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陶行知文集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陶行知文集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陶行知文集讀後感1

好書就是好人生的導師,它時時處處都在啓導着你的人生,爲你披荊斬棘;爲你鋪路建樹;爲你剔除人生的“棘”。人離開了好書就是放棄了追求好人生,放棄了嚮往新未來,就等於放棄了鮮活的生命。

與好書形影不離的人就會遠離貪心,不再自命不凡,而是大智若愚。有好書相伴的人生,更會因物質世界中的貧乏,才恰恰可能在其心靈世界中謹慎地恪守着己欲,竭力使其慾望與能力相平衡,不貪慾;對其喜好的事物更具持久性,見異思遷的可能性就很小;由於物質的欠缺而更接近靈魂深處,並因生活中點滴獲得而對命運多一份誠謝,從而更能保持一份難得的內心的感恩、寧靜與平和;從而認真做事,規矩做人,成就好人生。

蘇東坡詩曰:“舊書不厭百回讀”,這“舊書”就是讀書人最心愛的書,是讀過不知多少回的書,也就是能給人的靈魂乃至人生以啓迪,併成就好人生的好書。

我早已深切地感悟到一本好書對人生是多麼重要。在臨大學畢業之際,《陶行知文集》就成爲指明我迷茫心路,乃至成就而今好人生的一本好書。從那時,我就走出了困惑中的我,清除了前行的屏障,改變了人生的追求,頑強地直面挫折,不斷走向一條鮮亮的人生之路。

當我在從教生涯中一次次遇到困難時,每每想起了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哲理明言: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我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正是它改變了我的追求,改變了我的人生。

正是這本書,我才理清了人生之路;正是這本書,我纔看清了人生之望;正是這本書,我才揚起了人生之帆;正是這本書,才成就了我好人生。這本好書就是我美好人生的導師,是這本好書爲我點起了一盞好人生之光明永恆的燈。

好書,就是好人生的導師!

陶行知文集讀後感2

作爲一名教師,多讀些教育著作,多瞭解些教育理論是不可獲缺的。利用假期時間,我閱讀了《陶行知文集》,從中受益非淺。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學高才能爲人師,身正才能爲人範。他道出了作爲一名合格教師,除了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文化水準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應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教師的道德品質,不僅是規範自己行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於教育學生的需要。教師職業的特殊在於育人,不僅用自己的學識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僅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

陶行知先生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爲人民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是啊!在學生面前,教師是一個榜樣,是一本書,是一幅畫,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風尚是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學生的語文學習僅僅靠閱讀課本中的文章,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加他們的閱讀量,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我始終在不斷摸索、嘗試:

(1)、給他們推薦好書,甚至到少兒圖書館給他們借書,而且當前暢銷的兒童讀物,適合青少年的優秀書刊,我都買來或借來讀,以求和孩子們找到共鳴,有共同談論的話題。這樣一來,孩子們感覺老師和他之間的距離在縮小,在班級中掀起了一股讀書的熱潮,互相“攀比”,看誰讀得書多。藉機開展讀書交流會、討論會,使讀課外書常態化、自覺化。

(2)誦讀經典的古詩文。老師教學時的出口成章,讓學生深深地折服,發自內心想像老師一樣多背古詩文,自主學習自然就落到了實處。在作業不多的情況下,堅持每週背誦2—3首古詩,積累內化。

(3)優秀的名家名篇,不是太深奧難懂的鼓勵學生背誦。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那清新的文字,詩一般的筆調,揹着揹着,學生就完全融入了這充滿生機和活力,充滿希望的春天裏。

陶行知文集讀後感3

拿到《陶行知文集》這本書的時候,有些犯難情緒。因爲不知該從哪兒入手。於是就翻開了目錄,立刻地,就被《師範生第二變——變個小孩子》這個題目所吸引。

“不可忽視小孩子的情感”,當此句躍入眼簾時,我陷入了沉思,思緒也不由千迴百轉,那一幕幕、一句句不由在腦海中迴盪:每當下課後,孩子總愛圍在身邊,頂着那一張張無與倫比的燦爛笑臉,連太陽都爲之失色。他愛說笑話給你聽,希望換得你的一笑;他愛爲你捏肩捶背,換得一句輕聲的“謝謝”,然後再歡呼雀躍般的回句“不用謝”;他愛興奮地向你展示他在生活中點滴的成果,希望聽到你的一句讚美:“你真是了不起!”;他愛向你報告同學們之間發生地你再三禁令的小事,希望你賦予他神聖的職責;他愛將自己帶來的水果與你分享,眨着明亮的眼睛期待你能接受;他愛不厭其煩地向你介紹着家庭成員最近的動向,以期你對他有更深層的瞭解。他愛,在他犯了錯被批評後,滴落下悔恨的眼淚,再伴上一句深切的懺悔:“老師,我知道錯了。”以期得到你的原諒,然後轉身,又是一片歡聲笑語。

