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讀後感(通用26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黃金時代》讀後感(通用26篇),歡迎大家分享。

《黃金時代》讀後感(通用26篇)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1

現在是凌晨十二點,我終於讀完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記得大約一個月前,在新浪專欄裏看到了幾篇回憶王小波的文章,無一例外地提到了《黃金時代》這本書。書名似乎之前也聽過,重要的是當時想要找一本看,於是就選擇了這本書。

我從書旗小說APP中下載的全本,沒有花一毛錢。也因此不能避免地看多看一些夾雜在正文中廣告,也難以避免地將各個故事串聯在一起讀。實際上這本書是分爲五卷的,每卷除了共用名字叫“王二”的主人公外,都有一個獨立的卷名,都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而我閱讀的電子書,各卷之間是沒有卷名的,我曾一度懷疑爲什麼在讀的故事跟上一個故事沒有太多的關聯,而是另起爐竈呢?

百度百科裏介紹這本書時說,它是知青文學的突破之作,以特有的寫作方式和寫作視角給知青文學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百科裏還說,它是《亞洲週刊》選出的100部亞洲小說之一。這些評價毫無疑問地可以權威地證明這是一本好書,是開卷有益的典範。可以作爲一名普通讀者的我,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將其定性爲一本好書呢?

曾幾何時,沉浸在《平凡的世界》裏,被深深地感動着。少平用勞動和讀書來追求生命的意義之所在,少安則用勞動和實幹爲自家和村民創造着物質的財富;金波和藏族的姑娘僅僅是因爲一首《在那遙遠的地方》就可以談一場精神上的戀愛,潤葉在努力追求幸福失敗之後才發現幸福不在彼岸而就在觸手可及的身邊。讀完此書,感受受到一場精神上的洗禮,自己的靈魂在那段日子裏實現了昇華。可讀完《黃金時代》呢?完全的一臉茫然,不知道在表達怎樣的主題,不知道故事背後是怎樣的意圖?

王二是一個怎樣的人?一個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經歷過文革、上過大學、留過洋、在大學任教的社會上層人士。這裏的上層不是指擁有多少的財富或者擁有多大的權利,而是指擁有知識和智慧。但他同時又是一個玩世不恭的人。對待任何事情,即便是嚴肅認真的事情,在他的描述中卻故意隱去了重要的部分,重點描述了十分可笑的一部分。

比如講到西方留學,《墨跡》中會介紹校園是多麼的美麗、教授是多麼的富有魅力、學生是如何肆意享受青春的放縱、自己打工的艱辛以及取得優異成績的不可思議。而王二的留學經歷,只關注了兩點,一是導師如何壓榨自己的剩餘價值,而是如何和妻子開車去公路上或者公園裏“壞一壞”。前者可以解釋爲對文革思維的迂迴諷刺,那麼後者只能理解爲個人行爲的放縱,雖然這是成年人最本質最原始的行爲。

書中每個故事都有着不止一位的女主角,但所有的女主角的共同點就是王二的妻子、情人、女朋友中的一員。女主的名字有的很好聽,比如陳清揚;有的比較俗,比如麪條、小轉鈴;有的很隨意,比如姓顏色的女大學生、小孫、海鷹;更加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妻子居然沒有名字,他一直敘述的口吻就是我的妻子或者我的前妻。

書中有一個畫面令我神往,令我欣喜,令我激動。那就是陳清揚承認自己愛上王二的那一刻。在此之前,陳清揚可以跟王二搞破鞋,可以跟王二離羣索居,可以跟王二過上實際上的夫妻居家生活。但陳清揚從來沒有承認過自己愛上王二,直到那一刻。天上白雲悠悠,山間溪水西流,陳清揚掛在王二的肩上,長髮可以下垂到王二的腰部。王二不知怎的,在陳揚清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幾下。就在那一瞬間,陳清揚感覺天地雖然廣大,但好像只有兩個人存在,自己的身體已經酥軟的像一條水蛇,自己之於王二就像青藤繞樹、小鳥依人。這是我認爲全書中最美的畫面,由於這個情節的存在,我不再認爲認爲兩人之間發生的事情是苟合,不再認爲他們是不道德的。我覺得這纔是自然流露的愛情,纔是愛情的偉大之所在。

但一枚硬幣總有他的兩面,愛情不也是如此麼?我承認愛情的偉大,但也不得不承認愛情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合乎這個社會的倫理規範的。王二是單身漢,而陳清揚卻是有夫之婦,雖然愛情很真摯,但會被倫理的視角會無情地戳破。這讓我想到了《廊橋遺夢》中男主Robert與女主Francesca的愛戀,令人感動,但同樣不合乎倫理。最終,女主也是選擇了家庭的責任,放棄了愛情,雖然自己得心早已被帶走,但還是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生活。

女主在去世前留下遺囑,爲了紀念曾經的愛人,爲了緬懷逝去的愛情,自己的骨灰不要跟丈夫合葬,而是灑在愛的見證的廊橋之下。這也讓我想起了民國才女陸小曼,她爲了追求與徐志摩的愛情,放棄了與深愛自己的丈夫王庚的婚姻,也放棄了自己與丈夫未出世的孩兒的生命,毅然選擇了離婚與墮胎。比較一下陳清揚、Francesca和陸小曼,我認同Francesca的選擇,感動陳清揚的愛情,憎惡陸小曼的無情。

最後,不得不說,王二是個壞孩子,是個讀過很多書,有着很多奇怪的想法,動手能力很強,能夠像磁鐵一樣吸引女孩的壞孩子。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2

這本書我看了兩遍,第一遍沒看懂,故事線都是亂的,一直懵的狀態,第二遍稍微清晰了些。王小波的寫作風格是自我對話式的,他在追問自己的存在,在所有的細節上都在追問自己,感覺他寫東西主觀意識特別強。

這本書的寫作特徵是碎片化描寫,跳躍性思維,總是在說一件事的時候不動聲色地描述着看起來不相干的事物或者聯想到很久以前一件別的事,貌似很亂,實則形散意不散。

(全書講了3個王二的故事,共同的主題是我們的生活,當然都不乏性愛主題,它是靈與肉的深層契合)

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我們生來想要做自己,卻又無時無刻不被裹挾在某種他人塑造的“自我”中。

