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創新設計植入模式分析論文

1國內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發展現狀和麪臨的問題

小微企業創新設計植入模式分析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據統計,全國工商註冊登記的中小企業佔全部註冊企業總數的99%。中小企業已成爲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是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微觀基礎,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動力量。

1.1勞動密集度高,過於依賴人口紅利

中國多數中小企業以OEM等模式爲主,廉價勞動力成爲企業利潤的直接貢獻者。隨着國內人工成本日趨攀高,多數勞動密集性企業將面臨着巨大的生存壓力。08至今東南沿海發生的兩次中小企業倒閉潮都與用工荒和原材料成本波動有關。長期依靠勞動密集和粗放運營的模式使中國中小企業產生了極大的自主創新的惰性,加上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體制還未健全,很多中小企業依靠仿冒、仿製等手段獲得產品方案、項目素材,這就加劇了這種惰性。

1.2企業的技術力量薄弱,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所需的技術、設備、人才、信息缺乏

大部分中小企業在技術、設備、人才、信息等方面不具備優勢,嚴重摘要:隨着國內經濟轉型的壓力加大,中小企業長期以來依靠人口紅利和非常規的產品開發的發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而作爲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中小企業必須進行自主創新使自身的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升以應對這種衝擊。我國的創新設計力量逐步發展壯大,怎樣優化現有設計創新資源,建立起適應中小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創新服務體系,將成爲一項決定我國經濟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問題。制約企業的技術創新。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設備的技術水平,遠低於國際先進水平,大部分企業的員工的素質和工作狀態一般,缺乏較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和專業人才。中小企業在技術、人才方面的缺乏往往同時意味着在信息收集方面的缺乏。這樣不但會因爲得不到及時市場信息而錯過先機,還會陷入無法左右自己的發展方向、不斷地複製跟隨領先企業的產品的怪圈。而中小企業的缺乏品牌效應也使其無法吸引高端人才,所以必須依靠“體外輸血”式的設計服務介入進行產品創新。

1.3企業規模限制了企業的創新

企業創新的資源和能力與企業規模有着一定的相關性一般地,大企業的創新資源和能力較多較強,而中小企業則相對缺乏創新的資源和能力。例如,大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研究設計院進行自主研發,而中小企業卻往往缺少創新人才資源;大企業可以在創新活動的財力投入上達到較高水平,而中小企業也往往缺少這種實力;在產品和技術創新的信息獲得上,大企業比中小企業更具有優勢,中小企業的新技術和新信息的獲得能力較爲短缺。這些因素都在企業創新開始環節上對企業創新構成了制約,也是中小企業在進行產品和技術創新過程中常常遇到的障礙。因此,中小企業由於受到這些因素的困擾,往往是有創新願望,但在創新的開始環節就無從着手,無力推進,創新萌芽尚未出土就失去了生命。中小企業大多立足當地資源,進行粗放型加工,形成以縣、鄉、村爲核心的區域經濟。規模較小,普遍存在產品檔次低,競爭力差的現象。資金和法律環境是制約企業新產品開發的另兩個瓶頸,外部環境中的政策條件和風險擔保是影響企業新產品開發的主要因素。

2創新設計行業與中小企業合作存在的問題

2.1設計行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創新設計服務力量薄弱,自身產業化程度低,創新設計人才匱乏。一方面是整個設計市場人才匱乏,另一方面是設計專業學生分配難,許多人改行從事其他工作,這反映了人才供求之間的矛盾。從工業設計專業公司來看,我國目前工業設計公司數量比較環境、廣告等類別的設計公司還是非常稀少,且多數聚集在幾個東南沿海城市,普遍總體規模小,基本處於散亂經營狀態,且設計產品基本在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響的設計公司和設計師。這就造成了行業服務質量良莠不齊,本就未成熟的中小企業在與之合作必然純在大量問題。設計服務行業的工作長期以來在現實產業環境下,服務價值被低估,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產業對設計植入認知查、接受程度差,長期以來,工業設計在我國一直沒有專門的政府管理部門,行業協會也基本處於鬆散狀態,且資金來源嚴重不足。這使本就實力不濟的中小企業很難有足夠的信心進行創新投入。即使有好的設計方案也會因爲企業評審體系缺失或消化對接能力不足而無法實現。

2.2中國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與設計界普遍的自我追求有距離

由於中小企業的現階段的設計需求普遍層次較低,甚至有些要求設計公司直接進行仿製改進。而國內很多設計從業人員多數在“大師夢”的科班教育環境中有着強烈的自我實現訴求,多以原創設計爲榮,而企業產品小改的尋求較多,所以設計師很難有放下身段設身處地的爲中小企業着想的服務精神,而中小企業的在尋求設計服務時很多信譽度不佳,拖欠設計費用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使雙方不能互信,所以合作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最後就形成了設計界優秀設計人才的大量流失而企業的創新需求又得不到設計支持的不良局面。

2.3現有設計服務環節與產業現狀諸多的不匹配

以工業設計爲首的創新設計業在中國從無到有不過30年,而工業設計商業化還不到二十年。所有的設計方法和流程都是來源於國外,目前,設計界還盛行着一股媚洋風,國外的設計案例,發展模式成爲國內設計機構競相效仿的對象。我國的工業發展雖然很多也是複製國外模式,但本土化後體現出很多中國特有的產業特徵。所以,西化的設計服務體系在適應本土化的產業需求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的不匹配,在專業認知、操作流程、進度安排、項目管理、評估體系等環節多有不適。這必然要創新設計的植入需要完全本土化,以適應國內的產業現狀。

