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論文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髮展,人類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在信息化的影響下,各種思想、思潮相互碰撞,人們的道德和價值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意識和社會價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廣大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取向也在多元化,這是我們所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中國夢的實現要求培養大量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性的高素質人才,而社會對學校的評價卻主要看“升學率”的高低,看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這樣的氛圍中,作爲社會中的學校,無論是普通教師還是領導在社會輿論和功利主義影響下,不得不爲了學校的聲譽和單純的“成績”而減弱道德教育的功能。

關於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論文

一、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

1.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共產主義道德觀念和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即要進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教育。使學生理解和自覺遵守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道德規範。樹立遠大理想,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養成遵紀守法、團結誠實、文明禮貌、艱苦樸素等優良品質。

2.奠定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在政治方面的教育培養上,着重解決學生政治信仰、政治立場和政治信念的問題。在當前階段,我們要培養年輕一代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主要內容的思想教育是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自覺地改造主觀世界,培養公德意識、勞動觀點、羣衆觀點、集體主義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爲年輕一代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3.培養學生的道德評價和自我教育能力。培養學生道德評價能力,就是要提高學生用正確的道德、準則對道德行爲進行判斷的能力。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自由化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乘虛而入,通過各種方式來影響和腐蝕年輕一代,學校的德育教育必須使受教育者初步具有識別和抵制這些影響侵蝕的能力,使他們能在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獨立分辨是非、美醜、善惡,使他們健康成長,做一個有道德、有覺悟、有理想的接班人。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在道德規範的指導下,自我認識、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改正的`能力。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

二、中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l.認識不到位,德育教育缺乏重視。少數學校領導和教師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將德育、體育、美育等與教學、智育分開和對立起來,錯誤的認爲學校工作以教學爲中心,在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和評價上,過分強調和注重其學業成績、考試分數和名次升降,而忽略其它教育。即使有領導覺得德育重要,但因爲應試教育還大有市場且具有短期效益等種種原因致使許多常規性的德育工作不能落實,一些好的思路和想法也無法嘗試和實踐,最終使德育工作停留在口頭上,反映在文件上,不能付諸行動。社會上功利主義的崇尚大大減輕了德育工作在學校中的地位,削減了德育對學生的吸引力,而德育遠離學生的切身利益,所以學生對影晌自己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思想品德課更是無暇顧及。

2.德育內容和方法陳舊,與實際教育脫節。在社會全面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價值觀念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給德育內容和傳統的德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內容上表現爲:將學校德育內容狹義理解爲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就是愛國主義教育,學生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陳舊,不能解決當前複雜多變的社會現象,脫離實際,功力主義色彩濃厚,許多解釋顯得牽強附會,蒼白無力,難以服人。

3.師資隊伍薄弱、評價機制滯後。思想品德課程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然而很多學校不重視思想品德老師的培養。由於學校師資不足,普遍存在着德育老師被兼職現象。德育教師因缺乏學校的重視,存在一定的轉專業、轉部門現象。加之傳統文化和習慣思維根深蒂固的影響,不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一般羣衆以分數排高低,以升學評好壞司空見慣,對於工作評價滯後。

三、做好中學德育教育的對策建議

1.提高認識,堅持德育首要地位。要充分認識思想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地位。思想道德素質在一個人的成長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學校必須本着爲學生一生負責的精神,真正確立德育在學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拓寬德育教育思路,加強德育教育工作。

2.改革德育教育模式,增強德育教學實效。德育教學模式和方法要隨時代的發展不斷調整,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忽視了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大多停留在書本、課堂和口頭上,灌輸式的模式過分強調“管”和“灌”,而疏於“放”和“導”,導致德育教學效果不佳。在德育教育實踐中要善於將理論教育與德育實踐有機結合,開展情景教學法,創設具有一定情緒的場景,將包辦替代的家長式改爲自理、自教式,以多樣化、現代化的方法促進德育效果的達成。使德育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教學效果才能真正體現。

3.重視德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新型合作式的師生關係。建設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信念堅定、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是提高德育實效的保障。德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師生間的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師不再單純是教材知識的講解者,而應該成爲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組織者、合作者,建立既是良師又是益友的新型師生關係,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根據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多注意他們的閃光點,以讚賞、鼓勵爲主,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和積極的處事原則。

4.重視人文精神培養,讓孩子心中灑滿自信的陽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擡起頭來走路。賞識教育、鼓勵教育,無疑是教導孩子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感知、認識世界,以愉快的心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自信地去面對未來的生活。在處理矛盾衝突或與學生談心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以包容的心態給學生辯解的機會。用包容、信任的情懷使孩子重拾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擡起頭來走路,樂觀自信地迎接人生的挑戰。因此,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自信心的建立顯得尤爲重要。總而言之,學校德育教育量大面寬,任務艱鉅。只有牢固樹立“德育爲先,各育並舉”的教育觀念,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科學地運用德育教育方法,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纔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作者:張青 單位:張掖鐵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