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討論部分應該如何撰寫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文討論部分應該如何撰寫,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文討論部分應該如何撰寫

論文討論部分應該如何撰寫 篇1

1、科學論文的討論需要結構化

醫學刊物的讀者對論文的IMRaD結構(引言、方法、結果和討論;Introduction,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1相當稔熟,自覺或不自覺地都知道每部分的作用。同樣,讀者也已熟悉結構式摘要,它所含的信息比非結構式摘要多2,3。有些刊物要求特殊論文使用特殊結構,如報告隨機試驗(randomised trials)的論文使用CONSORT結構4。現在我們提議,科學論文的討論部分也要結構化,因爲它經常是論文最薄弱之處,仔細地解釋而成爲喋喋不休。

老式論文往往缺少新的數據資料(可能包括病例報告),討論卻洋洋灑灑。討論的作用似乎是讓讀者相信,作者對數據的闡述及推測的正確。這不是對證據的公正檢驗。時代變了,人們更重視方法和結果,因爲方法愈加複雜,更具科學價值。但是,我們仍然發現許多論文的討論似乎是在“推銷”自已。

Lancet主編Richard Horton和一些人士曾撰文談及作者如何在論文的討論中玩弄辭藻6,7。有些作者的討論文字拉雜,無小標題;重一般,輕特殊;敘述臃腫,揚長藏拙,結果擇要,反覆嘮叨,誇大發現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導致偏差。不顧收集的證據,得出不恰當的結論。

2、建議科學論文討論部分使用的結構

(1)陳述主要發現

(2)本研究的長處和短處

(3)同其它研究比較的長處和短處;特別要討論結果中的差別

(4)研究的意義:可能的機制和臨牀醫生或決策者的使用前景

(5)未解答的問題及今後的研究方向

討論一開始要重新說明主要發現,用一個句子表示較爲理想。接着全面說明本研究的長處和短處,兩者不可偏廢。實際上,編輯和讀者最注意研究的短處,這是所有醫學研究不可避免的。編輯和讀者一旦發現研究的短處,而作者

未加討論,他們對文章的信任會發生動搖,心生疑竇:是否還有他們和作者都未發現的其它弱點呢?

其次,將該研究與以前的工作聯繫起來,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較其優劣。與其它研究進行對照,切忌將自己的缺陷掩蓋起來。重要的是應該討論爲什麼會得出不同於別人的結論,作者可以放開去推測;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結果爲什麼與別人的結果有差別,就不便作這種推測,也不該斷言自已的研究結果正確,而別人的錯誤。

接着應該討論自己的研究“表明”什麼,如何解釋自己的研究發現,以及對臨牀醫生或決策者有什麼意義?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險的,多數編輯和讀者能夠理解作者的謹慎,不逾實證界限。由讀者自己去判斷研究的意義:他們是會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結果證明不了什麼,防止讀者得出過度、不實的結論。最後,應點明哪些問題尚未解答,以及要繼續做的工作。顯然,編輯和讀者不喜歡誇大的作法。事實上,作者對論文的這一部分常常寫得亂糟糟的。雖然無法阻止作者寫一篇充滿推測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測而毀了證據。

討論部分有時也許需要別的小標題,但我們以爲,現在提出的結構適合大多數研究論文。儘管統一結構有難度,甚至受限制,我們相信這種結構會降低總的文字長度,防止不恰當的推測和重複,減少報道偏差,提高報道的總體質量。這種設想是完全經得起檢驗的。我們歡迎BMJ的作者和讀者發表觀點,如果反映好,我們將使用結構式討論。

論文討論部分應該如何撰寫 篇2

討論部分是中英文科技論文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其內容不但可以體現出作者博覽文獻、掌握科技動態的深度和廣度,還可以說明作者的綜合分析能力及學術造詣的深淺。本文針對環境法學研究影響性因素實證分析 基於CSSCI法學基於CSSCI(2000―2011)的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知基於SCILAB與Tcl/Tk構建中學幾何教學的方式分析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English Seri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Science China討論部分的常見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並給出瞭如何提高該部分寫作的幾點建議。

