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糖尿病病患心理干預的作用的論文

隨着醫學模式轉變,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糖尿病不僅僅是一種代謝紊亂性疾病,同時它也是一種慢性的心理性疾病。由於該疾病具有慢性、終身性特點,導致病人在患病後情緒低落、消沉,失去自信。這些心理情緒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引起血糖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影響,以期爲2型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關於糖尿病病患心理干預的作用的論文

1臨牀資料

1.1對象及分組

2010年3—9月,選擇我院內分泌科就診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爲50~75歲,平均63歲。選擇標準:①病人的診斷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診斷標準;②2型糖尿病確診≥3個月;③病人不伴有嚴重的心腦血管併發症、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內分泌性疾病。60例病人隨機分爲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試驗組和對照組均給予飲食控制、降糖藥物治療、對症治療及常規護理。而試驗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每週2次的心理干預。心理干預由獲得2級心理諮詢師資格的專業醫護人員執行,每次30min。內容包括:認真傾聽病人患病後的不良感受,體驗病人的情緒和情感,並取得其信任與合作,從而發現問題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向糖尿病病人介紹相關治療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給予病人心理上的疏導、安慰、理解和支持,並指導病人進行放鬆訓練、音樂訓練等,以減輕或消除病人的負性情緒。分別於治療前和治療後1個月測定病人空腹血糖值及餐後2h血糖值。

1.3治療結果

試驗組病人干預前後的空腹血糖分別爲(9.2±3.3)、(5.8±2.7)mmol/L,對照組病人分別爲(8.9±2.9)、(8.6±2.7)mmol/L,實驗組干預前後餐後2h血糖值分別爲(13.6±4.1)、(7.7±3.2)mmol/L,對照組分別爲(13.2±3.5)、(12.8±3.2)mmol/L,試驗組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後2h血糖下降值顯著高於對照組(t=3.994、6.107,P<0.05)。

2討論

臨牀上分爲1型和2型糖尿病兩種。其中2型糖尿病佔糖尿病羣體之大多數[1]。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規律的過程,包括藥物降糖治療、體育鍛煉、飲食治療及常規護理等在內的一系列治療手段。糖尿病雖然可防可治,然而由於該疾病患病時間較長、治療費用高、甚至容易產生併發症,導致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壓力較大,易出現不良心理反應,這些不良心理反應對病人血糖控制極爲不利。

心理干預是應用心理學相關知識,通過醫護人員進行的心理疏導,以增強病人對精神應激的防禦能力和心理平衡調節的能力,幫助病人控制不良情緒,重建心理平衡[2],其可以消除病人對疾病產生的焦慮、抑鬱等不良體驗,糾正其患病後出現的心理偏差。其中,放鬆訓練糾正病人錯誤認知及不良行爲,音樂療法使病人身體及精神放鬆,消除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另外,心理干預有利於增加病人在認知、情緒、態度以及行爲活動等方面的主觀能動性[3],幫助其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因此,在對2型糖尿病病人治療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心理干預措施對其血糖控制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