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論文

幼兒的學習遵循興趣性原則,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來源。《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那麼怎樣在一日活動中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呢?

淺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論文

一、親近自然,喜歡探究

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兒的天性。失去了自然,兒童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特質。大自然有取之不盡的學習資源,自然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很多,一顆小石子,一團黑泥巴,都會讓幼兒寶貝似地收藏。教師對此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橫加干涉,而應觀察幼兒、瞭解幼兒,尋找這些行爲背後的原因,及時予以支持和引導。一天,雨後天晴,我帶孩子們去操場上散步,在操場邊上,一羣孩子圍在一起,議論着什麼,我走近一看,原來吸引他們的是水泥操場邊上留下的一個水坑,樂樂說 :小水坑裏有樹,彤彤說 :“我看到了天上的雲朵”,看來孩子們對水坑的倒影產生了好奇,我故作驚訝地說:“難道樹掉進了水坑裏?”彤彤見老師也不明白,驕傲地說 :這是它們落在水裏的影子。“我看到水坑裏的樹頭是朝下的。”“水坑裏的影子都是倒着的。”“喔,原來這就是倒影啊!”我的驚歎使孩子們更加堅信自己的發現是正確的。靜雅總有與別的孩子不同的說法 :“真好看,就像一幅畫。”正當孩子們欣賞着這美麗的“風景”時,調皮的強強用腳去踩水坑裏的雲朵,這一腳下去,所有的倒影都看不清楚了,有的孩子責怪強強,佳佳像個小大人“:等會兒,等會兒就能看清楚了,猴子撈月亮的故事不就是這樣說的嗎?瞧,孩子們不僅發現了生活中的科學,還主動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這不正是孩子學科學用科學的萌芽嗎?像這樣孩子們因親近自然的發現和探索還很多,關於種子,關於影子,關於泥土和沙子等等,這些經歷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們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操作、學會了交流和分享,激發了孩子們的科學探究興趣。

二、投放材料,促進探究

幼兒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嘗試,而動手操作是科學活動的重要方式,它能促使幼兒在做的過程中獲得深刻的體驗。幼兒天性愛玩,洗手時,他們會把自來水龍頭開了又關,關了又開,體驗水的流動和水流沖刷小手的感覺,直到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溼 ;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在一張張紙上塗畫、摺疊、揉皺甚至撕碎 ;用自己喝的開水去澆花……怎樣變隨意的`玩爲有目的的探究,適宜的材料投放必不可少。就說幼兒對紙的興趣吧,爲了讓幼兒認識紙的特性,我特意爲孩子們提供了許多與紙相關的材料:各種材質的紙、水、火柴和蠟燭,並引導孩子們想想 :除了折、撕、團、畫等常規玩法,還可以怎麼玩?發現了什麼?在我的鼓勵下,有的孩子把紙折成小船放在水裏玩,有的孩子直接把紙放在水裏當船開,有的孩子把紙放在水裏洗,還有的孩子點燃蠟燭,把紙放在燃燒的蠟燭上。孩子們探索發現了紙能燃燒,有的紙能吸水,有的紙不吸水,吸水的紙容易爛,紙能撕碎,紙能折東西……就這樣,孩子們在玩的基礎上,經過思考,動手操作,得出結論。這個過程孩子們獲取的信息真實具體,印象深刻,能夠補充和修正他們原有的認識,有效地促進了幼兒思維的發展。

三、創設問題,堅持探究

問題能引發幼兒對遊戲材料的探究,問題成了孩子們探究的引子,並刺激他們不斷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探究是無止境的,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探究行爲與材料的衝突,提出問題,引領孩子解決問題,堅持探究。如,班上的幾個男孩子在走廊上玩起了自帶的陀螺,他們不光把陀螺打轉,還比賽着誰的陀螺轉得快、時間長,在他們的影響下一段時間內班上掀起了“陀螺熱”,爲了引導他們發現不同形狀的紙板做出的陀螺在旋轉後是什麼樣子,我拋出了問題 :“圓形的陀螺旋轉起來是什麼樣子呢?”孩子們十分肯定地說 :“是圓形的。”“那麼三角形的陀螺轉起來是什麼樣子呢?長方形的呢?正方形的呢?”孩子們猜測着,爭論着,開始時我讓孩子們猜測,試着記錄猜測結果,接着鼓勵他們動手試一試,再把驗證結果記錄下來,通過對比發現,得出結論 :任何形狀的陀螺快速旋轉時看上去都是圓形的。整個過程全是孩子自己的探索,從猜測到記錄再到驗證,從中孩子們不僅學到了關於陀螺的知識,也明白了遇到爭執要想一想,猜一猜,還要動手試一試,聰明才智就是這樣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