1 討論部分的重要性

科技論文無論採用哪種分類方式,其內容均由前置部分和主體部分構成。討論是主體部分中的重要組成,其目的是爲最終結論提供理論依據,可對全篇論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篇科技論文若只展現了作者本身取得的理論結果,缺少對所得理論的分析解釋,缺少與其他學者取得的類似理論成果的評價和比較,那麼就無法稱得上是一篇高水平科技論文。一位知名教授在一次與學者探討如何撰寫科技論文的研討會上強調:“討論部分最能體現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和學術道德,不容半點疏忽。在討論部分進行對比分析時,妄下結論誇大論文的學術價值,或者在發現自身取得結果與他人有異時,未進行反覆覈對推理及判斷,輕易否定他人成果,貶低他人工作進而擡高自身,均屬不恰當不負責的做法,甚至違背了學術道德。所以無論作爲投稿者還是作爲審稿者,在個人學術水平基礎上,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科學、客觀、準確地判斷自己與評估他人。”由此可見討論部分的學術意義以及重要性。然而關於討論部分的寫作,目前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改善和解決。下面將對一些常見問題進行探討並分析其原因。

2 常見問題探討

2.1 對所取得的結果認識不夠深入,導致討論的內容基本上是摘要或者結論的重述

有些學者在討論部分慣用這樣的結構進行敘述,例如“注(Remark):定理X採用了X方法,在X的假設下,利用了理論X,得到了X條件”。這種討論形式與論文的摘要和結論無論在內容上還是結構上均如出一轍。這是學者對科技論文討論部分的定義不清所致。所謂討論是指以結果爲依據,對其做出合理的解釋,將研究結果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文字表述,進而回答前言中所提出的問題。有些學術語言文言化的復古傾向--一個值得關注的語言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淺析“教學學術”視角下大學教師教學責任意識剖析傳播學術中的“歐洲中心主義”——亞洲中從Ontology的譯名之爭看哲學術語的翻譯原則試論新聞學學術規範研究的依據與路徑論析大學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學術責任中學的學術:一個亟待關注的話題試論學術嬗變中的教育創新環境法學的學術特色與貢獻

即便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都具有創新性和學術價值,但是因討論部分不當而被拒絕錄用。筆者向一篇國際期刊投稿時也遇到類似問題,專家給出如下審稿意見:“The authors claim that their approach is less conservative than the ones existing in the literature. Since this is the main motivation of the paper, this point should be discussed in more details and the advantages should be clearly illustrated through appropriate examples.”事實上在做此科研工作時,筆者已經做了大量的文獻閱讀並確信研究成果的創新性,但是在論文中因缺少討論部分而未體現出創新性。爲了能夠清楚地回答審稿專家的意見,進一步查閱了大量的文獻將研究方法進行了對比,對研究結果的低保守性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釋,並採用了2個算例將取得的研究成果與其他學者所取得的類似研究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驗證了研究成果的創新性。此外,亦有學者傾向於將研究結果和討論結合在一起撰寫。若可以通過此邊敘邊議的寫作方式將研究結果進行描述,同時闡述出變化趨勢和規律,且能夠表明自己的觀點,避免了將結果與討論混淆,則不屬此例。

2.2 以偏概全或者針對性不強,將未作的工作憑主觀作出結論

有些學者在討論部分傾心於這樣一種結構:“本文所取得的結果包含了文獻XX中的成果,具有一般性。”研究成果一般包含多方面,以理論推導型科技論文爲例,包括模型的建立、不確定因素的引入、方法的.選取、相關假設條件及定理結論等。上面所提的結構泛泛評價了所取得的成果,針對性不強。若模型不同,引入了哪些因素;若方法不同,採用不同方法的應用優勢是什麼;若結論不同,新的結論有何優缺點等。相關的解釋和對比分析都需要作者在討論部分做出闡述。還有學者爲增加篇幅有意提高論文的學術水平,在論據不足的情況下,將研究結果推廣到其它領域,看似具有一般性的研究結果,細讀起來卻不得要領。

