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弗蘭克寫的《牛奶可樂經濟學》講的是我們生活中的種種現象與經濟學之間的關係,它讓我們對經濟學中的抽象名詞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供大家閱讀!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1

在讀《牛奶可樂經濟學》時,我的第一感覺是它很親近就在我身邊,這也讓我從新感受了語言的魅力。

我們爲什麼喜歡讀古詩,因爲它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畫面感超強。比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寥寥數字沒有秋天字眼,卻道出秋滋味。

《牛奶可樂經濟學》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把原本高高在上、敬而遠之、學院式的經濟學,徹底變成我們隨處可見、親切可人的身邊經濟學。

“牛奶可樂”成爲通俗代名詞,經濟學不再讓人聽而生畏,因爲經濟學它就源於生活,生活不是戰鬥,快樂是一種需求。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書中也沒有標準的答案,每個人都可以給出更多解釋。本書的宗旨就是鼓勵讀者積極的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當中。

書中關注的是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而又未注意到的現象。比如:爲什麼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樂瓶子是圓的;爲什麼酒吧中不值錢的水要收費而花生米卻免費;爲什麼飲料可以免費續杯……

理論是枯燥無味的,但是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告訴你背後的經濟學,看完後醍醐灌頂吶!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2

首先還是要感謝作者羅伯特。弗蘭克,因爲這本書的內容他都是用博物經濟學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所以我幾遍下來也算是理解了一些。其次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思維方式的啓發,它教會我們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並在不同的環境下巧妙地應用經濟學原理。說到思維方式我也不由自主想到了在長投學堂學習到的‘量化思維’。如果說博物經濟學是教會我們分析日常生活現象中蘊含的經濟原理,那麼長投學堂學習到的‘量化思維’就是幫助我們站在自身角度快速分析負債和資產並且執行財富計劃的路引。

在《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中,作者始終貫穿‘成本效益原則’這個概念,它影響產品設計、供求關係、勞動力市場、人際關係市場等等。這裏解釋一下所謂成本效益原則就是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麼做

引用文中的問題“爲什麼打開冰箱時,冷藏櫃會亮,冷凍櫃卻不亮?”

回答這個問題,經濟學家必然會對比相關成本與效益。不管是在冷凍室還是在冷藏室,安一盞打開門就會自動亮的燈,成本差不多都是一樣的。這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固定成本”,在這裏指的是,它不隨你開關冰箱門次數的多寡而發生變化。從收益方面來看,櫃子裏有一盞燈,你找東西更方便。由於大多數人打開冷藏櫃的次數,比打開冷凍櫃的次數要多得多,顯然,在冷藏櫃安裝一盞燈的好處更大。所以,既然加裝一盞燈的成本相同,那麼,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冷藏櫃安燈就比在冷凍櫃安燈更划算。

“沒有免費的午餐”原則提醒我們,要小心提防那些太過美好的機遇——因爲太美好了,反倒不像是真的。若將它和成本效益原則用到一起還能幫我們理解尋常市場上的模式了。比如~爲什麼很多酒吧喝水要錢,卻又提供免費花生米?

有些酒吧一杯清水賣4塊錢,但免費的鹹花生卻可隨意索要。花生的生產成本肯定比水高,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理解這種做法的關鍵在於,弄明白水和鹹花生對這些酒吧的核心產品——酒精飲料的需求量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花生和酒是互補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點的啤酒或白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對便宜,而每一種酒精飲料又都能帶來相對可觀的利潤率,那麼,免費供應花生就能提高酒吧的利潤。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點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對廉價,酒吧還是要給它定個高價,打消顧客的消費積極性。

當然我自己感觸最深的還是第九章當心理學碰上經濟學,也就是行爲經濟學。比如~爲什麼維多利亞的祕密要提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鑲鑽胸罩,雖說從來沒人買過?

該公司恐怕從來沒指望要賣掉這些胸罩。鑲鑽胸罩不斷吸引着媒體的視線,使得潛在客戶注意到維多利亞的祕密這個品牌。但鑲鑽胸罩最重要的一個好處,恐怕是經濟學家們經常忽視的一點:只要它們在產品目錄上現身,人們對送禮物該花多少錢的參照系,就會因此發生改變。維多利亞的祕密把“別人花了幾百萬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輸到人們的意識裏,於是,花幾百美元買份禮物就顯得再正常不過了。

並且我也在這一章節裏知道了最好的禮物就是讓我們自己買時有些捨不得,有別人幫我們做這個抉擇,我們就可以高高興興享受這個東西又無需愧疚!

