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個案社會工作案例分析論文

摘要:多動症作爲學齡期兒童一種常見的神經行爲障礙, 最常表現爲出現行爲偏差問題, 致使多動症兒童備受歧視。社會工作通過運用專業方法, 展開積極介入, 促進案主行爲偏差的矯正。本文將從社會工作實務介入的各個階段出發, 逐個分析, 以多動症兒童辛某爲例, 在家庭、學校及社會工作者的通力合作下, 幫助案主解決問題及困擾。

青少年個案社會工作案例分析論文

關鍵詞:多動症兒童; 社會工作; 介入;

一、案例闡釋

(一) 家庭背景介紹

案主辛某, 14週歲, 目前就讀於正常小學6年級, 案主一向比較聽從爺爺和父親的話, 也把兩位男性長輩當作榜樣, 案主的爺爺、父親和母親都有各自的工作, 奶奶在家做全職主婦, 五口之家本來很美滿。但是在去年3月份, 爺爺因爲酗酒導致腦淤血而癱瘓在牀, 家裏的頂樑柱突然倒下, 給他打擊較大。其母親因爲工作單位比較遠並且經常加班, 與案主接觸時間也很少, 對案主不大管教。父親因爲要忙於工作和照顧爺爺去醫院就診, 也對案主少於管教, 同時由於脾氣不好, 對案主十分嚴厲, 甚至會毆打案主, 與此同時, 爲了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 家裏開支變大, 父母之間經常吵架矛盾不斷, 整個家庭籠罩在低沉氛圍中, 成員之間的關係漸行漸遠。案主的生活起居主要又他的奶奶負責;對案主較爲溺愛, 會盡可能滿足他的一切需求。但由於年齡差距所存在的代溝, 導致他們之間也缺乏溝通。

(二) 個人情況介紹

案主在正常小學就讀, 由於他在上課期間經常出現不正常舉動, 課下與同學間矛盾不斷, 學業成績倒退十分嚴重。老師多次聯繫家長溝通情況, 但是其父母由於工作繁忙, 對案主的關注並沒增加, 反而對案主的學業要求更加嚴厲, 打罵次數也增加了。案主現在的學習成績每況愈下, 不願意出門, 不願意說話, 沉迷手機遊戲, 脾氣更加暴躁, 不願意與人打交道, 幾乎沒朋友。

二、案主存在的主要問題

案主在校期間, 時常在聽課、做作業或者參與其他活動時注意力難以持久, 非常容易因外界刺激干擾而分心, 做事情的時候也容易丟三落四。在課堂上經常處於不安寧狀態, 手足小動作極多, 不能保持靜坐, 還會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在平時的生活中, 他的表現容易衝動, 做事不考慮後果、經常憑一時興趣行事, 還滿嘴髒話, 舉止粗魯, 爲此常與同伴發生打鬥或糾紛, 造成不良後果。近期, 他還沉迷於手機遊戲無法自拔, 甚至借錢或偷錢給遊戲充值。

三、問題分析

案主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家庭成員缺乏交流, 家庭結構混亂、以及可能患有多動症而造成的。首先, 他之所以會如此沉迷於手機遊戲, 是因爲他希望自己能夠通過網絡這個虛幻的世界滿足現實生活中極其渴望而又不能得到的東西 (如, 朋友、交流等) 。網絡成爲了他逃避現實的有效手段, 在網絡中案主的精神及物理需求得到了滿足, 但是這種滿足使案主與現實世界脫離的越來越遠。其次, 由於父母忙於工作, 與孩子交流的時間很少, 在發現案主犯錯的時候, 父母只是一味的責罵甚至毆打孩子, 並沒有積極的去了解案主的想法以及指導案主改正錯誤, 在閒暇時只關心案主的生活和學習成績, 而忽略了案主其他方面的發展, 案主特徵顯著, 表現爲不喜歡說話, 但喜歡動, 脾氣暴躁、注意力分散, 家長並沒有對此過多關注, 也沒有分析原因並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在學校中, 老師對其要求過於嚴厲, 導致案主心理出現不積極狀態, 由於沒有及時得到排解, 致使問題愈加嚴重, 以致後來案主無法正常與同學交流, 人際關係處理不當。