羨慕王小波直面內心的勇氣和不隨波逐流的自我認知。一股認認真真揣着明白裝糊塗的勁兒,知道話說多了矯情挑明瞭沒勁,那麼不問不說糊塗着挺好。默默的不同着,特立獨行着。

這個世界是混沌的,沒有絕對的對錯,絕對的自由。愛恨交集,痛並快樂着,混沌存在的這些情感。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認真感受它,欣賞它的存在。

就像書裏的王二,是個純粹而又聰明的人,他將生命的苦難與幸福都化成嘻笑不羈隨風而去,釋放着形骸去經歷生命的每一刻,這是他早就作出的選擇。我寫詩而從不發表,我的詩之爲我而歌,不是爲了取悅或遺留史海,我不爲那份不屬於生命的名利去追逐,只是爲了純粹的存在。

所以無論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無論別人是否認可我們的價值,我們自己都不能貶低了自己的存在,至少在靈魂深處做個不讓自己討厭的人吧。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3

這幾年我形成一個習慣,每晚必看經典,夜不上網。天天看,讀一本買一本。東阿的大喜潤超市有專營圖書的專區,買書可打八折,感覺很便宜。一次就看到了王小波的一套專集,有四本書組成:《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

我過去沒看過王小波的作品,但聽說過他的大名,尤其前些年在報上看到他死在電腦前的報道,又知道他原是一位大學教師,後辭去教職專事寫作,就對他充滿了尊敬之情。我還在一篇小小說《離婚》裏提到他的死因。看到他的書,不買是不合我的行事風格的。但不知內容如何,就先買下《黃金時代》來看看,好就再買另外幾本。

現在把書讀完了,有所感,記之。

總的感覺王小波算不上經典作家,其實當代的中國還找不出几上稱得上經典的作家,我們也不該對他刻求。原以爲這是部長篇,買回來才知道是五部中篇的合訂。但每部中篇的核心人物都起名“王二”,而且每篇裏的事件也多有相關聯的地方。這就給人一種似是長篇的錯覺。

如果從肯定的角度出發,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正如王小波在書的“記後”中所說,他是寫出那個時代的生活。不過在他的筆下,那個所謂的時代生活,已是變了味的生活,突出了作家的感覺和印象,是漫畫化了的生活。書中的人物,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貧困中,窮到了只剩下“性”這個東西,而且也算不上可供欣賞的“性”。另外一點就是他在敘事中,是以最粗俗、最、最不雅的語詞來講述。以上兩點,在他執筆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文壇上,確屬標新立異、特立獨行的一位作家。我想這是受到一些文學評論者首肯的吧?由此也可看出爲什麼在他生前他的作品大多不能在中國出版,而只等到他於一九九七年死後才得以陸續面世。

中國寫性生活的較多的《金瓶梅》,讀後還多少給讀者留下點性“趣”,而王小波寫出的“性”,無趣可言,只叫人感到“厭”。也讀過不少外國的經典,寫性愛最多的勞倫斯,也從不直寫兩個男女的性交,而只把關注點放在兩情相悅上,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性愛之美,從而得到了審美的快感。《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我覺得堪稱寫男女性愛的經典。“審醜”的過程也是閱讀的享受,可是王小波的筆下的性描寫,也不能給人以這種感受。他大概是把這種敘事當成人性的主題來發揮吧?

從王小波的性敘事,這讓我聯想到他夫人李銀河女士。李銀河是中國社會學家,關於男女的性問題,常見她的高論。我想這兩位夫妻,真是有共同的語言哩!她在給王小波的專集所寫的《寫在前面》中說,“從內心深處,我穩祕地希望王小波是不朽的。”看來這怕是一廂情願的事吧?

如果要再買來他的別部書看,我想可以進一步瞭解這個作家,而且看的過程叫人生厭,容易產生疲勞感,正好在十一點入睡,成安眠之劑。買不買,再定。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4

讀王小波的書,真的像評價的那樣,讀過之後給人以強烈的快感。

這本書裏包含了<黃金時代><三十而立><流年似水><革命時期的愛情><我的陰陽兩面>,主人翁的名字都叫王二,大多是文革後期爲背景的事。

<黃金時代>裏王二是個一米九幾的大高個,面目不說是猙獰但也不怎麼好看。似乎王小波筆下的王二大多也是面目兇惡。我不知道這是否與他本人有關,亦或是其他的一些事物的投影。書中屢次提到弗洛伊德,很多影響也與這位心理醫生有關性的心理學說有關聯。人的一切衝動都來源於原始的性壓抑。這是我在讀弗洛伊德心理學裏讀到的,而王小波的作品裏,隱隱約約帶有着這些意味。

王二與陳清揚在雲南插隊,在那裏相愛,然後時間在而今與過去之間穿插,一會回到雲南的草屋或者大隊,一會回到現在與二妞的矛盾與小轉鈴的糾結,然後又回到線條。時光在六幾年與七幾年之間往返變換,賀先生跳樓,劉先生死去,李先生的血腫後來同線條結婚。後來王二當上了一名大學講師,這與他之前的種種行徑極爲不符,但是生活確實是這樣,它不會按照既定的路線一塵不變。

這本書從來不按時間順序來規規矩矩的描述事物的發展,而是邏輯,從一樣事物的邏輯牽扯上另一樣事物的邏輯。就好像革命時期的愛情裏的王二,一直試圖去翻越那個爐筒,他相信裏面一定有着異樣的景觀。而這種邏輯被他用在今後的很多思想中。

顏姓大學生,×海鷹,總問“吃糖不吃”學PE的老婆,投石機,“拿起筆做刀槍”的紅衛兵,還有會飛的雞,臃腫的老魯,很多人物的描寫,都會時不時用重複印證的手法來突顯他們的特質。

其中×海鷹對他的影響尤爲重要,這從王二內心的排序就可以看出來,一個是幫教對象,一個是被幫教對象,卻在幫教的過程中躺上了同一張牀,幫教的起因氈巴,最後卻成爲了×海鷹的丈夫。革命時期的愛情這幾個字,不知道是帶有諷刺

意味多,還是浪漫主義多。

我最鍾愛的,是我的陰陽兩界,喜歡這樣帶有喜劇特色的結局。雖然從一開始我就猜想到這樣的結尾,但我仍是期盼,盼着小孫將王二從軟的世界帶進硬的世界,從陰的世界帶到陽的世界。這兩種世界很多人都有,只是有心理和生理的區別。就好比李先生和他的西夏文,一個是自己鍾愛的翻譯但是無人問津,曲高和寡,陽春白雪,另一個是截然相反的生活,最終他走了進去,燒掉了所有的翻譯,轉而成爲一個普通的老師。

