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的論文

跨境電子商務的興起與發展正值我國步入經濟新常態階段,我國經濟新常態也對跨境物流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以下是由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的跨境電商的論文,供大家閱讀及借鑑。

跨境電商的論文

一、引言

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成爲全球熱點之一,備受各國政府和企業關注。北美與歐洲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較爲成熟,亞太與拉美則增速顯著,非洲與中東也成爲新興的區域。海關總署曾披露,截止到2014年12月底我國先後在上海、杭州、重慶、鄭州等16個城市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在海關總署備案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企業多達2 000多家;在出口方面,共驗放3 823.5萬份清單,涉及181個國家和地區,金額約20.4億元;在進口方面,共驗收411萬餘件包裹,金額約10.1億元;跨境電子支付方面,國際貨幣信用卡與PayPal逐漸“走進來”,以支付寶、財付通爲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已獲得跨境支付業務試點資格,國內第三方支付逐漸“走出去”。除了開展試點工作外,中央與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一系列政策與措施,扶持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一些相關的制度與流程逐漸得到完善。

與此同時,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研究也不斷涌現。有的學者基於與傳統貿易比較的角度進行研究,比如:柴躍廷(2013)研究了網絡環境下國際貿易的新特徵,提出跨境電子商務的一些問題,並探求解決方案;鄂立彬等(2014)比較了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貿易模式的差異,剖析我國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時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從政府層面與企業層面提出政策建議。有的學者基於跨境電子商務的表徵與評價進行探析,比如:陳劍玲(2012)從解決消費者爭議的角度對跨境電商進行了一些研究;楊堅爭等(2014a)研究認爲,跨境電子商務的應用水平隨企業規模的遞增而逐升,同一規模企業在跨境交易的不同環節運用電子商務的能力也存在差異;程宇等(2014)重點研究了福建的跨境電子商務,提出一系列具體的發展對策;楊堅爭等(2014b)通過實證研究,結合因子分析法構建了跨境電子商務評價指標體系;趙志田等(2014)從產業創新系統理論出發,提出多主體協同發展,以環境、網絡和知識技術等子系統相互作用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更多學者對制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障礙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比如:劉娟(2012)認爲在小額跨境外貿電子商務中,通關、物流與信用問題突出;來有爲等(2014)認爲通關、市場監管與結匯制約着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2014)的研究表明,我國現行管理體制、政策、法規及現有商業環境等條件無法滿足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需求;王林等(2014)通過實證分析,提出跨境物流是跨境電子商務規則需求的瓶頸;楊堅爭等(2014c)認爲我國外貿企業跨境電子商務在電子支付、通關、物流方面存在問題較多,且缺乏系統的法律法規;張建芹等(2014)認爲跨境電子商務存在消費者不信任、服務體系不完善、語言及地理環境障礙等問題;任志新等(2014)認爲跨境電子商務將對外貿轉型升級產生影響,並針對跨境電子商務中的通關、支付、信用與物流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學者們在研究跨境電子商務之餘也對跨境物流略有研究,但總體上看,成果較少,且多是基於“海外倉”角度的分析,認爲“海外倉”能夠有效解決跨境電子商務中的物流問題。比如:李向陽(2014)認爲郵政、國際快遞與海外倉是三種較爲常用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方式,通過建立海外倉、強化物流監控與預測、爭取政府政策支持等措施能夠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網絡的建設;呂紅(2014)認爲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物流存在成本、速度、信息化等問題;張夏恆等(2015)研究表明,海外倉模式是一種有效解決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困境的跨境物流模式。

貿易與物流相伴共生,二者之間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必然刺激跨境物流的興盛。然而,雖然在跨境電子商務的影響下跨境物流也涌現出一些新模式,但是目前跨境物流的發展沒有跟上跨境電子商務的腳步,併成爲制約跨境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之一。跨境電子商務目前常用的模式主要有國際郵政小包和國際快遞,雖然海外倉從2014年興起,並呈現出增長態勢,但仍未成爲主流模式。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受全球範圍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市場環境、服務體系、語言、電子支付、網絡、通關等很多方面,但是大部分研究都只是提出物流是跨境電子商務無法迴避的難點,也是制約其發展最重要的障礙,卻並沒有深入研究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演進及其方向和路徑。有鑑於此,本文基於目前跨境電子商務常用的物流模式,從物流網絡的角度,探究跨境物流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進而提出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演進方向。