四、多動症兒童辛某的家庭治療過程

針對本案的多動症兒童辛某, 社會工作者主要利用家庭治療的理論模式, 介入案主家庭, 以“家庭”的角度分析案主的問題並通過“家庭”改善案主的狀況。通過家庭治療模式, 以家庭結構模式出發, 協助家庭成員正確認識家庭結構、不良溝通交往方式等, 與案主及家庭一同改善家庭結構, 以此達到改善案主情況的目的。

(一) 接案

由案主的母親劉某向社工尋求幫助, 並表達了自己的擔心與困難。社工基本梳理案主母親所闡述的問題, 並確定案主是社工所屬轄區內, 確定案主及其家庭有改變的動機及需求後, 社工初步確定個案目標及計劃, 並與案主母親約定上門探訪的時間。社工將針對案主的個案目標及計劃向其母親闡述與解釋, 並與案主母親說明社工的保密原則, 並讓案主母親簽署“個案同意書” (由於案主未成年, 故由其監護人簽署) 。至此, 社工正式接案。

(二) 對辛某的介入

根據社會工作中個案工作的步驟, 接案後, 社會工作者對案主問題及需求進行預估後, 即可與案主 (家人) 一同制定個案目標、計劃, 後進行個案服務, 結案後再對個案進行成效評估及分析。

個案工作中需要根據案主所呈現的問題及需求而設定目標。通過與案主家人及案主的面談, 蒐集了有關案主及其家庭的資料, 發現案主多動症狀況明顯, 規則規範意識弱等。由此可制定以下的兩個目標:

1. 短期目標。

案主能改正粗魯舉止及說髒話的習慣, 逐漸脫離手機遊戲。在此過程中教其規範意識, 案主的家人能夠以平常心看待案主的病情及行爲, 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重拾家庭融洽及溫暖。

2. 長期目標。

以家庭治療爲主, 行爲認知治療爲輔, 協助案主康復, 幫助案主建立正確、正面的行爲認知體系。減少案主打架、生氣等不良行爲和情緒的次數。爲案主家人提供情緒支持, 建立理性情緒, 改善家庭關係, 完善家庭結構及體系。

(三) 計劃

根據辛某個案的問題及需求, 以家庭治療模式爲主, 認知行爲治療爲輔的介入診斷出發, 制定如下計劃。

爲達致短期目標而採取的方法:

1.每週一次, 社工一對一與案主進行溝通交流, 通過簡單有趣的遊戲活動、舒緩的音樂, 以及心理疏通的形式, 幫助案主提高主動注意力, 逐漸調節強化內心狀態, 幫助案主增強自信心、自制力、發泄壓抑的情緒、塑造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讓案主參加同輩羣體的互動遊戲, 瞭解他內心真正的想法, 從而提高人際關係相處的能力。

3.將個案接觸時用到的相關知識及工具教授給其母親, 讓其母親在家, 以每週兩次的頻率, 強化案主記憶。同時強化訓練在家庭中的作用, 充分發揮家人及家庭的作用。

4.一對一面談時制定契約, 每次面談強化案主的`規範意識。

爲達致長期目標而採取的方法:

在向案主家人彙報說明案主情況時, 社工讓其家人進行情緒發泄, 給予其情緒疏導及支持, 利用家庭治療的方法讓家庭成員瞭解現有的病態家庭結構, 協助案主及其家人重新建立家庭溝通方式和相處方式, 幫助改善家庭成員對案主及對整個家庭的看法。