3適應當下產業環境新的創新設計合作模式的設想

3.1優化現有設計服務及流程適應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

國內很多具有前瞻意識的中小企業很早就認識到依賴代工模式的風險,不少嘗試走自主產品的道路,但其進行生產活動的行爲流程與國際一般性產品開發產的流程有非常大的差異,這就造成了兩者巨大的成本差異。(如圖1所示)雖然中小企業依靠非常規的設計流程大大降低了成本,即使產品的品質與其效仿對象非常相近,但卻仍然無法到達價值鏈的上游,根本原因有兩點:(1)仿製品很得到如原創品一樣的品牌認可,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不能獲得品牌溢價;(2)沒有形成自身的產品線規劃和產品策略,不能快速響應市場和對市場變化做準確的預測;(3)隨着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日趨健全,不少中小企業非常規的產品開發行爲中會受到愈來愈多諸如法律制裁等方面的打擊,其違規風險逐年上升。這迫使很多企業尋求產品改造和升級,以規避違規風險。我國南方如廣東、深圳等地區是我國工業設計發展比較早的地區之一。隨着大量代工工廠的自主業務的開展,催生了早期的設計市場,發展到現在已有一大批的設計服務機構爲企業提供“微創新”的設計服務,服務方式不外乎“家東借西”的拼裝設計、只對外觀稍作改動的“拉皮”設計等。所提供的設計服務表現出特有的南方特徵:響應極快速、流程極簡化、週期極短化,其操作流程與國際通用流程在週期跨度上有極大的`差異。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廣東模式的高速響應是通過簡化前期調研、分析、和設計深入時間爲代價的,這樣的結果必然會是以損失設計品質爲代價,而設計帶來的附加值將大打折扣。而長三角及北京等地的設計服務因爲設計圈氛圍的影響偏好於“講策略談文化”的高端服務,這些“陽春白雪”都使尚處在發展初期的中小企業無法消化和承受的,所以能使中小企業切實得到創新協助,就必須優化現有的設計服務體系。舉措如下:(1)強化設計價值認知。(2)做好設計植入接口性工作,健全工作機制。(3)設計服務機構加強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4)優化流程,因地制宜。相信通過設計機構和企業增進互信和深入合作,優化後的設計流程將體現出良好的自適應性。

3.2探索新的創新設計合作模式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困難決定了創新設計的植入必須探索出一條符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目前,國內設計機構數量雖多但能夠系統地完成創新設計各個環節的全方位服務的少之又少。很多小微型設計公司、工作室等本身的規模、技術積累、人才儲備等因素,無力承擔因爲設計週期拖沓、反覆改稿、設計項目執行等因素而擡高的成本。中小企業與設計機構合作可以看做“弱弱結合”,但就是這樣的組合方式成爲了中國中小企業自主設計創新的主要構成。在這種情況下,達成雙方互贏的合作模式就必須有新的思維方式。而由於中小企業利潤率不高,抗風險能力差,完全讓其單方面做創新投入就存在諸多顧慮,總抱着試試看的心態來作很少量的投入,這樣的投入很難支持設計工作的深入,而設計機構也不願承擔過多的設計輸出而無回報的風險。要使這種服務關係變的優化就必須利用完全市場的方式解決問題。對於所有的企業來說,對於盈利的渴望會促使其甘願承受更多的商業風險。這就需要製造企業與設計方一起以各自的優勢資源及能力,以合夥人的方式推進項目。這就需要對合作方式及流程進行相應的創新。試想由企業和設計方共同建立聯合品牌,合作推進渠道建設,這不但將爲企業減少先期的投入,還能通過市場的利益驅動設計方參與企業的項目推進,以股東的身份更多的獲得比設計服務費用更可觀的收益。企業以產能、設計方則提供設計支持共同投入,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這種“互助社”式的模式只是基礎形式,在項目自身有足夠的優勢的時候可以吸引渠道商和資本共同參與,可以快速擴大商業規模,有利於創新項目的深化發展和進一步優化市場資源配置。

4結語

中國中小企業的創新植入是目前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優化資源、嘗試新的發展模式是推動中小企業創新植入的關鍵舉措。當然,理想的產業環境也是不可或缺的,而政府在優化產業環境工作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產學研的口號在國內提了很多年,不少中大型企業從合作獲得了資源,但中小企業很少參與,高校、研究院所有着大量優質創新設計資源,怎樣通過共建模式把各種資源都調動起來參與到中小企業的創新植入工作中來,值得社會各界更廣泛的關注和思考。

參考文獻:

[1]柳冠中.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結構機制思考[J].設計.2013(10)

[2]陳亮.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研究——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選擇路徑[J].當代經濟研究.2011(06)

[3]孫旭東.創意產業背景下的工業設計產業化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9

[4]李高業.文化產業集羣競爭力的提升[J].理論學習.2008(04)

[5]林漢川.重視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戰略問題[J].宏觀經濟研究.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