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樹》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合歡樹》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歡樹》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合歡樹》讀後感1

剛學過史鐵生的作品《合歡樹》,爲他所流露出的感情所吸引。

第一個鏡頭是:10歲時,“我”作文獲獎,母親很高興,說自己當年的作文寫得還要好。“我”不服氣,故意氣她。年幼的“我”想來是還沒讀懂一位母親對自己的良好稟賦能傳給兒子的那份喜悅與自豪的。最後兩句話“但是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體現出“我”重新回首這件事時,內心充滿對母親的敬意與眷戀。

第二個鏡頭是:20歲時,“我”兩腿殘廢後,母親爲了讓“我”重新站起來,不辭勞苦,“全副心思放在給我治病上”。當時,醫院放下了“我”,“我”也“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而母親從不肯放下。這是一位母親對兒子最深沉的愛。文中說到“我的胯上被薰成燙傷”,醫院的大夫說“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一換藥就說:‘怎樣會燙了呢?我還總是在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人生在世,能爲自己瘋,爲自己痛的人有幾個?

最後,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如此的母親是偉大的,她們總是默默地爲兒女無私的付出。“我”懷念母親,遙想母親,靜靜地在樹林裏遙問上帝,“風正在樹林裏吹過”,母親似乎曾回來過。也許母親從未離開過,她活在兒子的心靈裏,陪伴他一生。

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下的,是母親親自料理過的,它的身上有着母親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愛。母親雖已逝去,而合歡樹仍在健康生長。

看完這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親那種無私的愛,史鐵生應對困境頑強的精神鼓勵着我,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上。

《合歡樹》讀後感2

《合歡樹》是史鐵生的作品之一,文章短小但富有魅力、十分地感人肺腑。

這是一個講母愛的文章:史鐵生雙腿殘疾,母親爲此十分焦慮,到處求醫,但始終不見療效。爲了讓兒子開心,母親挖出一株“含羞草”,種在土地上,後來才知這是一棵合歡樹,是個好兆頭。多年以後,合歡樹長高了,但他母親因病已經去世了。

多麼善良、多麼慈愛的一位母親,每次找來偏方,洗、敷、薰、灸,忙得不可開交。每一回都抱着希望,最後還是落空,他母親幾乎瘋了,爲了兒子,她想盡了一切的辦法,正是由母親的細心照顧,史鐵生纔沒有因此頹廢下去,而是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成了有名的作家,我怎能不感動。

在史鐵生要向寫作這方面發展的時候,他母親就幫助兒子借書,頂着雨冒着雪推着兒子去看電影,她的做法給受重創的兒子點燃了希望之火。作者作品的發表也是對母親最好、最大的安慰,可是母親卻沒能見到,連分享兒子成功的喜悅也被無情的剝奪。我讀到這裏時,也真正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母愛的無私,爲了自己的兒子而拼儘自己的全力,從而該吃的苦都吃了。

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種的,也是母親親自料理過的。雖然母親死了,但合歡樹身上有着母親的影子,也凝聚了深沉的母愛。

我看完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就是母親無私的愛,史鐵生面對困境頑強的精神令我們佩服——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上。

《合歡樹》讀後感3

院子裏有一棵合歡樹。

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裏吹過。

看到那裏的時候,突然明白原先我也能夠因爲這樣的傷感而流淚。之後他在《我與地壇》裏寫:這園中不單單是處處有我的`車轍,有過我車轍的地方也都有母親的腳印。20歲,人生的大好年華,命運卻捉弄自己。每一天到園子裏去,沒有期望,默默的在園子裏思考關於死的事。自己的苦,到了母親身上就會無限放大,自己總是認爲最苦的是自己,其實,永遠都不是自己。母親爲了他,到處奔波,收集偏方。儘管自己已經放下了期望,但是母親依舊執着,或者說,執拗,出於作爲母親的本能的執拗。

很久以後他才明白,每次自己出門的時候,母親總是以送自己出去時的姿勢站在原地很久。

之後母親發現他在寫小說,於是像是給他找偏方時一樣,風雨無阻,推着車帶他去看電影,給他借書。他想,自己爲了出名,大部分是爲了讓母親驕傲。恩,儘管俗不可耐卻又無可挑剔的理由,只是,當他真的出名的時候,母親已經不在自己的身邊。

樹林裏的風在眼前吹過,沿着母親以前尋找自己時走過的路,不斷地在那裏徘徊,看到自己後,再安心的吹到別的地方。也許,那在自己眼前吹過的風,就是捨不得自己的母親呢?儘管苦,儘管受不住,還是,捨不得。

很久很久以前,母親種下了那棵小小的合歡樹苗,儘管很喜歡,但心思當時全在兒子的身上無心照料。之後第三年它最後再次發芽,母親也就不敢大意的照顧它。它是母親留下的唯一的東西,儘管在搬家之後被可憐的遺忘,卻什麼都不在乎的一點點成長。

