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的教育理論論文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自身的闡述,說明了語文的重要性。那麼怎樣才能搞好語文教學呢?搞好語文教學貴在創新,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

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的教育理論論文

一、觀念創新,強化主體意識

語文教學要創新,首先要更新觀念。沒有創新的意識,沒有新的教學觀念,創新只是空話而已。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首先教師必須有創新意識,不墨守成規,敢於向傳統挑戰。課型要創新,設計要創新,課堂組織形式要創新,教學方法要有創新,教學手段等也要有創新。語文教育只有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教育。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在授知的同時,注重促進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並針對語文教材的特點與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選擇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求知慾中學習,在主動探索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另一方面還要樹立新的學生觀,要摒棄單純重視“教”,把視點轉向“學”,真正使學生通過“學”來最大限度地發掘自己的潛力,即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爲中心轉向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最大限度地發揚課堂民主,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設生動活潑、民主協商、主動探索和大膽質疑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自己讀書、自己作文、自己領悟,使學生能夠發現、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

二、課堂創新,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當然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主渠道。課堂教學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創新課型。課型創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型創新的關鍵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真正“悟”出課文字裏行間所蘊含的意義來。質疑問難式、啓發討論式、自讀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傳統講授式課型基礎上的創新,這些課型的共同優勢在於真正落實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落實學生的創新行爲。如自教式課型分爲“自學——自教——自評——師評”四個環節,其中“自教”環節,鼓勵部分同學先脫“貧”致“富”,按提出的目標和內容掌握好之後來當小老師,小老師們怎麼學就怎麼教,按照自己的思路完全獨立地教。第二,創新設計。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分爲認知點、訓練點、教育點、激發點和切入點。所謂“切入點”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最佳結合點。

語文教學要通過挖掘教材的創造教育潛在因素,找準教材與教學實踐的切入點,或集中或發散,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在教學古詩《鹿柴》中“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一句時,啓發學生想象:走進柴扉後見到的是怎樣的景色?學生將自己的想象付諸筆端:“待到人回柴扉開,綠葉紅花寬院窄,赤橙黃綠青藍紫,百花齊放競開來。”“未進盡柴扉先聞香,滿園鮮花匯花洋,小樹正長嫩綠葉,蜂蝶飛舞捉迷藏。”這是從學生的即興創作中選取的`兩首詩,既押韻,又充滿了豐富獨特的想象和天真爛漫的童趣。第三,創新形式。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是較死板的。而學生的學習需要自讀,也需要討論和互助,討論式較好地滿足了這種需要。一般的討論分爲同桌討論和四人小組討論兩種形式。能否打破這種形式,而有所創新呢?教學中可以圍繞一個問題,學生分爲正反方進行辯論,把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深入;也可以允許學生下位、走動,但課堂活而不亂,學生學得有趣、學得生動、學得有法、學有所得。第四,創新手段。現代化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多種教學媒體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輸出功能,立體地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使抽象變得具體,使複雜變得簡明,使不可見變爲可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創新,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學生通過讀書、觀察課件、思考,彷彿置身文字敘述的環境之中,去體會所學文章的意境,思維活躍,對所思考的問題的答案將會衆多、富有新意卻又緊扣中心。第五,創新板書。

一堂富有創意的優質課,始於針對教材和學生特點所作的精心構思,並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新穎別緻、不落窠臼的教學方案。其中,作爲教案內容之濃縮的板書設計十分關鍵。

欲使板書新穎別緻,首先要善於挖掘課文潛在的構思線索,化隱爲顯,以圖析文,從而庖丁解牛似地將課文的內在結構外化爲課堂教學的直觀形式。其次,板書形式追求形象生動的“微型化”,以精粹的字、詞或成語並配以動態、立體又具有美感的簡筆幾何圖等爲上,從而收到凝精聚華、發乎探微之功效,將主要教學內容創新地定格在黑板上。板書設計的創新也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學生參與設計,甚至獨立完成板書設計。

三、課外活動創新,拓展語文視野

思維活動要佔領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會知識、生活閱歷和較寬的知識面,這些是進行再造想象、進行創新的基礎。學生必須把握好教材中學到的系統的語文基礎知識,但知識涵蓋僅侷限於教材,學生的視野將是狹窄的。人的“知識量”與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沒有廣博的知識,就談不上創新。所以我們要非常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環境,進行大容量的課內外學習。如晨讀十分鐘,舉行有關語文的遊戲、知識競賽、辯論會、演講會等,學生自辦手抄報、自編自演課本劇、自辦校園廣播電視節目,建立閱讀課教室,向學生開放圖書室、組織學生就近參觀工廠農村等,使學生從多種渠道吸取多方面的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情感。這些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思維速度和質量,從而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大有裨益,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