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模塊教學的運用論文

小學語文模塊教學是對組成模塊以導讀、聊讀、比較讀、賞讀、羣文跳讀等方式進行教學,大致可分爲整體感知、組合研讀、立體拓展和特色分享等環節。小學語文模塊教學通過基本課型推進,實現閱讀教學方式變革,也在變革過程中調整與優化課型實施。在雙向溝通實踐過程中促使教師調整備課思路,改進教學策略,改變教學現狀,形成範式與主張,整體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促其更好地學習成長。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模塊教學的運用論文

一、小學語文模塊設計類型。

1.基於學習內容的模塊設計。

系統論認爲,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蘇教版教材部分單元有明確主題,以不同文體呈現,組成模塊進行主題式整合教學,聚焦有效。五年級上冊的《天火之謎》《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諾貝爾》等課文以走向成功爲主題組成模塊。六年級下冊的《長江之歌》《三亞落日》《煙臺的海》《記金華的雙龍洞》等課文以壯麗山河主題組成模塊。尊重教材編排,整合利用資源,整體實現情感陶冶與素養提升,是變革與傳承的統一。

2.基於表達方式的模塊設計。

後結構主義認爲,理想文本是一組能指結構,所謂能指意爲改造、變動和創造。文本表達中共性與個性並存,基於表達方式組建模塊,比照、遷移、遞進。六年級上冊練習1,2,6分別編排詞語現象,以趣話詞語形式組成模塊,以開心辭典方式展開趣味有效教學,逐步掌握詞語現象。五年級下冊的《秦兵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樂之都維也納》三篇說明文,以說明方法揣摩爲抓手展開教學,由《秦兵馬俑》習得,到《埃及的金字塔》遷移,再到《音樂之都維也納》運用,經歷系統漸進的學習過程。

3.基於學習主題的'模塊設計。

相似論表明,個體接觸語言材料,與先前貯存相似塊發生聯繫,激活感知,形成新相似塊。部分模塊文本主題相通,適合揣摩核心價值觀,採用多篇比較方式讓學生感悟一類文寫作特點,遷移讀寫能力。四年級上冊的《誠實與信任》《珍珠鳥》《九色鹿》以生活敘事、民間故事等方式昭示誠信爲人,組成模塊訓練對話、細讀動詞、品讀人物、積澱優秀品質。六年級下冊的《最大的麥穗》《孔子游春》分屬不同單元,組成模塊認識寓理於事寫作方式。學生憑藉語言體會表達,在言語揣摩與表達建構中形成判斷,表達情感與體驗。

4.基於學習方式的模塊設計。

祝新華認爲閱讀能力分爲六個層次:複述、解釋、重整、伸展、評鑑、創意。模塊教學要突破以往教學少有觸及的伸展、評鑑和創意層次。立足於閱讀教學方式改革,研發出導讀、聊讀、比較讀、賞讀和跳讀等新方式,由此設計模塊實施教學,實現研究的融會貫通。五年級下冊的《望月》與《灰椋鳥》一靜一動寫景,以一切景語皆情語爲主題組成模塊,賞讀不同表達。六年級下冊的《廣玉蘭》與《夾竹桃》同樣寫花,組成“花之韻”模塊後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閱讀過程中“聞其香”“賞其形”“品其質”.

5.基於核心素養提升的模塊設計。

建構主義認爲,知識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結果。模塊教學突出整體教學功能,變靜態、分割、單一教學爲動態、整合、開放活動。語文學習存在鏈接點,模塊設計鼓勵教材走向原着,教材走向羣文,閱讀走向寫作……4~6年級教材編排有名着導讀,通過《三打白骨精》聊環境、情節、人物,走進《西遊記》原着;由《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教學引發《魯濱遜漂流記》導讀,交流。四年級上冊課文《開天闢地》屬神話故事,蒐集古今中外不同創世神話組成模塊羣文閱讀,觀其大略,不求甚解,瞭解創作方法。師恩難忘模塊整合《莫泊桑》《理想的風箏》兩篇課文,閱讀時學習寫作構思和選材。

二、小學語文模塊教學基本課型。

模塊教學重在整合、高效,建構大單元體系整體組織教學,實現高效閱讀,並可陪伴學生廣泛閱讀。筆者在實踐中探索出教材單元實施模塊教學的基本流程(如圖1)。

1.整體感知。

又稱預習反饋。利用導讀單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課上合作交流預習內容,提醒字音字形,朗讀精彩片斷,概括主要內容,探索模塊主題,質疑問難,教師形成研讀教學預案,重在激起學生研讀的慾望。

