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段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論文

課堂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建立起來的較爲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整體概括。目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合理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也已成爲每位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課題。爲了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我們立足“自主有效原理”,提出建構“循環大課堂”的教學構想,摸索出“兩段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新模式,努力打造自身課堂教學特色。

兩段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論文

一、基本內涵

“兩段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是從改變傳統課堂的“結構”入手,把課堂45分鐘分成截然不同的兩部分,即課中實施40分鐘和定向預習5分鐘兩個階段,實現“定向預習—展示提升—達標測評”三環節有效銜接,把課堂教學實踐規範爲“定向預習—獨學內化—合作釋疑—展示提升—拓展反思—當堂達標”六步,最終形成一個“環狀大課堂”鏈,實現建構“循環大課堂”的目標,最終解決學生學習的“自主”、“高效”問題,實現“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

二、基本思路

1、實現課堂結構重組。

通過時間劃分,把課堂45分鐘,分解成兩部分。一方面,把課堂前40分鐘作爲“交流助學、合作釋疑;展示提升、拓展深學;系統建學、當堂達標”的環節,探究學習的內容屬於上節課後5分鐘安排的預習任務或活動。另一方面,把後5分鐘爲“定向預習”指導學生“獨學內化”的環節,屬於預設下節預習任務和提出活動要求環節。通過緊緊揪住課堂後5分鐘這一“小尾巴”,把課下“獨學”、“對學”對接到下一節課的“交流助學、展示提升”環節。

解決的是“課上和課下”有效銜接問題,瞄準的是“自主”、“高效”,最終將“定向預習——展示提升——當堂測評”三環節貫穿起來,構建“循環大課堂”。

2、優化教學流程,形成課堂“教與學”的基本規範。

第一,要抓好定向預習的研究。首先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明確預習任務,然後要分析課標明確預習目標,最後要依據預習內容,分類設計預習任務。其中預習任務的設計是實現定向預習的關鍵。下發預習學案、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明確預習完成時間、進行預習檢查與反饋也是做好定向預習的必要內容。

第二,要抓好課中實施環節的研究。首先要改革課堂組織形式,實行“圓桌式”分組教學。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在預習交流中,相互印證預習認識,質疑預習問題,確立課堂聽講重點。然後要精心設計展示提升、拓展深學環節,落實好“三講三不講”,把學習任務轉化爲學習活動,用活動建構知識、培養能力、塑造品質。

第三,要抓好達標測試的研究。課堂教學以“讓學生學會”爲最終追求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爲最終落腳點,要抓好當堂達標的設計與研究,一般採取限時、限分、閉卷、互批、捆綁評價、當堂反饋的方式進行。

三、實踐意義

1、實現了“課上”與“課下”的有效銜接,形成了一個“環狀大課堂鏈”。

通過抓住每節課最後5分鐘的“小尾巴”,充分發揮教師“導學”、“預設”的作用,佈置預習任務或活動,明確預習要求,實現了課前“定向預習”,提高了學生“獨學內化”的效率。5分鐘,起點雖然短,“尾巴”卻很長,一直延伸到下一節,與下節課的前40分鐘對接,形成一個“環狀大課堂鏈”,將教師“導學”、“定向預習預習”和“展示提升”這三步貫穿了起來。

2、提高了學生的課餘自主學習時間的`利用率,有助於養成了良好的學風。

“課下”時間是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按照“學習前置、問題前置”的原則,每節課後5分鐘都明確了預習任務或活動要求,幫助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掌握科學的定向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課下先“獨學內化”,發現問題嘗試“對學、羣學”,解決不了的提交課堂“交流與探究”,養成了“主動參與、注重體驗;善於交流、勇於發言、善於表達;學會傾聽,解放身心,邊聽邊思;善於質疑、勇於創新;規範細緻、嚴謹縝密的良好學風,實現了“課下”的高效利用。

3、提高了課堂“精力使用率”,最終由“高效課堂”走向了“高效學習”。

課堂45分鐘對學生的學習來說至關重要,有專家學者指出:課堂最後的5分鐘是終極時區,這時學生又處於疲勞狀態,注意力逐漸分散,進入尾聲。教師如果自由放任學生不利於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此時教師如果科學把握課堂曲線,把終極時區引導到“定向學習”上,既緩解了情緒又實現了科學過渡、“課上與課下”的有效銜接。

4、課堂與課下同步抓,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提高了教學效率。5分鐘預熱,課下是自我加熱,課堂40分鐘是熊熊燃燒的火焰。

一方面實驗教師通過實踐與應用形成了自身的課堂教學規範,使學生基本掌握了課堂教學流程,便於學生及時感知教材、進入學習狀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互動,提高了課堂效率。另一方通過對課下時間的合理規劃、科學利用,解放了學生的雙手,有利於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兩段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是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有益嘗試,它來源於教學實踐亦將服務於教學實踐,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不斷完善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