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比較與整合論文

科學心理學自1879年誕生以來,一直是以實驗科學作爲其特徵和標誌的。作爲一門實驗科學,研究方法論在心理學的發展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美國心理學家查普林(lin)曾指出:“任何科學發現或概念的有效性取決於達到該發現或概念所採取的程序的有效性”(P13)。從一定意義上說,科學的發展史在實質上就是科學方法論的演化史。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發展,幾乎都伴隨有研究方法的重要發展,而研究方法論的每次發展又總是使人類對客觀規律普遍性的認識更深化一步。科學的發展和體系的形成就是在新舊方法論的更迭和進化中實現的,科學心理學及其研究方法論的發展也同樣如此。由於研究方法論的指導對於心理科學的實踐有着決定性意義,因而有必要對心理學研究中有關方法論的問題進行回顧、比較和分析。

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比較與整合論文

一、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主要階段

所謂方法論是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一種研究工作的模式,庫恩()稱其爲“範式”(P167)。自科學心理學誕生以來,研究方法論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構造主義的自我觀察的方法——對經驗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論

以馮特爲代表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直接經驗。所謂直接經驗是與間接經驗相對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是意識的基本要素;而後者只是關於某種事物的知識而非經驗本身。在馮特看來,心理學既然是一門關於研究人的經驗的科學,因而心理學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觀察這種直接經驗。他認爲,一個人只有自己才能觀察到自身所體驗的經驗,所以心理學的方法必然只能是採用自我觀察的手段(亦稱內省法,Introspection)(P273)。心理學研究的這一觀點和方法論思想在馮特的學生鐵欽納(hener)的工作中發展到了極端的程度,他認爲只有訓練有素的自我觀察者才能作爲心理學研究的被試。

這種研究心理學的方法論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術受到了許多批評。因爲內省法只強調以被試、而且一定是需經嚴格訓練的被試的自我觀察報告爲依據,其結果不僅無法達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和偏見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消極的影響往往就是他們所規定的訓練產生的。此外,他們還力圖排斥同時期出現的其他一些心理學研究方法,例如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研究方法、動物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這就使得自我觀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發展,其結果則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論所取代。

2.機能主義的多樣化研究方法——以實用主義爲基礎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論

構造主義心理學只對直接經驗進行自我觀察式的研究,因而不能現實地解釋人的各種心理現象是如何發生、發展和相互作用的,也不能真正解決人類在實踐活動中的各種心理問題。在它受到批評的同時,先後在西歐和美國產生了機能主義心理學。以詹姆斯(s)爲先驅的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們認爲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功能,強調心理學在人類實踐中的應用,主張心理學不僅應該研究正常的成人,而且還要研究動物心理、兒童心理、個體差異和變態心理等課題。在研究方法上,他們採用了描述法、問卷法、心理測驗法和生理實驗法等。雖然機能主義心理學並沒有完全放棄內省法,但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強調了方法上的多樣性和實用性,重視心理活動在操作過程中的特點與規律,探討心理與生理的關係和環境對心理的影響。機能主義心理學通過採用多種多樣的應用研究方法,不僅彌補了內省法的不足之處,而且推動了心理學向更爲廣泛的領域發展,爲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動物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教育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諮詢和臨牀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爲行爲主義心理學的到來打開了大門。

3.行爲主義的極端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以操作主義爲方法論基礎

由華生(on)所開創,後爲斯金納(-ner)所發展的行爲主義心理學,基本上完全否定了對意識的研究,堅持只有能被觀察到的、可予以客觀記錄和定量化的行爲才符合心理學研究對象的標準和原則。這在實質上就是把布里奇曼(gman)在物理學中所倡導的操作主義觀點作爲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並以此指導心理學的研究。

行爲主義心理學作爲對構造主義心理學的一種反叛,在方法論上繼承和發展了機能主義心理學重視心理機制和心理過程的研究以及實際應用的原則,徹底拋棄了對意識的內省式研究方法,提出了S→R的研究模式,並最終成爲一種“沒有頭腦的心理學”。由於行爲主義在基本觀點和方法論上的極端客觀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偏見,使它無法對行爲產生的心理和意識等有關人的內部過程作出完整的、客觀的和全面的解釋。但是,它所發展起來的一整套能精確控制、測定行爲的研究技術和方法,還有它對環境、刺激條件以及行爲反應變化的關係所作的客觀描述與精確的測量,使心理學徹底脫離了僅僅只能依靠被試的自我報告這一缺乏客觀依據的非科學狀態,成爲一門能爲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能對人在各種條件下的行爲規律進行測量、預測、控制的實用性科學。誠然,行爲主義的環境決定論和機械論思想否定了心理學對人的意識和心理活動內部過程的研究,從而最終把自己推到了發展的死衚衕裏去,但是,它卻爲現代認知心理學和其他一些反對機械決定論的心理學,如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4.完形主義的整體方法——以現象學和場論爲指導的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

