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彙編15篇

范仲淹的故事1

在范仲淹求學時,認識了一名劉姓同學。當時條件很差,每天只煮兩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塊,早晚吃兩塊。而劉同學家境好,總是把好吃的給范仲淹。這樣範仲淹才勉強填飽肚子,得以繼續學習。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三年多。臨別那一刻,范仲淹暗暗發誓,將來如有出頭之日,一定要感謝劉同學對他的恩情。

范仲淹的故事彙編15篇

范仲淹當宰相後的不久,劉同學找到府上,說家裏發生了變故,需要范仲淹的幫助。

因爲多年未見,范仲淹跟他把酒言歡敘舊,一邊喝酒一邊聊起過去的經歷。這時范仲淹說,幾十年未見老同學在哪裏高就?劉同學端起杯,一飲而盡,說,罷了罷了,此行正好求助老同學,能夠謀個一官半職。想憑着范仲淹在朝中的威望,應該不成問題。

不料,范仲淹臉色一沉,說,劉兄家裏有幾個人,每年需要多少錢開支?劉同學回答,一百兩銀子足夠。

范仲淹沉吟了一下,叫下人取出一千兩銀子,說,這些銀兩先給你救濟,如果後續有困難我會繼續給你提供幫助。

范仲淹的銀子解了劉同學的燃眉之急,他還了外債,家裏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在銀子用完後,他又找到了范仲淹,這次他直截了當地說,想通過他的關係做官。

但是范仲淹一口回絕,說如果家庭困難可以再幫助,你要做官我不能做主,只有通過科舉考試才能進入。在劉同學離開時,埋怨地說,范仲淹一點不講交情,如果當初不是我,范仲淹能有今天的成功嗎?

而范仲淹說到做到,再取出一千兩銀子給劉同學。到最後,范仲淹也沒有給他一官半職,自掏腰包維護了清廉形象。

范仲淹的故事2

宋代范仲淹,年幼時家境貧寒,無法上學,但他讀書心切,衝破重重困難,到吳縣城郊長白山的一個僧人的門舍中讀書。

因米貴,他吃不上飯,每天晚上,用一小筒白米煮一溺稀粥,放到第二天,稀粥凝結成塊,他就用一條竹片將塊狀的粥劃成兩半,早上吃一半,晚上吃一半,沒有菜,就在山上挖野菜,加點鹽煮煮,生活很苦,書卻讀得很甜。

范仲淹的艱苦生活,被當時南京留守的兒子知道後,深爲同情,便從家裏送來了好菜好飯,范仲淹表示感謝,收下了飯菜。

幾天之後,留守的兒子來看范仲淹之時,看見自己送給他的飯菜還在那裏,都已壞了。范仲淹急忙解釋說: "您贈我好飯菜,實在感激不盡,但我平時吃稀粥慣了,並不覺得怎樣苦。現在我如果貪食這些東西,吃好的食物慣了,我將來怎麼辦呢?"

范仲淹的故事3

范仲淹一開始生活在一個官宦之家。五代時期,他的爺爺範贊時任吳越國祕書監。父親範墉任武寧軍(徐州)節度掌書記。范仲淹就是範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個兒子。但可悲的是當范仲淹剛兩歲時父親便去世了。隨着家境的衰落,他的母親謝氏不得不帶着他改嫁給淄州長山縣(今山東鄒平縣東)朱氏,更姓朱,名說,中進士後恢復本姓。范仲淹在小的時候很有志氣。他曾在長白山(今山東鄒平縣南)醴泉寺讀書,因家庭貧苦,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劃作四塊。早晚各兩塊,切一點薺菜,加一點鹽就着吃,就這樣堅持了三年,也苦學了三年。後來,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非常難過,哭着辭別了母親,到南都(今屬商邱)學舍讀書。他這時學習更加刻苦,夜以繼日,有時通宵達旦,五年沒有脫衣服睡過覺。由於范仲淹勤奮學習,終於成爲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范仲淹從小就懷有遠大的抱負。當他還是個秀才時,就“以天下國家爲己任”,後來他當了諫官,大膽揭發呂夷簡濫用職權,任用私人,受到貶謫處分。後來他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副宰相,積極推行新政,因觸犯一部分權貴利益而遭到排擠,回到陝西防守邊境,新政也就廢止了。