可是,每當在短暫的課間休息時間裏,我們總是埋首於作業堆中,或者在訓斥那幾個“慣犯”。所以,當他要說笑話時,一句“下次吧”,凍結了孩子的笑顏;當他給你水果時,你的拒絕接受讓他心傷;當他……總之,他們的滿腔熱情總是被我的敷衍而大打折扣。其實,孩子的心思很單純,是希望與你多親近,而我們不停歇的腳步,讓他們抓不住,於是,距離就越拉越遠,也許,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再也無法懷有當初的盛情。

如若,放慢腳步,降低身姿,變成他們中的一員,也許,學校將成爲師生共同的樂園。

陶行知文集讀後感4

作爲一名教師,多讀些教育著作,多瞭解些教育理論是不可獲缺的。假期之中,我閱讀了名著《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我們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一、實施愛的教育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愛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裏,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着,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愛的教育中,培養學生愛的情感,用愛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如開展“我與父母通信”活動,使學生們感受父母的愛,從而培養學生愛父母、愛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二、實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涵十分深廣,而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從內容上看是動態的,隨環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變化而變化。在生活裏找教育,爲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麼做.就怎麼學,就怎麼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繫社會實際,引導學生關心家鄉的建設、國家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這樣,不僅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書本上的知識活了起來,而且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課外,指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學生們自編小報,自己寫稿,自己設計版面,幼稚的作品中體現着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和創造。每組織一次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具體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儘可能好的實效。

三、實踐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爲此,今後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爲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爲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求真求實求創造的教育理念,成爲敬業愛崗、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創新務實的教師,爲培養學生成爲“真人”,並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認真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五大解放”的思想,可以採用的做法是:

1、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和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去看社會、看自然、看生活。

2、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閒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

3、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

4、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說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

5、解放學生的空間——除了課堂學習,還引導他們走向課外,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給他們廣闊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展的永恆的課題,是創造型教師及專業發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陶行知文集讀後感5

通過閱讀《陶行知教育文集》,我有如下深切感受:

一、要用愛心滋潤學生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樸實的語言蘊含着淳樸、真摯的師愛。作爲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爲“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啓示:我要像陶先生那樣,用偉大的愛心去滋潤無數顆童心,培養出無數顆愛心。

愛師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情感。作爲一名教師,我覺得自己很愛學生,愛成績優秀的學生,愛乖巧聽話的學生,愛漂亮、可愛的學生……可是比比陶先生,覺得自己太渺小了。陶先生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醜爲取捨“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於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做到了“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纔是真正的愛。”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

作爲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每個孩子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褒貶之,把“差生”視爲“朽木”,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例如我所教學的班級有個學生叫陳小東同學,他特別調皮,誰都不願意和他同桌,但我知道這樣的學生如果調皮就一頓呵斥,或者簡單粗暴的教育或者挖苦只會適得其反,使他的逆反心理更強,而我在課堂中總是樹立他的自尊心,讓他知道自己也是有優點的同學並不是什麼都是缺點,然後我注重鼓勵他發揚優點逐步改正缺點,現在他比以前進步多了。

作爲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老師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師也想到了。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

當然,愛裏有嚴,愛裏有教育。陶先生爲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爲美德,絕不可浪費,看到學生出現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作爲現代的教師,更應多教給孩子一點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點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種找到前進的路,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心中充滿愛。

二、依“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這裏所指的實際出發,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於學生個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天賦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正像陶先生說的那樣“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必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

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就教得多,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係翻過來,不是傳統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於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於學生的快慢程度。

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爲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展區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

再說,現代教育理論還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興趣等對學生的影響。綜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這一思想,有利於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的個性。

三、教學生學會學習

所謂“教學”即教學生學;所謂“學生”意要學會學。歸根到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學會生存。

陶行知先生闡述“教學合一”理論時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先生如果只“教”,學生只是做個“書呆子”、“字簍子”,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能啓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當今,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社會職能必須體現出“導”這個特點來。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不用思考,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思索,經過不斷反覆推敲尋求最佳結果。因此,教師要把學生看成學生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激勵和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設計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自主地發現和解決問題。這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也能夠發散出去,以期達到解決別類的問題。

對照陶先生的教育理論和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我覺得自己還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今後的教學中,爭取做到不能注重簡單的知識傳授,而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努力探究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途徑,讓學生不但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學會探究解決新的問題,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學會生存。

總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豐富多彩,值得我們教師學習研究。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要學習陶行知,在行中知,在知中行,邊行邊知,邊知邊行,堅持不屑地培養合格的人才。

陶行知文集讀後感6

假期,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一書,我覺得本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鑑價值和指導意義。讀完本書,回想自己短短几年的教學生涯,我心潮起伏,難於平靜。

一、和學生共同學習

“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後生可畏,正是此意。教師非常願意我們的學生能有一天跑在我們前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教師對於學生的希望。當今的社會日心月異,信息量瞬息萬變,不斷地在更新。我們在教學中不能懈怠,不能放鬆,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不能固步自封,守着老教材、老教法貽誤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師道之可敬在此。有教師經常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可是桶再大也不可能取之不盡,要不斷的往桶裏注入新的水才行!

