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題爲線索的互聯網高校心理學教學資源庫建設探析論文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國教學資源庫建設逐漸流行起來。美國政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了“National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 國家信息基礎設施) 計劃,其核心要義在於建設基於互聯網信息的服務體系、促使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社會各行業( 尤其是教育行業) 。該計劃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而各國政府也相繼出臺有關政策或措施,開展新一輪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之後,我國教育領域掀起了多媒體開發、遠程教育、校園網絡建設等浪潮。“教學資源庫”,指的是將傳統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且存儲在數據庫中,用來輔助管理系統與操作平臺的運行,並以校園網絡或互聯網爲傳輸載體的集合。通常情況下,互聯網教學資源主要劃分爲四個模塊: ①素材類教學資源,其包括題庫、案例庫、課件庫及素材庫等; ②網絡課程庫; ③教育資源管理庫; ④遠程教學平臺。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現狀,接着論述了構建高校心理學教學資源庫的意義,最後提出了以主題爲線索的互聯網高校心理學教學資源庫建設對策,以期進一步提升高校心理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以主題爲線索的互聯網高校心理學教學資源庫建設探析論文

一、高校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現狀

( 一) 技術層面。第一,建設標準不一致。目前,很多高校自行對教學資源庫開展構建工作,其素材格式、技術框架和管理模塊等存在巨大的差異,缺乏統一標準,這也爲將來的教學資源庫升級與拓展埋下了“隱患”。加之,網絡技術更新較快,出現了許多教學資源庫一建成就淘汰的現象。第二,建設技術較爲薄弱。任課教師不具備紮實的信息技術,專業的技術人員也弄不清具體的建設要求與內容,又因爲雙方溝通不暢、配合不得當,使得資源庫的建設水準過低。第三,教學資源以及硬件設施不能完全共享。高校在資源庫建設過程中購置了大量的硬件設施,而任課教師也花費時間和精力整理出大量的教學資源,但是這些都只本校適用,不能分享給外界,導致資源浪費。甚至已建好的教學資源庫就連本校教師和學生都不常使用,其利用率較低。

( 二) 管理層面。第一,各高校間資源庫重複構建現象較爲廣泛。爲了創建精品課程、實現教學評價等諸多任務,很多高校紛紛加入到教學資源庫建設的行列中,但其內容、結構和形式卻大同小異。這種重複建設現象使得高校在人力、財力和物力等方面造成嚴重的浪費。第二,高校對資源庫的管理與維護頗不專業。當教學資源庫建好後應配備專業人員進行定期維護,但因部分人員能力有限、不瞭解業務操作,所以資源庫往往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最後,高校忽視對教學資源庫進行運用與推廣。很多教學資源庫落成後由於使用對象受限,所以很難向企業、社會等提供相關服務。

( 三) 內容層面。第一,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學資源庫只是充當了展示教學內容、要求和目標的機器,不具有互動交流功能,無法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第二,教學資源庫在建設過程中缺乏長久的、有效的運行機制。高校資源庫應隨社會發展、科技進步而不斷更新,但當前的建設現狀卻是一次性工程,不能確保教學資源得到持續更新以及資源庫功能得到升級。第三,無法提供個性化和智能化服務。因爲受到技術水平的制約,教學資源庫具有的簡單功能( 如學習功能或考試功能等) 不能切實滿足廣大師生對網絡學習的高層次要求。

二、構建高校心理學教學資源庫的意義

( 一) 有利於教師改進課堂教學。就教學目的而言,收集與使用教學材料的目的在於激發大學生對心理學課程的學習興趣,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美國學者奇克林和加姆森( Chickering&Damson) 提出,本科階段的教學應當遵循如下基本原則:

①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

②加強同伴合作與交流;

③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及時給予教學反饋;

③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

④主動向學生傳達教師所寄予的期望。實際上,要想努力做到這四點,特別是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高校心理學教師就需要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作爲前提條件。