王二說孤獨有孤獨的好處,走進了寂寞,你就變成了黑夜裏的巨靈神。所有他可以專心地翻譯他的Story ofo,不爲稿費,不爲發表,心無旁騖。

我想自己可能並沒有完全讀懂這本書,但是我又不願意再翻看第二遍,我喜歡回味那種一遍過後給人強烈快感的文字帶來的衝擊。

有時候,生活就是零亂而複雜的,沒有既定的規則,如果說一定要去思考一條總規則的話,這種相關的想法就叫哲學。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5

我閱讀這本書的時間跨度太大了,從一個夏天無法入睡的夜晚開始,一直到秋風掃落葉的一箇中午,以至於我一邊看也在一邊忘記,本來也是零零碎碎到現在所剩無幾了。王小波真不愧是李銀河說的最有趣的一本書,“幸運的是我選了小波這本書來讀”。人生呀就是一本書一本自己作自己讀自己收穫與失去的大書,我們從書寫的過程中一點點懂得什麼該珍重,什麼該放手,領悟人生參透人生同時也生活在這痛苦的人世。

不止王小波的語言,包括他的思維都是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我看到了他盪漾的內心。詼諧有趣的敘述,讓我那個無法入睡的夜晚竟嗤嗤的笑起來。這部作品讓人對革命時代有了更具象的瞭解,人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壓抑,關於愛關於性,但小波的文字仍然是活潑的,那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王二真是個有趣的靈魂,他心裏有一匹自由的馬在奔馳,看不見悲慼看不見落寞,總是那麼生機勃勃。而那些愛過王二睡過王二的女孩子們也是各有各的風姿,但他們有一點是一樣都與衆不同獨領風騷,性格與行爲在那個年代應該都算得上怪誕了吧,但是在我看來這些女孩子真實的可愛。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6

關於文革時代的故事,大部分分爲兩種:第一個,是所謂的傷痕文學。應該是反思文革對社會的摧殘和對那代人的傷害。不過講道理,這種沒看過,電視上也沒放過。應該是哭哭啼啼式的。第二種是講那個青春,激情的時代。比如都樑的《血色浪漫》,就感受不到任何的悲傷,只有那個激情的歲月。還有《陽光燦爛的日子》,不過,感覺《陽光燦爛的日子》更好像是少年的成長,裏面有些情節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有點像,不過,一個是在火熱的年代,一羣人的青春故事。另一個是戰爭年代,一個少年的內心。這中類型的應該是人生是豪邁的。電視上放的也是這種。黃金時代應該不屬於這兩種吧?

書裏面描寫了大量的陳清揚和王二同志在各種場合、各種機會、各種時節的巫山雲雨。不得不說,在那個時代,能這麼大膽的寫作的人,應該沒有幾個吧?

這種描寫和《白鹿原》中的明顯不一樣,其中細節描寫確實很有意思,不是很露骨也不是很晦澀,絕對不是小黃書。

裏面有一段很有名的話,具體記不清了。在我的黃金時代裏,我覺得我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但是生活就是一個慢慢受錘的過程。毋庸置疑,生活可能就是這樣。所以希望大家至少是慢慢受錘,不能一下被錘廢了,這就不好了,哈哈哈。這讓我想起微博上的那句話,尚未配妥劍,出門便已是江湖。最後一句是:願千帆過盡,內心仍是少年。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7

書裏有一句話:一本書,你看它寫得好不好,譯得好不好就行了,害臊幹什麼。開始的時候被這樣的寫作風格震撼到了,後來讀多了漸漸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借用一個詞來評價這本書,厚重。表面上看起來是用了無數粗俗的故事,噁心的描述,然而論其中的道理,能看明白的可能不過百分之一,乃至更少,佩服作者的寫作功底以及對問題的思考。

這本書的時候想到了紅樓夢,故事是甄士隱講的,顧名,真事隱。同樣,本書是王二講的,你覺得王二存在他就是存在的,你覺得這只是瞎編的故事,這也可以是瞎編的故事,所以裏面的內容真真假假,反派不反派也是由你定。

書中的女性角色都不受現實社會壓迫,敢愛敢恨,有着大膽,張揚的個性,並且勇於追求自己所認定的真理,哪怕這個社會並不認可這樣的真理。而王二也同樣放浪不羈,敢於質疑。最後一部分說,只要你被大衆認可了,你就是對的,如果不被認可你就是錯的,不管你本身對與錯。社會本來也就是這樣的,只是我們習慣於把它美化了來看。

部分詞句屬剽竊他人,且才淺學疏,言不達意,見諒!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8

反反覆覆,斷斷續續,總算是把這本書給囫圇吞棗的看完了,我要把這本書評爲荒誕現實派,這本書有點兒像剛看過的那個電影《大魚》,王小波是講故事的人,他總是把現實講的很荒誕不經,每當你想嗤之以鼻的時候,卻又發現些許現實。

總體而言這本委實具有衝擊力,書裏的描寫尤其是關於“性”觀點的描寫,對於王二,王小波或者某些人來說或許很赤裸裸,很真實,但是卻不是放之皆準的現實,對於思想還未定型的人來說,很容易誤入歧途,爲了追求所謂的“自由”和“真實”而把自己變得醜陋。畢竟“邊界”是個很難把控的東西,而敏感話題的邊界更加難以分辨。

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大的不適感,但還是勉強讀完了,原因在於對王小波這個人產生了好奇,不是對他的書,而是對他的人,好奇他生活中是溫順沉默的人,還是如同王二一般,思維跳躍,天生反骨且帶着不着四六的痞氣,好奇現實中的他是否也如此赤裸裸的表達自己,又或者,真實的他是否如真的如同書中寫的這般。

不過,看完以後,暫時沒有繼續閱讀其著作的慾望,因爲整本書還算喜歡的是最後一篇帶有浪漫氣息的“我的陰陽世界”以及其它部分不涉及性的自言自語與奇葩腦洞。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9

都說年輕人普遍就是浮躁的,我仔細想了想,如果我乾的不是立竿見影的事,就做你們現在在做的事,做個30年也許和你們一樣了,只是30年後的我想要的和現在我想要的是同一個東西麼?