作爲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另一個對立面,格式塔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走的是與行爲主義完全不同的一條路。格式塔心理學在康德()哲學的影響下,強調人的知覺的完整性和組織性,反對去尋找心理和意識中的“元素”,認爲應自由、公正地描述人的直接經驗,而人的這種直接經驗是按原來的結構被接受的。對於這種整體的經驗,如果強加分析、化整爲零時,其原有的整體性就會被破壞。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堅持1+1>2的觀點。這在當時把心理現象分解成基本的組成單位的研究傾向中,能從另一個角度來強調心理活動的整體性並對其規律(如知覺的組織原則)進行研究,無疑有着積極的意義和貢獻。受物理學場論的影響,採用拓撲學的研究方法在格式塔心理學中獨樹一幟的是勒溫(n),他提出的行爲函數:B=f(E,P)發展了對人的動機與行爲之間的關係的研究,推動了社會心理學中有關團體動力學研究的發展。

作爲格式塔心理學的一種方法論工具,現象學的觀點被認爲可以用於對人的主觀體驗進行科學研究,並彌補那些只注重行爲的實驗數據的不足,它主張對經驗採取自然的整體觀點,從而獲得了知覺研究的大量成果。但是,“現象學的方法是不容易掌握的,對於某一研究者運用這種方法是否取得成功或成功的程度也是很難判定的”(P524)。

5.計算機模擬與類比方法——以信息論作爲主要方法論的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

現代認知心理學主要以信息加工的理論來解釋人的心理過程。計算機科學爲現代認知心理學探索心理活動的內部過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它使過去無法“看到”的心理操作過程得以模擬和表達。認知心理學糾正了行爲主義

否認意識和心理可以加以研究的錯誤傾向,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對人的心理活動,主要是對心理過程的特點和規律,做出了更好的描述和前所未有的揭示,並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用計算機和程序軟件的操作和運行來模擬和解釋人的心理過程,確實是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個具有歷史性變革意義的進步。但是,這仍然是以機械論的觀點去研究人,把社會的人簡化爲機器的人。因此,現代認知心理學對心理過程的研究,仍然不能完整解釋和真實反映人的實際心理活動規律。當然,要解決這一問題尚有許多困難。也許是目前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尚未達到科學心理學所需要的程度,或許未來能製造出完全類似人類的機器

人,心理學家也許就能從中破譯出人類所有心理活動的祕密和規律。但是,現象學家休伯特指出:沒有任何脫離肉體的機器能夠賽過人類的意識,因爲它缺乏每一個人所特有的那種與世界緊密結合的共同發展的特徵,人工智能仍然是不能達到目的的(P25)。

二、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現狀與問題

縱觀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與指導思想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和演化。從研究的對象來看,從意識到行爲,又回到了意識,似乎轉了個大圈子。但是,通過這一循環過程,研究方法論思想發生了質的飛躍。馮特的自我觀察報告和現代認知心理學有關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所確定的研究對象並沒有錯,但侷限於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沒有適當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內在心理過程,只能依賴被試的自我觀察這種原始的方法,顯然缺乏科學的依據,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爲主義心理學作爲一個學派已經成爲歷史,但它給心理科學留下的一大筆財富,即它的研究方法、儀器、測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學家還有不少人在使用着,行爲主義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當今教科書裏廣泛引用的內容。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在心理過程,而有關人格結構和人格形成與發展的研究則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王國。從這個發展歷史的進程中可以看到,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技術水平基礎之上的。縱然有良好的願望和確定的目標,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學技術手段,仍然是“欲速則不達”。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發展研究的技術手段,若不能及時修正和調整心理學研究的目標、對象和範圍,甚至在指導思想上“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話,仍然會事與願違。行爲主義心理學就是前車之鑑。

