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風箏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理想的風箏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

在我們身邊,總有這麼一些流落街興的人,常常用無助的眼睛盯着我們,乞討要飯,當時我總會對他們投去同情的目光。當我學了《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後,我改變了我的想法……

《理想的風箏》這個題目很是特別,我什麼是理想的風箏?讀了這篇課文,我才明白其中的含義:這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對生活的渴望,愛與追求,是對生活春天般的熱情與信心……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以前的一位歷史老師,這位老師雖年過半百,並且失去了左腿,但仍然那麼頑強,講課時,他慷慨陳詞,課下,他還常常在學校操場上放風箏,他有一條右腿和一跟柺杖,行走不方便,別人要幫他放時,他卻說:“不,我自己來!”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師,懷着一顆有無限追求的心感染着周圍所有的人。而那寫乞討者大都四肢健全,卻不去勞動,到處乞討要飯,借用別人善良的心來度過一生,又有何意義呢?

我們有時也總是被一些小事壓的喘不過氣來,甚至埋怨或絕望,可有些人都沒有想過憑自己的力量去征服或把困難壓倒,總是靠着父母,我平時也喜歡靠着父母,比如:數學題做不出來,需要講解,英語短文的意思不知道,要父母來查,每天收拾書包,要讓父母來提醒,可這樣的生活又能維持多久呢?

這篇課文不僅讓我感受到要自己用行動去戰勝困難,還讓我想到一個人要有信心和追求才能達到這目標。戰勝困難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們學習中也是一樣的,如果迷失了方向,就像一隻正飛在半空中的風箏,斷了線,失去了方向和平衡。“理想的風箏”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困難像彈簧,你強,他就弱了;你弱,他就強。”只有自己去打倒困難,朝着自己的目標出發,纔會取得成功。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2

這是當代著名作家蘇叔陽所寫的,文章主要分爲三部分來敘述作者對作者崇敬及懷念。一寫我者每次看到天上的風箏,便會想起劉老師;二是作者回憶的內容;三是寫作者對劉老師的思念。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深受感動。劉老師雖然是殘疾人,卻有着我們沒有的樂觀精神。有一次,劉老師講女媧造人的傳說時,笑着對我們說是那時女媧把她的左腿不小心甩掉的,這讓我很感動,同時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這真是一篇催人淚下的文章。

劉老師對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身殘志堅的高尚品德,對生活的不懈追求,都太讓我感動了。他抱着對生活的執着和愛與追求,靠着自己樂觀開朗的性格,笑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讓我最受感動的還是劉老師上課時的情景,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一轉,便轉向黑板,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像這樣做多少次。同我們身體健全的人相比,劉老師可真的太可憐了。

而正是這位殘疾的老師,他的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卻能超過很多我們這樣的正常人。自古以來,有些人就抱有輕生的心理,他們往往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事情而悲憤欲絕。

但是,生命難道真的就那麼一文不值嗎?我想,他們應當好好學習學習劉老師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勇敢的面對生活。

俗話說的好:困難像彈簧,你弱他就強”。我們面對這個彈簧就要不怕困難,奮力拼搏,這樣無論是多麼強大的彈簧都會向我們低下頭來。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3

常聽姥姥說,天上的每一顆星,都代表着一個人;星星閃爍的光芒,代表着這個人的人生路途。你若有遠大的理想,星星的光芒就會明亮耀眼;你若能笑着面對生活,星星就會有發光的動力。

現在,我又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一隻屬於自己的風箏,而牽風箏的線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文中提到的劉老師,身殘志堅。他抱着對生活執着的愛與追求,靠着自己樂觀開朗的性格,笑着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一天又一天地活了下來,向我們成功地展示了生命力頑強的一面。

也許我們的生活是殘酷的,但命運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俗語說:“窮途末路”,但我卻不這樣認爲。誰都知道,張海迪姐姐在五歲的時候,就因爲疾病造成了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她靠着對生活執着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和命運作抗爭。她雖然沒有機會進校門,卻發奮圖強,學完了小學、中學、甚至碩士、研究生的全部課程,還自學了好幾種大學外語。她抱着“笑着活下去”的信念,以驚人的毅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對比之下,那些四肢健全、卻不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是否應該感到慚愧呢?當你被父母或老師批評時、當你面對生活的坎坷時、當你站在生活的風浪面前時,你是否想過:這是生活在考驗你;你是否高高地昂起頭、挺起胸膛迎擊過風浪?你是否向生活的風浪展示過你燦爛的笑容?