 二、跨境電子商務常用的物流模式

跨境電子商務是在國內電子商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互聯網絡無國境化、國際貿易深化發展相互交織融合的產物,具體指交易主體位於不同國境,通過互聯網絡平臺在“線上”進行瀏覽、下單、支付等活動,再通過“線下”的跨境物流實現商品送達的一種電子商務模式(張夏恆 等,2015)。跨境物流早已存在,起初的表現形式爲國際郵政包裹(如各國郵政)與國際快遞(如UPS、FedEx、 DHL等)。無論跨境電子商務還是跨境物流,都強調跨境的概念,即供需雙方分屬不同的國家或地區。與國內電子商務和國內物流相比,它們更爲複雜,不僅涉及海關、商檢、匯率、國際金融等,還受到國際政治、經濟、社會等因素的制約。在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推動下,與之相關的跨境物流不再拘泥於國際郵政小包、國際快遞或託人捎帶等傳統物流模式,一些新興物流模式不斷涌現,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如海外倉的興起與發展等。   

1.傳統物流模式

傳統物流模式主要包括國際郵政小包與國際快遞兩種。它們在跨境電子商務之前就已經存在,並歷經長期的發展。國際郵政小包指通過萬國郵政體系採用個人郵包的形式實現商品的運輸,比如中國郵政、新加坡郵政、英皇郵政等;國際快遞指通過國際快遞公司實現商品的物流與配送,比如UPS、FedEx等。在跨境電子商務興起之初,國際郵政小包與國際快遞成爲首選的跨境物流模式,其中國際郵政小包得益於成本低、清關容易等優勢,在實際跨境物流中使用最爲普遍。國際郵政小包在時效性、安全性、追溯性等方面存在劣勢,對商品的體積、重量與形狀也有較大的限制;而國際快遞具備時效性高、丟包率低等優點,但存在價格高、特色商品無法速遞等劣勢。

2.海外倉

海外倉也稱海外倉儲,是近兩年興起的物流模式,具體指在輸入國預先建設或租賃倉庫,採用國際運輸提前將商品送達該倉庫,然後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實現商品的銷售,再採用輸入國物流直接從倉庫發貨與配送。海外倉是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一個突破,是近兩年諸多企業常採用的一種跨境物流模式,如Amazon、eBay等企業與政府合作建設海外倉,大龍網、FocalPrice等企業都自建海外倉,順豐、韻達等企業涉足海外倉市場。與傳統物流模式比較,海外倉能有效解決物流時間、成本、海關、商檢、商品本地化、退換貨等諸多傳統物流模式難以解決的難題。但是,海外倉也存在諸多風險與問題,如海外倉的建設、租賃、運營都需要資金、人員的投入,對前期的銷售預測要求也極高。

3.邊境倉

邊境倉與海外倉類似,區別在倉庫的空間位置,海外倉存在於輸入國,邊境倉則處於輸入國的鄰國。具體指在輸入國的鄰國邊境建設或租賃倉庫,將商品預先送達該倉庫,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實現銷售,再從該倉庫發貨。根據所處地域的不同,邊境倉分爲絕對邊境倉與相對邊境倉。絕對邊境倉指交易雙方處於相鄰的國家,倉庫設在與輸入國相鄰的輸出國城市,如我國在哈爾濱或中俄邊境的城市設立倉庫,實現對俄羅斯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相對邊境倉指交易雙方處於不相鄰的國家,倉庫設在輸入國相鄰國家的邊境城市,如我國對巴西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在與之相鄰的阿根廷、巴拉圭、祕魯、哥倫比亞或委內瑞拉等國家的臨近邊境城市設立倉庫。相對邊境倉對輸入國而言屬於邊境倉,對輸出國而言屬於海外倉。邊境倉具有海外倉無法實現的優勢,可以規避輸入國的政治、稅收、貨幣、法律等風險,並能有效利用區域政策,如南美自由貿易協定、北美自由貿易區等。

