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類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濟學類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濟學類讀後感

讀了《生活中的經濟學》一書後,感到在生活中、微觀中存在着大道理、大學問,讓我想到了一句哲言“存在即是合理”。人們追尋生活標準提高的過程中,在法律和規定的約束下,往往能夠夠展現才華,牟取到一些利益,或是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我不禁思考,這些合理麼?一個逐利的人或是逐利的社會還是正義、公平的社會麼?然而,當我細緻的看完這本書後,我的思想轉變了,人的逐利並非是必須要顛覆公平正義的逐利,它能夠存在於法律、制度的約束之下,構成有效的競爭,有利於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在這種逐利的過程中,會構成爭端、糾紛,有利於促進國家制度、法律的完善。人們的`期望自己生活更好的強烈慾望,付諸於實現慾望的行動,都將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制度、法律完善的催化劑。有人透過節約時間創造財富、有人透過減少勞動力創造財富、有人透過創意創造財富,當然也有人以撞大運的方式創造財富、有人用非法手段聚財。不管任何形式,創造的財富實在的積累下來,合法手段創造財富被人效仿,成爲普遍存在的致富途徑,而非法的財富積累則會被道德、法律予以批判和制裁,成爲典型特例教育大衆。在那裏,我想到了我們的傳統“按勞分配”。馬克思理論中談到,所有的價值都是勞動創造的。既然勞動創造價值,有價值的東西就能夠買賣,轉換成貨幣。除了按勞分配這種基本形式之外,我們此刻還有很多別的收入,比如存款利息、出租房屋的租金、投資回報等,這些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當這些收入大於勞動分配收入時就進入了通貨膨脹狀態。而勞動收入佔絕大比例或全部時,又不利於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目前我國人民依然看中勞動收入,因爲這收入最穩定,最直接。人分三六九等,在當今社會是不被理解的,那爲什麼勞動收入能夠分爲三六九等呢?一個打工仔月入3000元,一個技術工人月收入可能過萬;一個企業普通白領月入5000,而管理層則可能月入數十萬,很多人認爲不合理。是誰制定的?憑什麼這樣定?都是我們懷疑的地方。公務員的工資標準是根據國家收入和社會平均值參考而來,私營企業則是根據貢獻值,也就是一個人創造的價值來定的。老闆的工資是其投資收益,它承擔着風險較大,所以他們的收入要高。財富的積累是金字塔形式向上集中,這樣還能產生強大的競爭力,在底層的人們願意付出體力腦力來創造更多的價值,不斷積累自己的財富,成爲投資人,承擔更大的風險,賺取更多的`利益。

那裏我還想聊聊產業鏈條,這是我們的生活中切實存在,宏觀經濟需要調控的經濟形式。比如我們早上買了一把青菜,菜農就要種植、收穫一把青菜,種子商就要賣出一些種子,化肥商需要賣出一些化肥,化肥製造商就需要生產一些化肥,化肥原料供應商就要生產原料等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做出相應的反應。我們的購買一把青菜的行爲如何能夠通知到每個相應環節、每個相關行業,這是一個複雜的難題,計劃經濟沒有潛力解決這難題。而市場經濟就能夠以簡單的商品價格信號來控制供需關係,供大於求就降價,供不應求就漲價,如此簡單。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我們的每一次消費都帶動一系列的生產和供應,付出的代價就是我們的勞動所得,在這微觀的基本消費環節卻展現出了驚人的潛力,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你會驚奇的發現這一次消費中,你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生活中的經濟是微觀的,但此微觀並不真微觀,我們也不能只“圍觀”,出手消費爲國家強大、爲社會經濟發展、各類事業進步做出貢獻,消費吧。只買國貨,拒絕日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