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區管理區水污染治理的難點及對策論文

摘要:爲確保新建管理區的污水處理,從工藝選擇、工程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做好統籌規劃,使管理區的水污染治理步入“建得起、用得起、管得起、有長效”的良性發展軌道。

墾區管理區水污染治理的難點及對策論文

關鍵詞:墾區水污染治理難點及對策

0引言

近兩年來,農墾總局堅持實施“抓城、強工、帶農”戰略,撤隊建區工作不斷深入,土地利用率和糧食生產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墾區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筆者認爲,撤隊建區工作中,管理區的水污染治理也應該同步列入規劃,以防止對管理區及周邊地區的水體、土地等自然環境造成污染,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這不但是墾區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應該是改善和提高當前墾區人居環境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1管理區水污染主要有如下特點

1.1是規模小且分散

與城市和小城鎮污水處理相比,管理區居民相對居住密度小,而且有些戶與戶之間居住較分散,而且相當部分住戶仍然養殖禽畜,這些禽畜每年產生大量糞便,由於禽畜尚難以完全圈養,都會對地表水產生影響。

1.2是水量水質變化大

管理區水質特點是水量變化較大,且比較集中;特別是早、中、晚集中做飯時間,污水量達到高峯,是平時污水排放量的2~3倍;同時,由於排水設施相對薄弱,雨污混排,受雨季影響,水量變化係數較大。生活污水的來源主要是廚房用水和洗滌用水,COD、BOD5普遍高於城鎮生活污水。

1.3是管理水平低、資金短缺

污水處理需要一定專業知識背景。目前墾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如沼氣站,主要由農民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急需要提高,維護管理技術人員及運行管理經驗嚴重缺乏。此外,供水排水設施建設與運營缺乏可靠的資金來源,也是阻礙管理區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難題。如許多地方曾經廣泛使用的小型沼氣池,由於使用維護不當,缺乏維護資金,大多僅使用2-3年便被棄之不用。

2管理區污水處理工藝要滿足以下要素

2.1是選擇合適的規模和工藝

要重視前期調研論證工作。設計單位要根據管理區的規模、實際用水需求和排水特點,設計時照搬城市居民用水規範,造成污水處理規模不合適,避免“小馬拉大車”或“大馬拉小車”現象。要選擇合適的污水處理工藝。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其出水水質、運行成本、維護成本、管護要求差別很大,工藝不同,運行成本不等,污水處理工藝必須做到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在選擇上並不是越“高新”越好,也並不是出水水質標準越高越好,而應該和當地用水需求結合起來,“夠用”就好。通常管理區的中水回用需求多是滿足於灌溉或果園澆灌,要以適用爲主。

2.2是污水處理運行費用要低

污水處理站的運行費用一般包括人員電費、工資、藥劑費和消耗費,新建管理區污水處理的建站投資和運行費用大都是由專項污染治理經費中調撥,由於每年的新農村建設經費有限,因此,運行費用成爲建站單位的沉重負擔,其結果是建了站卻用不起。因此,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應首先選擇運行費用低的污水處理工藝。

2.3是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量要少

污泥處理是污水處理站建設必須考慮的問題,採用什麼樣的污泥處理工藝對污水處理站投資和運行費用有重要影響。在傳統污水處理工程造價中,污泥處理部分投資一般佔工程總投資的15%左右,且污泥的濃縮和脫水等環節技術水平要求高,操作管理複雜,環境條件差,若操作管理不當,容易引發二次污染。因此,在確定污水處理工藝時應優先選擇產生污泥量少的工藝,治理技術在滿足需要的同時應儘量簡單粗放

2.4是處理深度排放標準要適當

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與污水處理設施投資關係密切,但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取決於當地環保部門的排放標準。根據國家規定農村污水排放標準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同時應根據作業所在區域的不同,參照地方標準確定污水排放標準。如果管理區所在地區不是國家重點控制區域或環保熱點地區,排放標準可根據當地情況予以適當調整,如在封閉及半封閉水體區域,可考慮脫氮除磷的要求,而在開放式水體區域,可適當降低氮、磷等有關標準,簡化運行管理、節省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以求建成後產生實效。

2.5是要關注電力增容問題

進行污水處理,會使新建管理區的電力消耗增大,因此,要加強與電力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工作,確保電力能夠滿足供應。

3對搞好農村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議

3.1是本地環保局要掌握設計規範和技術政策

當前,墾區環保系統已經擁有環境保護執法權限。管理區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是當地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的重要環節。但環境污染治理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複雜性和規律性,對管理區領導來說仍是“新生事物”,在決策污水處理站的規劃、建設、選擇處理程度、處理工藝、處理規模以及再生回用標準時,總感到缺少政策依據、處理規範和技術指導。因此,負責環境執法的農場環保局要切實發揮監管作用,把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口前移,與城建部門一起,摸清新建排水系統與污水處理設施間的密切關係,在安排建設時要給水和排水管網系統建設系統考慮,避免應用不適合當地實際的技術,減少單位運行管理上的困難,同時還要慎重考慮污泥的處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3.2是加強引導,增強羣衆在管理區建設的主人翁地位

從當前墾區實際來看,相當部分人民羣衆,甚至於一些管理區的管理幹部對污水處理認識還很膚淺,他們歡迎企業投資污水處理設施,但不願意支付污水站運行管護費用,存在着“等、靠、要”思想,存在着不積極配合,甚至收取場地費、臨時設施費等不和諧現象。

管理區水污染問題的解決,不僅依賴於國家對於新農村基礎設施的硬件投入,還依賴於羣衆自身的生活習慣、支付意願、認識程度等軟件環境支撐。從某種程度上講,軟件方面的移風易俗可能更加艱難。人民羣衆素質的提升和他們自身參與的積極性是新管理區污水治理能否成功的核心。如果羣衆素質沒有得到提升,對污水治理的認識程度不夠,那麼基礎設施的建設效果會因此而大大削弱,甚至是出現大量的投資浪費,結果與預期相背離。

3.3是強化經濟手段,確保污水處理站長效運行

支付意願的引導是設施運營的基礎。水的商品性,水處理服務的商業性需要認真的.引導,在國家爲羣衆提供污水處理設施的同時,鼓勵和引導羣衆逐漸支付力所能及的運行管護費用,政府的資金補助不僅是在投資方面,還需要在後期的運營補助上有充分的準備。此外,還應該加大宣傳力度,逐漸完善水資源的有償使用制度,增強羣衆的節水意識。同時,可利用收取的自來水費反過來再補貼給建有污水站並能保持良好運行的管理區;相反,可對那些未經批准私自關停污水站的管理區,可採取一定的經濟處罰措施,以此來提高居民羣衆的積極性,保持污水站良好運行。

總之,每一個管理區的建設與墾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息息相關,也直接影響着農墾總局“抓城、強工、帶農”戰略的大局。與此同時,管理區污染問題也是墾區着力解決的重點問題。爲確保新建管理區的污水處理“建得起、用得起、管得好”的目標,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墾區”,促進管理區建設可持續發展,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應從當地實際特點出發,堅持“低投入、低成本、重回用、易管理”的原則,從工藝選擇、工程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做好統籌規劃,使管理區的水污染治理步入“建得起、用得起、管得起、有長效”的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