第二年,他在嶽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修建當地的名勝岳陽樓,請范仲淹寫篇紀念文章。范仲淹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他在這篇文章裏提出,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千多年來,這句話成爲激勵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爲國爲民,奮鬥不息的警句。范仲淹一生艱苦樸素,經常把自己的薪俸分給鄉親,深得人民擁戴。他“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爲嘆息,”人民“哭之如父。”

范仲淹的故事4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讀書時,兩隻老鼠跳進粥鍋吱吱亂叫,他擡頭一看,是一白一黃兩隻小老鼠。范仲淹忙將老鼠驅趕出去。兩鼠慌忙逃出洞外,鑽到荊樹兩側。范仲淹追到樹下,見一側鼠洞閃着黃光,一側鼠洞閃着白光,他很驚奇,取來鐵鍬挖開一側鼠洞,下面竟然是一個大地窖,扒開土石,卻是滿滿一窖黃金,他隨手埋好。又挖開另一側鼠洞,見是一窖白銀,仍不動分文,埋好如初,復回洞中挑燈夜讀。

離開寺中三十年後,醴泉寺遭受火災,慧通大師不忍寺廟毀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邊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詢問了寺廟的情況,熱情款待來人,但隻字不提援修寺廟的事情,臨走時修書一封並贈送了兩包上好的茶葉,讓來人回覆慧通大師。廟中和尚聽說范仲淹閉口不提修廟一事,心中憤然。

一天,慧通大師展信見是一首五言詩:“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院,一半濟僧人。”慧通等人對范仲淹不貪財貨、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無限敬意,用所掘金銀修繕寺廟,醴泉寺得以復興。這便是鄒平婦孺皆知的“窖金苦讀”、“窖金捐僧”的故事。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讀三年,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他刻苦攻讀,博覽羣書,打下了雄厚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培養和鍛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

范仲淹的故事5

(一)范仲淹努力讀書的故事

范仲淹幼年時父親便病逝了,母親改嫁到了朱家,范仲淹改姓氏,在朱家長大成人。

范仲淹小的時候讀書十分刻苦。儘管朱家是長山的富戶,范仲淹爲了勵志,常去附近長白山(位於山東鄒平南部)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夕之間誦讀不停。幾年後,范仲淹長大了,他決定脫離朱家,自立門戶。他匆匆收拾了幾樣簡單衣物,帶上琴劍,不顧朱家和母親阻攔,毅然辭別母親,離開常山,徒步求學去了。

之後,23歲的范仲淹來到睢陽應天府書院(應天府書院是宋代著名四大書院之一)在當時著名教育家、應天府書院奠基人戚同文門下學習。到這樣書院讀書,既有名師可以請教,又可以同許多同學互相切磋,還有大量書籍可供閱覽,可以說學習條件非常好。

入學後,范仲淹更加刻苦了。不久,他以朱姓名字考入了進士,被任命爲廣德軍司理參軍,官居九品。這時,他已經可以領取朝廷俸祿了。於是,她把母親接到自己身邊贍養。接着,他又調任集慶軍節度推官,並正式恢復了範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從此,他開始了近四十年政治治理工作。管理政事時,他清正廉明,敢於直諫,多次直接上書皇帝。他曾在給晏殊的回信中聲明自己的政治立場:“有益於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生之禍也在所不惜。”他有一句至理名言,被廣爲傳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范仲淹教牧童的故事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其實教育並不只存在學堂之中,生活中許多不經意的瞬間都會成爲人們傳道授教的機會。范仲淹在一次遊覽山水的時候,遇到了一羣好學的牧童,范仲淹藉機給他們上了一課,牧童們也努力爭取到了一次可以學習的機會。

一天,范仲淹和他的好友滕子京遊觀天柱山。清晨,范仲淹見東方已露出魚肚色,便獨自一人出門去了。順着彎曲大路,一路觀賞,山清水秀,綠草如茵,他看得好不入迷。

此時,范仲淹見一羣牧童圍着一個扎着朝天辮的小牧童一聲不吭,不知在幹些什麼。他走上前去,只見這個扎着小辮的牧童手拿牛鞭,在地下一筆一劃地 寫着。仔細一看,原來這羣牧童正在聽小辮子講課。鞭杆作筆,大地當紙,在地下寫個“刁”字。寫好以後,還十分神氣地說:“你們知道這個字怎麼念嗎?這個字 念‘刀’,砍柴的刀……”,小辮子還沒說完,就聽身後有人說:“不對,你教錯了。”小辮子一驚,轉身一看,呆住了。

