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箏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風箏讀後感

風箏讀後感1

今天老師教了《風箏》這一課。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爲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從手足之情上看,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爲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爲兄長,也要討小兄弟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於言表。

從遊戲的意義上看,“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遊戲實在出於兒童天性,遊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遊戲,無異於虐殺兒童天性。魯迅看到外國的兒童教育主張,認識了中國舊式教育的落後,願中國的兒童教育改變落後的偏見,願兒童精神從此不受壓制,從此能夠健康成長。

從魯迅的自省精神看,魯迅是嚴於解剖自己的,嚴於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絲不苟,知錯必改,鄭重其事,這種精神非常可貴。

從小兄弟身受“虐殺”卻毫無怨恨這種現象上看,魯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腳在這一點上,留下無盡的悲哀和發人深思的問號。小兄弟爲什麼全然忘卻?原來他偷做風箏,自己也並不認爲正當,以爲兄長該管,因此並不耿耿於懷。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要多學習魯迅先生的優點,從中得到啓發,這樣人才會有進步。更加要學習魯迅先生的寫作方法,本文以一分一總的形式來寫這篇文章的。

風箏讀後感2

一個不能爲了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長大之後只能是個懦夫。阿米爾不但懦弱的不能爲他的“爲你千千萬萬遍”的忠貞朋友挺身而出,而且連爲因自己的懦弱,自責而造成的對他人的傷害去贖罪的勇氣都沒有,他甚至膽小的爲自己的心安理得挺身而出都不敢。

懦弱的人,第一反應總是拒絕那些肯爲他挺身而出的人。哈桑和阿米爾都對那天小巷裏的事情心照不宣,當阿米爾爲自己的懦弱膽小而受到良心的譴責時,哈桑又一次爲他,千千萬萬中的一次,可是他拒絕接受哈桑的示好,他根本無法接受如此道德低下的自己,哈桑的樂觀大度更加讓他倍受良心的譴責。懦弱,自私,最終讓阿米爾失去了爲他千千萬萬遍的摯友兼同父兄弟,最後剩下的只有他一人爲自己和父親贖罪,沒有人能再爲他挺身。

這一次,剩他一個人爲索拉博追風箏,不,不是爲索拉博,是爲他自己,爲他自己追回那些失去的,痛心的,已經來不及挽回的回憶。過去是哈桑爲他千千萬萬遍,往後是阿米爾爲他千千萬萬遍。

就像最後譯後記裏寫的,風箏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等等一切可以讓人覺得人之所以爲人的東西,所以,不管現在你擁有的是什麼,一定要加倍珍惜,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情感,千萬不要等到時過境遷,滄海桑田了纔想起當年那個爲你千千萬萬遍的人,才猛然醒悟要去追那隻風箏。

我希望看到的是哈桑和阿米爾兩個人共同仰望着同一方向,邁着一致的步伐共同追求同一隻風箏。而不是過去你爲我,如今我爲你。那樣不合適,真的不合適。

風箏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理想的風箏》一文,我彷彿看見劉老師又再放着自己親手做的風箏,拄着柺杖一步步地跑跳着。我被劉老師那樣樂觀,堅強的精神所感動了。

劉老師沒有左腿,他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根已經用得油亮的圓木棍,一天站好幾個小時,爲學生們講課。失去一條腿,對平常人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而劉老師卻每天拄着一根圓木棍,在課室講課,費力的轉身。

讀了《理想的風箏》,我想起了我自己。平時,我哪一受傷,就痛的哇哇大哭。如果我失去了一條腿,可不會像堅強的劉老師那樣樂觀的看待生活,而是自卑的待在家裏不敢出門。想到這兒,我更是對劉老師敬佩三分了。

