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設計上如何體現彈性論文

在新的一輪教材中,不論什麼版本的教材,都具有很大的彈性。要求教師要以人爲本,樹立用教材教的理念。重視運動技能教學的同時,應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說到底還是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是怎樣形成的?怎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持續發展和自主學習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決不是自然發生的,也不是教師下達思維指令,就能發展的。在數學教學中,要立足數學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嘗試實踐,經歷知識的形成、發展、探究、自主學習,並加強情感和個性教育,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氛圍。

在數學教學設計上如何體現彈性論文

一、立足數學問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自主探討,激發學習效應人的學習是一種自主的活動

在學習過程中,活動需要與動力是首要的,學生對數學有無興趣和求知慾是能否積極思維的動力因素,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規律本身的濃厚興趣,做到“把問題作爲教學的出發點”,重視研究能造成學生迫切學習,思維的心理氣氛課堂模式。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和出發點,有問題纔會去思考。

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就提出對全堂課能起關鍵性的問題,學生經過努力能完成的屬於挑戰性的問題,激起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與當前研究課題的認知衝突,這樣學生會以高度的注意與濃厚的興趣投入到教學中並以躍躍欲試的狀態,試圖去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其次,要加強認知過程的教學,抓好和建立知識的“生長點”和“連結點”教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繫時,學生纔會對學習有興趣。

第三,以問題解決過程爲線索,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爲載體,以觀察、實驗、分析、綜合爲基本方法,強化知識的開發與吸納,追求課程內容的展開和學生心理髮展相適應的學習效應。第四、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世界中選擇情境內容,打破學科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促進學生由生活走向學科,再由學科走向生活,讓學生經歷“問題情境 ————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過程。以比較現實的、有趣的或學生已有的知識相聯繫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新的知識點和技能方法,學生帶着明確的解決問題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原先問題。

二、建立合作、和諧、發展的'師生關係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合作學習,還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建立一種相互接納、相互理解友好的人際關係。首先,教師角色要定位於學生髮展的合作者、鼓勵者和思想的引導者。教師要從一個知識傳播者轉變爲學生髮展的促進者,要從教室空間的支配者,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變。

其次,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要對學生最終掌握知識的能力和行爲充分信任,要堅信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各種必要技巧,要相信學生有能力來調整自身的行爲和自我評價。第三,教師在設計框架問題時,要從學生的角度、高度創設問題情境,並創造條件和契機讓學生獨立地自我思考,提高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由表達他們的思想和個性時間和空間。第四,藉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數學實驗和多樣化的探究,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教師應給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素材,尤其在學生未達到較高境界時,爲他們提供形象支持的素材,以幫助他們理解,教學要視學生直接經驗,重視第一手材料爲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具體形象的認識支柱。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並且當自己的觀點與集體不一致時,纔會產生要證實自己思想的慾望,教師要應使教學內容處於學生“最近發展區”,讓成功感到始終伴隨學生學習的旅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新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識結構中,纔可能成爲有效的知識。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氛圍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確自己的思想,並有機會分享他人想法,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巧、方法。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理推廣而直至感到豁然開朗。

三、加強情感教育,面向學生個性化教育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智力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格的偉大的自信。”個性是一個人總的精神面貌,是帶有傾向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是人的綜合心理結構的形成以完善過程。重視加強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個性的教育,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養成,會極大地促進學生對數學內容本身的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與數學知識的獲得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首先,從學生認識情感的心理角度去研究學生,潛移默化地給學生以實踐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感染,使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去探索、去創新,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給學生以爭辯、探討的空間。

其次,注重挖掘隱含在課程中實施中的智力和非智力的資源,合理地組織教學。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成長,不失時機的給予關照和偏愛,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得有所長。

第三,要精心創設一些對智力和意志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將靜態的知識轉化爲動態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使教學充滿激情和生命氣息。

第四,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創新能力和個性,做有心人,精心設計,巧妙提出有一定質量、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驅使學生的去想象、創造的問題,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注意培養和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設計問題要有一定梯度。要一題多解,有激勵性,並找出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給學生以成功的喜悅。

第五,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人格的塑造,鼓勵他們大膽追求自己的目標,形成自己的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發展他們的興趣和特長,培養他們感受學習中的挫折,樹立克服困難和障礙的信心,鼓勵他們敢想、敢幹、敢冒風險,樹立自尊、自信、自強、不唯書、不迷信權威等良好的人格特徵,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使學生不斷迸發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推動創新活動的發展。

以現代教育理論爲指導,“以人爲本,創造無限”的教育理念滲透在教書育人中,以新課標爲依據,以學生爲主體,迴歸主體,發展主體,抓好問題的嘗試活動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全過程,充分利用“導學、助學、促學”的教學模式,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空間、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欲和求知慾,使學生更生動、活動、主動地學習,成爲自主學習創新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