原來站在他們身後的是個穿着十分講究,氣魄非凡的官人。牧童都呆呆地不敢作聲,范仲淹笑了,上前拍拍小辮子的肩膀,和藹地說:“你教錯了。”

小辮子見這官人滿面慈祥,這才膽大了點,辯解說:“昨天在學堂門外,我見先生就是這麼寫得,先生說是‘刀’字。”

范仲淹說道:“筆畫你沒看清,就是錯了那麼一點。”

小辮子急問:“哪一點?”范仲淹走上前去,說:“我寫給你們看。”邊說邊將小辮子的牛鞭拿過來,在地下寫着,還一邊解釋道:“一個是一撇,一個是一提。”

小辮子不服氣地說:“這兩個字不都像‘刀’字嗎?”范仲淹繼續耐心地解釋說:“看來像,仔細看就不像,關鍵就在這一筆,一個上,一個下,朝上一提是‘刁’,朝下一撇是‘刀’字。”小辮子口裏念着說:“刀刁刀刁,念快了和刀的音差不多呀!”

范仲淹說:“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啊!別看‘刀’、‘刁’二字相似,音也相似,但刁比刀厲害得多,弄不好,還要殺頭的。”

牧童們聽了,十分驚奇:“這麼厲害,還要殺頭?”

范仲淹說,不信,我說段故事給你們聽聽:

過去山上有座破廟,廟裏只有一位年輕的尼姑。這尼姑苦鑽學問,長得又美,十分惹人喜愛。就是一點,不守清規戒律,喜歡結交朋友。一天,他遇到一 個很有學問的窮秀才,馬上就與他成了朋友。於是窮秀才就邀請尼姑到他家作客,兩人非常要好。後來,這個尼姑就經常跑到窮秀才家去串門。日久天長,你來我 往,朝夕與共,情同手足。有時候談出興致來,竟忘了吃飯,睡覺,連五更天都不知道。他們的行爲很快就被傳出去,人們紛紛議論。不久,傳到財主呂員外的耳朵 裏,他以爲這樣的事情有傷風化,進縣衙就把小尼姑和窮秀才告了。這一狀果然就告中了,衙役立刻把小尼姑壓倒大堂上審問,小尼姑好像沒事一樣,冷笑不語。這 下縣太爺氣極了,命人擡上刑具。正要施刑,小尼姑趕忙說:‘不必動刑,小人招供。’衙役立刻遞過紙筆,只見小尼姑提筆寫道:‘刀刁相像,瓜爪難分,戊戍胸 中一點,齋齊足下分明。’小尼姑寫好之後放在地上。差役忙吧供詞呈上。縣太爺一看供詞,又大量了一下尼姑,怒容頓減,點頭說:‘原來如此!’。便走下堂 來,朝小尼姑上下一看,接着禽獸扶起小尼姑,並向小尼姑施一大禮,送出衙門。”

說道這裏,范仲淹問牧童們:“你們想想,這是怎麼回事啊?”

牧童們都聽迷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麼回事。

范仲淹說:“縣太爺是有學問的人,看了招供,才知道小尼姑學問很深。所以,才下堂朝小尼姑反覆大量,知道自己差點把案子斷錯了,只好向小尼姑賠禮,放回廟裏。”

牧童們齊問:“錯在哪裏呢?”

