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論文

職業教育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基礎部分,承擔着向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提供合格勞動者的重任,因而,它又是高層次的供給側改革。如果職業院校爲社會提供的勞動力素質不高,將嚴重製約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局。因此,當前推進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職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論文

筆者認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解決上述供給結構不合理、質量不高等問題,必須把提高教育供給質量作爲根本任務,切實圍繞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這一目標,用改革的辦法推進教育結構調整,提高教育質量,改變勞動力配置扭曲狀況,擴大有效供給,增強勞動力結構對產業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滿足廣大畢業生就業創業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必須着力培養大國工匠和培育工匠精神。作爲職業教育院校,要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要求,重新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突出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強調工匠精神的培養。各地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在校園環境中打造工匠文化,宣傳工匠精神,營造愛崗敬業的文化氛圍;在專業教學上,結合傳授知識和技能訓練,着重培養學生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專注堅持、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

第二,必須繼續深化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按照管辦評分離原則,轉變政府管理職能,明確政府的權力邊界。政府部門管理學校的基本職責在於制定發展規劃、保障生均撥款或購買服務、保障基礎建設投入、組織教學評估、促進教育公平等。政府對學校的行政管理要多做“減法”,凡是不屬於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的,一律要放手或下放給學校,減少對職業院校的直接管理和行政干預,取消學校行政級別、編制管理和下達招生計劃等做法,打破政府部門對學校招生的.干預和封鎖,改變普通教育院校先招生、職業院校後招生的做法,積極引導初、高中畢業生根據個人愛好和特長申報志願,允許普通院校與職業院校同時面向社會,根據學生報讀志願,自主招生,提高職業院校生源質量。落實好職業院校的主體地位、辦學權利和義務,學校有權自主確定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編制,有權依法自主公開招聘教職員工,有權自主確定內部收入分配,有權在政府覈定的辦學規模內自主確定招生方案,有權按照規定自主調整專業設置,有權決定與其他學校或企業合作辦學等。學校的所有權利都是爲社會培養各類合格人才提供服務。

第三,必須加快建立職業教育“立交橋”,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各地政府和學校要圍繞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從政府和社會、從佈局結構和體系框架多個維度推進改革,構建職業教育“立交橋”進一步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是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着力推動地方普通高校嚮應用型高校轉型,搭建從中職、高職高專、應用型本科以至專業學位碩士教育各層次縱向相互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二是改革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封閉的管理體制,搭建各層次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橫向相互貫通,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職業培訓通過學分銀行實現互認的多層次的、體現終身學習的職業教育“立交橋”。在這方面,政府要鼓勵各類院校和用人單位結合教學評價標準和教學實際,積極探索建立學分銀行和學分互認制度,搭建縱橫互通的教育立交橋,暢通職業人才成長渠道,滿足用人單位和城鄉全體勞動者的多樣化學習需求,着力培養多層次、多類型、全面發展的創新創業型技術技能人才。

第四,必須積極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形成調結構、提質量的有效運行機制。各類職業院校明確校長擁有根據市場需求決定學校專業設置、學制設置、師資配置、招生規模、資金使用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要完善並實行校長治校責任制,加大校長的政治責任。學校要堅持市場導向、產業引領的辦學指導思想,加強與產業企業界的緊密合作,按照市場需求,建立專業結構、課程體系隨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進行動態調整的有效機制,實現專業、課程設置與產業升級需求無縫對接,推動專業結構和人才結構的優化;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探索建立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能力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有機融合的培養機制,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要求,及時組織編寫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的課程教材,着力培養結構合理、全面發展的各類勞動者。要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完善和落實教師輪訓、繼續教育和參加社會實踐制度,着力打造“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改善教師隊伍結構,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爲人師表的教師職業道德和精神風範。通過培養名優教師,提高辦學質量和人才供給質量,打造品牌專業和院校。

第五,必須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隨時、隨地、終身學習體系,不斷改善職業教育供給。各類職業院校要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採取自主研發課程和引進先進課程相結合、發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相結合、現場教學與即時在線學習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構建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橫向貫通、縱向銜接、協調發展的網絡教育平臺,促進泛在、移動、終身、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擴大職業教育覆蓋面,持續提升從業人員職業素質。

第六,必須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促進產教融合。通過制定或修訂職業教育法律法規,明確行業企業在開展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規定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必須完善職工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調動和保障社會力量辦學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