就像都說青春不能只圖一時開心,可不圖一時開心又算那門子青春。

與人對話的一個誤區在於,說點深刻的,不解釋術語,不是一樣層次的背景,聽不懂。說點淺顯的,其實我們並沒有交流,只是說了而已。

就像我看似讀懂了這篇小說,但或許是對它還一無所知。

黃金時代這本書,滿篇都是看似打趣的閒談,卻看得出作者文革期間深深的無奈。

到了歲數就要性交!王小波的性,總是那麼漏骨,但卻是那麼真實。或許對於這人類的本能來說,不就是應該如此嗎?

21歲也同樣是我的黃金時代,總是心高氣傲,覺得自己有接管一切的能力,但現在才知道之前的歲月靜好都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或許只有像我現在這樣走入社會,我的受錘之旅才真正開始。

就像小波說的:我們的生活或許不應該是我寫的樣子,但事實上它就是我寫的樣子。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10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之一,也是我看了已經忘了幾十遍的書。

在整個故事裏,心如明鏡的是陳清揚,而王二始終是一個渾渾噩噩的傢伙。陳清揚因爲他那無心中的兩巴掌而愛上他,卻也因爲這兩巴掌的無心而離開了他,這就是爲什麼陳清揚爲什麼老說王二是“混蛋”的緣故。渾有渾的可愛之處,所以多年後還要來找王二,告訴他自己愛他。渾有渾的遺憾之處,所以陳情揚至愛王二,卻不願意和他在一起。因爲本質上來說,他和她前夫一樣,根本不瞭解她,“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在《黃金時代》裏,最完整的人物是陳清揚而非王二,陳清揚有勇氣、有擔當,引領王二走過了那最艱難的一段,使他終於從一個男孩變成爲一個男人。這也可以看出王小波對女性的態度,她們是靈魂之火,生命之光。沒有哪個現代中國作家如王小波一樣如此尊重女性,哪怕他的小說裏有很多粗口和髒話。

網絡上評論黃金時代的真正寓意在於:有兩個人終於找到並確立了終身的偉大友誼,無論人世如何摧殘也無法改變,而世界上無數的人一生卻都活在寂寞或虛僞之中。而我個人很認同,比如書中那些要詳細過程的軍政人員,顯然就是活在寂寞和虛僞中。

當今社會,早已成爲敗絮其中的快餐時代,到處充斥着快餐文化,而王小波,波哥的《黃金時代》給了我一片淨土,那種純潔的性所顯露的偉大革命友誼是世間千萬物無法比擬的,正如王二和陳清揚倆人與世間的格格不入,那是一種超脫,超脫於骯髒的靈魂世界。

這樣的王小波,這樣的黃金時代,我想擁有,我想你也是!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11

在黃金時代裏,我也算是給自己找了個替身,那就是X海鷹。我就是那個幫教的團支書啊。在自我矛盾中成長。這讓我很氣,氣自己。我和王二不是自己人,但我羨慕嫉妒他的勇氣,我要教化他,我要改造他。我要用盡我畢生的全力,讓他從一個後進青年變爲一個有爲男青年。作爲中國人挺慘的一點是,要做到推己及人的次數多了去。病態的思想,在一絲頑固的地方要最終保留自己的貞操。雖然我這個海鷹並非處於革命時期,雖然是這樣,但過度禁慾又過度自我矛盾帶來的某種衝動之後的懊悔不已而祈求一絲象徵性東西來示自我純潔,我也是如此的病態。

喜歡小波的一切文字,因爲真因爲歹毒,不加掩飾,赤裸裸揭露哪怕你內心自己閃過都覺得羞恥的話,他也給你全部寫出來。我喜歡這種坦誠,因爲我做不到。正因爲我做不到,所以更加喜歡別人能做到。你做到了,我自然要佩服你要讚賞你,必要的時候還要打賞你。

我明確了一個東西,在我的陰陽世界裏,自由和平等是不能並存的。倘若我要求自由,那我就要無拘無束,纔不要有人以平等對待爲由,教我必須按時與會參與討論,否則要給我戴歪帽子。

小說在我這從來就不是小說,那是另一個平行的世界,在那個世界真實存在的。我雖不向往能成爲其中一員,但作爲同樣活着的不像你們的人,我也得說點什麼。

小波很了不起,我們也都很了不起。我們不應是被交流電電壞的蜻蜓,也不應該惦記着啥,我們是我們這羣人。我們是火,可以熔化金,可以鑄造金。從悲觀主義者身上學到不悲觀,這也是了不起吧。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12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所有的東西在黃金時代裏都變得冷漠的,就連同情感,也和性交一樣詼諧荒誕。冷漠地看着這個時代。就像王小波的筆下,冷漠於時代,熱忱於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是精神的黃金時代。但像他一樣冷靜地觀察着、也在生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誕的事情。無所謂什麼東西都不是精神的全部,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長時間的佔據黃金時代裏的王二的想法,哪怕是情感和性交。我們沒經歷過那個時代,也沒有感受實切的壓抑,我們也冷靜地看着這黃金時代,就像王二一樣。那個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有的人巴不得讓全人類忘了這事,然而歷史也像王二,看到了一切,看清楚了這個世界的荒誕無稽。

壓抑好像一直離不開這個民族,從過去到現在。我們嚴肅地看待傷痕、憤怒,帶着仇恨和嘴角的血,所以困在了自己的觀念裏。在我的黃金時代裏,我也有着反覆無常過,我很疲憊也很亢進,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憤世的想法常常在我心裏浮現,因爲某些事情,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直言之間,便生出種種不滿來。然而冷靜下來,回想後才覺得自己極爲幼稚和激動。於是乎,我在這種往返思索和反覆間,無數的命題被立起,又推倒,再立起,又推倒。我想這就是在受錘的過程,是我自己對自己的反省,不再一如既往的保持憤怒,待在地下。我接受了這個世界,在我的黃金時代。

我慢慢變成了陳清揚了,逆來順受。因爲做王二的成本很高,當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是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毅力的,就像在瀑布裏的一顆水,大事所趨,它必然向山下去,但他仍不服氣,終於凝成了一粒冰晶,但瀑布還是向山下流去的,冰晶也改變不了什麼。

妥協最大的壞處就是妥協不能徹底,總會被內心的本能莫名其妙地喚醒。哦!然後我又成了王二,於是在我的黃金時代裏,我總在徘徊於掙扎的邊緣,努力着自己的,也順着世界的。我想這是每個人的共同的悲哀,在憤怒裏漸漸地燃燒殆盡,在最終的時刻回頭這一切的時候,才知道一切都是荒謬的,包括這一次回頭。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13