當然我也深知自己理解的粗淺,基本上三個例子都是從書中拿來的,但我已經理解這本書想要給我們傳達的精神了,原來經濟學並不是我們所以爲的函數公式和複雜理論,它是遍佈日常生活的。就像股票也並不高格調,你用的格力空調,買的平安保險,喝的青島啤酒這些股票都在你生活中。所以我對學習股票知識很有信心啦!

亞當·斯密提出的“看不見的手”,是經濟學中最著名的一個概念。我想生活中也是有這麼一隻看不見的手,爲了能過上那種獨立自主,能夠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的理想生活,所以我們需要也必須要成爲一個富有之人!加油吧!未來的百萬富翁!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3

讀了這本《牛奶可樂經濟學》以後,發現了很多淺顯易懂的生活中的經濟學示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折經濟學的這一章。大家都愛打折,打折可以購買到自己心儀的東西,有的時候甚至會購買一些平時用不到的東西,這一點在我母親身上尤其明顯。

理性的分析來說,打折對商家和消費者都是是一件好的事情。巴菲特就說不管是買襪子還是買股票,我都喜歡在打折的時候買高檔貨。

而對商家來說,客戶分爲對價格敏感性和對價格不敏感的類型。價格敏感型的人,當他看到打折信息,就會對他有促進消費的作用。

好多商家對打折採用了一個門檻式運營。比如淘寶裏面的優惠券,如果價格敏感型的人,比如說我自己,當我買一個東西,我會先進首頁去看一看,有沒有這個店鋪的優惠券可以領取,有沒有隱藏優惠券。但是有的人買東西,是對價格不敏感的,他可能覺得做這些事情很浪費時間,他可能就不會做到這一步,就會直接直接購買。對於商家來說,兩種顧客他都可以掙到錢,所以都需要。

通過打折,商家可以一方面是可以消耗掉自己的.庫存,如果沒有庫存,也可以採用打折來作爲一種營銷的方式,賣出更多的產品。

打折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伊藤,晚上八點鐘以後他的食材區:熟食、麪包、蔬菜等,好多東西都是打五折的。比如我們買衣服,換季的時候都是要打折的。比如好多服裝或者是品牌店鋪的VIP是有VIP折扣的,有很多人甚至會爲了這個折扣,越過一些門檻成爲商家的VIP的會員。

那麼我們以伊藤的這個打折的策略,來分析一下里面蘊含的經濟學。伊藤對打折設置了門檻,就是晚上八點鐘以後。如果價格不敏感的顧客,他可能就不願意等到八點鐘以後再來逛商場,他可能在白天的時候就來了,而價格敏感的人呢,他有可能會特意等到八點以後才,或者是他本來沒有這樣一個購物的需求,那麼他也會在八點以後,逛上一逛,說不定就會購買一些的東西。伊藤採用這個打折的策略,如果他能夠獲得的總的利潤額比不採取打折策略獲得的利潤總額有所增加,那麼他這個策略就是成功的。很顯然他各個門店都在使用這個策略,說明這個策略的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策略。

打折和股票有什麼關係呢,巴菲特在好股票打折的時候買入,那麼股票爲什麼會打折,股票打折其實有可能是因爲市場環境導致整個基本面不好,也有可能是因爲,這家公司犯了什麼錯誤導致市場對它不看好,比如之前的茅臺塑化劑超標的事件,茅臺不可能主動往酒裏面加塑化劑,但是事實客觀存在,導致市場對它有消極的反應,股價跌到了一個相對低點,其實這個時候就是買入的好時機。總之,好的公司都是需要等機會的,有可能是幾年時間等一個機會。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4

這是我生平讀到的第一本經濟學著作,它和以往由晦澀的專業術語、複雜的數學公式堆砌成的書籍不同的是,此書主要從發生在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小事入手,透過這些小智慧,印象中高深莫測的經濟學原理一一得到解密。

從未想過,一向讓人避之不及的經濟學著作,在作者獨具一格的構思以及妙筆生花的描述下,彷彿就在看故事書一樣,生動有趣。

爲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裏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裏?

爲什麼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邊而男士的在右邊?

