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環境治理及污染防治對策論文

作爲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水環境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和改善有着重要的影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城市水環境治理及污染防治對策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城市水環境治理及污染防治對策論文

摘要: 隨着經濟快速發展,城市生態形勢壓力也與日俱增,水環境問題已成爲制約社會發展的大問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後,城市生活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工業污染源未得到嚴格治理,農業污染日益突出,部分河段水質受污染嚴重,河水發黑發臭,完全失去水質功能。本文主要對城市水環境治理及污染防治對策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城市規劃;水環境質量;污染防治;對策

城市生態環境是城市宜居水平評價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爲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水環境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和改善有着重要的影響。受傳統經濟發展理念的影響,我國城市水環境污染情況不容樂觀。而且在城市擴建過程中還造成了大量周邊溼地的消失,造成了城市生態環境、水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國近年來加大了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從城市規劃與發展的角度出發,恢復城市周邊溼地環境、改善城市水環境與生態環境。

一、城市水環境的基本特點

1、城市用水的特點

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是城市用水的主要類型,由於城市人員密集、工業化生產程度高,所以,城市用水需要較高的質量、較大的供水量、穩定的供給,這對城市採水、供水和用水來說有着不同於農村的特點。

2、城市用水的依賴性強

城市由於用水量大、供水要求高,所以,單純依靠城市區域的供給和開採往往難於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因此,大衆城市往往需要從城區周邊或外地調水來滿足城市的用水需要,“引灤入津”、“南水北調”就是這樣的舉措。

3、城市水環境脆弱

在我國北方,城市生活和生產用水大都在簡單處理或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環境之中,在日積月累的大量污染的影響下,城市水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並且這一現象有蔓延和惡化的趨勢,造成水環境的脆弱和生態的破壞,影響城市深入地發展。

4、城市地下水環境惡化

城市地下水環境惡化來源有兩個,一是,城市生產和生活中大量污染源滲入地下,造成對地下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破壞;二是,城市地表硬化導致城市地面下滲量的減少,在大量開採地下水的同時,沒有必要的補充,出現水環境的惡化。

二、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方法

1、以人爲本,科學發展

把維護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第一點,把羣衆最關心、最直接和現實的水環境保護問題爲重點,轉變發展觀念,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社會,走科學發展道路。

2、優先保護飲用水源

合格的安全飲用水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水環境治理應突出重點,優先保護飲用水源,確保羣衆飲水安全。

3、強化節能減排、效益原則

與區縣減排工作掛鉤,把COD削減量考覈指標納入到區縣水環境治理目標體系中,明確各區縣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等量化指標。切實保障三個達標,即污水處理率必須達標、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負荷率必須達標、COD的減排必須達標。合理安排資金,對節能減排效果明顯,有一定經濟基礎,技術條件成熟,符合國家和行業產業政策的項目優先考慮。

4、治本方針

突出截污治污。河道沿線村鎮、企業密集,污染來源複雜。爲此,河道治理將堅持“先截污、後清淤、先治理、後換水”的原則,周密排查河道沿線污染來源,大力實施清淤、截污、生態護坡、河岸綠化等措施,加強河道水體自淨和生態修復功能;在突出截污治理的同時,各區縣還將堅持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同步建設,大力提升現有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妥善解決污水出路,切實提高河道水環境質量。

5、加強協作,落實責任

市水務局於去年成立了河道水環境考覈辦公室,將清水工程已治理河道納入考覈範圍,各區縣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在本轄區內建立水環境管理機構和相關管理機制,有效鞏固水環境治理成果。此外,目前市政府已正式批准本市河道水環境實施“河長制”管理意見,即將公佈全市主要河道“河長”名單,構建完善的河道水環境管理長效機制,爲今後本市水環境由加強治理向強化管理轉變打好基礎。

三、城市河流水防治和改善技術的應用

1、底泥疏浚和河牀微生態系統修復

在河流洪水、蓄洪功能上,底泥疏浚主要體現在河流利用水面變化增加行洪、蓄洪能力。作爲沉積物沉積,有的湖泊水的深度可以被調整,從而減少其調節和存儲功能。增加城市河湖疏浚河道水容量後,以確保順利排出這些河流洪水,保障人民羣衆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也避免了洪澇災害。底泥疏浚是水環境綜合整治的一項重要措施,滇池、巢湖、太湖等水環境綜合整治已被廣泛使用。可見,合理的疏浚清除污染物,對於生態系統的恢復和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人工增氧技術

人工增氧技術是基於城市河流水污染後缺氧的現象,人工的向水體中注入空氣或氧氣,從而加速水體復氧的進程,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水平,恢復和提高在水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河流水的污染物淨化,從而改善河流的水質。河流氧氣一般使用固定和移動站充氧平臺兩種形式。河道人工增氧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得水質不同時期達到消除黑臭、減少水體污染負荷、促進河流生態系統恢復的目的。

3、調水引流水質改善技術

貫穿城市的內河河網水系,因爲控制結構的限制,使得河流水不能夠連接到外部的水體,造成水處於靜止的狀態,當天氣炎熱的時候,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濃度就會降低,容易導致水質變壞。通過改進水域水動力條件,提高水體污染物的稀釋能力,增強局部水體的自淨能力,許多城市在水資源利用和部署中,通過跨流域調水工程,解決空間分佈不均的問題。

4、植物修復技術

對於河道河流自然恢復應採取生態化措施,主要是通過恢復河岸植被、恢復天然溼地,在河岸種植蘆葦、浮萍、睡蓮、水生植物和其他溼地植物,以提高水體的淨化能力。種植水生植物的城市河流水,一方面能夠通過植物的根系的吸收,從而降低和遏制富營養化趨勢;另一方面通過種植水生植物,可以也起到美化水體環境,提高城市的景觀的效果。

5、生物淨化技術

生物淨化技術是充分利用天然水體自淨的功能,採用人工措施,創造更有利的'環境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並培養出大量的微生物從而增強水體淨化能力,以提高納污水體氧化降解有機物能力的一種淨化方法。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生物淨化技術是曝氣技術、生物膜技術與投菌技術。生物淨化技術,其成本低,對環境的影響小,能夠有效降解污染物,是水體污染處理的最佳選擇之一。生物淨化技術及產品的開發,特別是分解菌株的培養也將被篩選到河流水污染控制技術之中,是未來城市水污染防治和治理的發展趨勢。將具有特殊分解能力的菌種添加到河邊,能夠將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分解爲無毒無害的物質,從而加速有毒物質的分解、轉化,不僅可以提高河流的淨化能力,而且也實現了河流的生態修復。生物產品的運用將成爲人工增氧、底泥疏浚等現有防治技術的有益補充。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城市河流和湖泊污染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城市河流水有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問題。目前,在城市河流污染環境下,需要完善城市管線網絡,並建設污水處理廠,具體的水污染防治技術措施有:底泥疏浚、人工增加氧氣、引水排水水質改善、植物修復、溼地水淨化技術等河流強化淨化技術。能夠應對不同的城市的污水狀況,使得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進城市河流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洲榕,禹華謙.城市水環境問題及對策探討[J].四川建築.2011(01)

[2]高婷,於航宇.淺析我國水環境現狀及城市污水的處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6)

[3]陳邵鵬,顧海東.立足流域淺談城市水環境規劃建設[J].中國科技信息.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