王二像一個孩子一樣直抒胸臆,喜歡望着天空沉思,有無數奇思妙想。用理工男的思維分析一切事情,包括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在黑白顛倒的年代裏,一個人笑看瘋癲,不理解也不去迎合,這樣的人,在每個年代應該都能活出自己的黃金時代。

大約在一年之前翻開這本書,沒啃下去。當時是這種感覺:不想看到這麼醜陋的真實,消化不了。受八股文薰陶長大,有一種喜歡華麗詞藻的慣性,看世界也總喜歡加上一層濾鏡。後來重新打開,才理解了它的魅力,特別癡迷王二,迷戀真實,真實才是藝術,只有現實才會像擲骰子一樣,出人意料、荒誕不經。

經常回憶起《陽光燦爛的日子》的畫面,感覺有時候連空氣中的味道都一樣。王二跟陳清揚告別之後,一個人揹着鍋碗瓢盆走向後山的背影,讓我想起電影裏的夏雨在衚衕裏的屋頂上走來走去,臉上總是汗津津的。都是吊兒郎當的樣子,都會沉默着發呆,都有觸摸得到的躁動。

嬉笑怒罵成文章,這樣的書,不需要去獲得什麼,享受和作者嘮嗑兒的感覺。原來書可以這樣寫,原來人可以這樣活。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14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王這本書包含了《黃金時代》、《三十而立》、《流年似水》、《革命時期的愛情》、《我的陰陽兩面》。

小波的文字酣暢,天馬行空、不做作。

王二也是如此,自由、張揚、有趣且對生活有着深層次的見解,這樣一個人在他的黃金時代裏活出了自己。

他抱着草長馬發情的偉大真誠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地表演。

在他看來,人都是爲了表演,失去了自己。

他就是個普通人,就是我們,時而膽小,時而勇敢,時而正義,時而猥瑣,我們這千千萬萬張二,李二,許二......

本書有談及性愛、生死和人性。

全用王二做穿插,主要以文革時期爲歷史背景:

有偶然遇到的性愛過客;有青春期荷爾蒙分泌下觸發的衝動和迷戀;有時間到了,剛好要找個人過日子;有錯過的真愛,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

有在名利場爭奪“死後塞入直腸的一塊棉花”;有劉老教授墜樓的不解之謎。

青春的躁動是什麼?二十一歲的黃金時代,應該是什麼模樣?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定向的年齡問答。躁動、慾望、性愛、理想、反叛、迷茫?

有時候,生活就是凌亂而複雜的,沒有既定的規則。生活的不易夾雜在社會中沉浮,在人的前半生,我們的確有很多奢望,並且在無知又無畏的二十多歲,是敢於去嘗試的。

但在人的後半生,奢望一天天消失,人一天天老下去,不敢輕易嘗試,束縛的東西變多了,比如固有的思想,外界的不定因素等等,所以“最後變得像捱了槌的牛一樣”,沒有生猛之態。

那就這樣嗎?妥協嗎?僞裝嗎?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15

前幾天重看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今早看完。

我初次看這篇小說時,不到20歲,在淮南師範同學宿舍,早上起來,坐在桌前,看見架上有一本書,取下來看,就在那個上午,看完了《黃金時代》。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二十一歲生日那天,是聖誕節前兩日,身在同越南接壤的廣西百色。有一個同學在那邊唸書,若無同學,我不會去那樣的地方。不是說我不喜歡那樣的地方,山清水秀雲白風輕,我很喜歡那裏,而是我去某個地方,總要找個因由。

白天我沿着右江亂走,又去了澄碧湖,回來時經過百色學院,進去看看,正在建設。夜裏朋友過來,一塊喝啤酒,談談朋友往事,那是我最後一兩次喝啤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質,放到合適的地方就大放光彩。”有人在此處如槁木死灰,到別處又生龍活虎。人生多有不得已,到放開束縛隨心所欲時,自然山高海闊,魚躍鳶飛。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16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黃金時代》。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蕭紅的一生。

蕭紅的一生是悲慘的,她出生在一個封建思想濃厚的家庭裏,她的父親對她很不好,還逼着她成婚,而她受不了就逃了出來,過上了四處漂泊的日子。

在蕭紅漂泊的日子裏遇到了很多朋友,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蕭紅進入了寫作的“黃金時代”,在那戰火紛飛時代裏,影響蕭紅創作重要的人就是蕭軍。兩人因文學走到了一起,一起度過了艱難的日子,和蕭軍在一起的時光對於蕭紅來說是非常美好的,在那樣的一段時間裏,蕭紅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文學天賦並獲得了魯迅先生的讚賞。最後,兩個人因爲感情出現了問題而分離。與蕭軍的分離就代表了蕭紅的人生由幸福到悲慘。

蕭紅非常愛蕭軍,在蕭紅的人生處於低谷時,蕭軍給予了蕭紅溫暖,陪她一起度過了難關,兩個人開開心心的。

蕭紅的一生是跌宕的,但蕭紅並沒有放棄對生活的渴望,仍然堅持創作,寫出了好多有名的作品。例如《生死場》、《呼蘭河傳》等。她是一位偉大的文學作家,值得人們尊敬。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17

起初不懂王小波,亦不懂他的作品爲何如此受推崇,近來整理圖書館發現一本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於08年出版的《黃金時代》,裝幀簡單素樸,開本也舒服,就不捨得放下。封面上是一個小小的王小波剪影,那樣的站姿一望而知是他了。

王小波是異常難得的存在,他的作品明亮、幽默、自由,尤其是文章洋溢的自由意識,太少見了。一個作家,經歷過政治洗禮之後,思想未被壓制、馴服,即不苦大仇深、也不無病呻吟。他筆下的王二和陳清揚都坦蕩自在,在他們身上沒有變形擠壓出的人性,而是自然生髮出來的健康的積極和自然的活力。他們的自在成了鏡子,映照出周圍人彆扭的時代適應,小丑一樣捉襟見肘的遮掩。

《黃金時代》讓我聯想到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皇帝裸着身子大行其道,衆人假裝託舉其不存在的華服,這巨大的謊言被一個孩子戳破:他根本什麼都沒穿啊。《黃金時代》有點像那個孩子。是可以被珍惜的存在。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18

黃金時代之所以黃金是因爲回憶裏的記憶閃着金光,是黃金的自己在黃金階段創造的人生黃金事蹟。

之於陳清揚,之於王二,兩個完全相悖的人因爲他的“肉”和她的“靈”而結合。王二是確鑿的流氓,也是實在的漢子;而清揚無所謂,爲了那貧瘠年代裏的貧瘠的“偉大友誼”特立獨行,不管不顧,她是自然之子,赤子的肉和靈付諸於這骯髒的世界。王二是幸運的,因爲他如啊Q之齷齪,卻比啊Q幸運,她遇到的不是假正經的吳媽,是純粹的具有野性美自然美的“梅蕾苔絲”。也許造化弄人,命運之神見不得過於純粹的美,就派一個純粹的醜去“中和”。這裏面多少是有點美醜對照的感覺,至於清揚因爲王二的兩巴掌產生的是愛?還是染蒼染黃的異化感?說是什麼都爲這個赤子感到惋惜―——若愛,是錯付的聖潔;若染,豈不是將美生生撕碎了給懂的人看?

