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藝對後現代設計的啓示論文

摘 要:

傳統手工藝對後現代設計的啓示論文

文章從手工藝與後現代設計的概念與特徵入手,通過對傳統手工藝與後現代設計的分析,挖掘二者在思想觀念、設計手法、風格元素等方面的內在關聯性,進而從不同的角度歸納出傳統手工藝對於後現代設計的種種啓示。明確提出在手工藝與後現代設計風格迥異的表象之下,均蘊藏着諸多相通的設計主張。在歷史的迴歸、人性化的設計觀、深度與距離的消解、生態環保的設計理念,以及情感化設計觀等方面,手工藝均對後現代設計提供了深刻的啓示和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手工藝;後現代;後現代設計;設計觀念;造物

Abstract :

As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dicraft and post—modern design were analyzed, it is summarized that handicraft has profound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n post—modern design。 Based on handicrafts and postmodern design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it explored the ideas, concepts, design techniques, style elemen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trinsic relevance。 Then it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of handicrafts on the postmodern design。 Although styles of handicraft and postmodern design are different apparently, design ideas of them are similar。 Handicraft offers profound inspiration on postmodern design in the return of history, human design concept, digestion depth and dist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ecological ethics, and emotional design concept。

Key words :

handicraft; post—modern; post—modern design; design concept; creation

發軔於20世紀60年代的後現代設計,以折中、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重新審視生活,展現出充滿了生命力和創造性的樂觀態度和人文關懷。但在其新奇的表象之下,從風格元素到觀念主張均滲透出了某些熟悉的味道。回顧歷史,這熟悉正源自於傳統手工藝對後現代設計的啓示。後現代設計對歷史、造物、人性和環境的哲學思考,與手工藝的諸多思想觀念不謀而合,體現出二者深刻的內在關聯性。換而言之,手工藝以其獨有的方式“照進”了後現代的現實,這種“照進”的內涵、方式和意義值得關注與思考。

一、手工藝的概念與特徵

手工藝是造物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指以手工勞動爲主體,製作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是帶有一定技巧性和藝術性的工藝技能。它集設計與製造於一體,工藝師直接的手工作業是成品的主要來源。手工藝是相對於機器工業化而言的,特指有別於以大工業機械化方式批量生產規格化日用工藝品的工藝美術。最初,手工藝起源於自給自足,手工藝人既是生產者、設計者,也是消費者。手工藝品講求實用美觀,強調藝術性。傳統手工藝中蘊含着深刻的文化內涵,能夠傳達情感關懷,並承載着民族精神及社會象徵意義,閃耀着人性的光輝。

二、後現代設計的崛起及特徵

後現代設計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叛和超越,它以“少則煩”代替了現代主義的“少則多”,並以多元化的態度重構設計,用解構和複製來質疑完整性與權威性;用折中和裝飾倡導藝術化;以諷刺戲謔的手法顛覆經典;用曖昧多重的隱喻反對二元論;用感性與性感反對理性至上;以滿足多層次需求的產品表達人文關懷;用娛樂和玩笑消解設計的深度與距離;通過綠色設計倡導環保;以各具特色的設計情態彰顯個性與人性。沃?威爾什在《我們的後現代的現代》中提到:後現代反對用單一的、固定不變的邏輯、公式和原則以及普適的規律來說明和統治世界,主張變革和創新,強調開放性和多元性,承認並容忍差異。開放性、多義性、無把握性、可能性、不可預見性等已進入後現代的語言。功能性僅是呈現的諸多意義之一。後現代設計建立在反工業化、反功能主義、反理性至上的基礎上,它着眼全局,以極具爭議的方式建立起新的價值觀。

三、手工藝對後現代設計的啓示

手工藝和後現代分別是造物的兩個階段,或曰兩種形態。造物的本質特徵是人工性及其人所賦予的目的性和價值性。對比傳統手工藝與後現代設計,不難發現二者存在一定的相通之處,體現了它們在設計觀念上的諸多“不謀而合”,換而言之,這是造物觀的某種內在一致性,即造物中所蘊含的思想、理念和價值主張。曾被現代主義所摒棄的手工藝以其獨有的方式,從不同角度爲後現代設計提供了頗多啓示。

