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大學生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圍城》大學生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圍城》大學生讀後感

《圍城》大學生讀後感1

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雲,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就那還算單純的學生來講,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爲都處於一個圍城。

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裏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裏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爲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

《圍城》在人物塑造及語言的幽默上首屈一指的。在描寫一個小孩外貌時,爲了表現眉毛與眼睛離得遠,文中的語言是"眼睛和眉毛彼此象是害了相思病"生動而活潑,讓人發笑,卻能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還有說鮑小姐穿着很暴露,文中說她是"局部的真理,因爲真理總是赤裸裸的"。實在讓人忍俊不禁,卻不顯得庸俗。在刻畫一個十分小資、小器的商人形象時,這位商人的語言中便總夾雜着鼻音濃重的英語,而他那自以爲得意的"考婿"方法,是在讓人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作者時而尖酸刻薄,時而肚量大得驚人,讓人琢磨不透,卻又像那樣真切的發生着。

我想,《圍城》中的幽默詼諧,有賴於錢先生博大精深的知識以及深沉厚重的依託。而現在市面上的一些所謂的"幽默",顯然就缺少這樣的人文精神,那樣的"幽默",實在可鄙。《圍城》,錢鍾書,纔是真正厚重的高雅的幽默。

《圍城》大學生讀後感2

這個寒假,我在閒暇時間讀了錢鍾書的作品《圍城》,文章的內容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這篇小說主要是以方鴻漸國外留學回來的生活作爲線索來圍繞而寫,方鴻漸是以爲先進知識分子,但卻至始至終遊離在國家戰爭之外,着重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事業。他在各種情場、名利場之中活躍,與各種人進行着一次次的勾心鬥角,爭名逐利。這也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反映出了舊社會的糜爛生活是如何蠶食一個銳氣未脫的知識青年。而方鴻漸,他卻只是這羣知識青年人羣的縮影。作者用生動的寫作手法,語言特點,嘲諷的筆風,爲我們呈現出了社會之中的各種人性。

方鴻漸是一個失敗的人,他在社會場上的爭名逐利中至始至終都缺乏了理智。他只是一個鳥籠裏的鳥,就算他飛脫了這麼籠子,他卻始終還是會被困在另一個籠子裏。就像是生活。脫離了一個圈,就會進入另一個圈,而方鴻漸,就是在這樣一個個循環中,樂此不疲。雖然最後方鴻漸還是如願以償地結了婚,但他卻還是隻是進入了一個難以衝破的圍城之中。

這篇小說作者多用的是嘲諷的語氣來進行各種的細節人物描寫。就像魯迅先生的阿Q一樣,他把各種人的性格特徵完全呈現了出來。

這篇小說作者主要剖析了舊社會知識分子的個性與道德上的弱點,把他們的精神困境展現了出來。

對於這篇小說,我最喜歡的就是方鴻漸與唐曉芙的感情。唐曉芙,是一個當時社會罕見的女孩,她在當時舊社會,就猶如一位仙女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她臉上沒有一堆的脂粉,沒有經過任何的修飾,是一個自然的女孩。而且她也擁有相對於舊社會而言的仙女一般的性格品質,她溫柔而善良,美麗而淳樸。似乎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作者花費了如此多的筆墨來突出唐曉芙的外貌性格,也可以理解爲什麼方鴻漸會對唐曉芙有一見鍾情的感覺。

最初是因爲方鴻漸在去上海找蘇文紈的時候意外遇見了唐曉芙。然後一次,方鴻漸邀請蘇文紈和唐曉芙出來吃飯的時候,蘇文紈沒來但是唐曉芙卻來了,所以方鴻漸與唐曉芙相聊甚歡。便開始了一段追求到相愛的可歌可泣的感情。可是卻因爲蘇文紈被方鴻漸拒絕了,蘇文紈就一氣之下把方鴻漸在遊輪上跟鮑小姐和自己談朋友的事情告訴了唐曉芙。後來,唐曉芙很傷心,但卻不肯挽回而使這段感情因此而泯滅了。而方鴻漸,喜歡唐曉芙,卻始終不肯明說。只是把自己的感情深藏在書信中。也正因爲方鴻漸這個死要面子的做法,使他失去了唐曉芙。這也可能是方鴻漸的可憐之處吧?

本來在方鴻漸的一系列作爲之下,唐曉芙也愛上了方鴻漸,也開始了交往,可是,就是因爲方鴻漸拒絕了蘇文紈,使得蘇文紈把方鴻漸的過去都告訴了唐曉芙,使唐曉芙和方鴻漸的感情陷入了困境。其實他們兩個都是可憐的人,都因爲各自的要強和所謂的尊嚴,放下了各自對彼此的感情。使這段感情真正走到了盡頭。

這篇小說是值得一看的小說,裏面的愛恨情仇名利爭逐,作者的刻意刻畫,語言風格,都使我感到了耳目一新。

《圍城》大學生讀後感3

偶然,打開書櫥,想找一本好書卻不知從何處下手。瞥見一抹濃綠,隨手抽出。“圍城”兩字赫然偶然,打開書櫥,想找一本好書卻不知從何處下手。瞥一抹濃綠,隨手抽出。“圍城”兩字赫然顯露在眼前。封面沒有別的裝飾,只有“圍城”“錢鍾書著”的字樣。

說實話,我看不太明白,更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想法。以至於只能一點一點慢慢的推敲,使得我現在還沒有看完這本書。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這本書是作者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背景是作者生活的年代。或許正因爲此故事情節才顯得更真實,人物才更生動。

主人公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準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方在歐洲遊學期間,不理學業。爲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並隨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在船上與留學生鮑小姐相識並熱戀,但被鮑小姐欺騙感情。同時也遇見了大學同學蘇文紈。

到達上海後,在準岳父周先生開辦的銀行任職。此時,方獲得了同學蘇文紈的青睞,又與蘇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鍾情,整日周旋於蘇、唐二人之間,但最終與此二人感情破裂,並由此結識了蘇的同學趙辛楣。方鴻漸逐漸與周家不和。抗戰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老師亭幾人同赴位於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後與孫柔嘉訂婚,並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助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與孫柔嘉結婚。婚後,方鴻漸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並激化。方鴻漸辭職並與孫柔嘉吵翻,逐漸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很多人喜歡《圍城》,或是因爲它記敘的貼近大多數人的心理,許多感受都觸動到了那曾經歷的心裏狀態吧!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中說道:“鍾書把方鴻漸作爲故事的中心,常從他的眼裏看事,從他的心裏感受。不經意的讀者會對他由瞭解而同情,由同情而關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爲一體。”“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無論婚姻,事業都在一個圍城中。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卻想出來。每個人都陷在一座圍城中,被生活,婚姻,事業磨礪,打擊和束縛。文中的方鴻漸本就懦弱,沒有與命運抵抗的勇氣,任由命運擺佈。最後終逃不過悲涼的結局。

圍城總是存在的吧!學校,家庭……揹負着老師,父母甚至爺爺奶奶的期待。有時身心俱疲,想要衝出圍城。可當真正衝出的時候才發現不過是進入另一座圍城罷了。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成功與失敗,學習與娛樂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元素,一種色彩當它們存在時,生活纔會感到滿足,纔會變成彩色的。所以也就不會想到要逃離圍城,也會感到幸福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