它在成長,他在成長。因爲她的愛,不斷的成長。

那棵不斷成長的合歡樹到底意味着什麼呢?我到此刻也不是很明白。還有那個不哭不鬧的小baby,只是目不轉睛的盯着樹影,他能明白那影子的主人麼?只是,我不明白。

也許我所寫的'東西有些語無倫次,我無法深切的感受到他所想傳達的東西。等到他回去的時候,那些可愛的鄰居,依舊喜歡他,依舊像原先一樣照顧他,卻無人提及她,怕他悲哀。之後有人說那棵合歡樹開花了,自己的心中也隨之泛起漣漪。她爲自己付出的太多,揹負的太多,還沒來得及補償,還沒來得及讓她爲自己驕傲,還沒來得及看到合歡樹的花。但其實,她什麼也不求,什麼也不求,因爲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意,不論是苦還是甜,是哭還是笑,不求回報。

早早離開的母親,你,還好嗎?

院子裏的合歡樹開着花,今年,也開着花。

你看到了嗎?

《合歡樹》讀後感4

《合歡樹》是史鐵生的作品之一,文章短小精悍,卻十分地感人肺腑。

這是一個講母愛的故事:史鐵生雙腿殘疾,頭上開始有了白髮,母親總找來稀奇古怪的偏方給他吃,但始終不見療效。爲了讓兒子開心一些,母親挖來一株“含羞草”,種在花盆裏,後來才知道這是一棵合歡樹,是個好兆頭,母親很高興。多年以後,合歡樹長到很高了。可悲,他的母親早已不再人世了。

多麼感人,多麼善良的母親。每次找來偏方,洗、敷、薰、灸,忙得不可開交。每一回都虔誠地抱着希望,但是上帝是多麼的不公平,最後一次,兒子的胯上被薰成燙傷,母親幾乎瘋了。爲了兒子,她能吃的苦都吃了。正是由於母親的照顧,史鐵生沒有因此頹廢下去,而是勇敢地面對生活,成了有名的作家。讀到這裏,我怎能不感動?怎能不爲之落淚呢?

我的母親也是這樣,爲我辛苦,日夜操勞。母親還健在,但歲月的痕跡,無情地在她的前額刻上了皺紋。有一天,天陰沉沉的。放學了,我抄寫好家庭作業,磨磨蹭蹭地整理書包。等我慢吞吞地走出教學樓,才知道天氣是那麼寒冷。母親在寒風中等我,探着身子張望着,我很不好意思。母親怕我冷,就讓我穿上她帶來的外套,還不停地問:“冷嗎?沒凍着吧?”沒有怨言,眼神裏只有溫柔。一路上,我和母親說說笑笑,再也感覺不到任何寒意。

母親曾說:“父母給了我十分的愛,如果我只能夠還一分恩的話,她也感到很欣慰。”但我想對母親說的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爲我操勞一生的父母,我一定要成才,報答你們的恩情。

《合歡樹》讀後感5

當你們呱呱落地來到世上之時,最先認識的是誰?是母親。最先認識的是母親,但真正理解她的可能是最晚的。

《合歡樹》作者史鐵生十歲時在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知道後急着向他敘述自己童年時的一段經歷,那時她卻被老師懷疑,母親希望得到兒子的安慰,卻被兒子冷漠對待,心裏不免有些失落。在他二十歲那年失去了雙腿,母親全副心思放在爲兒子治病上,愁得開始有了白髮,皺紋也不知不覺爬上了額頂,母親是千方百計要爲他治病,只要有一絲希望她就會盡百倍努力,誰料作者以放棄了希望,後來知道兒子喜歡文學,她改變了原先的想法到處爲兒子借書,鼓勵兒子走上文學之路,幫助他忘記不愉快的事情。

這不正是母愛的崇高與無私嗎?世上的母親都一樣,但表達愛的方式各不相同,與作者一樣我卻有時萬分苛刻,毫不珍惜得到的母愛。記得初中的時候表弟借住在我家,那段時間我聽到最多的幾句話就是:“你看看弟弟書桌理得多幹淨,學習不需要父母操心等。剛開始不以爲然,後來對母親的話越來越在意。於是在學校裏我故意上課不認真聽講與同學說話,成績直線下降,老師要請家長解決問題。那天我記得很清楚,媽媽回到家後什麼也沒說,這更使我不安,她走進房間好似這件事並沒發生,事情有些不對勁,經過媽媽的房間撇見她把被子蒙在臉上,實在哭嗎?我的心亂了,心也一層層得壓抑着。思索良久,我終於找出筆和紙莊重得寫道:體會到的母愛都是極細微而淡然的,我們往往會忽視,我明白了,媽媽時時在關心着我,是使我對於這份愛太苛刻了……