4.國際物流專線

國際物流專線指針對特定國家或地區推出的跨境專用物流線路,物流起點、終點、線路、運輸工具、時間、週期基本固定。物流專線的時效比國際郵政小包快,成本比國際快遞低,能夠規避清關與商檢風險。針對特定區域的跨境電子商務而言,國際物流專線是一種有效的跨境物流方案。但是物流專線具有區域侷限性,只能用於特定的跨境物流需求或者作爲跨境物流的週轉與銜接環節。目前的物流專線主要有航空專線、鐵路專線、大陸橋專線、海運專線與多式聯運專線等,如順豐的深圳―臺北航空線、中歐(武漢)冠捷班列、渝新歐專線、敦煌網的eulink專線物流服務等。

5.自貿區或保稅區物流

自貿區或保稅區物流指預先將商品送至自貿區或保稅區倉庫,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實現商品的.銷售,再通過自貿區或保稅區的倉儲實現分揀、包裝等,通過集中運輸實現商品的物流與配送。這一新興物流模式是伴隨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而出現的,是依託自貿區或保稅區的物流新興服務模式。自貿區或保稅區物流能夠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利於降低物流成本、縮短物流時間,還利於享受自貿區或保稅區的優惠政策。通過自貿區或保稅區物流,能夠享受自貿區或保稅區的綜合優勢與優惠措施,尤其是在物流、通關、商檢、收付匯、退稅等方面的政策,簡化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的繁瑣流程。如Amazon在上海自貿區引入全球商品線,通過自貿區倉庫實現物流配送。

 6.集貨物流

集貨物流是跨境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一種產物,指先將商品運輸到本地或當地的倉儲中心,達到一定數量或形成一定規模後,通過與國際物流公司合作,將商品運到境外買家手中;或者將各地發來的商品先進行聚集,然後再批量配送;或者一些交易商品類似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進行戰略聯盟,成立共同的跨境物流運營中心,利用規模優勢和優勢互補實現降低跨境物流費用的目的。比如:米蘭網在廣州與成都自建了倉儲中心,商品在倉儲中心聚集後,通過與國際快遞合作將商品發到國外買家;大龍網在深圳設立倉儲中心,採用集中發貨方式,既提高了整體效率,又降低了物流成本。

7.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指爲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方、第三方提供物流諮詢、規劃、信息等服務內容,是一個供應鏈集成方,通過整個供應鏈的影響力調配與管理供應鏈條的各類資源,在解決跨境電子商務的物流需求基礎上整合資源,實現物流信息共享和社會物流資源充分利用。基於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的複雜性,涌現出一批第四方物流模式,爲跨境物流添加了新的解決方案。比如:Axado通過與全球超過150家物流公司合作,爲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方提供一攬子的物流解決方案;速四方等第四方物流公司除了可提供物流專線服務外,還推出貨源分揀、在線收付、在線推廣、全球物流與倉儲等服務內容,並開始涉足大數據、信息技術與金融增值服務。

三、跨境物流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

1.跨境物流無法匹配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跨境電子商務包括網絡平臺、支付、物流等環節,各環節間相互制約。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促使跨境電子商務在網絡平臺與支付環節發展較快,而跨境物流層面則相對滯後。當前,消費者的個性化與多樣化需求日趨成爲主流,伴隨跨境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對跨境物流的需求已不再侷限於商品的運輸與送達,對時間、安全、價格、服務等需求更爲明顯,進而衍生出各類物流增值服務需求。較低的跨境物流水平已經開始制約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並會反作用於跨境物流自身,加劇跨境物流的落後態勢。在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的整體系統中,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的水平尚且不能匹配,成爲制約跨境電子商務的主要因素之一。   

2.跨境物流縱向發展失衡

從縱向發展角度看,跨境物流是一個整體供應鏈條,從商品供應所需的集貨、入庫、倉儲、包裝,到商品空間位移的運輸、分揀、轉運、配送等環節,還包括跨境物流所特有的海關與商檢環節,形成了跨境物流的縱向發展鏈條。集貨、倉儲、運輸、海關、商檢與配送等環節則成爲跨境物流縱向鏈條中的關鍵節點。在國內物流的基礎上,跨境物流增加了國際運輸、清關與商檢等環節,尤其是清關與商檢環節,涉及不同的國家,不僅內容更爲複雜,而且存在國家政策與標準不同的風險,而國際運輸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成本上都對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學者多次提到通關環節嚴重阻礙着跨境物流的效率與發展(劉娟,2012;來有爲 等,2014)。這些都導致跨境物流的縱向發展失衡。

