想方法不同於一般的概念和技能,後者一般通過短期的訓練便能掌握,而數學思想方法需要通過在教學中長期地滲透和影響才能夠形成。古語云“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教師應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體現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日積月累,通過提高數學素養達到學好數學的目的。希望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能夠像春雨一樣,滋潤着學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