2.3 文獻引用不當

在討論部分爲了與類似研究進行成果進行對比時,引用文獻是不可避免的。此處引用文獻與引言部分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時文獻的引用有所差別。在經過仔細閱讀研究的前提下,引言部分對參考文獻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成果進行概述性總結,並提出現有成果中的一些不足或者空白,引用文獻數目相對較多,但是不做出具體分析。討論部分則是有針對性與一些文獻的研究成果從理論上進行具體對比,需要公式推導、數值圖表分析等方式闡述所得結果與他人結果的異同,而不是將類似文獻泛泛羅列。有些學者在未深入研究所獲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意義時,爲迎合“交叉學科”這一流行術語,引用與本論文研究相關性較小或甚至完全無關的文獻,使讀者對其觀點模糊不清。

3 幾點建議

(1)遵循寫作原則,明確寫作要點。關於討論部分的寫法方法有很多種,例如穿插在結果中,邊描述結果邊闡述規律;再如獨立成一節、集中討論、一氣呵成等。無論採用何種寫作方法,都應明確討論部分的終極目的是突出論文的創新性,解釋因果關係和所得結果的必然性。例如文獻“Global Stability of Complex-Valu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With Time-Delays.”該文獻中的討論幾乎貫穿全篇論文,從引言部分便開始到後續的準備知識、主要結論部分、討論部分以及算例部分。作者所討論的要點非常明確,即如何將實值神經網絡的穩定性分析擴展到復值神經網絡,兩者在假設條件上和研究方法上具有什麼哪些差異,所得到的結論具有哪些聯繫。

(2)理清思路,明確學術價值。學者只有具備清晰且科學的思維,才能揭示事物發展的必然邏輯和內在聯繫。科技論文結構無固定格式,往往根據文章主題表達的需要進行構思。例如文獻 “On the Stability and Control of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via Vector Lyapunov Functions.”該論文雖長達13頁且包含大量的討論(討論部分是採用邊敘述結果邊討論的寫作方式展開的),然而通過作者清晰緊湊的表達,該論文裏包含的複雜理論卻可以行雲流水地表達出來。這與作者對該論文學術價值以及討論主線的掌控是分不開的。

(3)對未來工作提出展望。科學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前所取得研究成果必然是在過去他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具有一定的優勢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討論部分,應指出新成果在現有成果基礎上進行了哪些擴展?例如文獻“Passivity analysis of discrete-time stochastic neural networks with time-varying delays.”在討論部分提出當前研究尚未解決的問題以及工作展望,即將該文中的研究成果推廣到其它神經網絡模型。這樣不僅可以體現出學者的學術深度,也可以達到促進學術發展和學術交流的目的。

4 結論

本文總結了科技論文討論部分的三個常見問題,並分析了其產生原因,最後給出瞭如何提高討論部分寫作的幾點建議,這對提示學者重視討論部分的撰寫並提高科技論文投稿的錄用率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論文討論部分應該如何撰寫 篇3

討論部分一直是是醫學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應圍繞主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討論,避免將冗長的文字進行堆砌。討論要以研究得出的結果爲依據,作者既不要怯於下結論,也不可妄下結論。同時,論文的討論部分要求我們做到實事求是,以論文得出的結果爲主做出進一步的討論,但不可脫離論文的內容。

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發布的《向生物醫學期刊投稿的統一要求》中對討論部分的書寫作了統一的要求,其主要可歸納爲以下5點:

1、應強調研究獲得的新的重要結果和結論,而不要去重複引言和結果部分的內容;

2、應說明研究的價值和存在的侷限性,如有其他相關研究應闡述其間的關聯;

3、要與研究的目的結合起來進行討論,要避免去妄下研究結果不支持的結論;

4、除非的確做了經濟學分析,否則一般不應下成本、效益方面的結論;

5、要避免強調和暗示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的重要性,當然如果你有把握可以提出新的假設和建議。

那麼在作者撰寫論文討論的部分的時候,應該如何避免出現以下問題?