(一)手工藝的復興

後現代對手工藝的復興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指後現代設計重新重視手工藝風格與元素,設計手法全部或部分地採用這些歷史元素,呈現出復興手工藝的傾向,這種復古主要體現爲折中主義風格。後現代設計重新重視裝飾的作用,甚至重新採用手工藝的裝飾技巧和建築的手工部件,手工藝得以迴歸。例如,標誌着後現代主義誕生的文丘裏“母親住宅”強調建築立面的對稱性,加之門上的拱形,無不隱喻了古羅馬的建築,顯示了文丘裏通過非傳統方法組合傳統部件的主張,以遊戲歷史元素的手法闡釋後現代設計的內涵。他在《現代建築中的矛盾性與複雜性》中提出“建築設計要運用歷史的符號加以裝飾”,並倡導與現代主義針鋒相對的主張。第二種是理念上對於手工藝歷史的迴歸。後現代重拾被現代主義所拋棄的觀點和審美法則,表現出反功能主義、反現代主義和反工業化的立場,與手工藝主張異曲同工。後現代從手工藝的歷史中尋找靈感,這並非單純復古,而是繼承基礎上的超越,在傳統的基礎上注入了新的思考。

(二)人性化的設計

恩斯特?卡西爾曾提出:人的突出特徵,人與衆不同的標誌是勞作。也正如恩格斯所言: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這個歷史唯物主義論點既回答了人的起源問題,也強調了手工勞動的重要地位。過去的一切物品都帶有工藝性,而手工藝正是人性的技藝。民藝的特性之一就是在相似的生活形態下代代相傳,而傳承中的主角――人,便成爲主要因素。手工藝之所以始終閃耀人性的光輝是因爲:人既是出發點又是落腳點,手工藝能賦予物以人性。手工藝基於人的需要而產生,依賴人而發展,依靠人的雙手進行勞動,指尖流淌着人類的思想,工藝製品滲透了人情味道,最終服務於人的生活。這種人性的創造與表達充滿了感性,無需任何中介,包括機器。

與手工藝一樣,後現代設計非常注重人性。不同於工業產品的千人一面,手工藝在細微差異中體現人文關懷,尊重個性,這種觀念使越發關注人的細微需求,創造出多重意義的設計。而“有多重意義的作品”其活力恰好體現在能“以多種方式塑造我們,面對不同羣體說話,它所面對的不是某個精英,而是全部社會階層”。這種設計的民主性建立在尊重人性的基礎上。正如索托薩斯所說:“圍繞人類的所有產品都是一種自我解放的援助,所謂解放就是通過產品設計,可以找到通往個人自由發展之路。”設計爲啞鈴形狀的飲料包裝瓶以人性化作爲出發點,爲人們提供了飲用與健身的雙重功能(圖1)。

(三)深度與距離的消解

弗雷德里可?傑姆遜教授在《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中所概括的後現代主義重要特徵就包括深度與距離的消失。布蘭克西提出:後現代設計從不做自我關照,也不指望完成紀念碑式的不朽製作,它要“引述當前”。它以裝飾、淺顯、調侃、玩笑、新奇、炫目、諷刺、壞品味等玩世不恭的手法嘲諷經典,反對深刻性和權威感,標榜一種直觀而真實的刺激感受。表面上看,許多後現代設計作品,無論是孟菲斯戲謔包豪斯經典的傢俱設計,還是阿倫?瓊斯設計的色情豔俗的波普座椅,似乎與細膩古樸的手工藝毫無關聯。但究其本質,二者在都以不同方式批判絕對理性,反對功能至上,從而消除崇高感與壓迫感。

在現代主義看來,距離既指創作主體與客體的界線,也指藝術和設計的區分,而二者在手工藝和後現代中卻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DIY是Do it yourself的首字母縮寫,譯爲“自己製作,自己設計”。它不僅折射出後現代對獨立自主和自我價值的追求,也在自主設計與製作的過程中消解了設計者的主體地位,更與手工藝“爲己而做”的起源不謀而合。時下,DIY大行其道,甚至已成爲時尚潮流,廣泛的涉及服飾、家居、工藝品等多個領域(圖2、3)。

再者,無論精雕細琢,還是離經叛道,在手工藝與後現代設計中,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界限都是模糊的,表現性與功能性兼具,藝術與生活緊密相連。後現代設計往往採用藝術化的處理,通過先鋒性、實驗性的藝術表達,消解了高雅與通俗的距離,用藝術性的語言反駁唯功能論。索托薩斯設計的Carlton書架(圖4)充滿童趣,卻因層高所限而根本放不進幾本書,新奇和趣味似乎就是它的全部意義。後現代不拘泥於固定思想,不提供任何解釋,拒絕挖掘意義,僅僅追求設計表面的快感,以娛樂反叛理性,拉近了藝術與生活的距離。

