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遊太平公主山莊》

韓愈的《遊太平公主山莊》寫作上一個特點是善用微詞,似直而曲,有案無斷,耐人尋味,藝術上別有一番功夫。

遊太平公主山莊

公主當年欲佔春,故將臺榭壓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

【賞析】

人物簡介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之女,封建統治階級中一個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的山莊位於唐時京兆萬年縣南,當年曾修觀池樂遊原,以爲盛集。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她企圖控制政權,謀殺李隆基,事敗後逃入終南山,後被賜死。其“山莊”即由朝廷分賜予寧、申、岐、薛四王。作者所遊之“太平公主山莊”,當時已爲故址。而詩題不明言“故址”,是很有蘊藉的。

全詩釋義

第一句寫公主“當年”事。詩人遊其故地而追懷其故事,是很自然的。此句“欲佔春”三字警闢含深意。當年人間不平事多如牛毛,有錢有勢者可以霸佔田地、房屋,甚至百姓妻女,然而誰也不能霸佔春天。“欲佔春”自然不可思議,然而作者這樣寫卻活生生地刻畫出公主驕橫貪婪、慾壑難填的本性。爲了佔盡春光,她於是大建別墅山莊,其豪華氣派,竟使城闕爲之色減。第二句一個“壓”字將山莊“臺榭”的規模驚人、公主之勢的炙手可熱極意烘托。“故”字則表明其爲所欲爲。足見作者下字準確,推敲得當。山莊別墅,是權貴遊樂之所,多植花木。因之,第三句即以問花作轉折。詩人不問山莊規模,而問“花多少”,從修辭角度看,可取得委婉之功效;而且問得自然,因爲從詩題看,詩人既是在“遊”山莊,他面對的正是山花爛漫的春天;同時“花”與首句“春”字略相映帶。此句承上啓下,又轉而引出末句新意。一路看花花不盡,前面還有無數花:“直到南山不屬人。”“南山”即終南山,在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而樂遊原在縣南八里,於此可見公主山莊之廣袤。偌大地方“不屬人”,透出首句“佔”意。“直到”云云,它表面是驚歎誇耀,無所臧否,骨子裏卻深寓褒貶。“不屬人”與“佔”字同樣寓有貶意,譴意。然而最妙的潛臺詞還不在這裏。別忘了所有的一切均屬“當年”事。山莊猶在,“前面”就是,但它屬於誰,詩人沒有說,不過早不屬於公主了。過去“不屬人”,此時卻對人開放了。山莊尚不能爲公主獨佔,春天當然不可能爲之獨佔,終究是“年年檢點人間事,惟有春風不世情”。這事實就是對“欲佔春”者的極大嘲諷。但詩寫到“不屬人”即止,讓感慨見於言外,使讀者至今可以想見詩人當年面對山花時富有深意的笑影。

拓展閱讀:韓愈詩歌作品的特點

韓愈在藝術上有獨創之處。他的風格多樣,但主要特點是深險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正如《調張籍》中所說:“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具體地說表現以下點:

1、題材選擇上的不平凡。韓愈的詩,善於捕捉和表現變態百出的形象,氣勢雄偉,想象豐富。喜歡描寫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間的奇事奇態,如《調張籍》、《月蝕詩效玉川子作》、《陸渾山火》、《記夢》等。即使在一般常見的題材中,韓愈喜歡別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一些別人筆下所未有的東西。他還喜歡掇拾瑣屑情事而大肆鋪陳,如《雉帶箭》全從動態中把握雉、箭和將軍的形象,大筆淋漓,一氣呵成。這種題材選擇上的特點,固然是獨創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但追求過甚,不免陷於極端。清人劉熙載雲:“昌黎詩往往以醜爲美”(《藝概》),就是指這些方面。《南山》連用五十多個新穎的比喻,把南山寫得光怪陸離,表現出驚人的想象力。