3.跨境物流橫向發展失衡

從橫向發展角度看,以國境爲分割標準,跨境物流包括輸出國物流、國際運輸與輸入國物流三大橫向環節。目前,輸出國物流多集中在國內,經過多年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各環節發展較爲成熟,各功能間的銜接與配合已較爲順暢。國際運輸從單獨層面看,在多年國際貿易的推動下,也具有一定的發展水平。輸入國物流由於涉及不同國家的物流基礎、政策與標準要求等因素,從全球範圍來看,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其中,發達國家的物流水平較高,發展中國家與一些新興經濟體物流水平則相對滯後。跨境電子商務突破了國境的限制,並會帶來短期內物流需求的膨脹。此外,受益於電子商務的信息化發展,國內物流的信息化水平較高,能夠實現物流的可追溯、可視化與透明化;而跨境物流橫向層面中的國際運輸與輸入國物流環節在信息化方面發展相對滯後,無法實現與輸出國物流的信息化對接。跨境物流的橫向各環節間存在協調與配合問題,尤其是國際運輸和輸入國物流環節嚴重製約着跨境物流的效率,造成跨境物流橫向發展失衡。

4.跨境物流存在環境適應障礙

跨境物流無法脫離各種環境的影響,如物流服務對象、物流內部環境、物流外部環境等。更多情況下,跨境物流受限於輸入國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技術等環境的制約。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化發展,世界範圍內經濟、政治、金融與外交的相互影響不斷增強,對跨境物流也會帶來嚴峻的考驗。世界經濟的新常態導致多元分化與不確定性趨勢,而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又加劇了跨境物流的風險。跨境物流的物流環境存在國家間的差異,語言、社會習俗、文化的差異導致溝通的障礙;各國間的政治、法律、稅收等差異,尤其是對外限制、貿易壁壘等嚴重製約着跨境物流的發展;各國間的物流技術、信息技術、支付技術、基礎設施參差不齊,也加劇了跨境物流網絡的銜接與配合障礙。

四、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演進方向

1.促進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的匹配與協調

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從整體系統的角度出發,必須推動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的相互匹配。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在資源上有重合與交融,應基於二者的協調發展實現相關資源共享,尤其是在信息溝通、技術共享、供應鏈整合等方面。如移動網絡與移動技術對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都產生着深遠的影響,跨境物流需要適應跨境移動電子商務的趨勢,提供移動化物流服務以及物流查詢和可追溯的移動化等。在信息與數據共享方面,跨境電子商務更需要與跨境物流通力合作,尤其在貨源、銷售預測、倉儲、客戶投訴、物流線路優化等方面。通過推動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的協調與匹配,能夠縮短物流時間,降低物流成本,減少退換貨物流的發生,提高跨境物流滿意度;同時也利於提高跨境電子商務的滿意度與消費者口碑,反向促進跨境物流的良性發展。

2.實現跨境物流的縱向協調和橫向協調

跨境物流的橫向層面包括輸出國物流、輸出國海關與商檢、國際運輸、輸入國海關與商檢、輸入國物流、輸入國配送等,有時還會出現退換貨等逆向物流;在縱向層面包括接單、收貨、倉儲、分類、編碼、理貨、分揀、轉運、包裝、貼標、裝卸等,還會涉及支付、報關、納稅、售後服務、退換貨物流等,從而構成跨境物流網絡。在這一物流網絡中,會涉及多個國家與多個企業或個體。物流網絡中任一個環節的不暢都會導致跨境物流出現問題。所以,需要從跨境物流網絡的整體性角度出發,強化跨境物流橫向與縱向層面的配合與協調,促進電子商務物流網絡的通暢。尤其是多國間、物流節點的多企業間、跨境配合的多個物流企業間,要強化溝通,增加協作,通過商品的分類、包裝、運輸方式、運輸路線與配合等多角度與多節點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整體網絡的良性發展。