爲什麼酒吧便宜的白開水收費,而成本更高的花生米卻收費?

爲什麼全新的二手車要比新車便宜得多?

爲什麼餐廳都爲飲料提供免費續杯?

爲什麼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掙得多?

乍一看,你以爲你一不小心進了一個八卦論壇,可是隨着一個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得到解密,你才發現,原來,這些被我們忽略的小細節背後隱藏了那麼多有趣實用的經濟學原理;原來,經濟學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貧瘠的思維一直未挖掘出來而已。

書名《牛奶可樂經濟學》來源於書中一個有趣的問題:爲什麼牛奶盒子是方的,而可樂的瓶子是圓柱形的?通讀本書後,你會發現,這個以爲根本不需要思考的問題,竟然用到了經濟學原理。

拿儲存成本來說,軟性飲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圓柱形容器拿着更稱手,抵消了它所帶來的額外存儲成本。而牛奶,大多數人不會就着盒子直接喝,所以它不大可能裝在圓柱形容器裏販賣。

另外,可樂一般放在便宜的開放式貨架上,牛奶則需要放在冰櫃裏,耗電的同時提高了運營成本,很顯然方形容器比圓柱形容器更節約空間,而在經濟學上,節約就意味着在側面增加收益。

這麼一說,是不是有種腦洞大開的感覺。當然,有趣的還在後頭,接下來,我們繼續。

爲什麼酒吧清水賣4元,花生米是免費的?因爲,對酒吧來說,酒是創造高收益的重要介體,如果用戶喝水多,則意味着對酒的需求降低了,整體收益也跟着走下坡路了。當然,酒吧會絞盡腦汁解決問題的,於是,聰明的老闆就會推出:成本低廉的清水賣4元,成本更高的花生米卻免費。

假如你不懂經濟學,你可能認爲老闆的腦袋被門縫夾了。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花生米是極好的下酒菜,用戶花生米吃多了,就會加大對酒的消費,哪怕表面上花生米的成本要高於清水,可是有了花生米對酒的間接促銷,花生米的成本顯得微不足道了。畢竟,獲得高收益的源頭還在於酒嘛。

本書列舉了很多妙趣橫生的例子,可是書的中心主題就兩個:成本與供需。整本書通讀下來,對作者的思維能力深爲佩服。原來,不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要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知與判斷,尤其在經濟活動中,我們一定要養成“先謀後動”的習慣,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這樣,我們的一系列規劃纔可能在實踐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儘可能地規避風險,實現收益最大化。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5

寒假向圖書館借了一本由美國羅伯特·弗蘭克寫的《牛奶可樂經濟學》。最初還怕因爲對經濟必修一內容理解不好會看不懂經濟學的書,翻開書立刻消除我所有顧慮。我想就算是沒學過經濟學的人,只要識字,都能讀懂書中大部分內容。這讓我感覺好多了,還好沒借一本枯燥的理論書。我還曾一度認爲經濟學那些死板的條條框框的內容沒有用,這本書完全否認了我的觀點,它具體細微地從生活中各個方面闡述經濟學在生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但它並不是一直在空講大道理。它都是舉身邊最普通但我們不常關注的例子給理論堅實的後盾。

看完這本書,雖然不理解爲什麼要取這個名字,但是有收穫就好。走在大街上我也會下意識挑出一些東西侃侃而談。書中有幾個事例我覺得十分有趣。比如“爲什麼硬幣上的人像是側面像,但是紙幣上的人像是正面像?”(當然是美元,人民幣的硬幣刻的是花)因爲硬幣上刻畫出辨認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難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容易磨損,所以沒有這個必要。但是在紙幣上畫正面像,精緻而複雜,成本低還可以辨別真假。另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是“爲什麼鯨魚瀕臨滅絕,而雞卻沒有繁衍之憂?”我剛看到這個問題時就蒙了,等看完覺得是可愛的推理。書中說因爲鯨魚不被人擁有。捕鯨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鯨它們就會被其他捕鯨人捕走。但雞大多是被人擁有的。如果雞被人殺了一隻,主人肯定會要求賠償,然後再買進雞維持平衡。雖然鯨魚和雞都有價值,但由於沒有所有權,導致鯨魚瀕臨滅絕。

看完這本書,我深刻了解對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多問幾個爲什麼的重要性,或許就在思考爲什麼的答案中找到許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