2、這種風格表現爲構思和想象的奇特新穎。善於捕捉和表現變態百出的形象,氣勢雄偉,想象豐富。如《孟東野失子》一詩,本爲勸慰孟郊喪子而作,卻以寓言形式入詩,說明“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的道理。《陸渾山火》的構思更爲奇特。本是一場山林大火,韓愈卻描繪成火神宴客,場面極爲壯觀。韓詩的想象更是豐富,立喻取譬,務爲奇特。他的《汴泗交流贈張僕射》和《聽穎師彈琴》,一寫擊馬毯,一敘彈琴,俱描摹逼真,形象生動。在《聽穎師彈琴》中,作者首先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以描繪音樂的形象:“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戰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羣,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接着運用通感的手法,描寫自己聽琴時的感受,使聽覺、觸覺和視覺相貫通,予難於捕捉的聲音變化爲可視可感的形象,渲染出琴聲的感染力量。韓詩在這方面的一個特點,就是極盡想象之能事。在《南山》一詩中,作者連用了五十一個“或”字來描摹山勢形狀,取譬設喻的範圍極其廣闊。舉凡天上地下,人獸鬼神,乃至琴棋書畫,碗盆鋤耨,都成了比喻的對象。這一切也正是韓詩“力大思雄”的一個特徵。與此相聯繫的是韓詩奇特的誇張。在《苦寒》詩中,作者描摹寒風之烈,是“兇飈攪宇宙,鋩刀甚割砭”。《嘲酣睡》詩形容澹師鼾聲之大,是“馬牛驚不食,百鬼聚相待。鐵佛聞皺眉,石人戰搖腿。”這種夸誕的描寫簡直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3、這種風格還表現爲遣詞造句的奇特和“以文爲詩”。韓愈爲文主張“務去陳言”,作詩講求推敲文字。他不僅愛用古詞奧語,也喜歡用俗口語,力求出新。他曾自言:“壯非少者哦七字,六字常污一字難”(《記夢》)。這種推敲的例子在其詩中俯拾即是。如“露泣秋樹高,蟲吊寒夜永”(《秋懷》);“山作劍攢江寫鏡,扁舟鬥轉疾如飛”(《郴口又贈二首》)。韓詩又極喜歡設色敷彩,形成濃豔的色調。如《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云:“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萬株紅葉滿。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然雲

燒樹大實駢,金烏下啄赦虯卵。魂翻眼倒忘處所,亦氣衝融無間斷。”韓愈這種奇崛險怪的詩風,也影響了其他一些詩人的作品,蔚爲一時風氣。

與韓詩這種風格相聯繫的另一大特色,便是韓愈“以文爲詩”,形成詩歌的散文化。這首先表現爲韓愈的不少詩從內容到形式,都和散文大致相同。在這些詩中,韓愈不僅大發議論,而且在形式上也脫離了詩歌的軌道。如《南山》一詩,用漢賦的鋪張排比手法,極力描寫終南山的四時景色變化和各種形狀的山勢,就是這種表現之一。而這在《嗟哉董生行》中,表現得就更爲淋漓盡致,幾乎和作者的散文名作《送董召南序》出自一轍,“壽州屬縣有安豐,唐貞元時縣人董生召南,隱居行義於其中。”這種句法一掃浮豔之習,但往往破壞了詩的韻律,正如沈括所說:“韓退之詩,乃押韻之文耳。”《山石》這首詩在文字上較爲平易,不代表其險怪的文字風格。詩中所寫是遊山寺,是一篇紀遊之作。一般說來,遊覽詩大都是截取一些景物片斷,即景抒懷,這首詩卻寫了遊覽的全過程。從黃昏到寺,到坐階觀景,到夜深靜臥,到天明獨去,都按時間的.先後、遊程的次第寫入詩中,路數頗像一篇遊記文。但它以詩的形式表現,也保有詩的藝術特色,是揉合詩、文而爲一,自成一格。這首詩雖然在結構和筆墨蹊徑上採取文的路數,但藝術表現上,不只是詩魄形式,也是詩的藝術手法。詩人對遊山寺的整個行程,做了匠心的剪裁,對已選擇入詩的關節,用筆的詳略也有不同。對展開描寫的部分,也都能捕捉事物突出的特點,使之最大程度的形象化和力傳事物情景之神。因此我們接觸到的是一幅幅鮮明生動的畫面的轉移,雖寫過程而不覺其平淡與拖沓,是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平的。

以散文句法入詩,便於詩人馳騁筆力,提高詩歌的表現能力。但片面強調,就會模糊詩文的界限,損害詩歌特有的審美特徵。韓愈在這方面有過失敗,也有不少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