努力吧!同學們,既然生活賦予我們健康的身體,就讓我們一起歡笑着放飛手中那承載着我們遠大理想的風箏吧!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4

天上繁星點點,代表着每一個人。那閃爍的光,代表人生路途,是理想賜予他發光的力量,是樂觀給予他重新發光的動力。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一隻載着理想放飛於廣闊藍天的風箏。文中的劉老師,雖然身殘,但志不殘。他抱着對生活的愛與追求,抱着樂觀開朗的性格,一天又一天地活下去,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

生活雖然是殘酷的,可路是人走出來的。窮途未必是絕路,絕處也可逢生。就如文中張海迪姐姐吧!

5歲的時候,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她懷着“活着就要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爲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

對照而看,我們個個都是四肢健全的人,卻不懂珍惜自己的生命,父母只是說一兩句,就要生就要死,承受不起生活中的波浪,沒有那種對待任何事都抱着樂觀的態度的精神,在風波面前擡不起頭,接受不了生活中的考驗。

書中很明白地說明人的生命價值在於爲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高高地飛起,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放飛理想的風箏!去迎接美好的每一天!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5

理想的風箏,放飛在湛藍的天空。它穿棱在雲朵之間,陪伴在小鳥左右,它承載着一個特殊的人對生命特殊的感悟。而牽引它的人就是完美的化身——身殘志堅的劉老師。

《理想的風箏》塑造了一尊偉大的雕像——劉老師。在“我”的記憶裏,這是一位課堂親切、博學的老師,放風箏時更是一個純樸、天真的少年。他對生活有着強烈的愛與追求,在人生的舞臺永遠展示着生命的頑強。透過他,能體會出生命的真諦。

讀完全文,我的心像被粗大的木棒重重地敲打了一下——激昂中帶着一絲沉重。對於本文,我有一種不一樣的情感——源於那次不一樣的經歷。

清楚地記得曾經的我意氣用事,爲了保全顏面,跳下高峻的石壁,右腿受傷了。當來到醫院,看到診斷結果爲骨折時,我一剎那間絕望了,眼前一片漆黑。那種感覺很無助、很孤獨,好像徘徊在寒冷的黑夜,前面的路漫長而艱辛,真不知道生活將如何繼續。雖然現在已經痊癒,但這件事的陰影一直縈繞着我,驅散不去。不像以前那樣快樂,彷彿對生活已經沒有追求。

可我讀完本文,才如夢驚醒。劉老師承受的是比我大幾百倍的心靈傷害,對生命卻沒有失去希望。歷經困難的他更加熱愛生活,熱愛他的事業,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而快樂,面對挫折頑強而樂觀。這就是真正的生命,這纔是最明智的選擇——爲自己脆弱的心靈脩築一道堅實的城牆,將對生命的感慨載理想的風箏放飛天空,讓風吹走痛苦的記憶,讓心感染春的氣息——永遠對生命充滿美好的希望,幸福的追求。

汽車漸去,風穩消失在遼闊的天空,只留下一根細小深長的線繩,聯繫着劉老師對生活的憧憬,對生命的感慨……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6

這學期我們有幸學習了《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學了這篇課文,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得到了很大的收穫和體會。

《理想的風箏》這篇文章的題目非常新穎,有着及其特殊而又深刻的涵義。讀了《理想的風箏》這一課,我的心裏涌出了許多感受。這篇文章寫的是劉老師是個只有一條腿的殘疾人,但他身殘志堅。“我”被劉老師那種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熱愛與不懈追求的精神所感動。

一個已年過半百並失去一條腿的老師,不願意躺在家裏,失去了活動的自由。他靠着一根圓木柺杖支撐着去板書、上課放風箏甚至蹦跳着去追風箏。劉老師尚能如此,我們就更有理由做到。而事實上,我們當中有很多年輕、健壯的所謂正常人卻往往做不到,這又是爲什麼呢?在生活中,我們面對生活的逆境絕不能灰心喪氣,一蹶不振,而應該在困難中奮力拼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生活中,很少有能迎着困難向上的人。記得有一句名言說得好:“風帆,不掛滿桅杆,是一塊無用的布;理想,不付諸於實際行動,是一團虛無縹緲的霧。”劉老師以他的言行教給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

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在逆境中奮力拼搏、不屈不撓的可貴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這樣一位老人面前,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來埋怨甚至逃避生活呢?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面對挫折決不能失去信心,一蹶不振,“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努力克服困難,決不輕言不放棄,去實現自己的抱負”,這是我學習《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最大的收穫。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7

《理想的.風箏》,光是念題目,就有着新鮮而深刻啲涵義。

每個人都有理想,這裏啲一位老師少了只腿,可他不氣餒,把理想系在風箏上,越飛越高。他一個瘸男人,比躺在病牀上埋怨着自己的腿的人強多了。身爲老師,瘸了是非常麻煩的。也許,他的理想是好好當一位老師,那麼,他的理想系在了風箏上,每次都特別的高,飛得特別的好,他的理想離他根本就不遠了。

圓木仗是他的好助手,沒有它,劉老師不可能那麼那麼的偉大,說不定沒了它,劉老師就還在病牀上呻吟呢!那在現實中,這根柺杖就是我們精神的支柱。劉老師瘸了還能這麼的精神,我們呢,四肢齊全,可對自己的理想根本就沒邁過一步,對嗎?

