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延邊地區養牛業發展論文

[摘 要]解放前,延邊地區是吉林省主要的養牛產地,該地牛品種優良,草地資源豐富,戶均養牛數量多,在農業生產結構中佔據重要地位。20世紀20-30年代,隨着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大及各種災害頻仍,延邊的養牛業遭到嚴重破壞,戶均養牛數逐漸減少。

解放前延邊地區養牛業發展論文

[關鍵詞]解放前;延邊;養牛業;牛品種

延邊(1)地處吉林的東南部,以圖們江爲界,接壤朝鮮的咸鏡北道。19世紀後半期開始大批朝鮮貧民涌入延邊,開荒定居,占人口的大多數(約70-80%)。由於朝鮮人多,中朝之間貿易人員來往頻繁,形成了與東北其他地區與衆不同的養牛業發展特徵。

一、養牛品種

20世紀20年代之前,延邊地區主要飼養朝鮮牛、本地牛(也稱滿洲牛、吉林牛)、蒙古牛等,其中朝鮮牛約佔60%,本地牛和蒙古牛約佔30%,其他牛約佔10%。當時,朝鮮人集中的東南部地區主要飼養朝鮮牛,而中國人較多的西北地區大部分飼養本地牛、蒙古牛等。

二、養牛業發展之原因

朝鮮牛是遠東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地方牛種之一,它素以體質強健、肉質濃郁和全面的役用性能著稱於世。朝鮮牛是從19世紀中葉開始隨朝鮮移民進入到東北各地,而延邊接壤朝鮮的咸鏡北道,咸鏡北道產牛居多。咸鏡北道是朝鮮著名的養牛產地,該地牛相對於其他朝鮮地方牛體格高大結實、牽引力強。從外形特徵上,延邊當地的朝鮮牛與朝鮮境內的朝鮮牛並無明顯區別,但延邊地區水草豐盛,飼養條件好,比朝鮮境內牛營養充足,皮毛光澤。

三、養牛業發展概況

朝鮮牛、蒙古牛、本地牛的毛色均爲黃色,從外觀上看較相似,但朝鮮牛與蒙古牛、本地牛相比持久力及牽引力更強,體型更加結實。

進入20世紀20年代,延邊地區各種牛品種之間的雜交較爲頻繁,當地人也很難分清其品種,一般都俗稱“間島牛”。解放後,延邊州畜牧部門把“間島牛”改稱“延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