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便利店社會實踐報告

便利店最早的定義就是:"一種運用超級市場經營管理技術和銷售方式的食品雜貨店"。它是一種既有食品雜貨店供應的便利,又使用超級市場的銷售方式和經營管理技術的零售商業組織,是以"便利"作爲吸引顧客的主要手段,來滿足顧客簡單購物和應急之需的一種零售業態。現在的便利店則是指以專門出售便利性商品和服務的商店。超級市場的多種業態模式的階段性發展促進了現代便利店的產生。 1927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南陸冰公司(Southland Ice Corporation)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Tote'm ,1946年正式改名爲7-Eleven(7-11),藉以標榜該店營業時間由早上7時至晚上11時。此後便利店便在美國和世界範圍內快速發展。1957年,美國只有500家便利店,然而到了2001年,美國便擁有便利店124,500家,銷售額達到了2830億美元。因此當時有人認爲便利店是西方零售業的"爆發戶"。

24小時便利店社會實踐報告

隨着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目前我國的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少數發達都市中服務多元化的便利店行業已發展迅速,甚至一些便利店日營業額已高達萬元以上。 首先,中國的便利店很有發展潛力,我看好中國的便利店。我把一切與民生相關的小店都叫做“便利 店”。便利店是最適合本土化發展的零售業態。中國的消費者非常注重生活的便利性,大賣場雖然便利了 顧客的綜合性購物,但也給顧客造成了購物的不便利。所以,應該大力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便利店,在比 大賣場更廣泛的區域內發展“生鮮型”、“時尚型”、“服務型”等多樣化的便利店業態。

根據國外的便利店行業發展經驗,便利店行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地區人均收入達到3000美元。目前我國人口數超過500萬的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等,以及二線城市深 圳、蘇州、無錫、杭州等,人均GDP均已超過了3000美元。這就是說,上述城市具備了大規模發展便利店的大環境,並且市場空間非常大。非常可惜,三亞顯然不符合以上條件。就好比走遍整個三亞市區都找不了一兩件乾洗店。

便利店具有如下四個"便利性"業態特徵: 一 距離的便利性 便利店與超市相比,在距離上更靠近消費者。業內人士認爲,一般情況下,便利店的商圈範圍在500米左右,其主要顧客只需步行5至7分鐘便可到達店面。 二 購物的便利性 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時性消費、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品種一般在2000

種至3000種左右。與超級市場相比,便利店的賣場面積小(國內一般是100平方米左右)、商品種類少,而且商品陳列簡單明瞭,貨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顧客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所需的商品,同時實行進出口同一的服務檯收款方式避免了超級市場結帳大排長龍的現象。據統計,顧客從進入便利店到付款結束平均只需三分鐘的時間。 三 時間的便利性 一般便利店的營業時間爲每天16至24小時,全年無休。因此便有學者稱便利店爲爲消費者提供"Any Time"式的購物方式。四 服務的便利性 很多便利店將其塑造成社區服務中心,努力爲顧客提供多層次的服務,例如:速遞、存取款、發傳真、複印、代收公用事業費、代售郵票、代訂車票和飛機票、代衝膠捲等等。 對購物便利的追求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這就決定了便利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要“集中式發展”,集中力量進入現在就有購買力的城市,在這個城市發展也要集中主要區域,然後密集開店,形成區域優勢,這樣也便於配送。廣州的人口密集程度很高,購買力也很強,能在這裏拿下店鋪可是要費不少勁。三條開發店鋪的基本原則:一是搶佔街角位置;二是集中區域,密集開店;三是寧可租金貴一點也要位置好一點。這三條原則是店鋪先天質量的基本保證。主要挑選人口高度集中,如住宅區,從多商品樓房區域。就像我當時送外賣的時候,某棟大廈某座房號,時常搭電梯送上二三十樓。小便利店就是針對這些顧客。又或者上班下班的人流,只要是工作日,店裏日銷售額都有將近二萬。今年的暑假,活最重的就是整理冰庫。酷暑難耐,飲料挺好銷售。每天都會進貨,大概上午九點多的時候會有批發商送到。種類有二三種牌子的礦泉水,可樂,果汁,啤酒,合計大大小小十五箱。飲料很重,都會拆開,一瓶一瓶擺上架子,這是不冰的。如果要冰凍的,就整箱搬進冰庫。所以在便利店做臨時工都是體力活。收銀員一個就足夠了,因爲它採用的是電腦掃描。再說回來那個冰庫,大約只有十平方米。因爲我只是一個臨時工,所以在冰庫擺飲料也就是跟着前人就好了。二三升就擺架子底下,分類地逐步往上遞減。

雖說只是個小小的便利店,但在擺放方面很下功夫,如何在幾十平方的地方擺上生活日用品,飲料,雜七雜八的等等。我所工作的便利店的管理制度挺嚴格的。打卡上班,有個打卡機,室內還裝攝像頭,這是必須的,可以防止盜竊行爲,也可以用來監視員工有沒有偷懶。規定我們是不能坐的,要站着,一天站足七八個小時。在這裏值得一提是我所工作的這家艾肯便利店是24小時營業的,我們店裏八個員工會上早中晚三個班。