也曾試過把理想系在風箏上,讓它飛高飛遠,讓自己的理想靠自己走,自己向理想走去,可卻沒有達到:我寫過一封書信,上面的內容是懺悔,要自己好好學習,相當於計劃表,可當我想做這件事時,卻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把它給撕了。

我實在想不通,劉老師的理想率已經少了一大半,他卻能挺過去,而我,懶惰得連自己條件充足了還不知足,還跟自己的理想慪氣,我真不應該呀!

但願我自己理想啲風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有了曲折挺胸擡頭;驕傲了,自己改過;飛高了,永不知足!朝自己的理想飛吧!!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8

在我們身邊,總有這麼一些流落街興的人,常常用無助的眼睛盯着我們,乞討要飯,當時我總會對他們投去同情的目光。當我學了《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後,我改變了我的想法……

《理想的風箏》這個題目很是特別,我什麼是理想的風箏?讀了這篇課文,我才明白其中的含義:這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對生活的渴望,愛與追求,是對生活春天般的熱情與信心……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以前的一位歷史老師,這位老師雖年過半百,並且失去了左腿,但仍然那麼頑強,講課時,他慷慨陳詞,課下,他還常常在學校操場上>放風箏,他有一條右腿和一跟柺杖,行走不方便,別人要幫他放時,他卻說:“不,我自己來!”

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師,懷着一顆有無限追求的心感染着周圍所有的人。而那寫乞討者大都四肢健全,卻不去勞動,到處乞討要飯,借用別人善良的心來度過一生,又有何意義呢?我們有時也總是被一些小事壓的喘不過氣來,甚至埋怨或絕望,可有些人都沒有想過憑自己的力量去征服或把困難壓倒,總是靠着父母,我平時也喜歡靠着父母,比如:數學題做不出來,需要講解,英語短文的意思不知道,要父母來查,每天收拾書包,要讓父母來提醒,可這樣的生活又能維持多久呢?

這篇課文不僅讓我感受到要自己用行動去戰勝困難,還讓我想到一個人要有信心和追求才能達到這目標。戰勝困難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們學習中也是一樣的,如果迷失了方向,就像一隻正飛在半空中的風箏,斷了線,失去了方向和平衡。“理想的風箏”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困難像彈簧,你強,他就弱了;你弱,他就強。”只有自己去打倒困難,朝着自己的目標出發,纔會取得成功。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理想的風箏》一文,我彷彿看見劉老師又再放着自己親手做的風箏,拄着柺杖一步步地跑跳着。我被劉老師那樣樂觀,堅強的精神所感動了。

劉老師沒有左腿,他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根已經用得油亮的圓木棍,一天站好幾個小時,爲學生們講課。失去一條腿,對平常人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而劉老師卻每天拄着一根圓木棍,在課室講課,費力的轉身。

讀了《理想的風箏》,我想起了我自己。平時,我哪一受傷,就痛的哇哇大哭。如果我失去了一條腿,可不會像堅強的劉老師那樣樂觀的看待生活,而是自卑的待在家裏不敢出門。想到這兒,我更是對劉老師敬佩三分了。

然而,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每年春天晴朗的日子,劉老師就在操場和學生們放起他親手製作的風箏。放風箏,劉老師的腿自然不便於奔跑,但他一定會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還有一次,劉老師故意撒脫手,任風箏隨風一蹦一跳飛跑,而自己拄着柺杖去追趕風箏。終於,他抓住了風箏的線繩,臉上現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氣。讓我感受到劉老師生命的強壯和滿足的神氣。他就像風箏一樣在我心裏飛的越來越高。

《理想的風箏》讓我明白了,雖然人生的道路會很多挫折,但我們可以用堅強和樂觀來拼搏。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0

我讀了《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後,感受到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和奉獻精神,我深受感動的。文章講的是劉老師講課講得非常非常的好,在他的培育下,他帶出來了許多的大學生,可是,這個老師是個殘疾人,他的右腿從膝蓋下面全部截去了,只靠着一根油亮光滑的圓木棍撐着,這位老師憑着柺杖,支撐着身子站在講臺上爲學生們上課,可想,他是經過了多少艱難困苦呀!有時課餘時間,劉老師和同學們一道在草坪上放風箏。那情景真讓人感動:每當我從文章中,看到放風箏時那活蹦亂跳的劉老師時,我真的不敢相信他是個殘疾人,可想他那種對生活的熱愛真讓我感動呀!

