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多媒體手段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運用多媒體手段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1 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運用多媒體導入課文,能夠調動學生的視聽功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藍藍的威尼斯》一文,教師藉助多媒體,展示有關威尼斯的圖片,如李亞度橋、聖馬可廣場、聖馬可教堂等,讓學生一睹威尼斯的風光。學習名著推薦與閱讀《水滸傳》,我藉助多媒體播放歌曲《路見不平一聲吼》,並配以畫面,高亢渾厚的歌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學習興趣高漲。

2 設置懸念,加深理解

教學《孔乙己》一課,可以製作一組關於咸亨酒店佈局的平面圖,讓學生選出哪一幅的建築佈局與課文相吻合。這無疑會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有目的的深層次的理解與概括,做到以看促“讀”。如契訶夫的名篇《變色龍》,當奧楚蔑洛夫被告知狗是將軍哥哥家的時,他說了一句“我早晚要收拾你”,便裹緊大衣離開了廣場。我立刻將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臉部特寫定格,並引導學生:“此時的奧楚蔑洛夫會想寫什麼,做些什麼呢?”學生看着這特寫的.畫面,看着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醜態,情思涌發。

3 創設情境,啓發想象

李潔林老師曾經說:“一旦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着情感活動,那麼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爲豐滿,更爲深刻,也更爲生動。”多媒體就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設置情境,並且引領學生沉浸於情趣之中,使學生身在課堂而情與文相融,從而領會美,欣賞美。

如《背影》一文,雖然比較淺顯,可它面對的是生活閱歷較淺的中學生,他們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體會較少,很難使他們進入角色。此時利用多媒體把“父親那努力攀着的雙手、慢慢向上縮的雙腳、向左微傾又有點肥胖”的背影展示出來,同時啓發學生把這一活動着的背影與“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變賣典質還虧空,又添債辦喪事;自己的遠離……”聯繫起來,設想自己就是文中的“我”,此時學生的情感,猶如遇到電光火石,一下子被照亮了,很快投入到作品中去。

課文所描摹的任何事物,都是一種意向性的“再現的客體”,不同於現實世界中的實體,其中包含着許多空白點。因此,學生就必須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對空白點進行填充和創造。但有時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遲遲點不起來,那麼,此時的多媒體就充當了“火花”的作用。

如學習《海燕》時,用多媒體再現那“聚集的陰雲,耀眼的閃電,洶涌的波濤”,在配上“震耳的雷聲,怒號的海嘯”,面對創設的這一情境,學生的想象之火就被點燃了。教師再順水推舟,繼續啓發:想象海燕是怎樣在此環境中“享受生活的戰鬥的快樂”的?海鷗、海鴨、企鵝們,又是怎樣躲避暴風雨的?此時的學生猶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與海燕同快樂,充滿了豪壯的情懷和革命的熱情。

4 直觀顯示,解重難點

教材的難點和教學重點,是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重點解決的內容,如果處理不好,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在綜合處理和控制聲音、圖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利用這一特點,我們可以讓文本變抽象爲具體,從而降低難度,使教學中重點、難點得以順利解決。

《向沙漠進軍》一文的教學重點是沙漠是可以征服、利用的。教學時,我依據課文要點設計的一組啓發式問題用多媒體打出;教學過程中,又插敘有關沙漠危害人類,人類征服、利用沙漠的錄象,圖文並茂,然後層層誘導。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輕鬆的氛圍中,順利的理解掌握了從沙漠的危害到“征服”、“利用”沙漠的結構重點。《蘇州園林》一文的教學目標是認識蘇州園林的獨特風格,即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爲了說明這個特點,文章從四個方面來說明,其中一個方面講的是“亭、臺、軒、榭的佈局”。什麼是亭、臺、軒、榭?它們是怎樣的?區別又是什麼?查閱課文註釋和《現代漢語詞典》,“軒”翻譯爲“敞屋”,“榭”翻譯爲“水邊的屋子”。然而這種解釋是間接的、抽象的。因此,在執教時,針對這一問題,我選用了“網獅園”亭、臺、軒、榭的佈局圖,讓學生直觀感受,並結合精心設計的提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從而順利的讓學生認識了蘇州園林的特點,突破了難點。

5 創設高潮,主客和諧

上課時,教師融情於教材,融情於學生,融情於課堂,而學生面對這種教法顯然興趣盎然。這樣就使的教與學達到了高度融合,教師、學生、教學客體達到了高度和諧,整個課堂教學高潮迭起,自然流暢,融爲一體,顯示出主客和諧的高潮美。如教余光中的《鄉愁》,我事先從一大堆音像資料中精心選擇、剪裁,並編輯製作了課件。在這節課中,我共設計了兩個高潮。學習的高潮是學生對詩歌語言的再創造。一上課,學生首先被輯錄的畫面和濃濃的《思鄉曲》所吸引、陶醉,於是跨越了時空的屏障,展開了思維的翅膀,原詩的內涵被無限拓展、發揮。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達到了高潮。在此期間,詩人那濃郁而複雜的感受也融入了學生的心田,“培養學生對詩歌語言的再創造能力”這一教學任務圓滿完成。緊接着在見仁見智的討論中課堂上又掀起了詩歌意象的思考高潮。此時,教室裏靜的出奇,同學們都在思考:“詩人爲何要選擇郵票這一意象作爲思鄉主題的載體?能否選擇另外的意象?”由於主客體高度和諧,課堂高潮迭起,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