第一種是傳統型便利店。是一種依附於住宅的鄰里小店,主要經營的商品是:菸酒、飲料、冷飲, 加上公用電話。現在人人有手機,可能就是沒有公共電話了,買手機充值卡還不錯。像在上海的每一個弄堂口、居住區、商業街,反正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這種“煙雜店”。這 種店在近代已經有了,現在依然活得好好的。靠什麼?靠的是就近便利、親和力強和經營成本低。 第二種是標準型便利店。是在學習借鑑 7-Eleven、羅森、OK、全家等便利店的模式發展起來的, 倡導“便利、時尚、即食”等概念。即時、即食、衛生、方便,是其吸引顧客的亮點,而要做到這些,就 要依靠強大的物流與信息技術的支撐。在我工作的便利店斜對面是有一家7-Eleven,裝修很好,會買一些小吃,比如很彈牙的魚蛋,雞腿,熟食等。印象十分深刻是裏面有很多雜誌,封面很精美,如果平時愛看八卦雜誌的朋友都會考慮下掏錢。其外店裏也會賣些市場不多見的進口零食,臺灣韓國的,個人認爲,其實7-Eleven很有小資情調的。提到服務型,其實老闆還有開了一家沖印店也是跟便利店連在一起,便民這個詞就很突出了。

成功是戰略的成功,失敗也 是戰略的失敗。自身條件決定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決定發展模式,經營便利店必須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心理 素養和應變能力,沒有持之以恆的發展決心,沒有承受鉅額虧損的心理準備,沒有隨需應變的調整改進, 思想上就會動搖,戰略上就會多變,營運上就會落後,就不可能實現有效的發展.便利店每天都會有個人寫要貨單,哪種飲料,哪種餅乾,甚至細微到哪個牌子的捲紙。如果沒有敏銳的觀察力,沒有熟悉的渠道,沒有及時的把握,很有可能要回來的貨不好售,囤積到明年也說不定,一來損失了金錢,二來浪費了地方。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賣怡寶水,無論大中小支,其實每瓶的成本只是2毛。其次要在經營思路上要改變過去以經營“過路客”爲主的思維,而應以培養“熟客、回頭客”、創造顧客忠誠度爲主。

特點之一:獨立,沒有加盟連鎖 。小雜貨店加盟連鎖公司要看情況,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定位問題。如果你的定位是弄堂口的鄰里店,只要有 穩定的貨源、即時付款,也許比連鎖公司能拿到更便宜的商品,這樣就沒有必要加盟,一個人管理一個店, 也根本沒有必要用什麼電腦。 現在,有些加盟主不是很守信,這在西方發達國家的 20 世紀 60 年代 也出現過,後來到 70 年代有了特許加盟法律,情況才得以改善。但在中國,法律是法律,實際是實際,夫 妻店也是不

能違背法律的。所以,我的建議是:能單幹就儘量單幹,不要迷信連鎖會給你帶來什麼財富。沒有把重點放在規模擴張上,而是集中精力積累本土化經驗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可能沒什麼宏圖,這家店兩人合股的,屬於親戚合作生意,在市內還是有點名氣的。因爲和明治雪糕有着合作,只有憑券都可以來店內取雪糕。

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有用的介紹: 在便利店行業,大家通常以 7-Eleven 爲樣板,但實際上,由於各地的影響因素不同,發展模式也會有較大 的差異。 如美國的便利店行業協會(NACS)就把便利店分爲六大類: (1)購物廳式便利店(Kiosk),面積小於 75 平方米; (2)迷你型便利店(Mini CVS),70-110 平方米; (3)限擇型便利店(Limited Selection CVS),140-200 平方米;

(4)傳統型便利店(Traditional CVS),220-230 平方米; (5)擴展型便利店(Expanded CVS),260-330 平方米; (6)超大型便利店(Hyper CVS),370-460 平方米。 按照消費類型,可以將便利店劃分爲“步行消費 型”(A 型)與“駕車消費型”(B 型)兩種。當然,也有部分以旅遊爲主導的地區是發展“旅遊消費型” (C 型)的便利店。現今的發展現狀是:美洲以 B 型爲主導,歐洲與亞洲以 A 型爲主導,而印度則以設在 旅遊景點處的 C 型爲主,B 型爲輔。 實際上,便利店的發展類型與營運主體也有密切的關聯性。 在北美行業分類體系(NAICS)中,A 型便利店屬於“零售貿易”(Retail Trade)——“食品飲料商店”(Food and Beverage Stores)中的一 個分支,就是 CVS(Convenience Stores) 。

A 型便利店的主要營運商是大型商業集團,如法國的家樂福、 荷蘭的阿霍德等。

B 型便利店屬於“零售貿易”(Retail Trade)——“加油站”(Gasoline Stations)類 型中“帶有便利店的加油站” (Gasoline Stations with Convenience Stores) ,它屬於加油站系列。 從 國際便利店的發展類型來看,便利店的發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問題,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會發展出特 定的模式,我們既不能簡單套用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也不能用一種模式來推進各地便利店的發展,更沒有必要將便利店劃分爲“傳統模式”與“現代模式”,凡是適應消費需求的模式就是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