劉老師雖然是個殘疾老師,可他的心並沒有殘疾。他還是下了決心,要到學校來教學生。可是,社會上很多四肢都沒有一點的問題的人,他們完全可以找一份工作,自己靠自己的努力來賺錢,俗話說得好“幸福的生活靠勞動來創造”,可偏偏有些人當了小偷,有些人在大街上低頭向人討錢,甚至有些人當了搶匪……,可是,到了最後,這些小偷、搶匪這些人都要被抓起來坐牢,或者要被槍斃的。如果這些人和劉老師相比,這些人的生活也太無意了,太卑鄙無恥了吧?

俗話說的好:“人的生命有重於泰山,也有輕於鴻毛”的,所以劉老師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尊敬和學習。還有許多人雖然也跟這位老師一樣,是個殘疾人,年復一年的躺在病牀上,受着殘疾的折磨,而沒有半點戰勝病魔的勇氣,可劉老師不同,他雖然右腳從膝蓋下全部截去了,成了殘疾人,可是他還在盡力的爲祖國做貢獻,他不想躺在牀上,他要下牀來放風箏、教學生,可想他是那麼的熱愛生活呀。一個殘疾老師都能做得那麼好,我們四肢健全的人不是應該比這位老師做的更加好嗎?!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1

上個星期,我們學了《理想的風箏》這一課,在這一課裏,讓我們學到了很多。

這一課講了作者的老師劉老師。“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對時常眯起來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髮更襯出它的忠厚。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膝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個已經用的油亮的圓木柺杖支撐。”大家讀了這一段是不是感覺,劉老師給“我們”上課很不容易。“他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爲我們講課。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支撐的,右腿離地,身體急速的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粗壯的粉筆字,有一柺杖爲圓心,再轉向黑板……而他每轉一次,就引起同學們的一陣心跳。”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劉老師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我們也可以從最後一句看出同學們都很擔心劉老師會摔倒,很關心他。

我們都知道一般殘疾人都不樂觀,都不愛生活,而這位劉老師不一樣,他反而更愛生活。從“在晴朗而沒有大風的日子,劉老師課餘便在校園的操場上,放起他親手做的風箏。”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他笑着,叫着,拄着柺杖,蹦跳着去追趕線頭,喊着:‘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從這幾個句子可以看出劉老師生命頑強,對生活充滿希望,他在享受生活的快樂。

劉老師身殘志堅,我們沒有殘疾,我們應該更樂觀向上,更熱愛生活。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2

《理想的風箏》講的是一位姓劉的年進半百的老師。他早年因某種原因,左腿膝蓋以下被鋸了,可他卻樂觀向上,教出一批正直善良的學生。他製作風箏的技術非常高超。每年春天,他都要帶着他的學生或兒子去放風箏,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親身體會把風箏送上天的快樂。

誰能相信,正是這位老師,競真的親手放飛了風箏,他的快樂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用自己的勤奮和刻苦換來的,他的快樂裏蘊含着他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呀。

讀完《理想的風箏》我若有所思。一個左腿殘疾的人居然靠自己放飛風箏,獲得屬於自己的快樂,作爲一個健全的人,我們該如何靠自己的雙手去打拼,完成自己的夢想,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呢?答案只有兩個字“奮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到詞典中去查查,它在詞典中的意思是“爲實現一定的目標而努力幹”。聽聽簡單,可做起來似乎沒那麼容易了,在向自己的目標進軍的途中,你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別人的嘲笑、失敗……而這些都不是最困難的時候,最困難的是你放棄了自己,破罐子破摔,原本還只不過有一小塊裂縫,還可以補救,一旦摔成了破罐子,那就無藥可救,神仙也無力迴天了!所以,永遠保持着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文中的劉老師,不爲自己殘廢了而悲觀,而是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教出了一批正直善良的孩子……

讓我們放起理想的風箏吧!讓我們爲理想的風箏能飛得更高更遠而奮鬥吧!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3

在《理想的風箏》中,作者蘇叔陽以《理想的風箏》爲題,不僅以題思人,以劉老師放起一隻風箏比作了劉老師以孜孜不倦的教學態度說飛了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也藉此寄寓了他對劉老師的懷念,誰又說不是呢?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她用她的辛勤澆灌了一屆又一屆祖國的花朵,老師是靈魂的建造者,教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老師是“春蠶”,老師是“蠟燭”......難道我們可以忘了我們的老師嗎!