范仲淹說:“小尼姑不是說:‘齋齊組下分明嗎?足就是腳啊。”

“腳?”牧童們還是不解。

“對,就是腳。”范仲淹接着說:“原來這個尼姑是個大腳,本身卻是男子。他爲了逃避包辦婚姻,住進破廟,研讀經書。他和秀才是在一起研究學問, 所以往來密切。這個縣太爺十分愛才,問明情況之後,還常去向他們請教,從此,他們三人成爲了好友。你們看相形字中僅一點點區別,就有這樣大的不同,一定不 能寫錯,唸錯,一個人作學問就講‘認真’二字。”

小辮子聽到這裏,撲通朝范仲淹跪下,懇求他說:“先生,你就做我們的先生,教我們認字吧。”牧童全都朝范仲淹跪下,異口同聲地說:“好先生,求求你,你就教我們認字吧。”

范仲淹被這樣勤奮好學的牧童們所感動,恨不得將滿肚子的學問都教給他們,只是在此不能久住。正在猶豫不知如何回答的時候,滕子京找他來了,範仲 淹把此事簡要地向滕子京說了。滕子京一直就有創辦學校,開啓民智的想法,也很喜歡這些好學的牧童們,便一口答應下來,興辦學堂。

就這樣,滕子京花錢在山上蓋了座“范仲淹書堂”,牧童從此有了先生,也有了書堂,白天放牧,晚上識字。他們時時不忘范仲淹給他們講的故事,認認真真,格外用功,其中一些人後來還成爲了國家的棟樑。

范仲淹的故事6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

蘇州民間有一味家常菜——雪裏蕻豆瓣湯。這湯口味鮮美,經濟實惠。要想知道這道菜的由來,還得慢慢說來!

大宋年間,范仲淹官居相位,由於權奸作祟,被貶到延安任總兵。

延安地處北宋與西夏的交界。兩國連年征戰,打仗合談,合談打仗,總是不得安寧。

延安終日黃沙滾滾,別說莊稼長不好,就連吃水都困難,何況還有敵人不斷騷擾。范仲淹到延安上任時,隨身帶了四個大行囊,別人以爲是總兵的四季衣裳,實際上范仲淹是個有心人,四個行囊中裝的是菜種、豆種、筆墨紙硯和書籍。

范仲淹到了延安,一邊發動士兵開荒種地,將他帶去的種子播種在黃土裏,一面苦練殺敵本領,將分散在山溝裏的農民聚居在一起,如今的安塞、太平寨就是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

功夫不負苦心人,範大人身先士卒,經過兩年的努力,不僅邊防鞏固,人民生活也逐漸改善,西夏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這一年,正是牛羊肥壯穀子黃的時候,西夏國主給範大人送來一封書信,提出要到延安看看新修好的寶塔,信上特別提出,到時自帶乾糧,決不打擾百姓。對於西夏國主前來拜訪,範大人求之不得,正好藉此機會與西夏修好,便回信表示歡迎。

西夏國主來延安作客時,全城張燈結綵,範大人親自出城迎接。

客人進了城,果然連茶水也不喝一口。範大人到城外番營回訪,看見帳篷內正在做菜,除了羊肉、牛肉外,還有一種大塊頭的青菜,詢問後才知道,那是西夏人最愛吃的雪裏蕻。

範大人與西夏國主閒談時,講起自己最愛吃蠶豆,說蠶豆出在江南,眼下延安也可以種植了。青蠶豆鮮嫩味美,老蠶豆可以炒熟吃,作菜作糧都可以,西夏國主聽了當即要求看一看蠶豆是個什麼樣子。

國主看了蠶豆,想吃蠶豆,可有言在先,不便直說。範大人看透了對方的心思,當即叫手下人拿來一斗蠶豆瓣,笑着說:“大王愛吃雪裏蕻,本帥愛吃蠶豆,爲了將你的愛好和我的愛好合爲一好,何不將兩樣東西合做一道菜看看味道如何?”西夏國主大喜:“蒙範大人不棄,敬請一試!”

範大人叫手下人用蠶豆瓣燒雪裏蕻,香味四溢。吃的時候,西夏國主大加“妙極妙極,簡直可以稱作天下第一菜了!”範大人說:“如此好菜,乃漢番兩家合二爲一所得,故而味道鮮美絕倫!”西夏國主聽了高興地說:“這便是兩好合一好,漢家番家只有和睦相處,纔會有快活的日子呀!”