然而,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每年春天晴朗的日子,劉老師就在操場和學生們放起他親手製作的風箏。放風箏,劉老師的腿自然不便於奔跑,但他一定會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還有一次,劉老師故意撒脫手,任風箏隨風一蹦一跳飛跑,而自己拄着柺杖去追趕風箏。終於,他抓住了風箏的線繩,臉上現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氣。讓我感受到劉老師生命的強壯和滿足的神氣。他就像風箏一樣在我心裏飛的越來越高。

《理想的風箏》讓我明白了,雖然人生的道路會很多挫折,但我們可以用堅強和樂觀來拼搏。

風箏讀後感4

初讀這本書,覺得作者塑造的哈桑這個人物有點蠢,儘管阿米爾少爺背叛了別兩年,根據老師的要求,我再一次十分不情願的拿起這本這本書,可是第二次讀時,卻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受,書中的哈桑並不是我所認識的那個哈桑了,而是一個心思純潔,內心無比干淨的人。

時別兩年,根據老師的要求,我再一次十分不情願的拿起了這本書,可是第二次讀時,卻又了一種不一樣的感受,書中的哈桑並不是我所認識的那個哈桑了,而是一個人心思純淨,內心無比干淨的人。

在一場風箏比賽後,哈桑受到了阿塞夫等人的毆打和侮辱,而正在找哈桑的阿米爾正看到了這一幕,可她卻以爲自己的膽怯和懦弱不敢站出來幫哈桑,而哈桑出來後恰好看到了阿米爾,他知道了這一切,阿米爾的內心分非常的自責與痛苦,他用一切辦法來幹哈桑走,以免自己看到哈桑後飽受內心的煎熬。最後,哈桑和阿里走了,過了好多年,他們都長大了,可是在給阿米爾的信中卻並沒有顯現出來半點的生氣,反而說自己是阿米爾最忠實的朋友。

哈米爾讓哈桑做的事情他從來沒有反抗過,反而在阿米爾用石榴打他時,他也只是傷心的哭而已,並沒有還手。

心思純淨的人,在考慮事情的時候,永遠都是最後考慮自己,他們不懂的傷害別人,更不懂得爲什麼要傷害別人。現在的社會,有一些人爲了有一個更好的職位,甚至不惜去傷害那些無辜的人。

現在,我作爲一名學生,應該以哈桑的品質爲標杆,做一個內心純淨的人,當一個心地乾淨的人。

風箏讀後感5

這是當代著名作家蘇叔陽所寫的,文章主要分爲三部分來敘述作者對作者崇敬及懷念。一寫我者每次看到天上的風箏,便會想起劉老師;二是作者回憶的內容;三是寫作者對劉老師的思念。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深受感動。劉老師雖然是殘疾人,卻有着我們沒有的樂觀精神。有一次,劉老師講女媧造人的傳說時,笑着對我們說是那時女媧把她的左腿不小心甩掉的,這讓我很感動,同時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這真是一篇催人淚下的文章。

劉老師對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身殘志堅的高尚品德,對生活的不懈追求,都太讓我感動了。他抱着對生活的執着和愛與追求,靠着自己樂觀開朗的性格,笑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讓我最受感動的還是劉老師上課時的情景,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一轉,便轉向黑板,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像這樣做多少次。同我們身體健全的人相比,劉老師可真的太可憐了。

而正是這位殘疾的老師,他的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卻能超過很多我們這樣的正常人。自古以來,有些人就抱有輕生的心理,他們往往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事情而悲憤欲絕。

但是,生命難道真的就那麼一文不值嗎?我想,他們應當好好學習學習劉老師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勇敢的面對生活。

俗話說的好:困難像彈簧,你弱他就強”。我們面對這個彈簧就要不怕困難,奮力拼搏,這樣無論是多麼強大的彈簧都會向我們低下頭來。

風箏讀後感6

這本書,收藏了好久,始終沒有打開!偶然一次機會,打開,就被阿米爾與哈桑之前的兄弟情,與爸爸之間的父子情所吸引!忠誠善良的哈桑,阿米爾就是他心中的風箏,“爲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經常對阿米爾說的!無論阿米爾如何對待哈桑,不管是在面對阿塞夫欺凌侮辱哈桑時,阿米爾的退縮,還是由於阿米爾自身問題,變法趕走阿里和哈桑……忠誠善良的哈桑始終如一把阿米爾當作自己最好的朋友!