在《理想的風箏》中,蘇叔陽將老師描寫的淋漓盡致,使人回味無窮,讀完了全文之後,劉老師一手拄着柺杖,一隻左腿懸在半空中,微笑着,眼鏡下是一雙慈祥的眼睛,他一隻手拄着柺杖,一隻手擎着風箏,自信而又樂觀,身殘志堅,一心爲了同學,使我又想到了我們的所有老師,是她們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了我們同學們幫助。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又以一個耐人尋味,意味深長的結尾表達了他對劉老師的思念,簡樸而又真摯,劉老師的印象不僅留在我的心中,更是留在了所有同學的心中,一個簡簡單單的省略號,更是作者對劉老師的讚美,對天底下所有人民老師的讚美!老師這個職業是一個人人讚揚的職業,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祖國的花朵,讓我們以後都成爲棟樑之材,作爲老師,你們兢兢業業,你們想的卻是將我們送入更好的中學、高中、大學,送入更加美好的未來!

自古以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已成了讚美老師的名詩,老師,您把您的青春奉獻給了你的事業,您時常爲我們批作業批到手發麻,現在,我勻即將邁入中學,老師,我們會用最好的成績報答你們,等我們以後有出息了,也不會忘記您!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4

讀了風箏這篇文章,使我感觸很深.這篇文章以作者強強、微微等少年朋友的理想爲基點而製做了各式各樣的風箏,深刻揭示了"風箏是理想的翅膀'',這一主題思想。

他們做的風箏以自己的理想爲基礎而不是人云亦云,照貓畫虎,那樣既沒有個性和特點,也沒有創造力.比如芳芳就是一個糊里糊塗的少年,我不能向她學習。沒有理想的人就是胸無大志,沒有目標的人,這樣的人只能,昏昏一生,到了最後一事無成。但一個人的理想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因素來確定。我也有理想,那就是長大想當一個音樂家,如果要我做風箏,我要做一個“鋼琴”風箏。

有了理想,就要從現在做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奮勝,來不得半點虛榮和驕傲,如果不是這樣,理想只能成爲泡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刻苦訓練,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每一個人的童年也像是一隻風箏.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手裏的線越放越長,風箏也越飛越高,越飛越遠.可千萬別讓手中的線斷掉啊!”'如果你的理想風箏斷了線,風箏就會搖搖擺擺,左碰右撞,失去方向,風箏就會摔個大跟頭,你的理想就不會實現,因爲沒有正確的把握方向,我要在學校.老師.父母的陪養教育下,展開理想的翅膀,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總之,《風箏》這篇文章寓意深刻,讀後使我深受啓發,受益匪淺啊!

理想的風箏讀後感15

讀了《理想的風箏讀後感》後,我有很多感想。

樂觀,何爲樂觀?樂觀其實就是正視命運,快樂面對挫折。一位殘疾的老師都不肯向命運低頭,被挫折打垮,何況我們是正常人,更應該這樣但我卻做不到。

我,班級中的俊俊者,同學們的好榜樣,以優異的成績“著稱於世”可我卻時常被命運擋在了成功的門外。一次考到了80幾分,我消沉了眼前的希望徹底被抹滅了:一次被老師批評,我絕望了,只覺得前途渺茫:一次被同學嘲笑,我沉淪了,彷彿身在一個無助的世界裏······

我抱怨,我吶喊:“命運,你太不公平了!”可無論我如何反抗,命運總是不會練習我,反而給我帶來了更多災難》“我當時痛苦絕望,覺得上天很不公平。可我學習了《理想的風箏》這顆後,不由得感到慚愧。文中那位年過半百且身有殘疾的劉老師,不爲只覺是殘疾人而悲觀消沉,而是更加上進,希望彌補自己的缺陷。而我,卻與其恰恰相反。我在一旁大聲抱怨吶喊,劉老師卻正視命運,快樂生活,我認爲生活在無助世界,劉老師卻熱愛現在的生活,還快樂地放風箏,我氣餒了,墜入了絕望的深谷,劉老師卻依靠自信樂觀,登上了希望的高峯······這一切都證明了我與劉老師之間的懸殊差距,身爲正常人的我感到自己慚愧不如。

我發誓我一定要脫胎換骨,做一個樂觀向上,任何困難都打不跨的人。劉老師就是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