3.加快跨境物流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跨境物流無法迴避環境的影響,尤其是輸入國的物流環境。在開展跨境物流之前,需要熟悉與之相關的政策、法律、規律、制度、習慣等,還要了解輸入國的政治動態、經濟發展水平、居民的消費習慣、海關與商檢規定、國家稅收政策等諸多環境要素。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需要與輸入國當地資源進行合作,尋求適宜的當地合作伙伴,並積極與該國政府、職能部門進行溝通,推出適合其需求的物流服務內容。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建設當地語言的網站以及客服資源,並實現物流人才的本地化。採取諸如此類的具體措施,積極有效地推動跨境物流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4.發展混合式跨境物流模式

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的複雜性決定了跨境物流模式不應侷限於固定的物流模式,也不應拘泥於單一種類。跨境電子商務面對全球市場,要求跨境物流突破國家的限制,同一物流模式在一國的適用不一定意味着也適用於其他國家。就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實踐來看,跨境物流更傾向於混合式的模式。混合式物流模式具體指在衆多跨境物流模式中,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跨境物流模式,如物流專線+海外倉、物流專線+海外倉+邊境倉、國際快遞+海外倉等。混合式跨境物流模式適用於複雜多變的跨境市場,能夠提高跨境物流效率,降低跨境物流風險。隨着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針對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商品種類,乃至在不同的時間階段,適時推出合適的混合式跨境物流模式,滿足跨境物流需求,凸顯跨境物流模式的聚合效應。   

5.推動物流外包與物流本地化

在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中,雖然有一些企業通過自建物流體系來實現跨境物流需求,但是,由於跨境電子商務較國內電子商務更爲複雜,風險更高,所以自建物流的整體優勢可能不再顯著。通過物流外包與物流本地化,能夠實現專業化的優勢。物流外包就是將跨境物流轉嫁於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或第四方物流公司,藉助其專業的資源與物流優勢,滿足跨境物流的需求。除了UPS、FedEx、順豐、申通等專業第三方物流公司外,第四方物流資源逐漸涌現,並呈現出大幅增長的趨勢。物流本地化則是通過與輸入國物流資源合作,強化物流的本地化運作。其中,海外倉是一種典型的物流本地化。此外與輸入國物流企業合作,充分利用其物流資源,也是物流本地化的一種趨勢。比如:洋碼頭在洛杉磯和倫敦建立海外總部,着手本地化運作;順豐物流與荷蘭郵政合作推出“歐洲小包”服務;法國Cdiscount藉助巴西本土Cnova Brasil完善的物流配送資源合力開拓巴西市場;等等。

 五、結論和啓示

跨境電子商務已在全球範圍興起,而跨境物流尚且不能匹配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目前,常用的跨境物流模式多爲國際郵政小包與國際快遞,這兩種傳統的跨境物流模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需求。跨境物流的滯後成爲制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僅表現在其與跨境電子商務的不匹配上,還表現在跨境物流發展本身的橫向與縱向失衡上以及環境適應障礙等方面。因此,應促進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的匹配與協調,實現跨境物流的縱向協調和橫向協調以及跨境物流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並積極發展混合式跨境物流模式以及物流外包和物流本地化。

跨境電子商務的興起與發展正值我國步入經濟新常態階段,我國經濟新常態也對跨境物流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何黎明,2014)。無論是從政府層面,還是從企業層面,都要以正確的心態去應對經濟的新常態,從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的現狀出發,結合經濟新常態背景,切實制定可行的政策與措施,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和跨境物流的良性發展。在政府層面,通過改革的深化,打破體制障礙,從匹配供需的新變化入手,把握市場干預與監管的幅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與制度,培育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的生長土壤;完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與服務監管制度建設以及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推動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的創新發展;同時,應主要從政策、法律、制度、環境、監管等方面入手,以市場發展爲導向,杜絕過多的行政干預。在企業層面,順應國家相應的發展政策,增大對跨境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的重視程度與投入,在注重歐美成熟市場的同時也要關注拉美與非洲等新興市場,重視和強化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雲計算、雲物流等相關技術的投入與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在經濟新常態下實現跨境電子商務和跨境物流的健康與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