一、妄下結論

一些年輕的作者,比較容易去人爲地誇大研究的理論或實用價值。經常有人總愛用“首次發現”、“沒有報道”這類的字眼,目的無非是想去證明自己的研究是很前沿的或是很有價值的,自己應該受到應有的尊重和相應的待遇。即便自己所撰寫的內容是改領域首次發現的內容,使用這類詞彙也只會讓讀者覺得是在標榜自己給人以一種浮誇的感覺。還有些作者喜歡下這樣的結論,就是讓人從其論文中找不到依據的結論。試想如果沒有相應的結果支持,結論從何而來?如果有把握,提出一些假設和設想是可以的,但要言之有據切忌空談。

其實,研究是不是第一,是不是很有價值,讀者心裏有桿秤,事實也終會證明,作者沒有必要大肆標榜。作者應以結果爲依據,根據結果下適當的結論。即便真的是很有意義的開拓性研究,也只需客觀、適當評價即可。好與壞、是與非,後人自有公論。真正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是不會被埋沒的。

二、討論不繫統

有些作者對研究所反映的問題討論得不夠系統、完整,導致論文分割。所謂論文分割,主要指以下兩種情況:

作者在討論時不引用或沒有系統引用相關文獻。發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爲:作者沒有意識到查找和引用相關文獻的必要性;作者因條件所限,無法查到和查全相關文獻;少數作者故意不引用相關文獻,以突顯自己研究的“新穎”和“價值”;有些醫學期刊有意讓作者壓縮篇幅,致使作者不能引用很多文獻。

作者雖引用了相關文獻,但沒有結合自身的研究討論,也就是說,作者雖查到並引用了相關文獻,但沒有把以前的結果和自己的結果融合在一起討論。這樣的文獻只會讓讀者覺得可有可無,甚至會有一定的錯誤引導。

這兩種論文分割的結果都一樣,就是使讀者看完論文後,仍對該研究缺乏系統、完整、深入地瞭解和理解。作者應盡力避免。

三、與引言、結果部分重複

有些作者在討論部分,仍喜歡強調引言部分已經明確的研究目的,並引用結果部分已經列出的具體數據,使討論和引言、結果部分內容重複。

這種做法既浪費篇幅,又容易使讀者產生繁複之感。實際上,討論是根據研究的目的和結果所做的總結性、提示性陳述,主要是對研究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文中已經有的,就不必再簡單重複。

論文討論部分應該如何撰寫 篇4

針對論文各階段內容具體要求有一定的差異性,就文章主體部分而言,引言提出了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與背景;課題的材料及實驗方法、結果是課題的最核心部分;而討論則是對研究的結果的進一步昇華,是一篇論文的最精華部分,當然也就是最難寫的部分。如果科學研究本身水平頗高,而忽視了討論部分的寫作,不免使論文稍遜一籌;反之,有的科研結果一般,討論中卻泛泛而談,結果本末倒置。把討論寫成精華,除了按照論文的基本要求外,還應遵循SCI期刊對論著所提的某些具體要求。

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關於醫學論文討論部分所提要求,將其歸納爲下列5點:

1、重點討論研究中新的和重要的發現引出的結論。對引言或結果部分已提出的數據和資料不要重複。

2、對於試驗性研究,先對主要結果作簡要總結,探究導致這些結果的可能機理;將結果與其他相關研究進行比照;說明研究的侷限性;探索結果對行業未來趨勢和臨牀實踐的意義;如有充實的證據,可陳述新的假設,並清楚表明這些是新假設。

3、作者應將結果和研究目的結合起來討論,避免沒有資料依據的陳述和結論。

4、避免作出關於經濟效益和成本方面的敘述。

5、文章中避免作出“最先發表”的聲明,也不要提及尚未完成的工作。

對於一般的病例報告、病例分析或臨牀經驗總結等稿件,其討論部分主要是對臨牀資料進行分析和論述,提供有價值的經驗或結論,同樣應參考執行上述有關討論的具體要求。對通過隨訪所取得的療效結果,要實事求是作出客觀評價,不誇大成果,不避諱缺點。討論應有重點次重點分明、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文句則力求簡潔明瞭。討論部分的長短,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一般約佔全文的1/4到1/3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