範大人鎮守延安多年,邊境太平無事,西夏向大宋俯首稱臣。後來,范仲淹因年事高,回蘇州安度晚年,又將雪裏蕻的菜種帶了回來。如今江浙滬一帶農村,廣種蠶豆與雪裏蕻。人們吃着雪裏蕻豆瓣湯的時候,就會念起范仲淹。

范仲淹的故事7

范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爲了勵志,常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夕之間.便就讀諷誦。他片讀不懈的精神,給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醃菜,調半盂醋汁,吃完繼續讀書。後世便有了劃粥割齏的美譽,但他對這種清苦生活卻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書中尋找着自己的樂趣。

范仲淹的故事8

今天上午第一二節我帶領學生學習了第16課《范仲淹的故事》,總體來說課堂氣氛不好,學生的熱情不高,課堂缺少互動,感覺很失敗。

靜靜地坐下來進行反思

教師的原因:對文本的解讀只是停留在教材的淺面上,沒有深入解讀文本,對主人公的收集的資料有限,對范仲淹這個人物理解的不夠,教學設計沒能做到高屋建瓴,教師對范仲淹理解的深入不夠,勢必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啓發誘導學生時沒有激情,沒能搭建起師生溝通的橋樑。儘管這課的所有知識點都講到了,也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就範仲淹的言行就行了學習,體會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品質,進一步體會他刻苦學習與偉大抱負之間的關係,學習了課文圍繞中心取材的寫法,但總體上來說課堂沉悶學生的積極性沒能調動起來。

文本的原因:這篇課文中對范仲淹刻苦學習的描述只是泛泛而談,范仲淹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沒有能詳盡的描述,學生對那個年代的學習條件缺乏直觀的印象,沒有時空對接,學生針對范仲淹的言行的句子談感受就空空泛泛,顯得假大空,缺乏真切體驗。建議教材今後在編排時能改進缺陷。

學生的原因:學生缺少對范仲淹的瞭解,預習的不到位,沒有去熟悉瞭解范仲淹的其人其事,沒有去閱讀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9

讀罷《范仲淹的故事》這篇課文,我的心就像平靜的湖面投入一顆巨石,久久不能平靜。課文講述了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事。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全天下爲己任。想到現在的我,卻大不一樣了。課文有一段寫到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後地跑去看,范仲淹卻閉門不出,仍舊埋頭苦讀。同學特地跑來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這句話說明了范仲淹對自己有很大的信心,更蘊含着范仲淹爲國治民的宏大志向。而我們呢?讀書時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東張西望。還有,課文中寫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後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並把鹹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這便是成語“劃粥割齏”的由來。而我們,每天都有豐盛的飯菜,有時還會抱怨難吃。

朋友送美味佳餚給他,他也沒吃,理由是:怕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後就吃不下鹹菜、米粥了。范仲淹少孤家貧卻從小立下遠大志向,並埋頭苦學,這種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如今我們有優越的學習條件,有優厚的生活條件,更應該埋頭苦學,掌握現代化知識,爲祖國現代化建設,爲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范仲淹的故事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2.體會其以天下爲己任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岳陽樓記》朗誦欣賞,談話導課: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成爲千古傳誦的佳句。范仲淹不僅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6課:范仲淹的故事。進一步去感悟范仲淹其人其事。(板書:范仲淹的故事)

2.請同學們回顧上節課的學習,范仲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刻苦讀書、以天下爲己任] (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

(設計意圖:此教學環節,讓學生欣賞《岳陽樓記》配樂朗誦,既使學生感受到了文章語言文字的優美,同時又讓學生對范仲淹產生想去了解的衝動和慾望。藉助配樂朗誦,喚起學生對文本閱讀的期待。)

二、精讀品味,體驗感悟:

1.讓我們通過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藉助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去領悟課文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請看大屏幕:

2.教師出示學習提示:

快速默讀課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樣刻苦讀書的?他爲什麼要刻苦讀書?畫出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讀一讀,細細品味後與同桌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了解自學的過程:默讀——思考——畫句子——讀句子——批註]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交流。

4.彙報交流:

(一) 范仲淹是怎樣刻苦讀書的?他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動?

1.他曾一人離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裏讀書。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飢。

(1)引導:這句話是對范仲淹的什麼描寫?(行爲),從他的行爲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范仲淹廢寢忘食地刻苦讀書,鑽研學問的精神深受感動)

(2)誰能將這種感動讀出來?

