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農民傳統觀念促進農村城市化進程論文

轉變農民傳統觀念促進農村城市化進程論文

農村城市化,是農村社區形態向城市社區形態轉化的一種過程和發展趨勢,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城市化水平是反映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農村城市化就其本質而言,是指大部分農業人口逐漸脫離農業,向城鎮集中,從而使城鎮人口和非農業比重逐漸增大的過程。目前,我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部分大中城市的郊區,正向着城鎮化、城市化的方向邁進。

農村城市化,向成人教育發出了新的呼喚。產業結構的變化,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流動,要求將鄉鎮企業的職工教育、外來民工教育、徵地工的上崗培訓及一部分勞動力的轉崗培訓放在成人教育的重要工作議程。與此同時,還有一項教育任務需要引起成人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這就是轉變農民的觀念。

農村城市化的內涵是全方位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農民普遍接受了城市文化,其思想觀念、行爲方式與城市化進程的需求相適應。爲了減少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的羈絆,成人教育在開展文化技術培訓、發揮經濟功能的同時,應該將轉變農民的傳統觀念作爲一項重要任務。

農村城市化的進程給傳統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必然與農民的傳統觀念發生猛烈的碰撞,其表現是多方面的。

農村城市化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非農產業的比重增大,經濟結構呈現多元化的態勢。伴隨着以鄉鎮企業爲代表的非農產業的大發展,一些城市化程度較高的農村地區,商業、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業等第三產業也開始興起。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批農業勞動者實現了產業的轉移,他們的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都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他們從事的'已不是以農業爲主兼營他業的小農從業方式的勞動,而是大量採用機械化操作,大量採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專業化勞動。即使依然從事農業的人員也告別了傳統的生產方式,開始從事都市型農業的各種生產活動。這一切,迫切要求從業人員學習更多、更新的科學文化知識,樹立強烈的求知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角色轉換的需要。

然而,傳統農民所從事的小型、分散的小生產活動使他們形成了觀念上的保守、目光上的短視。他們囿於生產活動的限制,比較安於現狀,缺乏接受新知識的迫切性。他們認爲學技術既費時又花錢,擔心又未必能學成。不少人對未經親自實踐所證實的經驗和技術,往往持懷疑態度,他們對教育培訓抱有一種厭學情緒。一些致富後的農民,家用電器、高檔傢俱一應俱全,惟獨缺少一個書櫃;每月不低的生活消費支出中,用於自身文化教育的支出微乎其微。這種學習上的惰性與求知觀念形成了尖銳的對立。

鄉村非農化的特點,使一大批農民開始從事農業領域以外的經濟活動,在市場經濟的風浪中搏擊,這就需要樹立一種競爭觀念和信息觀念,敢冒風險,勇於開拓前進;同時充分利用現代手段收集和傳遞信息,按照信息瞭解市場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在競爭中取勝。而傳統農民是小生產者、小私有者,經受不起任何一點風險造成的損失,往往存有一種謹慎行事、怕擔風險的心理,不求創新,小富即安,習慣於守業而不肯創業。

由於農村人口向城鎮或城市集中,居住方式已由傳統的分散村落向城鎮和統一規劃的農民新村發展,農民開始向市民轉變,其交往已不再以簡單的血緣、地緣關係爲主要對象,而是需要逐步建立起一種開放式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的變化需要農民樹立一種加強社會交流的觀念,擴大交往範圍,衝破自我封閉的藩籬。然而,傳統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往往侷限在狹小的鄉村範圍之內,鄉村既是他們的生產場所,又是一種社會生活環境,交往的對象主要限於血緣和地緣的關係,他們閉塞於農村一隅,較少與外界聯繫。這使一部分農民的眼光變得狹窄,最多隻考慮家庭親屬之間的事,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明顯的孤立性特徵。一旦離開鄉村而進入一個城市化的社區,往往顯得難以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