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高中小說教學策略探究

[摘 要]以高中語文人教版教材爲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誦讀景物描寫、體會用詞褒貶、拓展鏈接類文等幾個方面對高中小說教學進行探討。

論文:高中小說教學策略探究

[關鍵詞]小說教學 高中語文 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教學的必修課程分爲“閱讀與鑑賞”和“表達與交流”兩個大模塊,小說教學作爲“閱讀與鑑賞”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爲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關鍵點。那麼,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如何有效地把握小說教學的細節呢?

一、誦讀景物描寫,預測情節發展

小說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而構成小說空間藝術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景物環境描寫。小說中的景物描寫,往往是小說最爲細緻的部分,對推動情節的發展、小說整體的理解,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景物描寫這一細節,讓學生通過景物描寫來推測整篇小說的脈絡發展,進行情節構建,不失爲一種出色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中,對“風雪”的描寫就成爲理解小說情節的一個關鍵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誦讀重要的“風雪”描寫段落,然後判斷在這樣的描寫之後,情節應該是有怎樣的發展,這樣的描寫對於情節的發展有怎樣的作用,作者進行景物描寫的意義又在哪裏。帶着疑問,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在經過思考之後,教師引導學生體悟關於“風雪”的描寫,在整篇小說中所起到的“蓄勢”作用。很多學生提出,如果沒有風雪,那差撥也就不會有放火的機會,沒有風雪,林沖也不會出門去買酒,更不會走到山神廟去,沒有風雪,草料場的房屋就不會被壓塌,林沖也不會到山神廟去避風寒,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情節發展。教師則趁勢總結,這些“風雪”的描寫,成爲故事發展的基石,一步一步推動着情節的前進,讓整個故事變得流暢而自然,給讀者以更加酣暢淋漓的閱讀感受,大大減少了作者在故事寫作過程中人爲的'構造感。

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對小說裏的景物描寫有了更深刻和獨到的認識,在之後小說閱讀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加輕鬆地以景物描寫這一細節來切入,進行整篇小說的分析與理解。這樣一來,學生對小說整體的情節走向就有了更爲明晰的把握,而在預測過程中所得到的收穫,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興趣,讓小說教學課堂生機盎然。

二、體會用詞褒貶,揣摩作者情感

小說是一種內涵範圍廣泛的文體,是一種重要的文學藝術表達形式,小說也分爲很多種類型,但無論哪種小說,都是在詞彙的基礎上構建出來的,可以說,詞彙,是小說最基本的一個組成單位,因此,作者的很多情感,就會不自覺地包含在這些詞語之中,通過對詞語褒貶的推敲,就可以讓學生對作者情感有一個更爲明確的把握。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選列了契訶夫的著名小說《裝在套子裏的人》,文章中有很多詞語,隱喻了作者對人物性格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對這些詞語進行觀察,讓學生主動進行分析。文章中有很多對套子裏的人的有形描述,例如“雨鞋”、“穿着棉大衣”、“臉藏在豎起的衣領裏”等,這些描述通過對人物外在的形象的表現,刻畫出一個習慣生活在套子裏的人的形象。教師一定要把這些詞語重點講解給學生,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蘊含在詞語裏的諷刺意味,從而在實例中明白小說作者用詞的精妙,提升自己的小說閱讀水平。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許多學生表示自己的小說閱讀視野得到開闊,而在方法技巧上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詞彙作爲小說的重要組成單位,一定要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而對詞彙賞析的教學理念,也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滲透,讓學生的小說閱讀水平,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三、拓展鏈接類文,提升鑑賞能力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學的課堂拓展勢在必行,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結合在內容或者思想主旨上有聯繫、有一定對照性的小說進行對比分析,對學生進行鏈接類文的拓展,必然能夠讓學生的理解更加全面,認識更加深刻。

例如,教師在講解到《孔乙己》時,就可以將孔乙己與《范進中舉》中的范進進行比較,這兩者都是舊時代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都頗受封建文化的毒害。但兩者又有明顯的不同,孔乙己雖然滿口的“之乎者也”,但其實心地善良,對身邊的小孩子還會分他們茴香豆吃,而范進則更加虛僞圓滑,在中舉之前對岳父言聽計從,中舉之後卻立馬大加奚落。通過這兩者的對比,學生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舊時代知識分子的本性,能夠以更多元的視角來看待小說人物,思考角度也更加全面。

由此可以看出,對類文的拓展鏈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理解層次,豐富學生的理解角度,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