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解析論文

一、結合鄉土資源,豐富地理內容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解析論文

選取切合課本內容的鄉土地理,適時融入地理課堂教學,可使學生對家鄉產生深刻的認識,打下熱愛家鄉的思想基礎。如筆者講授《廣州鄉土地理》中的“交通與經濟”時,可讓學生討論:我們花都區都有哪些主要的交通運輸線路?花都區的支柱型產業是什麼?這樣結合鄉土地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關注社會熱點,培養地理能力

地理教師要善於把握契機,捕捉與地理相關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關注新聞事件,積累新聞素材,形成教學資源,並能將其運用於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將2013年7月四川暴雨的相關信息材料展示給學生,學生小組合作自行提出問題,經過討論,教師啓發學生自行解決如下問題:(1)暴雨發生的條件是什麼?爲什麼易在四川成災?(2)暴雨洪澇給人們帶來的警示有哪些?(3)暴雨洪澇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損失?如何減少暴雨洪澇造成的損失?(4)我們該如何應急避險,進行自我保護?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爲所有學科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初中地理學科也不例外。所以,應該讓學生學會運用生活的經驗去分析,通過生活的感受去思考,從而真正地理解地理知識,提高個人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水資源”中“如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這一環節時,筆者先播放一組“花都區田美河水污染”圖片和我們身邊水浪費的視頻,再引人“廣州市自來水漲價”的新聞,然後拋出問題:(1)水資源使用過程中存在哪些現象?(2)爲什麼廣州市自來水會漲價?(3)我們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去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三、捕捉生活素材,拓展地理視野

課堂教學材料呈現的形式應該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並維持學生較高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需要從課內走向課外,從“課本知識”向“生活知識”拓展,使教學真正走人學生的生活世界。另外,筆者還引導學生通過報紙、書籍、網上資料和電視節目,如《新聞聯播》《天氣預報》《人與自然》《探索與發現》《國家地理》等課外資源去捕捉生活素材,拓展地理視野,使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

四、開展實踐活動,實現地理目標

地理教育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最終利用地理知識與技能更好地發展與生活。因此,應結合實際,創造條件,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可組織學生調查本地區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寫出調查報告,並可由教師將其交予相關部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環境意識勢必增強。又如,可讓學生監測、記錄自家的水m氣的使用量,以警示節約資源。這樣,學生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幹,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五、將“生活”融入地理課堂的反思

將“生活”融入初中地理課堂要注意以下兩點:1.聯繫生活要有針對性聯繫生活要有針對性,學生的生活經驗一部分對學習有利,一部分對學習不利。地理教學要選擇對學生學習有利的生活經驗,避免把聯繫生活侷限在獲取生活經驗、滿足和遷就學生眼前的興趣上,而忽略了地理教學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原理、方法和知識。2.聯繫生活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地理教學聯繫生活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時,學生不僅要學習感興趣的知識,也要學習不感興趣的知識,這樣纔有利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地理教學通過與生活聯繫,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之間架起橋樑,使知識的學習真正成爲學生的內在需要,體現地理教學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