《合歡樹》讀後感6

“我”的成長與不幸便是在合歡樹下展開的,它是母親親手種下的,作者的母親美麗而有才氣,善良溫柔而又愛子,這合歡樹於作者而言,便是母親的象徵,枝幹延伸,枝蔓舒展,它默默生長,悄悄舒展,靜靜地守候着兒時的院落,彷彿母親呵護自己一般,挺拔的枝幹,清麗的花瓣,佇立在破舊的小院,勾起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史鐵生的文章一直是深沉而溫暖,平淡而有力量的,他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是他並不在苦痛與不幸中過多停留,也並不解病痛抒發無病呻吟的文字以博取同情,他只是有一顆平靜的心靈,一個理性思索的心態去看待生命,去追尋人的力量與真諦,就像《我與地壇》中那個希望用長跑來爭取政治平等的人,那個美麗卻智力殘缺的女孩,人的命運從來不是絕對的公平,差別永遠會存在,但是人的救贖之路卻是靠自己的不屈與奮鬥,你的身邊總有一些值得感動的事物,你的努力一定會以另一種方式被記住,那個長跑者,最終得到了專業教練的讚賞,也許他曾經的練習未能給他帶來實際上她所渴求的平等與回報,但他用他的不屈與執着,換來了我們的尊重。那個不夠完美的小女孩,雖然不能像同齡孩子一樣享受青春,但她還有一直愛她的家人守護在他身邊。這也許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在他的地壇見聞中他發現,無數的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幸,但是這不是我們沉淪的理由,我們不應辜負愛我們的人,亦不應辜負人生一場

文中最令人動容的是作者母親對坐着深厚的愛。醫生已經下結論說作者的腿無法醫治,但他還是不辭辛苦,不厭其煩的找來各種藥方,是母愛,讓原本優雅有才氣的母親變成一個爲了孩子奔波操勞的傳統的普通母親。她因爲作者腿上燙出的傷疤而自責心疼。她爲了作者的夢想而奔波,她對兒子的事情永遠抱着極大的希望與熱情。她獨自承受着人生的不易,卻把愛與美的一面都展現給兒子。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她未能親眼看到兒子的成功,她活得辛勞,亦活得溫暖。

文章中最溫暖的情節,便是我再度回到小院,曾經的合歡樹已經長得挺拔,枝葉繁茂。鄰居們還是待我如兒時一樣親近。這份情誼,不是來自對功高權重者的趨炎附勢,而是來自普通平民們真摯情感。那棵承載着母親對生活的希望的合歡樹在新的鄰居中慢慢長大,新生的人兒在樹下慢慢長大,也許他永遠不會知道栽樹的人與這個小院的過往,但母親的生命便是在這樹下延續了,它永遠的庇佑着這小院,以自己全部的精力去愛着兒子,何其有幸,作者感動了,亦感悟了。

《合歡樹》讀後感7

夜深了,當結束了一日的喧囂,一切歸於寧靜時,自己也那般的散亂了思緒。

突然間很是想念,細微得如風,如空氣,無形卻滲入每一個角落,她那般撩亂我的心絃,崩緊了又鬆弛了,我沒能力用理智說服感性,用理智控制情感。在思念面前,任何哲理都是空話,還是阻止不了她洋洋灑灑的飛散在我的周圍。

想念無根,就這般零亂,突兀地就闖入腦海裏。

想念你的聲音,想念你的安慰,真的不明白爲何沒有回家,我的心爲着什麼而享受漂泊。

看了篇《合歡樹》,看了史鐵生筆下的母親,語言淡淡的,卻把我戳透了,如此的暗帶憂傷與悔意,卻也換不回那深愛自己的人。

我是怎麼了越來越嬌情,怎麼那麼依戀,我的魂魄歸於何處,怎就覺得這般不安。小時渴望長大,此時又那般希望自己還是那在自己玩耍的孩子,享受着你細膩的愛。

雖然擁有你的愛,但距離讓我看不到。

想念怎麼就悄無聲息的散開,成年了爲何不想獨立而更想要有一大大的擁抱。

人家說,隨着時光流逝在意你的人會越來越少,但我明白你永遠在內。我的思念因爲這節日,愛充破距離纏繞我的神經,而那溫暖依舊隔在路的那頭,依舊是冷冷的環境回憶着你一點點的愛。

父母之愛,永恆之愛,當如此悲觀得迎對着現實,當自己感到一事無成,一點點門檻都跨不去,我如此想擁有一個大大的懷抱,而這誰肯賜予,除了在家守候的你們,我的爸爸媽媽。

我是憂愁化來得麼,我也不想讓幽咽流通全身,所謂的感性卻將我困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