記住這點,我平時就注意積累,遇到需要時更要不怕麻煩地尋找答案,不斷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盡到自己的責任。因此我利用一切時間,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只有具備了真才實學,才能對得起教師的職業稱號,對得起自己的學生,才能在新教改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相長,從容正視學生求知若渴、躍躍欲試的目光?並在教學中思考,怎樣才能做到以身作則,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品格與開拓創新的意識,培養學生以天下爲己任的人文胸懷與奉獻精神……通過實踐,我發現只有經常閱讀報刊,閱讀網絡,才能夠讓我對世界保持一種新鮮感。經常閱讀經典,能促使我學會思考,能夠使我的觀點不落後於學生,讓我找到與學生交流的話題,從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從而適時地進行點撥、引導,在無形中提升我的品位,強化教師的人格魅力,從而影響我的學生敢於求實創新。

二、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從開學以來我發現我班的學生有個毛病都不喜歡做眼操,只要眼操音樂一響,很多學生爲了逃避做眼操而在操場上呆一會,音樂一完再氣喘吁吁的跑到教室。我總是對孩子說做好眼操的重要性,但是學生明白了又能怎樣,還是不喜歡做。很多方法都用了,但是效果並不大。前幾天讓班長記下誰不做眼操,就讓他中午到我辦公室做十遍,明明知道是在懲罰學生,但是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試試。嘿!

還真管用,除了2個學生不聽話,受到懲罰,其他學生還不錯,大多數能坐在教室裏認真的做,心裏爲自己的高招偷着樂。

這節不是我的課,但是得先做眼操,我告訴科任老師等一會上教室。因爲我想上樓試探一下學生做眼操的情況,還沒走到教室,就聽到了教室裏亂哄哄的,只有幾個孩子在做。這時我氣得火冒三丈,讓學生坐好了聽音樂,等音樂一完,讓班長喊着全班做,做完一遍,我讓班長再喊一遍,就這樣連續做了4遍,剛要做第五遍,“啊!還要做呀,累死了!”一個個很抱怨的樣子,我很嚴厲的說:“怎麼,閒累了,早知道一遍做好,何必需要做這麼多遍,你們明白老師的用意嗎?”一個孩子說:“老師這樣做是爲了讓我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今後不至於戴眼鏡。”“同學們能明白就好,希望以後爲了自己的眼睛好好做眼操,好嗎?”“老師,谷沛成沒了”一個孩子的話把我的視線引到了他的座位上,是呀,大半節課過去了,我竟然沒發現少了一個人,心裏爲自己的粗心感到慚愧。

“是不是到語文老師辦公室了”課代表說:“沒有呀,我剛從辦公室上來。”“那到哪去了!”一種不詳的預感使我快步跑到辦公室,問了語文老師,她說:“孩子作業沒完成,應該不能回家拿吧?”我想也是,他家離學校很遠,他還能不去上課跑回家?越想越害怕,很快到了下課,還沒有看到他,下一節課是英語,一打鈴,我又跑到教室,看到了這個孩子坐在那裏,說實話,當時又是氣又是高興。我一臉的嚴肅對他喊:“谷沛成,你給我出來。”可能他也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所以很膽怯的低着頭出來。“你到哪去了,嚇死我了。爲什麼不上課,快說呀!”任憑我怎麼問,他就是不說話。我氣的大聲喊:“你怎麼回事,再不說話我就打電話叫你爸爸來。”這時他小聲的說了一句:“出去玩了。”我一聽,“你沒搞錯吧,不上課出去玩,到哪玩了。”他說:“在水爐旁邊”我氣的要命:“你說你這孩子語文作業不完成,不快點補上,還有時間玩。先上課,下了課再說。”看着他的背影,我不免自責起來,可能我的聲調太高嚇着孩子了。但是一想他回來就放心了,如果真有個閃失,我如何向他家長交代。

下了班回家,我給他家長打了個電話,反映他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以及今天發生的事情,(我和他家長經常通話)家長說可能最近忙忽視了孩子,表示一定配合老師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提上去。放下電話我輕鬆了很多,一會我又接到了谷沛成媽媽的電話,她說:“孩子今天的事情很是生氣,我問了他爲什麼不上課,他說因爲蹲廁所時間長了,等出來已經上課了,他怕老師說他,所以一直等到下課纔敢回教室,你說這孩子就是不敢說話。”我聽了他媽媽的解釋,心裏說不出什麼滋味,真的感覺冤枉了孩子,如果當時的我能冷靜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對他大聲吆喝,說不定孩子會告訴我事情的經過,真的是好後悔。

第二天一到教室,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谷沛成叫了過來,他還是那樣膽怯的看着我,我笑着對他說:“谷沛成,你昨天的事情老師都知道了,都是老師不好,冤枉你了,你怎麼不告訴老師真相呢?”“我怕你說我”“真是的,以後呀男子漢不要這麼膽小,有什麼話就對老師說,你不說出來老師怎麼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對不對。”“恩”“好了,今後學習上要好好表現,不會的問題一定來問老師,老師會幫你的,知道嗎?”“知道了!”高興的一溜煙跑到座位上,能看的出孩子心裏的疙瘩解開了。希望他今後敢於大聲“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