時至今日,心理學的學派之爭已基本結束。心理學對感覺研究基本上已經有了較一致的結論;有關知覺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層次發展;而記憶和思維的研究則側重於對信息加工過程的探索;至於對創造性思維的研究發展看來困難更多一些,正在尋找更有效的測量和評價方法;情緒心理學在幾個不同的層面上進行着研究,從認知、生理、環境和社會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開人類情緒之謎。關於動機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爾的驅動遞減論、勒溫的場論、麥克米蘭的成就動機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和海德、凱利以及維納的歸因理論等主要流派所佔領。但以馬斯洛爲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則更加強調了對人性、人的價值與人的潛能的研究,併力爭解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馬斯洛特別強調了整體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覆研究法(iterationtehnique),即以整體觀爲前提,通過實驗來理解各有關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他還特別重視對個體的研究,認爲一般規律不能直接推論個體的特點,而由個體的研究卻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規律。一般規律只能幫助人們去理解個體,但解決個別的問題仍需要用個案法的整體分析手段。

由此可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就目前來說仍尚未達到一致的認識,適用於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研究領域的各種方法論及其研究方法和技術共存於當今的心理學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個研究領域中,由不同方法論所指導的各種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時並存。首先應該說,這是正常的現象,也是心理學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結果。在對待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問題上,就像對待任何科學一樣,不應該也不可能用單一的研究模式去人爲地強制性地統一所有的研究工作,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實在是一種最複雜的現象,它有着許多不同的水平、層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關係。對於這樣一個複雜的現象,研究決不能簡單地以某一種方法去處理。但也不應該用“隨心所欲”的態度去對待。如何形成一種更加有效地運用到心理學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論,是科學心理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科學心理學研究發展中新的方法論構建與整合

無論是否意識到,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總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論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心理學的研究同樣也不例外。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決定了的研究目的所需手段的選擇。並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當技術還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時,對原有的目的就必須考慮加以重新選擇,尋找某些子目標以現階段可實行的手段先予以解決,然後再對總的目標進行系統的、整體的、辯證的研究、分析和歸納。鑑於心理學的歷史經驗,心理學家們已經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論。例如,朱智賢等人曾提出過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構想。在其有關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體系中,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2)心理學研究的一般科學方法論;(3)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術(P52-58)。研究心理現象,首先要對人的心理有一個基本的觀點,這就是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所要解決的問題。科學的哲學方法論並不能替代具體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體的研究工作不可能擺脫一定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和制約。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過去的許多學派,雖然曾經取得過令人矚目的成就併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但都由於他們在哲學方法論上的侷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後爲新的理論和方法論所取代。特別是在當科學技術的發展爲我們提供了新的手段時,就更有必要對人們原來習以爲常的傳統的指導思想進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論的錯誤,彌補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於重犯類似行爲主義的錯誤。同時,也能使科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有了正確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還需要形成心理學的一般科學方法論。這個問題的解決取決於科學發展的水平並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備和達到的條件的制約。在經歷了科學研究的微觀階段——分析研究之後,科學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向宏觀階段——整合研究邁進的趨勢。有關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貝塔朗菲的系統論、香農的信息論和維納的控制論,即所謂的“老三論”。而在此之後又出現了所謂的“新三論”: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論、哈肯的協同理論和託姆的突變理論。所有這些理論都爲現代科學的一般方法論提供了有用的思想。雖然這些理論並非出自心理學,但對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和指導作用。而且,正是由於心理學派系林立、衆說紛紜的狀況,就更需要用像系統論那樣的思想方法,來描述和解釋人的心理這個本身就具有客觀系統性的研究對象。正如哲學方法論不能代替科學的具體研究那樣,這些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並不能代替心理學的一般方法論指導。心理學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需要建構符合心理學科學發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導意義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體系。

最後是有關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與技術

問題。可以說,心理學現在已經涉及人類活動的幾乎每一個領域,因此在具體研究的方法和技術上必定有相當大的差異和跨度。具體的方法是與具體的研究問題相聯繫的。心理學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中幾乎運用了所有各種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理的、藥理的、臨牀的、數學的方法;心理學本身又有實驗的、準實驗的、非實驗的、思維推論的各種各樣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長處,但又同時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複雜、多層次、多元化和動態的;同時又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我們不僅需要在某個局部問題上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深入細緻、微觀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以整體的、系統的和動態的思想理論與研究方法論,歸納和綜合各種心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心理學的理論和學說不能僅僅停留在一種描述性的初級水平階段,而應該是可操作的、有預測力並有控制力的。這樣才能使心理學成爲一間既有自己較完整、較一致的理論,包括研究方法論的體系,又具有更爲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作用和效果的現代科學。

【參考文獻】

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學的體系與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庫恩.必要的張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車文博.西方心理學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荊其誠.簡明心理學百科全書.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高覺敷

.西方心理學史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朱智賢.心理學的方法論問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