而對於阿米爾,爸爸是他心中的風箏,爸爸的剛強,勇敢,對弱勢人羣的善良與慷慨,對不法勢力的不低頭與倔強……統統都讓打小性格懦弱與優柔的阿米爾對爸爸充滿無限崇拜!而爸爸對哈桑的愧疚轉化成某種特殊的感情,也拉開了阿米爾對哈桑的嫉妒。開始了錯綜複雜的各種感情線......

阿拉辛在臨終前告訴阿米爾的所有真相,阿米爾這麼多年對哈桑的愧疚,對爸爸的崇拜與尊重,在得知真相後由開始的憤怒轉變爲一場漫長而不簡單的救贖。對哈桑所虧欠的救贖,對索拉博目前所處困境的救贖,對爸爸所犯下的錯誤的救贖,更是對他自己心靈的自我救贖!

最終,善良,人性,和平,終見端倪!在動盪的戰爭中,在人與人的不信任中,在每個人的自我保護中,阿米的勇敢與善良,最終得到索拉博的信任,也完成阿米爾人生中的自我救贖與自我人格的完善,變成他自己想要變成的阿米爾!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風箏!阿米爾,也最終追到他心中的風箏————勇敢與善良!

願每個人都能追到自己的風箏!

風箏讀後感7

讀了《理想的風箏》之後,我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一隻屬於自己的.風箏,而牽風箏的線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文中提到的劉老師,身殘志堅。他抱着對生活執着的愛與追求,靠着自己樂觀開朗的性格,笑着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一天又一天地活了下來,向我們成功地展示了生命力頑強的一面。

也許我們的生活是殘酷的,但命運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俗語說:“窮途末路”,但我卻不這樣認爲。誰都知道,張海迪姐姐在五歲的時候,就因爲疾病造成了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她靠着對生活執着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和命運作抗爭。她雖然沒有機會進校門,卻發奮圖強,學完了小學、中學、甚至碩士、研究生的全部課程,還自學了好幾種大學外語。她抱着“笑着活下去”的信念,以驚人的毅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對比之下,那些四肢健全、卻不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是否應該感到慚愧呢?當你被父母或老師批評時、當你面對生活的坎坷時、當你站在生活的風浪面前時,你是否想過:這是生活在考驗你;你是否高高地昂起頭、挺起胸膛迎擊過風浪?你是否向生活的風浪展示過你燦爛的笑容?

努力吧!同學們,既然生活賦予我們健康的身體,就讓我們一起歡笑着放飛手中那承載着我們遠大理想的風箏吧!

風箏讀後感8

我讀過很多的書,最喜歡的卻是一本週圍同學都不瞭解的書——《追風箏的孩子》。

書中的主角阿米爾和僕人哈山從小一起長大,情同兄弟,儘管阿米爾常仗着自己是主人,捉弄單純的哈山,但哈山對主人的赤誠之心從未有所改變。直到一天,在鬥風箏比賽之後,哈山爲了替阿米爾追到一隻藍風箏,目睹此景的阿米爾,卻因膽怯而退縮,背叛了自己的朋友。後來因躲避內戰,輾轉逃到美國的阿米爾,在愧疚之下,踏上故土,走上贖罪之路,在拯救哈山之子的過程中,真相一點一滴地浮現,每個細節,都使阿米爾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體悟……。