(四)生態環保的設計理念

自然屬性是手工藝的特徵和本質,正如啓蒙思想家盧梭在《愛彌兒》中說:“在人類所有一切可以謀生的職業當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狀態的職業是便手工勞動。”手工藝取材自然,重視自然元素,順應自然規律。《考工記》指出: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爲良。由此可見手工藝極其重視自然因素。與傳統手工藝講求天時地氣如出一轍,爲避免設計走向功利化,及時糾正現代主義的偏差,後現代設計重拾生態倫理觀,倡導環保的綠色設計應運而生。設計師用大豆油提煉油墨印製的綠色讀物,使大人不必擔心孩子閱讀時誤將手指放入口中。巧妙的設計既避免了工業用料的污染,又體現出對兒童健康的關懷。GIGS優盤的盤身採用可回收的高密度纖維壓制而成,不僅輕巧便攜、綠色環保,而且這種特殊的材質能夠有效的降低科技產品冷漠之感(圖5)。無獨有偶,無印良品便攜式紙板音箱完全由回收紙板製成音效優質的.揚聲器,價格低廉,每隻僅售42美元(圖6)。綠色設計作爲後現代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反映了與手工藝一脈相承的生態觀,更體現了設計道德與社會責任的迴歸,蘊含着設計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嶄新價值追求。

(五)情感化設計觀

情感設計即強調情感體驗的設計,主要是指設計師通過對人們心理活動,特別是情緒與情感進行分析,在作品中有目的、有意識地激發人們的某種情感。較之理性的工業產品,手工藝通過指尖傳遞出了工匠的溫暖和情懷,能夠消除工業產品帶來的冷漠,喚起人們對日常用品手工質感的情感寄託。我國傳統手工藝講究形神兼備,追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過設計給人無限遐想,賦予裝飾以象徵意義,傳達出獨具匠心的意象之美。因此,手工藝既是造物手段,更是精神溝通和審美溝通的媒介,是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情感橋樑。

無獨有偶,在現代主義之後,使用者對設計的情感需求愈加迫切,急需找回傳統工藝曾帶來的溫暖感、親切感和生命力。後現代設計的重要特徵便是注重情感,通過情感化設計將詩意帶回生活。它反對精英文化,轉而走向與大衆文化媾和的文化立場。情感設計即強調情感體驗的設計,主要是指設計師通過對人們心理活動,特別是情緒與情感進行分析,在作品中有目的、有意識地激發人們的某種情感。

後現代設計中所激發的情感是多種多樣的,它採用戲謔、幽默、象徵、隱喻等手法,營造出喜悅、調皮、諷刺、叛逆、懷舊等情感氛圍。使設計的表情從不苟言笑,變爲嬉笑怒罵,從而達到打破單一、顛覆權威的目的。無論是可以隨心更換表情的咖啡套杯(圖7),還是風趣曖昧而充滿性暗示意味的麪包包裝袋設計(圖8),後現代設計從顏色、造型的角度誘發聯想並激發情感。KISS飲料的包裝設計採用輕鬆調侃的方式演繹了喝飲料時“接吻瞬間”的幽默場景,讓人忍俊不禁(圖9)。孟菲斯集團曾明確強調情感的重要性:形式、功能和材料三者可以獨立存在。功能只是產品和生活的關係之一,形式並非只爲表現功能,它本身就是隱喻符號,可以表達特定的文化含義,材料不僅是設計的物質保證,也是情感載體。形式與功能相矛盾的產品,只要它能表達特有的情趣而令人喜歡,便有存在的價值。

四、結語

後現代主義設計大師索托薩斯提出:“設計是對生命、社會、政治、食物及設計本身的探討。”無論是對於歷史的迴歸,還是賦予設計以人性的光輝,或者幽默戲謔所帶來的深度消解,以及設計生態倫理觀的建立和對情感化設計的推崇……其中均蘊藏着手工藝與後現代的共通之處,這並非表象上的湊巧,而是設計觀念和設計精神的不謀而合。

如今,傳統手工藝思想的微光終於在百年之後,以它獨有的方式照進了後現代的現實,並在後現代的語境中啓迪未來。它使設計在“唯功能論”之後開始關注更廣泛、更深刻的內容,重拾某些曾一度被摒棄的設計精神,將似曾相識的表象轉化爲設計觀念的內省,將思想的精華注入設計哲學之中,推動後現代設計的發展。正所謂以史爲鑑,在這場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手工藝爲後現代提出了諸多設計觀念的啓迪,這些探索和思考也將對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 (美)大衛?雷?格里芬(著), 王成兵(譯)。後現代精神[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3] (法)讓—弗朗索瓦?利奧塔。後現代主義[M]。趙一凡,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1

[4] 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3。

[5] 程迪。論我們面臨的後現代設計[J]。美術大觀,2010(1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