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準課型探討論文

1999年,國家頒佈《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並在兩年時間內製定了義務教育階段18科課程標準實驗稿。新課程標準將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巨大沖擊,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展開教學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達到育人目的,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筆者在研讀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課型設計進行了一些思考、探索和嘗試。

語文新課程標準課型探討論文

一、反思

1、傳統語文教學過於重視語文的工具性,語文成了“語言文字”而非“語言文學”或“語言文化”,語言本身所承載的傳承人文精神淡化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我們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幾乎失落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在精神上無依賴的人,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極易發生動搖。文化素質無法對等於道德信仰。語文新課程標準把人文性提到了和工具性同等的位置。這意味着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尋歸精神家園,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力求通過教學活動,樹立起學生的人文信仰。

2、傳統語文教學同一化的要求和標準答案,迫使教師和學生不得不“練兵”,以求接近“真理的邊緣”,教師漸漸喪失自己的個性,學生漸漸喪失自己的語言,成爲說別人話的“奴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閱讀中,特別提到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意味着教師的教學將會越來越向個性化方向發展,開放式的教學將不會是遙遠的夢想。

二、課型設計:

(一)教師思維引領課堂教學

1、問答法

教師依據課文體裁及內容特點,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一環一環進入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和口答,側重進行思維訓練和口頭表達能力訓練。適用於邏輯性較強的篇目或情節環環相扣的小說如《驛路梨花》的教學。

2、讀寫結合

側重遷移訓練,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對所學內容進行再創造,如詩歌的改寫;進行相關內容的聯想,如《桃花源記續寫》。側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以及寫作能力。

3、互動式教學

(1)師生互動。即分組教學。主要用於閱讀教學。教師在授課的基礎上,提出可供思考討論的問題,學生在個體充分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個別輔導。側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適用了學生自學有一定難度的內容。

(2)學生羣體互動。分組教學中採用競爭式。在教學中通過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和評價,分組討論後學習知識的速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的競爭,引領學生思考--交流--合作--競爭。側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學習能力以及團隊精神。適用於學生自學的內容。

4、講授式

學生比較陌生的知識或理解難度較大的內容,教師通過講解,構建一個平臺,教師畫龍,讓學生自我感悟,自已點睛。

5、情境式教學

學生受自身閱歷、知識水平侷限不能產生情感共鳴的內容,通過音樂、圖像等形式,營造出相應的情景氛圍,讓學生自己感悟,鼓勵學生談自己感受。側重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一定的鑑賞能力。散文和古代詩歌教學,適於採用這種方式。

6、情境表演式教學

教材內容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即興表演。既可激活課堂,也可考查學生對內容的領悟能力。如《斑羚飛渡》中學生即興給文中斑羚配音,揣摩斑羚們的思想活動,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斑羚“咩”了什麼。《擺渡》中讓學生上臺表演擺渡人怎麼扶有錢人上船,想象表演兩人動作。側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技能。

(二)學生思維引領課堂活動

1、互動式學習

學生個體對學生羣體的互動。教師在課前給單個學生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參考意見。學生自己組織整個課堂,大家分組討論學習,教師做最後的點評。這種方式可用於一些知識點不多,內容淺顯的作品,如《禿鷹之死》一課比較簡單,在教學設計上,筆者便讓兩個學生擔綱,分別從講解和組織討論兩個方面組織全體學生完成該課學習。側重培養個體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2、交流式學習

教師不預先設定該堂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自由思考,自由提問,自由討論。採用生問生答或生問師答等形式。這種課型通常放在一個單元中,課文知識重點爲重複前面內容的課上。同時也需要教師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如《蜘蛛》這一課,筆者作了這種嘗試,在課前,必須對生物學知識有足夠的瞭解,才能在課堂中游刃有餘的把學生散亂的`思維串起來。

3、探究式學習。

選取教材中有一定代表性,篇幅短小的篇章。選擇和它相類似的閱讀材料放在一起,讓學生去讀,去品味,通過比較的方式,挖掘共同的人性美、人情美;不同的語言魅力,寫作風格等。組成關於某一道德話題、某一價值判斷、 某一理念等的開放式閱讀。教師隨着學生思維的深入而深入,不任意拔高學習的難度。依學生的認知水平決定該節課內容的深度。

任何一種教學都不會只有一種方式,而是多種方式的動態合成。我們在具體面對每一節課時,應儘量追求教學的多元化。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給教師提供了更爲寬廣的舞臺;但也意味着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傳統桎梏下走出來的我們,應該放下高明者的姿態,把自己和學生看作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承認:在學識上,永遠都只有智慧的差異而沒有年齡的差異。唯有平等的意識,才能使我們在課型上有更深更廣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