當然王二也是值得同情的,異化的大背景讓此人索性去證明自己的“不清白”,和所有醜陋的人性正面交鋒,的確也是個漢子。他做不成君子似的英雄,只能扮演流氓似的野匪。這真是讓人無所適從的一種角色分配,然而王二卻也演繹着獨有的人性本色。他向每一個遮遮掩掩的醜陋靈魂張牙舞爪地彰顯自己“光明磊落”的齷齪和猥褻,倒叫一切都那麼欲蓋彌彰,反而讓人產生一種對“真小人”莫名的敬畏感。

王二深知自己的份量,但也懂得敢做敢當的草莽英雄觀,他試圖不去辜負清揚;可是這赤子不需要也不明白,因爲自始至終這自然之子―——“梅蕾苔絲”演的都是個人的內心戲。這就是陰差陽錯,這就是情近緣遠,強求不得。愛或不愛,哪裏由得了自己!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19

很多人喜歡王小波,王小波書裏的暗語似乎成了這一羣體的暗號,我是因爲這種“王小波熱”纔對人對書感興趣。

老實講,這本書沒有讀明白讀透徹,我認識裏面每一個字,我能看懂其中一些隱喻,但對於這樣一本幾乎每句話都是作者巧心經營的書,仍有一些文字如同霧裏看花,隱喻重重,整篇看下來又不知道他究竟要表達什麼了。

不按常理出牌,或許這是王小波受歡迎的原因。 屬於王小波獨特的文風,獨特的離經叛道,那些巧妙的隱喻,荒誕的事件和對話,看完讓人啼笑皆非,或許是他說的那樣,不懂他的會覺得他是“小神經”。

我不敢說自己懂,我也不很喜歡這種離經叛道。讀王小波的文字讓我彷彿進入一個扭曲的空間,圖案和色彩都是混雜凌亂的,各種要素沒有規律地排列又緊緊膠着在一起。他從現實中寫超現實的東西,這種超現實讓人覺得不適,但在他看來,現實才是令人不適的。

或許小波先生生活在現在,能寫出更優秀的作品吧。

可惜當下難有超越。

王小波的書像是立體的,每個人都有從自己的角度解釋的權利,我努力想從一個最好的角度去理解,但總覺得欠些火候。我想讀書是看緣分的,我還年輕,所經歷的事只能讓我解開其中部分密碼,總得等我再經歷一些才能體悟更深,回想我讀過的所有書,大抵都是如此。

可人生又是何其短暫,這世界上有這麼多書這麼多經典瑰寶,我匆匆一瞥尚且來不及,更何況一本書反覆多次在不同心境下體會不同感悟了。

或許我想得太過悲觀,我帶着曾經的我進去,再帶着另一個我從書裏走出來,這一部分成長,或許是要在生活中經歷幾遍折磨和痛苦才能學到,又或許有的人一輩子都無緣碰到的。人之所以爲人,是因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是都要經歷過一遍纔能有所獲,有時候也可以彎道超車。

最後,還是把我對這本書做個總結吧。《黃金時代》這本書雖是五個獨立的故事,連在一起卻有一種人生的滋味。

黃金時代有最爛漫的幻想和奢望,大膽放肆又目中無人。 三十而立,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認真地思考存在的意義。四十不惑,經歷過真實的死亡,對生命更加珍視,寫下似水流年,是王二爲自己選擇的使命。革命時期的愛情,是一場對歷史的審判。我的陰陽兩界,站在未來看過去,一切皆瞭然。

這本書從去年開始看,中間斷斷續續幾次,終於在今天結束,我本以爲已經忘掉——雖然很多故事的確忘了,但回頭再看,發現很多思想已經根植於心。我到底還是讀懂了些王小波吧,22歲的尾聲,對於我正在經歷的黃金時代,能明白這些深感慶幸。

我要愛,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當做一百世一樣。這裏的道理很明白;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裝作不存在。無論如何,我要對自己負起責任。

我們生在這亡命的時代,作爲兩個亡命之徒,是何等的幸福!真應該聯手做一番事業!那天夜裏我說道:在這世界上要想成一番事業,非(做)亡命徒不可。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20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我聽別人講過無數次,但我是第一次看。這個文章講的是王二和陳清揚之間的故事,文章講的是對文革時期的批判,以及對理性自由和個人生命的張揚。我讀這本書,我從中我感受到了我的黃金時代,我的青春。

在我二十一歲生日那天是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的雲。可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原來是個慢慢受錘的過程。日子一天天老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就像一頭受了錘的牛一樣。可在我。二十一歲生日那天,我並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我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這是文章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我將它背了下來。

現在的我們也正是我們的黃金時代。現在我們大概也有好多好多的奢望,在我們的青春中,這些奢望其實和我們並不遠。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只有努力去拼了,去爭取了,你纔會沒有遺憾、沒有悔過。你們的黃金時代,究竟會不會辜負黃金這個詞?但我想我的黃金時代我一定不會讓他辜負,我會讓我的黃金時代比黃金還要更加的絢麗,更加的奪目光彩。

黃金時代這本書,當我看到它的標題時,我以爲他講的就是,在你人生中最好的那個時代發生的一些故事,而從這本書中我卻看到了文革時期發生的現象,去感受了那個時代的人們,他們的黃金時代並不是像金子一樣的閃閃發光的。可是而現在的我們,我們的黃金時代,我們從小就有優美的環境去讀書,去長大。我們生活在一個公平公正,沒有歧視,沒有肆意謾罵的一個年代。我們應該更好的去生活,更好的去打造屬於我們的黃金時代。