2.組合研讀。

模塊教學背景下研讀更強調教材重組、整體推進,稱組合研讀。既要對文本整體把握,又要陪伴學生微觀閱讀,尤其要找到建構模塊、切入教學的點。切入點或能打通課文壁壘,實現文本整合,板塊推進;或能創設情境,夯實訓練,讓學生自主盡情讀悟。重構課堂審美該濃則濃,該淡則淡,注意適切性和合宜性。

3.立體拓展。

圍繞模塊主題,尋找拓展點,陪伴學生課內外延伸閱讀,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五年級上冊大好河山模塊《黃山奇鬆》《黃果樹瀑布》《莫高窟》三篇課文中習得移步換景、點面結合、詳略得當等寫景手法後,拓展《桂林山水》,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小組分享,個性仿寫,鞏固遷移,強化言語實踐。

4.特色分享。

以往,教材中一單元教10課時,而模塊教學用7課時完成教材教學,用3課時組織個性閱讀,分爲閱讀指導、欣賞、交流,探索出繪本賞讀、跳讀一本書、兒童詩誦讀等閱讀教學新方式,課外閱讀課內實施。最終促使學生自主閱讀,實現學習方式的改革。

三、模塊教學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1.導讀。

整體感知課中,導讀單分層設計,自主選擇,讓學生課前預習。課上師生積極對話,合作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脈,尋找模塊主題,圍繞後續學習質疑,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經驗,教師調整教學預案,進入組合研讀課。

2.聊讀。

組合研讀課中,教師以兒童夥伴姿態,循着兒童理解路徑,與學生邊讀邊聊,以聊促讀。師生共同經歷文本過程中,通過對文本內容的直覺與深入,使兒童不由自主地捲入到文本形式、情感與價值觀中,達成個性認知、理解與體悟,提升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聊讀教學中,教師設置童趣化聊點,師生對話輕鬆不深沉、聊談少精講、網狀不線性,在模塊式聊談中漸漸感悟、在感悟中個性朗讀、在朗讀中逐漸理解、在理解中有所發現,以親近方式漸達文本深處,實現語用默會、智慧生成。

聊讀方式在模塊教學組合研讀課研究中產生髮展,其立場是聊出童真,其藝術是聊活思維,其本質是聊化智慧。它的操作強調主題統領、模塊推進。因此在聊讀過程中,可優化模塊設計,實現模塊教學與改革閱讀教學方式辯證統一。五年級下冊《水》,通過聊苦掌握數量詞使用,通過聊樂體會動詞短語與白描運用,通過聊精神感受反襯妙處。在聊與讀過程中確保兒童“在學”.

3.比較讀。

組合研讀課中,教學具有表達共同點模塊時,以異中求同、同中求異思路組織閱讀,經歷品詞析句、朗讀體悟、表達比較等集約語文活動而內化文本表達,深化情感體驗。五年級下冊《天火之謎》與《諾貝爾》組成百折不撓模塊,通過比較閱讀兩文中的人物遭遇、實驗場景,掌握表達科學家不同品質的方式。

4.賞讀。

組合研讀課中,面對模塊中經典文本,以咬文嚼字、初感深入等方式悉心揣摩,共探語言力量。課例“讀演水滸打鬥”,整合《林沖棒打洪教頭》與“武松打虎”中打鬥場面,組成模塊賞讀,印證朗讀就是理解、朗讀就是發現。賞讀繪本,讀圖畫,猜情節,悟精神,師生經歷曼妙閱讀過程,沉浸在文本所含的無窮精神力量之中。

5.羣文跳讀。

立體拓展課中,依據模塊主題,組合多篇課內外文本形成新模塊,開展觀其大略,不求甚解閱讀,深化組合研讀,廣化語用積累,固化價值體驗,內化文學表達。

跳讀選文來自《親近母語》《小學語文同步閱讀》等讀物,一般爲聊主要內容、讀關鍵段落、繪閱讀生長樹、提煉文本主題、歸納寫作技巧,課外閱讀由彌散變集中、由可能變實在。課例“走進民間故事”從《牛郎織女》的研讀入手,跳讀“中國四大民間故事”,解譯民間文學的密碼,使課堂教學充滿文學的味道。

6.吟誦讀。

充滿個性的特色分享閱讀課中,以吟誦方法教學古詩模塊,讀悟唱演,最大程度還原詩歌本身意境;引導學生誦讀兒童詩模塊,品味淺語藝術。

誦讀是個性化閱讀課中具有代表性的閱讀教學方式,實踐中還總結出了(師生、親子)共讀、(童書)猜讀、(好書)推介讀等方式,使閱讀課與生活閱讀相連,使閱讀量增加、質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