( 二) 有利於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柯林斯和卡拉漢( Collins&Callahan) 認爲,心理學教學的根本目標是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心理學理論,並逐漸內化成心理學知識體系。而這種應用過程一般基於多元化的心理學資源,任課教師要向學生提供一些教學案例、事實和現象。如此一來,便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動機或興趣,提高其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創新意識和合作交流水平,同時也爲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情境。因此,高校建設心理學教學資源庫是有必要的,尤其在網絡資源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環境下更顯得非常重要。

( 三) 有利於培養心理學專業創新型人才。教育部課程改革規劃與心理學專業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是心理學教學改革的'根本,而創新意識的培養則基於豐富的知識背景。毫無疑問,要想培育出心理學專業人才,就需要具有多樣化的信息資源,正是互聯網的出現滿足了人們對各種信息獲取的需求。現階段,在我國各高校心理學教

學中,由於很多教師缺乏一定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所以信息資源、課程資源也難以得到整合。因此,必須加強對信息資源及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視程度,主動爲學生提供自由的發展空間,不斷拓寬其信息視野,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這一舉措對培養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通過運用互聯網,構建實用性較強的且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庫,則顯得至關重要。

( 四) 有利於融合心理學課程與信息化技術。建設教學資源庫並不是信息教育的終點,而應是課程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結合的起點。心理學信息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於通過將學習環境、資源和方式進行數字化,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以及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中成爲知識建構者,而非因外界刺激淪爲被動的知識灌輸者。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依賴於學科課程與信息化技術之間的有效整合。儘管信息教育的提出與發展只有短短的十多年,加之課程教學改革仍處在探索初期,但是我國高校心理學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空間較大,存在潛在的發展契機。

三、以主題爲線索的互聯網高校心理學教學資源庫建設對策

( 一) 構建邏輯嚴謹的主題系統。針對結構分明的學科知識,可通過構建邏輯嚴謹的主題系統,依次對這部分學科知識進行網絡檢索。熟悉各知識模塊和級別主題,是高校建立資源庫的重要前提。構建課程主題系統,一般由大知識模塊逐級分層,每層主題都必須包含上級主題,直至細化到主題內容。比如,在教授心理學“認知過程”一課時,可依照具體的課本內容,構建出課程主題系統“一級主題: 認知過程→二級主題: 感覺、記憶和思維”,接着再將每個二級主題細分成許多三級標題,如“二級主題: 記憶→三級主題: 感覺記憶、短暫記憶、長久記憶”,而每個三級主題還能繼續分成四級主題: 記憶容量、類型和遺忘,以此分出更詳細的主題,如加工深度、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和學習程度。

( 二) 認真篩選課程教學材料。首先,要對收集的資料進行辨別。由於網絡信息真假難分,加之上傳用戶多采用匿名方式,所以有些網頁上的信息並非真實,也無法反映客觀事實。鑑於此,高校應注重多渠道信息比對,再結合專業常識進行加以判斷。其次,針對已辨別好的教學資料,可按主題分類,譬如將人格資源歸成一類,將認知過程資源歸成一類,接着基於每個主題內容,按材料屬性分類,譬如電子文稿、人物故事、期刊報告、名人傳記以及心理電影等歸成一類。最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收集到教學信息進行加工和整理,從網絡渠道獲取而來的信息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結合都應結合教師的設計需求,若直接用作於課堂教學就難以發揮出其真正作用。

( 三) 積極規劃層次性教學主題。爲進一步增強高校心理學教學資源庫有效性,筆者認爲應採用不同的方法將龐雜的知識進行重新加工與組織。主題化就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建設方案。在心理學主題學習過程中,圍繞課程內容、專題任務展開,組織豐富多彩的單元學習活動,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和信息工具,積極規劃層次性教學主題,進而爲實現教學資源庫建設提供一定的支持。對於高校心理學教學,其教學內容可分爲不同模塊和章節,而這些模塊和章節又涵蓋很多相互聯繫的主題。此處的“主題”,是指具有較強層次性、邏輯性的知識點以及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