每個人的青春中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無論大小我們都應該勇敢的去面對它。正如王小波書中所寫的,我覺得什麼都錘不了我,我會永遠生猛下去。我希望在我們的青春中什麼也錘不了我們,我們也會永遠的生猛下去。

時間總是一點一點在消逝的,而我們的黃金時代就很可能在一點一點的消逝中而浪費,所以呀,趁現在,趁我們還年輕,抓住時間,抓住我們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21

以前聽過王小波,卻未讀過他的書,這次通識課要讀他的書,去圖書館借了他的《黃金時代》。

翻開書,一頁一頁看下去,有點小小的驚奇,這和我以前看的書太不一樣了,作者竟是這樣來描寫生活的。前看的書裏面沒有這樣對性的頻繁描寫,而作者寫性就如日常生活中我們幹任何一件事一樣的自然,雖有性卻也不使人覺得色,似乎在那樣的年代,在那種環境下,人被壓抑的只能用性來宣泄內心的慾望與反抗。

人與生俱來的三大欲望在作者的書裏都被限制,書中的王二二十一歲,這是他的黃金時代,他說他有好多奢望,他想愛,想吃,他是插隊的,被隊長穿小鞋,生命雖不至於受到威脅,但總是去了一些自由。“結了婚的女人不偷漢,就該面色黝黑,乳房下垂。”而陳清揚恰恰相反,所以就成了衆人眼中的破鞋。但她不是破鞋,她想證明她不是。

她認爲破鞋都很善良,樂於助人,而且最不樂意讓一讓人失望,因此他對破鞋還有一點欽佩。這也是陳清揚的黃金時代,雖被稱作破鞋但她清白無辜。王二說他二十一歲時認爲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到他。但後來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王二和陳清揚是沒有被那個時代摧殘的人物代表,他們內心對生活的感覺沒有被那個禁錮的環境消磨掉,依然保持着人的天性,內心沒有麻木,就如文中多次描寫的性。

王小波對性愛大膽自然頻繁的描寫,或許是由於在那個時代收到的壓制太多,太違反常理,是在經歷了那樣的壓制之後對人性的一種探索,或許是要在長久的壓抑之後要解放人的曾經被壓制過的思想,,要釋放內心的感情。就如文中他寫道王二在餵豬時,豬食裏的糠總是比平時多三倍,然後和司務長吵架,他說“我們的豬總得吃飽吧”看到這我笑了好久,他的語言太幽默了,幽默之中也許有一些無奈與悲哀吧,他是在說有生命的動物對事物的需求,也是在說人的一種自然需求。或許這是他用來想那個醜惡,壓抑,愚蠢的環境挑戰的一種方法,這是它的獨特之處。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22

王小波是我最愛的作家,《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也是現階段我走過二十年人生最喜歡的一本書。在文革背景下,陳清揚,王二,兩個現代世俗的眼光之下的“狗男女”在文革時代進行着他們的“偉大友誼”,後來,他們在動盪結束後重聚,又一次交換了彼此的“靈魂”。看這本書,我感受到的是像一幅幅西方的油畫般、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作品般的作品,人物就像我見過似的,能夠通過作者無聲的文字,像鍾一樣敲打着我的心海,撞出一片片浪花,看到作者內心深處最最的純潔與明淨。

都說成長是一場痛苦的盛宴,但我們都只想成長,不願忍受痛苦,只願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不願面對光怪陸離的現實社會。現實的我們也許就是活在否定自己、懷疑自己之中,像陳清揚那樣,迫切渴望性愛,即我們渴望的理想,面對現實又不敢上前,去探索屬於自己的世界,擺脫這種孤獨和迷茫,在別人的潑冷水中可曾看過故事的主人公王二對生活依然有一份熱忱,一份激情。他有成長煩惱的孤獨,無聊,打擊,但他自有一套邏輯來對付這個世界帶來的壓抑與痛苦。

不被理解是我們生活中的常態。明明是不懷好意,卻被衆人洗白;明明是白的,卻三人成虎,被大家說成黑的等等。當整個羣體都向着權利、利益看齊時,個人的主動疏離和拒絕,反倒被當作奇葩,我們難免會動搖,就如同書中寫到的性愛本來是隨着人成年而具有的本能,但不管是何事,總會被有些人當做污穢而骯髒的東西,也只有在我們的黃金時代,面對不公平的詰責、惡意揣測,纔會不理不睬,堅持自我。苦悶、誤解、懷疑、否定都是自我成長不可避免的事情,只當做雲淡風清,繼續堅持我們的本色去掙脫屬於自己內心不被他人左右的“自由”。

21世紀的人類,還存在着精神枷鎖,不言而喻。人類是不斷進化的高級物種,從出生到死亡都是一場與自己的戰鬥,不管我們是受害者還是受益者,我們到底是應該順應自然還是主宰自己的命運,因人而異,過自己認爲有意義的生活,做一朵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黃金時代給了另一個時代的畫面,一種窒息但有着無盡希望的時代。可王二和陳清揚,以及千千萬萬苦苦探尋自由的我們是不屬於那個時代的,他們是有真性情的人,他們可以忘記身份,職業,勞作的艱辛,在愛的刻骨銘心下,追尋心靈上的最後一方淨土,爭取那點僅剩的自由,要知道,不管是現代還是過去都是沒有淨土和自由可言的。

最後我更想用王小波先生的一句話結束我的讀後感:“人該是生活的主宰,而不是別人手裏的行貨”。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23

王小波說:那一年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我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

我也曾設想過我的黃金時代,沒有太多的煩惱,靜坐時偶爾發發呆,獨處時迷惘一下未來,閒時看書賦詞,有交心的朋友,想要到達的遠方,和一場滿心歡喜的戀愛。爲了自己所熱愛的一切,鍥而不捨的勇敢追求,哪怕山河險阻,路遙馬亡。

黃金時代的我們總是年少輕狂,也許我們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是依舊那麼迷之自信。我們看不慣社會的種種不公,也不肯輕易向這個世界妥協。

但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絕對的公平,上帝賦予每個人的超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擁有美貌,有的人擁有智慧,有的人擁有財富,有的人擁有勤奮。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特質,細細雕琢,有一天,它一定會閃閃發光。