2.范仲淹十分珍惜這寶貴的學習機會,廢寢忘食地苦讀詩書,鑽研學問。

[引導理解“廢寢忘食”:顧不得睡覺,忘記吃飯。形容非常專心努力。文中指范仲淹刻苦讀書,非常專心努力。感悟范仲淹刻苦讀書的精神。]

3.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之後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並把鹹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這便是成語“劃粥割齏”的由來。

(1) [句子對比訓練: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

他的生活艱苦,每天煮一鍋米粥。

(2)引導學生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艱苦程度。

4.然而,范仲淹對這種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發憤苦讀,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雞鳴即起,攻讀詩書,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據說,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

引導學生從 “從凌晨”到“夜半”,從“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寢”等重點詞句中感悟范仲淹的讀書刻苦、用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一談。

5.我已經習慣食用粗茶淡飯,擔心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後就再也咽不下粥和鹹菜了。

1.這段話是對范仲淹的語言的描寫。

2.引導學生藉助范仲淹的語言來體會他艱苦奮鬥,生活儉樸的高尚品德。

(二)范仲淹發憤苦讀的學子形象感人至深,那麼范仲淹爲什麼要刻苦讀書呢?

1.指名學生彙報:

我的志向,要麼當個好大夫,要麼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爲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爲民。

[遠大的志向,體現了范仲淹一心一意爲國爲民的人生目標。也道出了范仲淹十分刻苦讀書,是爲國爲民,以天下爲已任的。]

(1)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愛國愛民,以天下爲己任)板書(愛國愛民)

(4)包含着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2.師小結:范仲淹從政以後,以天下爲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贏得了後人的讚譽:“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出示句子)這句話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蕩,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質,像山一樣高大挺拔,像水一樣源源流長,流芳百世。這句話不僅僅是本文的結尾,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讓我們懷着對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來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課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我設計本環節的理念。引導學生在品讀感悟、合作交流中通過重點的句子對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深入感悟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全班交流中來。爲學生創造了寬鬆的參與活動的空間,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成就感,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在彙報交流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習通過結合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以及藉助重點詞語的理解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去理解、去體會、去領略、去感悟范仲淹讀書的刻苦。並且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對重點詞語“廢寢忘食”、“和衣而眠”等的理解,進而深入感悟范仲淹的發憤苦讀。使一個發憤苦讀的學子形象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三、體會寫法:

1.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使我們瞭解到其以天下爲己任的崇高精神品質。讓我們再一次聚集於本文的重點語句,請同學們再細細地讀一讀,想一想法除了從這些句子中我們能感受到范仲淹的刻苦讀書之外,在寫作方法.......發現了什麼?

2.師生交流,概括:(出示寫法總結)

(1)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

(2)用典型的事例刻畫人物的形象。

3.教師總結:通過學習本文,我們不僅從范仲淹刻苦讀書的言行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品質,而且文中通過典型的事例使一個發憤苦讀的學子形象,躍然紙上。今天我們要將本課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

4.課後小練筆:

寫自己熟悉的一個人,選取典型的事例,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范仲淹的故事11

讀罷《范仲淹的故事》這篇課文,我的心就像平靜的湖面投入一顆巨石,久久不能平靜。課文講述了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事。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他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全天下爲己任。課文有一段寫到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後地跑去看,范仲淹卻閉門不出,仍舊埋頭苦讀。同學特地跑來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他一定再想,讀後感·我要努力成爲在皇帝身邊做事的人,以後有的是機會見到他。再想想我們呢?讀書時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東張西望。沒有專注力,學力效率會很低的。

課文中寫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後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並把鹹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朋友送美味佳餚給他,他也沒吃,理由是:怕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後就吃不下鹹菜、米粥了,真讓人感覺不可思議。想想我們,每天都有豐盛的飯菜,有時還會抱怨難吃。

范仲淹是人,我們也是人,只是他比我們能吃苦罷了,我覺得每個人都能成功,只看你用不用心了。學了這一課,我也想了很多,我決定從今天起,做一個有心人,將來一定也能有一番大作爲。作者:賈怡萱

范仲淹的故事12

今天,我看了一本《范仲淹的故事》。

書裏講的是:范仲淹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他幼年時,家境貧冷,兩歲時父親不幸往世了。范仲淹從小就很有志氣,讀書非常勤奮。由於日子過得很艱辛,他只好白天替富人幹活,晚上點着油燈讀書。爲了節省糧食和柴火,他天天只能燒一鍋粥,等粥涼了以後,用力劃成四塊,天天早、晚各吃兩塊粥。

