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世俗社會的捍衛者-韓愈

引導語:說到韓愈,幾乎無人不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壇領袖,今天,我們就來爲大家解答一下唐代世俗社會的捍衛者——韓愈。

唐代世俗社會的捍衛者-韓愈

作爲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被蘇軾評價爲“文起八代之衰”。豈不知,作爲一個官員,韓愈有感於當時社會信教風氣之亂,成爲一名世俗社會的堅定捍衛者,並因此寫下了著名的《原道》《論佛骨表》。下面我們一起聽聽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講《唐宋八大家之韓愈》的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呂玉華,請她講講韓愈是如何成爲一名“豪傑鬥士”的。

三教並大,唐朝世俗社會受擠壓

唐代宗大曆三年(公元768),韓愈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這時的唐朝是一個空前絕後的時代,不僅是因爲其武力、經濟、文化都極其強大,而且對於外來的思想非常包容,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更有特點的是,唐朝社會的意識形態是儒佛道三教並大。“唐朝皇帝姓李,爲了擡高自己的身份,皇帝就把道教的始祖李耳認成其祖先,於是也一起擡高了道教的地位。”呂玉華說。

作爲一個本土宗教,在唐以前,道教的發展比較緩慢。進入唐朝之後,隨着皇帝的提倡以及吸收外來宗教的影響,道教的理論和煉丹術都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在唐朝社會的上層圈子中,流行服食各種丹藥,人們相信這些由道士煉的丹藥可以延年益壽,但事實上,很多帝王就是直接或者間接死於長期服用丹藥造成的中毒狀況。例如韓愈《論佛骨表》所規勸的唐憲宗,就是因爲長期服用道士進獻的丹藥而中毒造成的性情暴躁易怒,經常斥責或誅殺左右宦官。最終,宦官聯合起來殺掉了唐憲宗。

而佛教雖然是外來宗教,但是在中國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發展後,開始逐漸中國化。到了唐朝,在吸收了儒家、道教的義理後,中國佛教形成了。

相比較之下,儒家在唐朝時一直是個相對陪襯的角色。

整個唐朝社會趨向宗教化,勢必會對世俗社會造成擠壓,在思想上造成偏頗。作爲世俗社會的代表,儒家的韓愈站了出來,著文立說,提倡儒家的、世俗的義理,於是就有了《原道》《論佛骨表》。

韓愈講的仁義道德不“吃人”

在《原道》中,韓愈開篇講的就是“仁義道德”。“在長期的流傳當中,韓愈所說的‘仁義道德’都變了味。像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裏是,滿本的仁義道德,但字裏行間都是寫着吃人。我們現在應該回歸到它本身的意義上來。”呂玉華說,“博愛爲仁,以仁去做事就是義,以仁義爲走向就是道,內心充滿仁義的標準就是德。由此來看,一個內心充實完善的人,是不需要去喝心靈雞湯的。”

相對來說,仁和義是確定的,道和德卻是虛的。比如“盜亦有道”就是不以仁義爲基礎的道,屬於小人之道。“韓愈說的德也有兇有吉,比如搞自殺襲擊的恐怖分子,他們內心肯定也是有德而強大的,但這個德是凶德。”呂玉華說,韓愈之所以在《原道》開篇把仁義道德拿出來說,是爲了和佛教道教的“道”區分開。

道教要成仙、長生不老,要去養生修煉,最終目的是清靜無爲白日飛昇。佛教也差不多,講求脫離苦海。韓愈反對這兩家。他認爲真正的道德必須以仁義爲基礎,不仁不義空談道德肯定是不對的'。

同時,佛道在唐朝流行,還因爲有許多捏造的傳說在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道教有人說孔子是老子的學生,這或許還有點史料依據。但佛教也說孔子是如來弟子,則缺乏根據了。但是對於廣大百姓來說,他們只喜歡奇怪新鮮的言論,並不在意這些言論真實與否。就好像現在朋友圈、聊天羣裏傳播的那些所謂“驚天祕密”“不轉不是中國人”之類的,的確讓人忍不住想看一看,但真看了之後發現,裏面錯誤百出。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人信。

於是,韓愈就從佛教的去君臣父子關係開始批駁,認爲如果人人信佛,那麼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就沒有了,也沒人從事生產,國家也要沒了。而我們都是儒家的人,不需要找什麼外在的信仰和道德去扶持內心,那樣的話就是把自己狹隘化了,勢必看別人的眼光也會偏激、極端。

雖然韓愈的思想今天看來是有偏頗的,但由此生髮,可以對當下崇拜大師的人們上一課。

反對皇帝迎佛骨入宮,差點被砍頭

在呂玉華看來,韓愈不僅僅是個官員、文學家,他更是一個豪傑與鬥士。“韓愈曾說‘士之特立獨行,適於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傑之士’,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以《論佛骨表》來說,文章是對當時全社會盲目崇佛,擾亂社會風氣與秩序的一種批判。“唐代皇帝信道也信佛,對於供奉有佛骨舍利的法門寺,不僅皇帝會親自去遊幸,還會專門迎進宮中供奉。每次迎入宮中供奉,都當作一件普天同慶的大事去做,朝野震動。但是皇帝真的信佛嗎?”呂玉華認爲,唐朝的皇帝信道信佛,跟我們今天去廟裏燒香一樣,都是在跟神佛做交易,讓神佛保佑他長壽。

仍以唐憲宗爲例,在他即位之初是頗有作爲的,一度使唐朝有中興之相,唐憲宗本人也被稱爲“小太宗”。可時間一長,他就跟所有的皇帝一樣,幻想長生不老、永遠當皇帝。於是,迎舍利進宮,就被當作一件大事來做,臣子們不僅不反對,還當作盛事來歡慶。但只有韓愈看到了這背後的問題,並且成爲唯一一個敢於站出來提反對意見的。

韓愈的初衷是良好的。但是唐憲宗看了《論佛骨表》 之後勃然大怒,打算殺掉韓愈。經過衆人求情,“夕貶潮州路八千”,皇帝貶韓愈去八千里之外的潮州,並且是即刻啓程,每天必須趕30個驛站的路程。後來到了潮州,韓愈沒人可以說話,居然與大顛和尚成了莫逆之交,因此有人笑話韓愈最終還是信了佛。韓愈不僅做了迴應,而且在臨死前叫來許多和尚看他的身體——唐朝人普遍認爲,不信佛的人,死前身上會長滿癩瘡,但是韓愈沒有,這也證明了他破除迷信思想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