不過在我們這個浮躁的社會裏,功名論,皮囊論,權術論,總是佔據着我們荒蕪的心靈。我們總是相信這世界有捷徑可走,如何一個月追到男神女神,如何畢業年薪百萬,如何三個月考研清北復交。這是我們很多人的通病,我們每天都在思考這些問題。我們的黃金時代,好像就在我們還沒想清楚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悄悄溜走了。

我們總是很忙碌,可是忙碌的事情卻並不是那麼的有意義;我們總是很迷茫,迷茫的思考人生,卻忘記了走好當下的每一步;我們總是自我催眠,自我感動,自我佛系,一步步變得不像那個想要成爲的自己。黃金時代那些嚮往的愛情、友情、理想、遠方,好像就變成了一紙笑談。

這個世界很大很大,我們的心很小很小,它能容納的東西十分有限,人一旦貪心,給自己的心擴容,心就會碎成一片一片。在我們的黃金時代,住進心裏的應該是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美好的事,純粹的自己,而不是那些無關痛癢的人,不是那些不乾不淨的雜念,不是那個自己都瞧不起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黃金時代,有的人成爲了黃金時代的高端玩家,有的人則成爲了倔強青銅。很多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爲每個人寫出來不一樣的答卷,但願我們都是眼裏睡星星,心裏住太陽的人吧。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24

一個幸福的教師,他的人際關係是最簡單的,他只認真理,不迷權威,他的理想就是實現孩子們的理想,他的苦與樂和學生們一致。在同事面前,他的心態是:我有最好的方法,我渴望與你分享。教師之間,有一個共同的理想支撐――爲了孩子們成功,只有我們攜起手來,才能實現我們共同的理想。只有學生、自我、同事、領導之間有着最純粹的關係時,我們的工作纔是自由、寬鬆的、和諧幸福的!

幸福不是結果,而是我們回望成功之路時,那每一個細小、平凡、普通的細節,都是一朵讓人心醉的幸福之花。要想成爲一個幸福的人,你就必須做好屬於你的每一件細小的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激情滿懷地上好每一節課,循循善誘地講懂每一道題,精心地批改好每一次作業,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張試卷,安撫每一顆傷感的心,幫助每一個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規劃,反思每一次得失……

人生的幸福來自於你對三種關係的認識,人與物、人與人、人與心,前兩者都來自於外部,最後來自於自我,所以幸福更多地是一種感覺,你爲你做過的事感到滿足、快樂,你感受到這些,你就是幸福的人啦。教育的最高準則是培養幸福的人。所以,我們自己必須是一個幸福的人!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25

其實這不應該算是讀書筆記或者叫讀後感,把分析一件作品上升到理論角度來探討的事還不會做。

國內當代作家的書我讀得很少,突然想認真研究下自己孜孜以求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了,自然就需要多讀兩本書,一位老師推薦了這本書,然後我就買下了它,很簡單,如此而已。

一天才看完,這在我的閱讀速度上不算快,尤其是僅三萬多字的中篇。

纔看兩頁,就覺得這本書超乎想象的好讀,沒有一般純文學作品的沉重與凝重感,開篇看似無意的輕鬆切入,一件事寫了好幾大段,不由感嘆,原來寫作真的很簡單,只要作者有思路,一切不過是順流而下而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剛瞧時,很想有人幫着導讀下,生怕自己理解錯了。平時就有這個毛病:喜歡看有文章評論的書。當然得是樸實公正的評論,花花哨哨文藝感強的評論是做秀,哄小孩子的玩意。

王小波,一個獨特立行的作家,40多歲開始寫作,正在盛季便夭壽了。()他的簡介我始終沒從網上查,因爲覺得夠了,喜歡他的文字就夠了。

文章內容許多地方寫到性,任何一個作家不會迴避,就看是拿來當成是個事來寫,還是隻是服務於文章本身,這也是與當下文字下等女人現象的區別。

從開始讀時迫切想找人導讀下,到沒得逞後自己讀完,期間越讀越覺得要人導讀的想法在消減,到最後掩卷竟是無語,沒什麼好和人說的了。在心裏似有所悟,儘管不清晰,可那種映像就留在心靈的某一處,可能會在那裏慢慢發酵吧,只管發酵好了。

有一點點感想:寫作真的很容易!只要肯拿精神放在裏面,每一個文字就是自己。用王小波在後記裏的話說,就是寫自己感受到的生活,而不是去當說教者,低估國人的思維能力。再用一句流行話來說:不要侮辱別人的智商。

寫作不難,只要肯寫。

好咧,那我就放開手腳向前衝了哈!

《黃金時代》讀後感 篇26

聽過很多次王小波的大名,但是從來沒有度過,這是第一次讀他的書。剛開始讀的時候我在想這個人怎麼這麼粗俗,生殖器髒話天天掛在嘴上,讀了一兩章還是不太能夠接受他的風格,但是讀完之後對他的看法又突然是180度轉變。

性似乎是王小波這本書的主旋律。不管是黃金時代,革命時期的愛情還是我的陰陽兩界,每一部分都是和一個或者幾個女人的故事。其實這很妙,抓住了大家的聚焦點,然後深入淺出地講了一下他想講不要求我們懂的東西。想懂他的把每個句子畫下來慢慢分析,不想懂他的就當 醜男的羅曼史 看也無妨。

看的時候覺得王小波妙語連珠,還標記下不少句子寫點批註,還想着最後寫評價的時候一定要提一下,但是對着一塊空白的寫字區,腦子裏只能記起零星幾句,算了,索性不說了。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王小波對女性的尊重和喜愛,即使他在書裏以一個名爲王二的理工男爲視點,但是從來沒有任何貶低女性的觀點,這一點我很佩服,調侃的也完全不朝着這方面。反而從他的對女性的描寫裏,看到一個個靈動豐滿美好的女性,不管是性格還是外貌,讓我第一次對女性這個羣體感到的是崇敬和羨慕,當然我沒有貶低自己或者其他女性的意思,因爲一直以來的看法都是,女性有諸多禁忌,生冷不能吃等等,而且諸多不便,以及諸多危險,以至於經常會想自己是個男孩就好了,王小波第一次讓我看到女性是這麼一個美好的存在。

如果說寫性是爲了迎合讀者,我覺得這不公平,因爲王小波只是在描述事實,他或許根本不在意有沒有人看他的書。很多人都說王小波是個很有趣的人,我也不否認,但是“有趣”這種現在已經用爛了的我都不好意思說它是褒義的詞,再用在他身上,未免也太委屈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