後來,爲了開闊眼界,范仲淹決心到外面遊歷求學。一路上,他看到了名山大川,也看到了窮苦百姓艱難困苦的生活。後來,他進了南都學舍,繼續食粥苦讀。一個同學看到他清苦的生活,回家告訴了做官的父親,這位愛才的官員叫兒子送給范仲淹很多好吃的,可范仲淹謝盡了他的好意。

一天,宋真宗途經南都,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往看天子,只有范仲淹一個人閉門讀書,不聞不問。一位同學特地跑過來叫他往看,可他卻說:“現在我的頭等大事是讀書。見天子的機會多着呢,以後再見也不遲啊!可是書沒讀,時間浪費了,多可惜呀!”功夫不負有心人,26歲時,范仲淹考中了進士,成爲了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范仲淹是個有志氣的孩子,固然生活艱苦,卻不能磨滅他的鬥志。一心讀書,努力學習,終於功成名就。范仲淹這種艱苦奮鬥,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地努力讀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今天,我們生活富足,條件優越,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范仲淹的故事讀後感2

范仲淹刻苦學習,廢寢忘食地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他之所以好好讀書,是因爲他正在爲志向而奮鬥。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遠大目標,我的遠大目標就是當一名科學家,爲人類造富,爲國家取得榮譽。雖然我才上五年級,但是我正在想我的目標而奮鬥。

我覺得,全人類都應該向范仲淹學習。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之後劃成四塊並把鹹菜切成碎抹一起使用。范仲淹每天差不多凌晨即起攻讀詩書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

范仲淹雖然家境貧寒,不像我們吃好的,穿好的,正因爲他讀書十分刻苦,終於有了回報。

“有了苦上苦,纔有甜上甜”我們一定要永遠記住這句話。

范仲淹的故事讀後感3

今天,我看了一本《范仲淹的故事》。

書裏講的是:范仲淹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他幼年時,家境貧寒,兩歲時父親不幸去世了。范仲淹從小就很有志氣,讀書非常勤奮。由於日子過得很艱辛,他只好白天替富人幹活,晚上點着油燈讀書。爲了節省糧食和柴火,他每天只能燒一鍋粥,等粥涼了以後,用力劃成四塊,每天早、晚各吃兩塊粥。

後來,爲了開闊眼界,范仲淹決心到外面遊歷求學。一路上,他看到了名山大川,也看到了窮苦百姓艱難困苦的生活。後來,他進了南都學舍,繼續食粥苦讀。一個同學看到他清苦的生活,回家告訴了做官的父親,這位愛才的官員叫兒子送給范仲淹許多好吃的,可范仲淹謝絕了他的好意。

一天,宋真宗路過南都,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去看皇帝,只有范仲淹一個人閉門讀書,不聞不問。一位同學特意跑過來叫他去看,可他卻說:“現在我的頭等大事是讀書。見皇帝的機會多着呢,以後再見也不遲啊!可是書沒讀,時間浪費了,多可惜呀!”功夫不負有心人,26歲時,范仲淹考中了進士,成爲了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范仲淹是個有志氣的孩子,雖然生活艱苦,卻不能磨滅他的鬥志。一心讀書,努力學習,終於功成名就。范仲淹這種艱苦奮鬥,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地努力讀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今天,我們生活富足,條件優越,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范仲淹的故事13

我說課的題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作具體說明。

一、說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語文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類美德爲主題展開,《范仲淹的故事》是該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敘述范仲淹的幾個故事歌頌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點描寫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奮好學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階段要求,結合單元訓練重點,考慮學生的閱讀基礎,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

3、體會作者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4、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體會他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學法和教法,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構成一個一個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根據不同的環節的不同要求,我採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讀書法。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我讓學生採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時而朗讀,時而默讀,時而誦讀,時而略讀。