在熱淚盈眶中闔上這本書,我開始思索罪與救贖對我們生命的意義,每當我們犯下錯誤,總會有愛我們的人,無悔地爲我們付出與承擔,但當我們成長,這些經驗會成爲能量,使我們擁有高貴的人格,爲我們所愛的人予以加倍的回饋,“追風箏的孩子”深刻地刻畫出人性的善與惡、脆弱與堅強,一句“爲你,千千萬萬遍”道出了哈山的忠,也在最後道出了阿米爾勇於面對過去的良善,撼動着讀者們的心,使我在往後,願意爲更多人,盡更多心力,去償還那些我所欠的東西,儘管“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但我仍願爲你們,我所愛的人們,千千萬萬遍也無悔。

這本書的好,實是筆墨無法形容,靜待更多人去細細品味,深深地反省與思考,相信每個人都會看見不一樣的、屬於自己的觀點,激盪出燦爛的火花。

風箏讀後感9

花了將近一週左右的時間,讀完了胡賽尼的這部處女作——《追風箏的人》,好像很久沒有讀過這麼震撼心靈的書了,在興致盎然翻開前六章之後,以後的每一章都讓我爲此痛哭,正如書中所言,好書總是跟悲傷的故事有關,很顯然,這是一本好書,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至於結局,我不知該不該稱其爲幸運。區別於大多數小說或圓滿或悲劇的結局,這本書裏在講述作者幾十年人生故事的同時,給予了這個故事一個平淡的結局,這讓人驚喜。人總是下意識的希望一眼能窺探到某件事情的結局,而生活不可能這樣做,它總是平靜無波的流淌着,直到它讓你想看到結局的那一天。這是生活給予人們的惡作劇,也是贈與人們的驚喜。

這個故事以阿富汗爲背景,講述了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的故事,圍繞極度貼近人性的生活選擇展開,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出人性的本質與救贖,其中的故事情節巧妙、驚人的交錯,讀起來令人蕩氣迴腸。

爲你,千千萬萬遍。

這句名言早在我讀到此書時就有所耳聞,最早由哈桑對阿米爾所說,故事的結局,阿米爾又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講了同樣的話,命運彷彿是一個輪迴,哈桑對阿米爾剝開的忠誠的心,在幾十年後,由阿米爾還給了他的兒子,命運同時給他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們不是情同手足的兄弟,而是真正血脈相連的親人,上天剝奪了阿米爾做父親的機會,卻贈與了他做伯伯的禮物。

雖然本性仍然怯懦,但是因爲知羞恥、知廉辱,讓其重新找到成爲一個好人的路,找回逝去的風箏。

風箏讀後感10

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每個人的理想都不一樣,有的希望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的希望自己有錢做有錢人等等。每個人的理想不同,做起來也不同,我們的理想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纔可以得到,不作出努力,我們不會有收穫,我們的理想不會實現。

這篇課文是當代作家蘇叔陽在春天想起了劉老師,想起了劉老師放上天空的風箏。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雙慈祥的眼睛,劉老師有一條強壯的右腿,但是左腿膝以下都被截去,靠一根圓柺杖支撐。劉老師是一個樂觀自信、豁達開朗、堅持不懈的人。

在一次上課時,劉老師笑着對蘇叔陽他們說:“······女媧氏造人早累了,就用樹枝弄一點泥巴向地上甩但是有的太用力被甩掉了手腳,我就是當時被甩掉的。”雖然很好笑,但笑完後大家有一種酸酸的感情。

留給“我”最深的是劉老師放風箏的情景,劉老師的風箏是各式各樣,有瓦片兒、蜈蚣,最精美的是黑燕子風箏,劉老師的腿雖然不便於奔跑,但是他卻不肯失去把風箏送上藍天的快樂。有一次他故意把手鬆開去追趕線端,最後追趕到了,那時劉老師沉浸在得意、滿足、幸福、充實的生活裏。

我們的理想要努力去實現,爭取做到最好,我們的理想是一隻只風箏,讓我們放飛理想,陪伴我們的心,永遠在藍天上翱翔,放飛夢想。一起放飛理想的風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