(四) 實施

針對個案辛某, 社工利用家庭治療模式前後介入案主及其家庭, 先後通過直接介入、間接介入和綜合介入的方法改善案主行爲、幫助澄清案主家庭成員角色、優化家庭結構、平衡家庭關係並緩解案主及其家庭成員的焦慮情緒。對案主的介入, 社工分別從行爲矯正、澄清角色、優化結構、平衡關係、緩解焦慮這幾個方面進行干預以達到利用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幫助案主康復的目的。在介入過程中, 社會工作者運用以人爲本、個別化、同理心、瞄準服務目標等技巧, 充當使能者、聯繫人、教育者、治療者, 給予案主及其家人支持與鼓勵, 爲案主家人做情緒疏導, 幫助案主家人理清非理性情緒及不良觀念, 爲案主家人提供幫助案主改善現狀的資源和信息, 促進案主多動、舉止粗魯, 沉迷遊戲等行爲的改變, 促使案主家庭結構模式的改變與改善。

家庭治療模式認爲個人問題的誘因不僅是個人, 更是與整個家庭有關, 與家庭系統有關。家庭互動情況, 家庭溝通交往方式, 家庭環境氛圍等都是影響家庭系統的重要因素。因此, 社會工作者還要介入案主家庭關係, 着重幫助案主家庭認識到現有不良的家庭溝通方式, 並鼓勵案主的照顧者們多用優勢視角看待彼此並加強正向、表裏如一的家庭溝通方式。

(五) 個案的評估與成效

評估, 是個案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針對個案狀況及情況的評估, 不僅僅在個案結束後, 還存在於個案的過程中。本個案中, 社會工作者主要運用了基線評估、過程評估、前後測、觀察、詢問等評估方法。個案過程中, 每過一段時間則對案主及其家人的變化進行一次評估。主要通過詢問、觀察等方法, 瞭解一段時間介入後所產生的改變, 並記錄變化。接案後, 社會工作者爲案主及其家庭做了一次預估, 並記錄問題及需求。同時, 制定目標時社會工作者會制定相應指標, 個案成效情況可利用對比指標完成程度進行評估。結案後, 社會工作者依然對案主及其家庭進行一次評估, 分析指標完成情況並與接案時的情況做一對比, 這則是對個案情況的前後測。

本個案對案主本身的成效, 社會工作者以家庭治療爲主, 認知行爲治療、ABC理論等爲輔, 幫助案主改善原有偏差行爲。在社會工作者介入後, 近期案主未與他人發生爭執;家庭成員衝突次數減少, 溝通增多;能按時到工療站報道並與工療站站員一同玩耍、完成任務, 並且願意與人溝通, 逐漸遠離手機, 走出家門。

(六) 結案與反思

社工介入本案, 雖然在介入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小問題, 但還是令案主有所改進, 促進案主家庭更好的互動與發展。本次個案服務的經驗讓社工進一步清晰瞭解該如何進行個案服務, 該如何更好地利用家庭治療模式介入多動症兒童個案服務。在本案過程中, 社會工作者能較好的成爲教育者, 教導案主認識正確的舉止, 加強案主的是非觀;同時, 社會工作者也是較好的協調者, 幫助協調案主家庭, 促進家庭關係以促進案主本身。總的來說, 在本案中, 社會工作者能較好的運用家庭治療模式介入多動症兒童, 且能做好大部分的社會工作者角色。

五、總結

學齡期是兒童進入青春期前心理髮展極不穩定的一個關鍵階段, 在此階段若未給予多動症兒童適當的治療和幫助, 就會給其帶來學習障礙、情緒障礙、心理障礙及人格發展等方面的問題, 不僅會對其學業和人際關係產生影響, 可能還會引起家庭及社會問題。因而社會工作及時預防、干預和介入多動症兒童案例是極爲緊迫和必要的一項任務。

參考文獻

[1]何侃.多動症兒童學齡期心理問題的預防與干預[J].現代預防醫學, 2008 (24) .

[2]全國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考試教材編寫組.社會工作實務[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 2018:14-17.

[3]張雄.個案社會工作[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