2、質疑法。在精讀課文時,我啓發學生質疑問難,開動學生的大腦,啓迪他們的思維。

3、討論法。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讓他們的心靈發生碰撞,綻放出智慧的火花。

4、提問法。我通過提問,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

5、點撥法。當學生學習方法不對或思路收到阻礙時,我及時點撥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思路,讓他們豁然開朗,進入更高層次去思考。這些學法和教法的有機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構建了自主高效的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達到本節課的四條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瞭如下步驟:第一個步驟:故事導入,溫故知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開始,我放映“聞雞起舞”的動畫短片然後順勢引入課文。點名朗讀課文後帶領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問:課文講了哪幾個故事?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讓學生加深對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印象,又爲下面精讀課文做鋪墊。第二個步驟:研讀課文,質疑解惑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2—5自然段,要求學生爲這幾個故事取個簡短的小標題。(①隻身求學②劃粥割齏③謝餚④閉門不出)再安排三個環節逐一研讀:

環節一:學習第二段。在學習這個故事時我會要求學生找出該段中能體現范仲淹讀書十分刻苦的句子,發揮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說說范仲淹還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會如何克服。再聯繫生活,換位思考體會范仲淹求學之艱。這一環節既能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可謂一石二鳥。

環節二:學習第三段。在學習此段前,我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劃粥割齏”的意思,並讓學生用兩個成語分別概括短尾最後兩句話。這既能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然後我順勢追問范仲淹對待這種清苦生活的態度,體會范仲淹的求學之勤。

環節三:學些第四至五段。

學生輕聲讀四至五段,小組合作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范仲淹僅僅是因爲擔心以後咽不下粗茶淡飯而不吃美味佳餚的麼?

2、當聽完范仲淹的回答後,猜想他的朋友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3、皇上出遊轟動全城,爲什麼唯獨范仲淹不爲所動?學生回答後我稍加點撥,歸納總結。然後我扮演學生,學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讀第五段的對話。目的在於還原情境,加深理解。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已經理解這四個故事都是講述范仲淹的勤奮好學。第三個步驟:體驗情感,突破難點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六至七段,邊讀邊思考: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刻苦求學的?設置這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其次,評價范仲淹,並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引導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特點的寫作手法從而突破難點。最後,講解後人讚頌范仲淹的詩句。第四個步驟;拓展延伸,深化主題這個步驟主要是讓學生談談讀後感,說說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動你。然後我以“少年強則國強”爲結語,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最後飽含感情齊讀課文。

五、說板書設計

這是本課的板書設計(展示),我的板書設計力求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科學合理,一目瞭然。總之,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做到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扣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態描寫,讓學生讀中理解內容,讀中體會情感,讀中領悟寫法,讀中積累語言,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語文課堂中,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范仲淹的故事14

《范仲淹的故事》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爲己任。

在教學本課時——首先明確本文學習任務:一是認識“粥、搓、凌、佳、餚、豈、泱”7個字,會寫“淹、嶽、粥、凌、寢、佳、餚、豈、廷、泱”10個字;掌握 “廢寢忘食、和衣而眠、千載難逢、毫不介意”等詞語;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三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爲己任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其次通過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加強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培養。通過集體的交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特別是課文向我們講的四個小故事,讓學生能概括出小標題,瞭解故事的含義,課文給我們介紹了范仲淹刻苦學習的四個小故事,你最喜歡哪個小故事,最想講哪個小故事?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之後,再次細讀品悟學生反覆地讀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部分課文。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如:文章中出現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千古名句和表示自己志向的語句“我的志向,要麼當個好大夫,要麼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爲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爲民”,表達了范仲淹以天下爲己任的大志和抱負。教學時,引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品味,從中受到感染。

總之,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更加註重語文能力和興趣的培養,並大力提高課堂的實效。

范仲淹的故事15

今天,老師講《范仲淹的故事》,學完以後,我有了很深的領悟。

這一課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個自然段是第五自然段。這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了: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後地去看皇帝,書院的師生也都放下書本跑去觀看。可是,只有范仲淹沒有去,他像往常一樣埋頭苦讀。他的一位同學特地跑過來叫他。但是,范仲淹只隨口說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說完以後,他連頭也沒擡就又繼續讀書。第二年,他取得了殿試的資格,還參加了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

范仲淹的做法使我想起了我的不足。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正在家裏寫作業。突然,門外響起了一陣喧譁聲。我趕緊跑出門外看,原來是外面正在賣很便宜的菜。我嘆了口氣,回到了家裏,又開始寫作業。

我真的爲我一聽到一丁點的聲音,就跑出去玩感到很失望。我以要好好學習,學習范仲淹的專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